第三节 岛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岛屿
分类号: K928.4
页数: 2
页码: 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门湾、象山港在县境海域内有44处岛屿和2处群岛,总面积2.7856平方公里,岸线40.42平方公里。其中,五屿山(门)群岛由6岛2礁组成,三门(山)群岛由3岛组成。其他岛屿包括双山、魏家屿、横山岛、南洋屿、北洋屿、马屿、铜沙岛、铁沙岛、担屿、历试山、铜山、狗山、中央山岛、白石山岛、箬屿、桔柿山、大麦山、小麦山、韭屿、虾钳山、秤锤山、大柴门岛、木蛇岛、孝屿、长屿、灶窝山、竹屿、田湾岛、满山岛、老鼠屿、大青山、小青山、牛轭礁、青屿和水屿等。这些岛屿中,部分岛屿有居民或用于渔业、养殖等目的,部分岛屿为无人岛或用于特定用途(如动物隔离饲养场)。
关键词: 宁海县 港湾 岛屿

内容

三门湾、象山港在县境海域内岛屿,《中国海域地名志》列有44处,群岛2处。1986年《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专业报告》列40处,面积2.7856平方公里,岸线40.42平方公里。
  群岛
  五屿山(门)群岛。由东五屿、西五屿、大壳岛、小壳岛、牛屎屿、扁担礁等6岛2礁组成。在大柴门之北,三门湾西北部下洋涂中,属青珠乡。光绪县志载:“五屿门,县东南50里,五峰排列为县东之口。”以五岛排列似门户而得名。主岛西五屿位于群岛中心,最高点海拔38.9米,岛东建有小型蓄水池一个,蓄水300立方米。小壳岛上建有平房五间,为渔民捕鱼临时居住地,现为围垦海涂测量人员及民工临时宿舍,岛上没有潮位站。群岛西部为航道,水深3~30米,1986年下洋涂围垦工程动工,东五屿、西五屿、小壳三岛将筑堤与内陆相连(1987年下洋涂工程暂停)。
  三门(山)群岛。介于力洋港和青山港之间,属前横乡。由开井山、柴爿山、老鼠三岛组成。三山群岛名盖由此。分布范围长约1.3公里,宽约1公里,主岛开井山,旧《宁海县志》记:“开山井、县东南35公里。”面积0.3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1.2米。渔民在岛上开有水井一口,水色清、味甘,久旱不涸,岛以井名。1974年县水产局在岛上建办宁海县海水养殖场三山苗种分场,繁殖蛏、蚶,同时养殖60亩对虾。自然繁殖区面积万余亩,岛上有正式场员20余人,住房20余间,500千瓦发电机一台,蔬菜基地5亩,建有大潮码头一个,来往胡陈港渡船每天一班。
  岛屿
  双山,位于石孔头村东南,铁狮涂中。
  魏家屿,原名魏家士,位于狮子口南侧。
  横山岛,别名小普陀,位于洋屿涂北侧。
  南洋屿,原名双士,位于北洋屿之南,洋屿涂中。
  北洋屿,原名龙眼睛,位于南洋屿之北,洋屿涂中。
  马屿,原名大末士,位于铜沙岛之北,白石水道内。
  铜沙岛,别名铜沙锣,位于马屿之南,白石水道内。
  铁沙岛,别名赤沙,位于铜沙岛东南,白石水道内。
  担屿,原名小末士,位于马屿之东,白石水道内。
  历试山,位于铜山西北。
  铜山,位于白石水道中部北侧。
  狗山,别名鸥屿,位于白石水道中部北侧。
  中央山岛,原名清水门山,位于白石水道中部北侧,1979年农牧渔业部投资80万元向峡山镇征用,建为中国进口动物隔离饲养场。
  白石山岛,位于白石水道北部。
  箬屿,位于群英塘南侧。
  桔柿山,位于桔柿山涂内。
  大麦山,别名大钹位于小麦山之西,双盘涂中。
  小麦山,别名小钹位于大麦山之东,双盘涂中。
  韭屿,位于双盘山岬角以东。
  虾钳山,原名花箕山,位于力洋港中部西侧。
  秤锤山,位于力洋港中部西侧。
  大柴门岛,位于木蛇岛以北。
  木蛇岛,别名木杓,介于满山水道和猫头水道之间。
  孝屿,位于满山水道北侧,下洋涂中。
  长屿,介于满山水道和猫头水道之间。
  △灶窝山,介于满山水道和猫头水道之间。
  △竹屿,位于田湾岛之西。
  田湾岛,原名青山门,介于满山水道和猫头水道之间。△满山岛,位于满山水道东侧。△老鼠屿,位于田湾岛之东。
  大青山,位于白礁水道北部。
  小青山,原名小清山,位于白礁水道北部。
  牛轭礁,位于白礁水道北部。
  青屿,位于白礁水道北部。
  水屿,位于白礁水道内。
  (据县府宁政〔1985〕105号文)
  (注:岛名前有“△”,省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专业报告未列入宁海县范围)。

知识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宁海县水利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水利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