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古遗址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118-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拥有多处古遗址,包括寿宁寺旧址、赤城书堂旧址、瑞相寺旧址等宗教文化遗址,以及平窑窑址、越溪巡检司城址、多个烽火台旧址等历史建筑。赐书楼也是其中之一,题有“赐书楼”和“龙跃云津”匾额。
关键词: 宁海县 名胜古迹 古遗址

内容

寿宁寺旧址:在水车乡港头村后山麓。晋义熙元年(405),天竺商僧昙献尊者自海泛槎至此,卓锡而泉涌。色白味甘,乃建兰若,名“白水庵”庵右凿井,名“洗肠井”,水质清沏。旱涝不枯溢。山门之外有“袖石”,据系昙僧携来,高数尺上大下小,唐天宝三年(744),鉴真和尚第三次东渡失败,经台州来宁海宿此庵。宋淳化元年(990),改白水庵为寿宁寺。清康熙八年(1669)僧熙忍修建。
  解放后,迁入民居,1958年毁于火,至1988年,由该寺前住持觉慧规划重建。
  赤城书堂旧址:在凤潭乡雁苍山吉祥寺之东。宋邑之宿儒胡元叔仿古闾塾之制,以罗适(号赤城)游息地建为书堂。延舒岳样为堂长,胡三省为录训,今犹存残垣断壁。
  瑞相寺旧址:在七市乡小梅枝村东的浮玉山(狮子山)脚。旧名芳香院,唐贞观三年(628)所建,宋初故吴越太傅叶景泰舍基辟之,治平三年(1066),改名“瑞相寺”,今圮。
  平窑窑址:在茶院乡平窑村西的小土丘上。面积约3亩许,北高南低,坡斜12度,窑床偏东,长21米,宽2.3米。窑门南向,烟道向北伸往土丘最高处。自宋代建窑以来,村民保护完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
  越溪巡检司城址:在越溪乡越溪村东边山岗上,濒临白峤港。与亭头山嘴隔港相望。明洪武三年(1370),巡检王涣章设司,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筑城,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奉令迁移。康熙九年(1670),恢复屯兵,改称“越溪南寨”(亭头山嘴称北寨)。城址椭圆形,面积约500平方米,现存惟瓦砾残垣。
  道士桥烽火台旧址:位于茶院乡道士桥村附近的铜岭岗石棚山顶,台呈正四梭,以岩石砌成,台基边长8.9米,高5米,顶边长8米,登台可远眺黄墩,俯瞰力洋诸港口。当时为象山港和三门湾的主要联络点。
  山头烽火台旧址:位于山头乡旗山(山头山)顶上。海拔144米。与车岙山台、湘岙山台成犄角之势。底边长6.75米,高2.07米,以乱石砌成,南面有台阶8级,宽1.3米,北角少有坍圮,登台可了望胡陈、车岙两港和蛇蟠洋。
  王干山烽火台旧址:在七市乡王干山村外山岗上,海拔150米,台高2米许,底边长约5米,以岩石砌成,东面有石阶6级,宽1米左右,东北角略有坍圮。登台可东望毛屿港,西南可望青山脚港,该台建于明代。
  赐书楼:在城关八角楼“梦园”旧址东边的一座三合院内。堂楼二层,上层匾题“赐书楼”三字,下层匾题“龙跃云津”四字,右书“乾隆戊辰,岁次葭月”,左书:“召赐博学鸿词通奉大夫礼部右侍郎加四级天台齐召南题”等字样。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