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山川形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5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山川形胜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拥有众多山川形胜,如跃龙山、连头山、南溪温泉、石龙窦潭等,各景点均有独特风景和历史背景。其中跃龙山已改建为公园,南溪温泉为疗养旅游胜地。白岩山、天女峰等也是著名景点,南庄龙潭则流传着龙的传说。
关键词:
宁海县
名胜古迹
山川形胜
内容
跃龙山:在城关东南隅,海拔80米,蜿蜒如龙偃卧,旧名卧龙山,又名映霞山,明代县令黄醇易今名。解放前山上左为方正学读书处和乾坤正气坊。右为青云观(又名龙山道院)。梯山建楼三层,上层名“望潮楼”、登楼纵目,兼擅溪山。后通“吕祖殿”,有临海葛咏裳撰联:“香烟旧庄严,仙迹长留,想落月沧溟,半醉曾骑龙跃过;书声今寂寞,忠魂不返,对斜阳雉堞,孤城犹恨燕飞来”。观旁拾级登朱子祠“三官殿”西南山嘴之下有〓〓潭,其深莫测,潭上峭壁巉坡,常有伫此垂钓者。
解放后,山上原有建筑多已拆除,改建公园,重修文峰塔,新浚“将军湖”。建烈士陵,千丈岩顶建“望溪亭”,溪流倒影山光,风景宜人,将军湖上方“龙池”、“未名亭”,晨夕游人络绎,风雨无间。
连头山:在城南5公里的履船山之阳。下傍白溪。后山出涧水流挂崖谷之间,上砌拱桥,飞跨绝〓,桥堍巨樟可数抱,冠枝伸展,覆盖全桥。过桥,古庙三楹,建于南宋德佑间,庙后泉水含氡,可治风病。相传有“龙爪七洞井”散布其间,又称“龙泉”。来此疗养者,常年不衰,庙外山岗有亭,由书法家沙孟海题“去风亭”额。桥东建屋数幢,为疗养之所。1986年建公路通车。
南溪温泉:在深甽镇南溪岙。1958年发现,泉水含氟,清澈无味,水温47.4℃,为单纯温泉。1960年宁波专区在此设管理处,建疗养所,由郭沫若题“天明山南溪温泉”七字额,此间楼台亭阁,隐现于蓊翳的林木之中,分外恬静,缘溪复入上坡,有水库浩瀚如镜,大可数十亩。旁有“银蛇瀑”蜿蜒隐现于绿树丛中。山重水复,风光旖旎,为疗养旅游胜地。
石龙窦潭:在双湖乡龙宫村附近的一座大石壁下。潭深甚,相传为龙出入处,故名“石龙窦”,今石壁上古代摩崖的字迹犹存。
天门山:在香山乡之北,又名桶盘山,海拔182米,山上有覆岩如屋,盛暑入内,顿生寒气。下有一池,水自岩隙出,滴入池内,嗡嗡如磬,名“浴佛潭”。峰顶巨岩之下有庵,外峙石如门,故名。
紫溪洞:在紫溪乡北之天马山西面山腰处,一名仙人洞。洞在悬崖之下,高约3米,宽6米许,横深4米左右,可容三、四十人。相传唐宝应间(672),台州袁晁在翁山县(今定海)起义,先后攻克越、明、温、饶诸州。唐王朝派李光弼遣部将洪经纶、率孙功棐等追击,袁晁被俘就义,其弟袁瑛率余部五百人退守“紫溪洞”,被唐军包围绝粮,全部牺牲,今洞外山涧尚名“鬼叫抗”。
石台山:在县城东南坑龙王村边的狮子山上,海拔212米,山脊有巨石相累成台,长方如砥,略向西倾,可坐十余人,俗名“石垒盘”。宋隐士胡融尝偕友登比吟诗联句。镌于石上,今字迹剥蚀,不易辨认。
归云洞:在东仓乡岙里王小丹山的半山上。为宋叶梦鼎少年时代读书处。洞高16米,宽9米,横深12米,洞口面西有巨石,状似馒头,称“龙珠”。旁老桂一株,石壁上挂瀑布。每至春夏,即有云雾缭绕洞口,故名“归云洞”。
杜鹃山:在县城东北,与帽峰山相连,海拔447.4米,西麓有乌岩。西北山腰有半岩洞。洞顶有石如飞鸟凌空。洞边有狮子岩。1973年建宁海县电视转播台于山顶。
茶山:位于县城东北,旧名“盖苍山”。海拔872.6米,绵亘于茶院、力洋、东仓、胡陈、大佳河和建设等乡镇之间。山上有百丈岩,相传梁方士陶宏景从张少霞游此,今存刻石“真逸”二字,此乃宏景道号,或其自镌。1958年10月,建林场于此,产“茶山云雾茶”。
覆船山:在县城西南5公里处。海拔300米。以山形似覆船,故名。山上有寺,名福泉寺(又名福全寺),旧名福兴寺。初建于宋开宝元年(968),几经兴废,至明崇祯四年(1631),僧慧文、真亮重建。寺后有“仙人坐石”,右有井,水清不涸,名“福泉井”。1986年,寺加维修,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大雄宝殿”匾。寺周松竹掩荫,风景清幽。登覆船山顶,可西望拱台溪山,北瞰城关全貌。宋县令高述曾题覆船山八景:“沧海晨曦”、“岩台夕照”、“竹圃晴烟”、“松林晚翠”、“古岭垂虹”、“福地灵泉”、“清溪绕带”、“案峰叠浪”等诗篇。
白岩山:一名九皋山。在县城东南10公里处,海拔417米,为水车、越溪、七市三乡之界山,上有“躁龙”、“红岩”、“白鹇”三峰,高插青冥。躁龙峰上有宝剑岩、羊祜洞,峰后有“龙湫”,名九皋潭,为旧时祷雨处。南面半山“天平庵”,旁一大石坪,中有石窍,名“仙人捣臼”。绕山西行,至马王堂,僧侣建庵于此名凌云庵,上有如意峰,复南下经香传庵至长洋岭头,有庙,内塑宋胡则像与佛龛并存,游旅不绝。
天女峰:在凤潭乡之北,海拔585.7米,形似丫髻少女,故又名丫髻山,昔有官者偕侍从游此,戏题诗:“此山唤作两丫头,何不寻夫嫁了休?”久思不得其句,从者续云:“其中缺少槐荫树,耽误千秋与万秋。”后人传为美谈。东面山坳有“拜经岩”,形如覆釜,有洞如半月状,峰北有岩,伛立如翁,名“石老翁”。
南庄龙潭:在七市乡南庄村外的长山脚下。这是一只天然的大水潭,潭水清沏,其深莫测。北面是凹进的嶙峋峭壁。两峡谷挂下一道瀑布,春夏多雨,犹如白练飘空。隆冬则凝成冰乳下垂,恍若冰川。站在潭边呼喊,岩壁嗡嗡回音。
南庄龙潭还流传一则生动的故事: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这只潭里有一条龙。由于龙潭接近村落,比邻农田,农夫常到潭边洗涤便器,龙就逃往茶山去了。心里恼恨南庄,每遇天旱,轮到茶山龙行雨,雨就不过亭头江,以示报复云。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