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章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51
颗粒名称:
第十章 文物
分类号:
K85
页数:
6
页码:
109-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有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文物保护,多处文物被公布为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库藏文物包括书画、碑匾、工艺品和出土文物等,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宁海县重视文物保护,积极修缮和展示文物。
关键词:
宁海县
文化
文物
内容
第一节 文物管理
1951年4月,“台州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宁海分会”在县人民文化馆内成立。主任邬昂夫,成员:李子、柴时道、陈玲玲等组成工作队下乡征集文物。征得力洋区2322件、长街区1606件、黄坛区1950件。1985年10月,宁海象山并县,成立“象山县博物馆”。举办文物展览。
1961年10月,宁海复县,成立“宁海县文物保护小组,负责人林根妹。1981年9月,成立“宁海县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主任王式淡、副主任应文天,会址设城隍庙内,工作人员4人,办公室主任王艾村。
1988年3月14日,县人民政府公布调整宁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秉达、副主任委员王振丰、张定友、办公室主任陈林干。1989年3月,建立业余文物保护队伍,参加人员29人。
第二节 文物保护
王锡桐起义遗址:在城关镇桃源南路城隍庙内。1963年、1981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先后两次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光绪二十九年(1903)10月3日,北乡大里秀才王锡桐,为反抗帝国主义天主教欺压人民,率众在城隍庙聚会起义,捕杀作恶多端的天主教神父朱国光。现保存遗址的建筑物有台门、五凤楼、戏台、泛轩、两厢、大殿、后宫等,面积约2500平方米。
柔石故居:1960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理,并收集文物资料陈列开放。1962年、1982年两次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点城西柔石路4号,系旧式三合院西厢二层楼房3间,宽11.25米,深6.23米。台门由许广平题“柔石故居”四字额。柔石,原名赵平福(复),现代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抗建书店:在城关东大街,系坐北朝南木结构平房1间。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中共宁海城区党组织为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经销进步书刊而开设。同时也是党组织主要联络点之一。次年初,遭国民党当局干涉而停闭。建国后,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于1962年、1982年两次公布该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3月,恢复开业,经销书刊,以示纪念。
梅花村会议旧址:在岔路乡白岭根村,系木结构楼房4间,又平屋2间,披房1间。1947年1月,中共浙东临时工委会在此召开台属地区工委扩大会议,当时村边正梅花盛开,故名梅花村会议。县人民政府于1962年、1982年两次公布该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正学读书处:在跃龙山之“百步峻”顶。清乾隆十七年(1752),邑人龚正席为纪念方孝孺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而建。原为木结构平房3间。悬有楹联:“真读书种子,是名教完人”。“正气充天地、学行炳古今”。民国十年(1921)重修。建国后,北面的“乾坤正气坊”毁于“文化大革命”。1982年12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位于跃龙山最高峰。据旧志载:“明万历十年(1582)县令黄醇所建”,为六面九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22.6米,底对角线5米。每层有空龛,底层西有拱门。该塔于同治元年(1862),顶部触电致毁,同治十三年修理,并在塔内勒石以记。民国初又遭触电损顶。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12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次年拨款重修。
妙相寺铜钟:铸于元大德四年(1300)三月,钟体高1.5米,纽高0.22米,最大直径1.14米,肩围2.73米,重约1250公斤。原挂妙相寺钟楼。解放后,1960年移挂县委大院树上,用作报警之用。“文化大革命”时凿去铭文并致裂,痕长0.45米,1962年、1982年先后两次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县文管会。
瑞麦颂碑:光绪《宁海县志》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县令周维鲲到任,正遇连续两年旱灾,民不聊生,周乃致力抗旱,竞获丰收。翌年“瑞麦生畦、同茎歧穗”,如此数年,万历四十五年(1617)邑人怀周令之德,树《瑞麦颂碑》。1962年4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杨景思墓前石像:在黄坛乡黄泥丘村。杨景思系宋绍兴元年(1131)进士,入朝监三省枢密使、积阶朝议大夫等职,其墓已湮没,墓前尚存半陷入土的石马和已残的文翁仲一、武翁仲二,颇具历史研究价值。1982年12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霖墓:在长街镇西岙村北500米处,郑霖为南宋绍定二年(1229)进士,曾任淮浙发运使。其墓现存神道坊、墓道、文武翁仲、石马等。1982年12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还有:五代陈长官墓(西门外崇寺山脚)、正学故里坊(原址中大街柴家巷口)、义井(原址城内小米巷口)、梦园(原址城东龚家今八角楼巷)、明恩寺(香山乡牌门舒村)。均在“文革”期间被拆除。
潘天寿故居:在回浦乡建设村(冠庄)。系旧式木结构四合院东首正厅二层楼3间。著名画家潘天寿曾在此度过少年时代十多个春秋。1985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并收集陈列字画、书籍、文具等文物资料,对外开放。
第三节 库藏文物
(一)书画部份
善本书:经、史、子、集等31种,826卷、266册。
书画:明代方孝孺的《古松图》、蒲华的《墨竹》、陆广明的《芝石图》、清代梅谷的《墨荷》、姜岱的山水、黄绳熙、王吉人、徐镛等的行草、王会图、王于震的指墨山水。
民国八年总统徐世昌书赠叶颂清“淳厚之家”横幅、吴昌硕的篆联、叶颂清的魏碑横幅、弘一法师的四字联、潘天寿、应野平的山水。
(二)碑匾部份
碑刻:五代陈长官《狱中诗》碑(已残),方正学祠《孤忠亮节》碑,清嘉庆二年南康谢启昆题方忠文故里诗碑:“读书种子绝可怜,梦绕荆花泣杜鹃。只记立孙高帝合,大书篡国建文年”。民国二十年(1931),浙江省主席张难先为国民革命军十九军参谋陈韶在宁海战役中牺牲题《节炳日星》碑。
匾额: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南巡松江时题赐《忠烈明臣》匾于松江方孝孺祠(宁海存拓片)。司马第《蒲密之化》、宝勅堂《理学先声》匾,民国元年(1912),浙江都督蒋尊簋题赠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敢死队士官徐良臣《有勇知方》匾。
(三)工艺部份
工艺:千工床,1963年征自前童乡童保暄后裔家。
印版:宁海《光绪县志》木刻印版(少有缺)。
武器:王锡桐起义用过的龙枪、两股叉等。
(四)出土部份
石器:1971年4月,在本县山水、凤潭、辛岭等乡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等。1974年桥头胡眠牛山出土石镞。1976年紫溪乡詹家村出土石斧。1983年回浦乡檀树头村出土石锛。
陶、瓷器:1971年的茶院平窑村西侧宋代窑址出土陶罐、洗、青瓷执壶、四系陶罐、刻花青釉碗和清代霁蓝盒等。1972年同上窑址出土青瓷韩瓶、罐、碗、壶、钵等。1973年辛岭枧头村出土唐代盘口壶。1974年3月,山水公社溪边竺山头东晋出土鸡头壶、洗、罐、钵、水盂等。同年9月,辛岭公社枧头村瓦窑出土唐代黄釉陶罐、青瓷盘口壶、瓜形陶罐等。10月,桥头胡上山龙出土南宋大明二年墓砖和青瓷碟。年底,跃龙山丝厂仓库工地出土唐代青瓷多角瓶和唐陶三足器、青黄釉色葫芦瓶等。1975年2月,东观山县砖瓦厂工地出土五代刘宋时期的青瓷荷瓣盖罐、绿釉粉盒、青花釉碗等。1976年3月,梅林东岙村出土五代青瓷壶、青瓷器座。1977年辛岭公社枧头村出土商代纹缶、西周时期印纹陶罐。1979年砖瓦厂出土唐代青瓷执壶、玉璧形碗等。1983年建设乡出土晋代陶盂。城关大同酒家施工出土南朝牡丹花提壶。1985年城东应家山东汉墓出土的青灰双系釉罐、陶、钵等。同年8月,小米巷口基建工地出土宋代黑釉陶碗。城关洗衣机厂工地出土明代青花大瓷盆。黄坛沙东村出土印纹陶片。1986年3月,南门村出土唐代盘口壶,9月环南西路出土元代青花大瓷碗。1987年黄坛大坂洋出土东汉青瓷钵。
铜、铁器:1972年9月,紫溪乡洞口庙水库工地出土汉代铜镜、铜钱、铁剑等。1973年11月辛岭枧头村出土宋代菱花边铜镜。1974年,辛岭公社枧头村出土海兽葡萄铜镜、南朝的铜〓斗。宋代的湖州铜镜、双耳铜壶,元代的素面铜镜,明代的云雷纹铜瓶、镏金铜佛、宣德铜炉等出土文物,回浦乡翻身村出土唐代方铜镜一面。1984年9月,城关白石头出土方铜镜一面。1986年12月,在桃源北路总工会基地出土魏晋时期的青铜鐎斗。1984年城东白石头村出土宋代方铜镜。岔路兆岸村岀土唐代真子飞霜铜镜。1987年香山乡后溪村出土宋湖州菱花镜一面。1989年3月桑洲梅家村出土元代铜权一只。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