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县广播站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47
颗粒名称: (二)县广播站的建立
分类号: G22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5年宁海县筹建广播站,1956年开始试播,后正式播音并增加自办节目。1958年“大跃进”期间广播频繁。后历经变迁,1963年设多档节目。文革期间广播站陷入派性活动。三中全会后广播宣传恢复。1984年广播站改属文广局,后获多项荣誉。
关键词: 宁海县 广播 建立

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音站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55年12月,筹建县广播站,站址在城关白石头裘家粮库。县委行文邬荣明任站长,葛云峰任技术员、杨韵端为编播。1956年4月,开始试播,每三天播一晚上,每次二小时,主要内容转播上级台以外,还办“宁海新闻”。7月,开始正式播音,增加播音员1人,三天播音一次,改为隔日一次。自办节目又增加《听众服务》、《农业讲座》、《卫生讲座》等,通过唱片播出,还有当地群众演出的文艺实况和猜谜等活动,也在广播上播出。
  1957年,县广播站工作人员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宣传效果。(每天播音三次)在回浦乡下桥村和华山村设立收听点,经常到收听点召集群众讲座征求收听意见,加强广播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1958年“大跃进”期间,县委运用广播召开大会十分频繁。每天有广播评论,如县委召开万人大会、现场直播、大会内容,各誓师大会、夺煤、夺铁、夺粮、积肥、兴修水利等,每次晚广播时间长达十小时以上。10月,宁海、象山并县,站迁力洋,广播站一名编辑与《象山日报》社编辑合并办公。播音员负责收抄《新华社》新闻,供报纸刊载。1959年4月,广播站迁回宁海城关裘家粮库。11月又搬进县委大院内。1961年10月,宁海复县,广播事业初有起色,县人民委员会拨款1000元维修通往力洋一条线路的经费。从此加强了广播机构,葛云峰为副站长,王学辉为编辑,朱亚娟为播音员,还有技术员1人,外线3人。1963年下半年,每天晚上播音三小时,设有《新闻》、《专题》《文艺》和《气象》等节目,宣传内容方面做到六抓:一抓“社会主义好”;二抓“学习雷锋”;三抓“学习毛主席著作”;四抓“干部参加劳动”;五抓“发展生产”;六抓“科学知识普及”。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广播站陷入派性活动。停止了正常宣传工作。为派性斗争宣传:一在政治宣传上“阶级斗争天天讲”绝对化、扩大化。广播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也成为人民群众“可敬可畏”的宣传工具;二在理论宣传上不能完整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是讲《语录》,为派性斗争服务;三在经济宣传上批判“唯生产力论”,搞生产就是“为错误路线生产”、“穷过渡”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思想空前活跃,广播宣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宣传上取信于民,发挥广播的作用。并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为此广播、报刊、通讯社得到人民的信赖和爱护。1984年2月县广播站改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简称文广局),有关人员、经费、事业建设等,由局统一管理。1985年,省广播电视厅给本县广播站以“机房设备标准合格站”的称号。1986年,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宣传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