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县广播站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47
颗粒名称:
(二)县广播站的建立
分类号:
G22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5年宁海县筹建广播站,1956年开始试播,后正式播音并增加自办节目。1958年“大跃进”期间广播频繁。后历经变迁,1963年设多档节目。文革期间广播站陷入派性活动。三中全会后广播宣传恢复。1984年广播站改属文广局,后获多项荣誉。
关键词:
宁海县
广播
建立
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音站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55年12月,筹建县广播站,站址在城关白石头裘家粮库。县委行文邬荣明任站长,葛云峰任技术员、杨韵端为编播。1956年4月,开始试播,每三天播一晚上,每次二小时,主要内容转播上级台以外,还办“宁海新闻”。7月,开始正式播音,增加播音员1人,三天播音一次,改为隔日一次。自办节目又增加《听众服务》、《农业讲座》、《卫生讲座》等,通过唱片播出,还有当地群众演出的文艺实况和猜谜等活动,也在广播上播出。
1957年,县广播站工作人员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宣传效果。(每天播音三次)在回浦乡下桥村和华山村设立收听点,经常到收听点召集群众讲座征求收听意见,加强广播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1958年“大跃进”期间,县委运用广播召开大会十分频繁。每天有广播评论,如县委召开万人大会、现场直播、大会内容,各誓师大会、夺煤、夺铁、夺粮、积肥、兴修水利等,每次晚广播时间长达十小时以上。10月,宁海、象山并县,站迁力洋,广播站一名编辑与《象山日报》社编辑合并办公。播音员负责收抄《新华社》新闻,供报纸刊载。1959年4月,广播站迁回宁海城关裘家粮库。11月又搬进县委大院内。1961年10月,宁海复县,广播事业初有起色,县人民委员会拨款1000元维修通往力洋一条线路的经费。从此加强了广播机构,葛云峰为副站长,王学辉为编辑,朱亚娟为播音员,还有技术员1人,外线3人。1963年下半年,每天晚上播音三小时,设有《新闻》、《专题》《文艺》和《气象》等节目,宣传内容方面做到六抓:一抓“社会主义好”;二抓“学习雷锋”;三抓“学习毛主席著作”;四抓“干部参加劳动”;五抓“发展生产”;六抓“科学知识普及”。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广播站陷入派性活动。停止了正常宣传工作。为派性斗争宣传:一在政治宣传上“阶级斗争天天讲”绝对化、扩大化。广播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也成为人民群众“可敬可畏”的宣传工具;二在理论宣传上不能完整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是讲《语录》,为派性斗争服务;三在经济宣传上批判“唯生产力论”,搞生产就是“为错误路线生产”、“穷过渡”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思想空前活跃,广播宣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宣传上取信于民,发挥广播的作用。并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为此广播、报刊、通讯社得到人民的信赖和爱护。1984年2月县广播站改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简称文广局),有关人员、经费、事业建设等,由局统一管理。1985年,省广播电视厅给本县广播站以“机房设备标准合格站”的称号。1986年,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宣传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