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八章 图书发行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39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图书发行事业
分类号:
G259.27
页数:
6
页码:
92-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图书发行事业历经发展,建国前有多家书店经营图书。建国后新华书店宁海支店成立,逐步建立农村图书发行网络。1980年代后,发行量剧增,服务方式多样化,形成完整图书经销网络。农村供销社和个体书摊也成为重要发行渠道。
关键词:
宁海县
图书
发行事业
内容
第一节 建国前的图书发行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宁海城内最早的一家纸店“翰香”,兼营部份线装书籍。业主华宸谟。店址在县前中大街,坐北朝南两间面,1924年停业。民国十三年(1924),文宝亨书店在桃源桥开业,业主王重铎,经营图书、教科书为主,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宁海代销点,因此从上海引进铅印、石印来宁海最早,号称铅石印局,至1931年停业。民国二十一年(1932)。芸香(前身即翰香)纸店在县前中大街(今百货公司处)开业。经营纸张簿籍与线装书。并从文宝亨处购来铅、石印机,兼营印刷。民国二十三年(1934),源来书局在中街避司弄口开业,店面坐南朝北。业主程子江,到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几家文具书店联营,称“芸源书局”。至1940年又分开经营。民国二十七年(1938),益民书店在大米巷口开业,业主任舒华,供销图书、教科书兼营文具纸张《解放后继续开业,到1951年开始转产后并入城关供销社)。是年夏,中共宁海城区地下党组织团结进步人士在东大街开设“抗建书店”,以传播马列主义,宣传联合抗日,负责人胡孝心等。经售革命书籍。民国三十一年(1942),文源纸店在桃源桥开业,业主储功垚,经销文具纸张为主,兼营图书、教科书,(1952年转业后至1956年转公私合营)。民国三十三年7月,中国文化服务社宁海支社成立,社长王均政,委员王人驹、胡慕青等,营业范围:经销图书及教育用品。
第二节 建国后的图书发行
一、新华书店的建立
1950年7月,新华书店台州中心支店根据台州地委宣传部的指示,派金益等三人来宁海组建浙江省新华书店宁海支店,负责人金益,向省借开办费5万元,(老币),带来图书雇用职工1人。同年8月1日暂借县前鼓楼下二间旧房,正式开业。当时配合政治运动发行《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图解》、《婚姻法图解》等。
1951年初,在象山石浦建立代销处至10月份结束,同年,由各区校自发筹办书店的有长街学联书店、沥洋书店、深甽书店;桥头胡、梅林、桑洲代销处。1952年底,中大街牌坊脚购旧房7间半,拆建其中2间店面屋,新建营业房,约占地面积70平方米。1953年起农村发行员挑书上山下乡逢节设摊,流动供应。1954年各区供销合作社成立后,兼营各类图书,地方书店、代销处,随即停业。
1956年根据文化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联合指示》在各区供销社建立图书发行网点,区(镇)社设立图文部,由书店主动发货,对农村发行员进行业务辅导,并开展自力流动供应。1958年上半年,又向房管会租入门市部间壁店房2间,扩大营业场所,是年开始发展“公社书店”,后因“三年困难”而停止。
二、经营管理概况
1958年10月,宁海、象山并县,改名为“象山县新华书店”。址设力洋,后迁城关。下有宁海、丹城、石浦、力洋等四个门市部。1961年10月,宁海复县,仍改称“宁海县新华书店”,职工27人。1963年4月,文化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出了《为支援农业进一步加强供销社经营图书工作的通知》,农村供销社的图书发行网点,又得到发展。至1964年,为解决书源紧张,门市部开展旧书收购工作。是年省派吴静波等来宁海桥头胡、一市两区供销社农村图书租卖结合试点工作,推广全县。是年在中街新建坐南朝北楼房5间2层,后面加建平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1965年至1966年,农村发行员送图书、收回废旧物资,以解决现金买书困难。1970年,在营业部后新建仓库平屋6间,楼房4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8月,派辅导员2名赴桥头胡区供销社组织“双夏”小分队,深入黄墩、梅林、建设三公社,上午设摊;下午参加劳动;晚上向社员慰问演出自编小调、快板、演唱“双夏”中的好人好事。1972年书店党员10人,成立党支部。为充实农村辅导员,健全农村发行组织,人员分配占全店职工的57%,实行四定(1、定人定地;2、定任务定销售指标;3、定供销计划、图书库存;4、定出勤率、工作路线)。省地(市)书店谢振伟、周一苇等多次来桥头胡供销社指导工作、总结经验,在《发行简报》上介绍。1976年至1978年为解决书荒和鼓励读者看书,在门市部设“图书出租部”。1979年成立工会委员会。1983年4月在宁波地区开展门市“五好”服务活动大检查中,宁海书店门市部被评为:“方便读者好”、“礼貌接待好”。7月,书店和县联社联合组织检查组对各区社图文部进行巡回检查,进一步推动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的巩固和提高。1982年,建立团支部。1983年进一步推动农村图书发行网络的巩固和提高。
1985年起,书店和总工会、教育局、文广局每年联合举办一次图书展览会,“六一”少儿图书九折优惠。共发行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计115万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36000册。
1988年,书店对农村辅导员采用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办法,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销售利润大幅度提高,农村实行定员定额,内部指标考核办法。各销售部门实行核定计划,超产按比例奖励等办法。1989年统计全县7个区镇供销社共有图书发行网点49处,达到区区有图书门市部,乡乡有图书发行点。部份村队有季节性下伸点供应处。全县已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图书发行网络。开展暑期中小学生购书优惠活动;老年节举行图书展销活动;国庆节举行优质服务活动和图书有奖销售活动。本年书店销售利润创历史最高纪录,上半年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速度居全省第一位。书店并配合全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清查书刊,整顿城乡年画市场,收缴非法出版年历,开展《革命歌曲》、《职工政治教程》,征订数达1万多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坚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并举办图书展销会,计销售图书码样2.5万元。1989年元旦举办作者签名售书活动。全县农村发行网点涌现出先单位:桥头胡、长街、力洋、梅林、西店等区、乡供销社图文部,多次被评为图书发行先进集体和先进柜组。桥头胡、力洋两区供销社被省出版总社、省供销合作社授予“浙江省农村图书发行先进集体”称号。尤其是桥头胡区供销社图书发行做到研究,布置、总结、检查、宣传等工作。同年11月,成立宁波市图书发行协会宁海新华书店分会。书店机构日臻完善。书店自1971年至1978年财政曾一度划归地方,以后又属省店。1984年2月起,行政划归县文化广播电视局领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掀起“学文化”热潮,各类图书的发行量逐年剧增:
1、配合政治学习文件,单位预订每年发行量5万册以上;
2、科技书籍的供应,征订工作,遍及城乡,特别是单位图书室,大量增加新书;
3、课本发行量增长,1980年起,增加电视大学教材的发行,年达2万元。连同中小学教材年销售达40余万元。
4、文化教育图书、高考复习用书、小学语文、教学练习册等,销量空前。
服务方式方面,除门市部开架售书外,并系统供应,城乡批发,流动供应等。以门市服务为主要方式,开架台柜配备5人。闭架台柜配3人。星期天照常营业。系统发行组以征订为主,配合中心运动学习资料的供应。流通供应,在偏僻地区,供销社不能到达地区,由书店专职在农村人员送书供应。形成图书经销网络。1983年会计袁继铭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
1986年至1989年,农村供销社售书点49处,城乡个体书摊不下100多处。全年总发行量为260万册。其中农村占全县发行总数45%。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