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区、乡(镇)、学校图书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3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区、乡(镇)、学校图书室
分类号: G25
页数: 4
页码: 88-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区、乡(镇)图书室自1950年代起逐步建立,数量逐渐增加,包括农村、大队、个人图书室。学校图书室也有发展。历代私人藏书楼如缑城书院、力洋叶氏藏书楼等也曾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 宁海县 图书馆 学校

内容

一、区、乡(镇)图书室(含农村、大队、个人)
  1952年9月,在城关东镇、三桃等村首先建立图书流通站七处1953年4月,薛岙、峡山、山水、回浦、等乡建立图书流通站68处。7月,长街区文化站成立,辟有阅览室娱乐室等。1955年4月,古渡乡一社和三社俱乐部有图书300册。1956年3月,全县农村图书室10个。农村图书流通站40个。年底统计,全县农村图书室81个。1957年,图书流通站40个,流通次数160次。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公社图书室102个。1960年公社图书室9个。藏书5400册。图书流通站54个。1963年11月,黄坛公社沙东、后塘俱乐部图书室有图书2140册。还经常借阅流通图书,社员在工休、饭后可以阅读,并可外借。对文化水平高的读者,可以看《黄继光》、《刘胡兰》等;文化水平低的读者,可阅《林海雪原》、《苦菜花》、《战斗的青春》、《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小说。1964年1月,大蔡公社收到捐献图书100多册,成立图书室。4月,桥头胡区文化站自1月份起开放图书室工作,很受群众欢迎。借书的除本地外,还有屠家、外路、汶溪周、丁家、薛岙、梅林、山水、堂溪、上蒲、造埔等地社员。同月,建立薛岙、山水两公社中心俱乐部图书流通站。6月,胡陈公社车家大队和茶院公社道士桥大队俱乐部集中图书、筹建图书室。1974年起,建设公社东吕大队老工人吕增兴、吕新富、吕春方在东吕路廊设“老工人图书站”藏书300册。日平均接待读者50多人次。1978年全县农村图书流通站35个。1979年4月,县文化工作会议表彰奖励1978年度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有建设公社东吕大队图书室梅林公社红卫图书室等。个人有:吕增兴、叶三毛、胡五星等。同年9月力洋公社高洋地大队团支书叶显松带领青年团员在业余时间砍柴集资110元购买图书100多册,办起图书室。3个月出借图书达2400人次。1981年7月,长街区文化站评出1981年上半年区先进图书室有:青珠公社、湘岙大队、长街中学等图书室。1984年1月,城关镇文化站创办图书室,对外开放,设专职管理人员1人。地点东镇大会堂。3月,长街区文化站、黄墩乡文化中心图书室被评为先进基层图书室。5月,在长街区召开图书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参观了长街区、山头乡图书室和蒋雪琴个体图书室的典型。同年,宁波市群艺馆书记李真贤与戴亚萍来县参观一市区山上方村干部方平的个体图书室,并给以鼓励。1986年全县乡镇图书室43个。村图书室116个。乡镇企业单位图书室51个。
  附历代私人藏书简况
  清乾隆间,邑人龚正席建缑城书院,藏书102种。
  力洋叶氏藏书楼,主人叶颂清,藏书3000多部,后名“智群图书馆”,以供族人借阅。1942年因火灾被焚。
  前童“止园”藏书楼,主人童保暄后裔藏书48箱,赠县图书馆收藏。
  湖山乡图书馆,长街、大湖胡一飞等以自有部份图书并征得胡旭明赠书共计2000余册,辟室陈列,对外开放。
  二、学校系统部分图书室资料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