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国后的宁海剧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27
颗粒名称: (二)建国后的宁海剧院
分类号: J946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后,宁海剧场历经改名与改造,1968年宁海剧院建成,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有座位1050个。剧院建成后吸引了众多省级剧团前来演出,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多种剧种,成为宁海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关键词: 宁海县 剧院 宁海剧场

内容

1951年3月,“宁光戏院”改名“群众剧团”。以董碧玉、尹湘娟为正副团长。可购连台票和长票。1955年10月,国家拨款,改造木结构宁海剧场于钱家祠堂。扩建座位1000个。1957年,浙江越剧团来宁海演出,著名越剧演员姚水娟演《孔雀东南飞》。1963年,杭州市京剧团来县演出,著名京剧演员张二鹏、宋宝罗演出《空城计》、《借东风》等,后温州京剧团、金华婺剧团、黄岩乱弹剧团、新昌高腔剧团、平阳木偶剧团,宁波市京剧团、越剧团先后来宁海演出,还有来自外省的安徽芜湖京剧团和沈阳杂技团等。
  1967年,省文化局主管部门批准拨款修建宁海剧院,地址桃源南路15号(城隍庙前)。第二年11月3日落成,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全院有门楼三层,观众厅405平方米,座位1050个。舞台宽198平方米,还有化装室、演员宿舍和售票房等共六大部份,总投资为8万元(省拨4万元,地方自筹4万元)。
  宁海剧院建成后,省级剧团演出的有江苏省京剧团、江西省杂技团、浙江省京剧团、越剧二团、绍剧二团。演出剧种有:京剧、越剧、姚剧、甬剧、绍剧(高腔)、平调、歌舞、黄梅戏、婺剧、滑稽剧、相声、曲艺、杂技、魔术等。还有上海市全国著名京剧演员李丽芳来宁海演出《玉堂春》。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