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业余剧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0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业余剧团
分类号:
J82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宁海地区组织多个业余剧团进行抗日宣传和爱国教育。解放后,农村业余剧团配合中心工作建立,每乡都有,成为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要力量。70年代举办导演训练班,培训学员。三中全会后,业余剧团转向新时期宣传,深入基层,填补专业剧团不足。
关键词:
宁海县
戏剧
业余剧团
内容
民国十四年(1925),“五卅”运动以后,机关学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演出时装说唱的“文明戏”。以抵制日货等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共宁海地下党组织通过“抗日后援会”,举办“抗日话剧团”。演出剧目有《张家店》、《东北之夜》、《游击队》、《烙痕》、《放下你的鞭子》等。民国二十七年(1938),宁海中学进步教师孙秉义等组织“宁中剧团”,演出剧目:《松花江上》、《日出》、《北京人》等。同年7月,“宁海县抗日救国会化装演出团”赴南乡海游(现属三门县)一带演出,剧目:《复仇》、《父与子》、《遗产毒》、《罪恶》等。民国三十二年(1943)元宵节,宁中剧团演出话剧:《流寇队长》、《野玫瑰》、《蜕变》、《草木皆兵》、《麒麟寨》、《十字街头》等。是年,宁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组织“中心剧团”,演出传统京剧《打严嵩》、《审头刺汤》、《临江驿》、《搜孤救孤》、《群英会》和新京剧《风波亭》等。
解放后,自1950年开始,全县农村业余剧团的建立,配合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一直坚持到“文化大革命”以后,当时已经达到每乡都有业余剧团,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要力量。到了70年代,举办全县文化厂系统导演训练班,培训学员55人,排演小戏《三叔婆》、《失约》、《桃子风波》等。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业余剧团转向新时期总任务的宣传,深入基层,填补了专业剧团的不足。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