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5.文艺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585
颗粒名称:
5.文艺创作
分类号:
G24
页数:
6
页码:
29-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宁海文艺创作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涌现出柔石等文学家。建国后,文艺团体自编演唱资料,文化馆编辑出版诗歌选等。宁海民歌民谣、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篆刻等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继承也有创新发展。
关键词:
宁海县
文化馆
文艺创作
内容
民国时期,宁海的群众文学作品,受“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影响,有进步的小说、诗歌、戏剧等陆续出现。民国十四年至十九年(1925~1930),邑人柔石(原名赵平复),创作第一部小说《疯人》问世之后,《三姐妹》、《旧时代之死》、《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小说相继出版。至抗日战争时期,邑人孔墉(字逖父)、有《无名英雄传》、《从军杂咏》等作品。中共宁海地下党员陈星,有《活跃的村庄》、《东洋经》、《抗日少年》和《母子游击队》等文艺作品。地下党员徐孝慰、邬荣茸、谢时春等用传统的曲调自编《渔家泪》、《亡国恨》、《战南宛》等抗日剧本,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童时校在塔山乡组织“抗日政治工作队”编写抗日宣传的文艺作品40多种。宁海中学“铁流文学社”出版《铁流半月刊》,内容以抨击时弊、宣传抗日为中心。民国三十四年(1946),宁海进步青年麦野青,组织“宁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出版《文谊旬刊》、内容针砭时弊、揭发黑暗面的文章:《走!踏上鲁迅先生的路》、《越想越糊涂》、《鬼神煞》、《挣面子》等。
建国后,配合中心工作,以文艺团体自编的演唱资料为主。1953年3月,有柴家、黄墩等9个剧团自编《两条道路》、《互助比单干强》、《巩固互助组》、《光荣再光荣》等演唱资料。。1955年12月,文化馆干部方贤材写了《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看法》一文,在《文化馆工作》上发表,1958年12月,县文化馆编辑《宁海诗歌选》在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1年,文化馆袁哲飞的《向红管天》、《向阳山上》等分别在《解放日报》、《浙江日报》上发表。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71至1972年,袁哲飞创作《永葆本色》、杨东标创作《风雨前》两个剧本。1973年袁哲飞执笔创作《高山春梅》剧本,参加省、市会演,同年9月,全县中小学文艺创作选编《红花向阳开》和《宁海文艺·国庆专辑》分别出版。1977年3月,叶柱小戏《校园春》脱稿。
1980年,在省、市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徐鹏飞的科普创作《奇异的海底公园》、鲍亚春的《历史小故事》、赵佩昆的《小鼠游大街》、吴火河的小说《有口难言》、朱邦定的散文《海南花》、袁哲飞的散文《郭老在温泉》等。
1981年春,王艾村的传记文学《秋瑾》、杨东标的《柔石传》等,分别在中华书局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赵佩昆、楼振龙的小说《浮力趣谈》、《冰山雪水》(与蓓蓓合作)、童方根的《杨家将》、储吉旺的《长寿集锦》、徐志达的儿童文学《遵照周伯伯的嘱咐》等。。
1982年9月,干富伟的论文《宁海平调及其艺术特色》,由中国艺术研究所选入《高腔学术论文集》。
1988年,民间文学有麻承照的《鲧山禹河》、《梁祝故事的由来》;报告文学有胡简明的《为履行自己诺言的人》,应文军、滕延青的《洪水冲不掉的烙印》等。
1989年,田旭的民间文学《四老比老》发表在《山海经》上,管银剑的《惊雷在拂晓前爆炸》发表在吉林《青春》月刊上。
(1)民歌 民谣
民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丰富多彩,但她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而有所不同,也可以说她是人民的心声,如旧时代的《长工歌》、《渔家苦》等,都是劳苦大众受剥削、压迫的血泪控诉。
民谣 建国后的民谣,却是新中国的歌颂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如解放初期,在梅林一带就有批判富农的民谣.“下墙弄、暗洞洞,富农在背后鬼弄怂,要拉中农和贫农、大路不走走剌蓬”,还有改造自然的民谣:“只要工夫深,荒山也能变黄金,只要肥料足.不愁地里不长谷。只要决心强,清溪白溪也输让”.
1955年4月,县文化馆编印《民歌民谣》集子,其中选入新民谣.《千万条心并一心》、《快马再加鞭》、《下决心、鼓干劲》和《隔山引水上高田》等”,此外有胡呜旭创作的《祖国大地又回春》、陈俊庞创作的《一粒谷子一支歌》、王文吾创作的《只爱哥哥心地纯》和胡新奎创作的《渔工曲》等。
(2)音乐 舞蹈
音乐:宁海的音乐歌曲,首先在学校中教唱,如清未民初的《宁海县歌》:“丹邱白峤古名区,西接天台东尾闾。一带文明回浦水,千秋灵气产名儒”.还有当时中小学教唱的《辛亥革命歌》:“十月十日武昌城,起了革命军。张彪和瑞澂,纷纷出城去逃生。都督黎元洪,黄兴总司令。渡江收复汉口镇,汉阳龟山竖汉旌.文明文明,鸡犬不惊武汉平”.“五·四”运动以后,学校学生却高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等反帝反封建歌曲。抗战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枪口对外》、《开路先锋》、《大路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和《游击队歌》等,解放战争时期,学校的进步教师,组织学生歌咏队,教唱《你是灯塔》、《山那边呀好地方》、《古怪歌》等革命歌曲。
解放初期,从老解放区传入的革命歌曲有《解放区的天》、《东方红》、、《我们工人有力量》、《打得好》、《铁树开了花》和《秧歌》乐曲等,到处传唱。1955年5月举行全县第一次音乐舞蹈会演。参加演出单位19个,300多人,演出节目40个,其中水车乡的《歌唱金银湾》、城东小学的《实现千斤乡》、宁海中学的《布谷鸟、你叫迟了》等,均得到优秀演出奖。1957年1月,举行全县区乡民间音乐选拨会演,以魏毓明创作的《春耕曲》参加省第二届音乐舞蹈会演。
1979年8月,县文化馆组织民间音乐舞蹈整理小组,分赴长街、桥头胡两区搜集民歌、渔歌、山歌、丝弦会等民间音乐45曲。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风行一时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逢会必唱。1978年11月,本县参加宁波地区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节目调演大会的节目有平调鼓词《总理查铺》、乐器合奏《十月山村》等。1981年3月参加宁波地区第二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调演大会,本县的平调锣鼓《富村元宵夜》获优秀节目奖。11月,宁海化肥厂业余歌手王申生参加宁波地区独唱比赛,获优秀演出奖。1986年7月,本县参加宁波市音乐比赛,男声独唱、《望江南》获一等奖、《轻轻吟唱》获三等奖,女声独唱:《细雨》、《姑娘的心思猜不透》和女声组唱:《元宵闹歌》、《网上织着欢乐的歌》等,分别获二、三等奖。
舞蹈:民国初年,城区小学在孔子诞辰的祭孔仪式上还组织学生跳“八佾舞”。20年代,小学低年级设“唱游”课程,儿童歌舞从此开始,解放后,50年代初,北方大军南下,传来“秧歌”、“腰鼓”、“花棍”等舞蹈。当时男女老少“扭秧歌”,遍及城乡,显示出解放后的翻身大众欢乐的情景。1954年10月,以团委、工会为骨干、组织人人跳舞,举办“千人舞蹈联欢晚会”。70年代,社会群众的舞蹈,逐步开展,各种晚会场合的表演节目,有“采茶”、“播种”、“洗衣”、“织网”等舞蹈。
1983年,海外流行的“迪斯科舞”、“男女交谊舞”、“伦巴舞”和“华尔兹舞等”,逐渐传入宁海,首先设立“洞天乐舞厅,其他一些单位亦相继设立。
(3)美术 书法 摄影 篆刻
美术 宁海向多美术人才、尤以国画为著。民国前期,县民教馆曾举办多次画展;先后展出名人作品100多幅。其中有方孝孺的山水画卷,严晓江的工笔山水和花卉、人物,徐抚九的泼墨山水,潘天寿的指墨画等。抗日时期,曾展出作品有:柴时道的山水、花卉翎毛《雄鸡报晓》、王德邻的人物《钟馗》、花鸟《松鹰》。吴其寿的《老僧》、《梅雀》、柴扉、华影的图案画等。
解放后,潘天寿、应野平等老画家、在沪、杭继续工作。县内后起美术爱好者,积极开展创作活动,1960年,举行国庆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作品100多幅。1975年,县举办两次年画创作学习班。创作作品20多幅,其中赖建华的《海岛献新粮》、在省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2月,县总工会与县文化馆联合举办美术展览会,展出作品60多件。1980年8月,县举办青年美术创作学习班,培训学员30多名。10月,举办“颂祖国”为主题的诗画展览,朱开益的国画《冲锋战士》在青年美展中获三等奖。嗣后,县内多次举办职工、教师、学生画展、并选优在文化馆画廊展出,有朱开益的国画《寒食游横山岛》;陈林干的《紫藤》、《芭蕉》、枇把》;吴昌钦的《紫藤》,《牡丹玉兰》、先后在省中国画展览和青年美展中展出,其中《枇杷》参加全国十二明星城市美术作品展览。1984年春节,柴时道、陈林干、吴昌钦、朱开益在宁波中山公园举办“四人国画展”。陈龙的《岁岁图》在民主德国展出,被省美术馆收藏;王琛的《中秋节》、《雪》;潘荣联的《农村游泳池》;邬荣福的《养免专业户》、《山村双夏》;王伟的《奶奶与孙子》等作品,参加宁波市在象山举行的农民画大奖赛。杨象宪的《1987年花鸟挂历》在黄河诗报编辑部出版。在台人士章思统的《百虎图》行世。
1987年至89年,陈林干的年画先后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朱开益的《竹乡》、《跃龙云图》;周子江速写《7·30抗洪救灾》,均在《宁波日报》发表。
书法 民国时期,县民众教育馆先后举办古今名人书法展览,其中有方孝孺的行书、王吉人、王会图的行草;叶颂清的魏碑;应桂馨的颜书,金民青的苏体等。30年代后起的书法有赵惠青、吴子桐的碑隶,金其咏、杨其信的行书。各具风格。
解放后,普遍使用钢笔,至80年代毛笔书法重新盛行。县内多次举办书法培训班和书法展览。1986年陈林干的书法获省“墨他”大奖赛三等奖。1983年春王蕊芳、史国根、郑志孝的书法参加省教师书法比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华海镜获省职工书法比赛二等奖。1978年春节,举办全县书画展,其中书法作品40多件,各具特色。
摄影 1973年至74年,县文化馆摄影作品有《东海民兵》、《朝霞满天》、《海带丰收》等,被选送省展。1982年、《宁海风光》挂历出版。1986年(国际和平年),杨安平的摄影作品《夕阳西下》、《秋天的印象》,参加十六市的“白鸽”青年摄影联合展出。另外作品《村口》被浙江电影制片厂选作幻灯照片。
篆刻 80年代,邑人童衍方的章刻,曾参加本县书画美术展览中展出。邑人黄正雄的《成语篆刻》出版。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