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577
颗粒名称: 2.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活动
分类号: G24
页数: 2
页码: 18-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宁海中共地下党员组织抗日宣传活动,包括补习学校、剧团演出、农民夜校等。战时流动抗日歌剧队与宁波生活剧团合并活动。中共宁海地下党书记组织抗日政治工作队,出版刊物宣传抗日。易风剧社等组织公演话剧、平调等,庆祝戏剧节。
关键词: 宁海县 群众文化 文化活动

内容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七日芦沟桥事件爆发,中共宁海地下党员徐孝慰、徐锡琪、胡孝心、邬荣茸等借城内桃源小学举办“二六”署期补习学校,进行抗日宣传,全校学生上街游行,高唱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并张贴抗日标语,同时还出发到东乡和北乡游行示威、街头演讲和化装宣传等活动。九月、徐孝慰、邬荣茸、胡为栋在璜溪口观澜小学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墙报:《少年先锋》和《狂澜》等,宣传抗日。并组织剧团到沿海各乡镇演出抗日戏剧,募款支援绥远抗日前线。又在东乡山前小学组织“战时流动抗日歌剧队”,到胡陈、山水等乡演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徐孝慰等组织的战时流动抗日歌剧队,在宁海受到民国政府的注意。旋由奉化地下党孙浩介绍与宁波特委取得联系,并与“宁波生活剧团”合并,在鄞县东钱湖一带活动。谢时春组织“儿童救亡歌剧团”在宁海、奉化、象山三县的边缘地带演出。是年秋后,中共宁海地下党书记童时校,组织“塔山乡抗日政治工作队演出队”,办农民夜校、识字班、读书会,同时出版油印刊物、墙报,宣传抗日救国。后读书会改为“一二、五”学习研究社,办图书馆、出《手报》,在发刊词上强调提出:“《手报》是“一二、五”的产物,是我们锻炼发表能力和交流经验的园地,它必定会成长起来,成为斗争的旗帜”。民国三十二年(1943),徐孝慰等在东乡车岙一带演出自编新剧《山河泪》、《奴隶魂》、《六月债》等,并进行宣传婚丧风俗的改革。又创作大型话剧《古庙猿声》,讽剌漫画:《笑话笑画》、《画中之事》和《事中之画》等。同一时期,每于长街市日表演“街头活报”,又有山前的“环境壁画”,胡陈的“大型墙报”,东仓的“提灯游行”等活动,进行宣传抗日、讽剌时弊。民国三十三年(1944)九月,邑人韩宝常等组织“易风剧社”,以宣传抗战建国,启迪民智,提倡戏剧运动和积极推行社会教育,并引导正当娱乐为宗旨,公演话剧、平调、歌咏等,有社员30余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二月,为第二届国定戏剧节,“青年”、“宁中”、“六区青年”等戏剧工作人员,组织庆祝戏剧节筹备会,届时演出:《堕落性瓦斯》、《金玉满堂》和《北京人》等剧目。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