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行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54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行风建设
分类号: D630.9
页数: 6
页码: 571-5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交通系统行风建设历程,包括组织“回头看”、精心部署“宣传月”、学习整改落实处、监督机制内外建、社会承诺促服务、行风评议求实效等举措,以及获得的荣誉和先进个人表彰,展现了交通系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的努力。
关键词: 宁海县 文明创建 行风建设

内容

行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列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通过多种形式向全社会、交通系统广大职工宣传发动,树立“行风建设无止境”观念,制定行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开展行风评议活动,落实整改措施,增强奉献意识、服务意识、文明意识,塑造行业新形象。
  一、年年组织“回头看”
  交通行风建设的主题是“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塑造交通形象、树立行业新风”。依靠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加大治本力度,有效地遏制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系统行业风气进一步改观。自1993年创建以来,连年组织行风建设“回头看”活动,按照“主题不变、机构不散、力度不减、内容创新、全面提高、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巩固、发展行风建设成果,推进全县交通系统行风建设。具体目标是:健全、完善交通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群众对行风问题的投诉减少,满意度上升;干部职工的执法行为和服务行为更加文明、规范,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全面开展,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省道干线无“脏、乱、差”现象,县乡公路和水路“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整治。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
  二、精心部署“宣传月”
  行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年年都要进行,既宣传了广大群众,又教育了交通系统的职工,旨在提高全社会的交通意识、商品经营意识,使全社会了解交通、理解交通、重塑交通新形象,提升大交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有两次规模较大的“宣传月”活动。第一次是1993年4月,局党委遵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交通委的部署,召开由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宣传骨干20多人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研究向全社会宣传交通工作。与县广播站联合举办“交通宣传”专题节目,共播28讲;在《宁海科技报》开辟交通宣传专版,并向省、市有关报社投稿10多篇(录用5篇);电影播放幻灯宣传80多场次;在车站、码头、渡口等场所张贴标语80多幅,黑板报、简报工期18版;全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宁波市举办的交通法规和知识竞赛活动,投寄竞赛答卷640份,参赛率达80%。“宣传月”活动与各项工作任务相结合,与创建文明窗口、车船文明单位相结合,与加强交通队伍自身建设相结合。县公路运输稽征所结合交通“宣传月”活动,抓稽征、促征费,参加稽查工作392人次,检查各种机动车2180辆,查处违章车523辆,收缴各种规费22.2万元。第二次是199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颁布和实施后,局领导根据市交通委的部署,组织各单位认真学习《公路法》,同时建立领导小组,制订宣传计划,落实专人负责,积极开展《公路法》“宣传月”活动。组织编印各种宣传资料3300份,编写学习《公路法》广播讲座6讲,录制录音带20盒,复制学习、宣传《公路法》电视录像盒19盒,出动宣传车1辆,前往各镇乡的集市、停车场及公路沿线100多个村庄巡回宣传;城乡主要地段、街道悬挂大幅横额标语42条,刊出黑板报12块3期;电台、电视台先后播放副县长柴国平、县人大法工委主任陈福其、县司法局局长潘绍贞的广播电视讲话;《宁海报》刊出《为<公路法>叫好》等报道8篇,受教育人数达15万多人次。宣传月活动把宣传《公路法》与执行《公路法》紧密结合起来。县公路管理段组织执法人员举行《公路法》知识竞赛,明确管理、执法的范围,以《公路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执法的力度。路政大队更是风雨无阻天天出巡,先后拆除公路两旁的违章建筑物2400多平方米,涂刷不规范的墙体商业广告5000多平方米,维护了路产、路权。公路运输稽征管理所组织人员每天进行路检,发现违章车辆,根据违章程度依法作出处理,最多的一天查扣各种违章车辆40余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全民的法制观念,有些抱有侥幸心理不缴养路费的车主,也纷纷补缴或按时缴纳养路费,最多的一天达70多万元。
  2002年,在全系统开展“强基层,抓站队,创六好(学习好、管理好、执法好、服务好、创建好、廉洁好)站队,评双十(十佳执法先进和十佳服务先进)”活动。有70%以上站队达“六好”要求,推动了全系统的创建工作;以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抓好执法与服务两个环节,采取明查暗访,发放征求意见函,邀请行风监督员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是年,行风总评满意度达92%,2003年,满意度达94%,社会反响良好。
  2008年,加强稽查整治查处力度,结合“平安校园”、“平安客运”、夏季城乡客运车辆大检查及县政府组织的城区三轮车整治等专项活动,组织稽查行动1000余次,检查各种车辆1万余辆,查处各种违章车辆3056起。准确掌握各地“黑车”点情况,查处非法营运车辆369辆,有效规范了客运市场秩序。全年共查处案件3056起,制作执法卷2876宗,处罚结果公布上墙,接受社会监督,行政处罚正确率达100%。
  三、学习整改落实处
  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企事业的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干部职业道德教育读本》等一系列教材,开展以“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为主题的干部职业道德大讨论,联系思想,自我解剖,研究整改措施。对职工重点开展“学业务、讲规范、严管理”活动,达到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目的。公路管理段针对干部职工举办“职业道德汇报会”及各种报告会、演唱会,观看“社会公德”文艺专场、禁赌禁毒宣传戏,接受教育,感受深刻。公路运输稽征管理所以《交通行业文明公约》、《交通行政执法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等为主要教材,进行职业道德大讨论。公路运输总公司、航运管理所等单位组织职工学习《公路法》、《海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条例及实施细则,提高执法、服务水平。同时,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两者关系,开展“创文明行业、让人民满意”等服务活动,完善服务制度。县客运总站编印《站务知识手册》,人手一册供站员学习应用。通过开展微机操作、行车指挥、文明用语、哑手用语、应知应会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班车正班率100%,行包正运率100%,售票差错率为零,旅客满意度98%以上,1996~1998年连续3年被评为省文明车站、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1996~2000年,有18辆客运车被评为省文明示范车。航运管理所结合本单位实际改进6项服务态度:所部和站点实行24小时值班,群众有事随到随办;增设签证点,主动上门签证;为方便船员,实行流动签证;完善稽征工作,改“四难为四礼”(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为起立招呼以礼相迎、让座倒茶以礼相待、听完讲话以礼相尊、陪到门外以礼相送);开展守信用、创建文明船舶活动;1997~1998年,航运管理所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强蛟港务处、交通勘察设计处等单位也先后增设一些服务设施,充实了服务内容。
  2006年以来,按照“健全制度促管理、落实制度夯实管理”的思路,整顿机关办公流程,推动交通机关管理规范化。公路段、公管所、港航处切实做好土地征用、政策处理等工作,改变了基层站所设施简、陋、差、乱的现状,改善了办公条件。
  四、监督机制内外建
  1997年7月,交通系统聘请县人大、政协、新闻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153人,组建行风业余监督队伍,其中,聘请杨建平等35人为宁海交通系统行风建设特邀监督员。为了便于明查暗访,在行业内部设立监督员12位。同时设立监督信箱8只,投诉电话8部,广泛听取社会各个层面人员的宝贵意见。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收回行风评议反馈卡289张,满意率83%,基本满意率93.8%。定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及时召开监督员会议,请他们“行医看病”。针对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17项建议,局领导进行认真筛选分类,确定在4个方面重点整治:行政执法行为和查处程序进行一次“查漏补缺”,该处理的处理,该弥补的弥补,该解释的解释;在收缴规费和处理违章事件中,公开法律依据,公开各项标准,公开执法程度,做到手续齐全、定性准确、合理办案。整顿治理城区客运市场和乡镇小客服务站,要求所有车辆定点定站上下客;“奥拓”车实行统一服装、统一座套、统一挂牌服务;对车况较差,操作不规范的驾驶员,及时进行教育整改和行政处罚;对乡镇小客服务站,明确收费项目、范围、标准、依法收缴各项费款。不断提高客运管理人员、车主、驾驶员的素质,为建成一支“思想好、品德正、业务精、作风硬”的客运管理队伍打下扎实的基础;把对车主、驾驶员的教育制度化,克服“重利轻义”的不良倾向,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风尚,提高遵纪守法、文明运行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制约机制,用制度去制约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公管所把所有制度编印成册,便于每个干部职工检查对照;年初与单位签订的行风建设目标责任书,贯穿工作的全过程,把行风建设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与奖惩挂钩;制度公开,让执法人员接受行风监督员和所有的服务对象的共同监督。
  五、社会承诺促服务
  1997年,局领导首先出台以“发扬奉献精神,创建文明行业”为主题的10条社会服务承诺制:1.5年内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通上公路或简易公路;2.培育一支优秀建设和勘察队伍,争创高质量、高标准的优良工程;3.对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一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招投标制,杜绝不正之风;4.力争3年内,初步实现全县交通运输服务窗口环境优美、秩序规范;5.确保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及时、走得安全,不出源头管理重大责任事故;6.坚决杜绝中途“抛客”、“宰客”现象,保护旅客的合法权益;7.强化城区客运市场管理,运作有条不紊;8.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枉不纵;9.热情接待来访人员,及时为民办事,使群众基本满意;10.公开办事,接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局机关各科室及所属各单位积极响应,根据局出台的承诺制内容,制订本单位承诺制的内容和措施。路政大队向社会推出承诺制后,把各项规定、办事程序、收费和赔偿标准公布上墙。执法人员佩戴标志,亮牌上岗。设立举报信箱、投诉电话,接受监督。航运管理所在制定承诺制同时,还推出承诺责任,如审批或转报时间未达到承诺服务时限规定,每超过一天,支付违诺金20元;办理审批或转报证件、材料,每出现差错一次,支付违诺金50元。公路运输稽征所根据承诺制内容,每人写出行风自评张贴在宣传窗内,自觉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中。承诺制的出台,使行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六、行风评议求实效
  行风建设开始于1993年,随后逐年开展“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由局党委下发《关于宁海县交通系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评议范围和内容。然后广泛宣传发动,树立“行风建设无止境观念”,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行风好坏的标准。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把每一个窗口建设成高质服务、高度文明的典范。根据行风建设的目标,组织全系统职工进行自查自纠,要求规范执法行为,树立执法人员“公正廉洁”好形象。推行“三制一化”(即承诺制、服务反馈卡制、干部轮岗制和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加大客运市场管理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力度,重点解决“脏、乱、差”问题。接受评议,加大整改力度,局组织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及行风监督员进行明查暗访,以暗访为主,采取问卷调查和群众投诉等方式,对各单位的行风进行阶段性考评。既要实事求是肯定成绩,又不留情面指出问题。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汇总评议结果,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敦促有关单位拿出整改方案,实施整改。局对相关整改单位进行检查督促,直至整改到位。每年底对当年行风建设“回头看”活动进行认真总结,评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事迹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局上报省、市主管部门表彰。1997年,县航运管理所被省交通厅授予“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评为市级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宁海县交通局在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市交通委授予行风建设优胜单位。童章炳、张伟金、赵伟江于1997年被市交通委评为行风建设先进个人。
  2009年,破解交通发展难题,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6个重点课题调查报告与4项制度创新成果。甬临线梅林至洞洲段改建工程指挥部被评为2009年宁波市交通发展及铁路建设先进集体。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引进培养行业人才6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在2009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中,娄培育被评为2009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功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实施反腐倡廉“1313”工程(抓住工程管理廉政建设这一重点,突出党风、廉政和荣辱观三项教育;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行风评议、治理公路“三乱”和治理商业贿赂三个专项活动),提出建设廉政交通“八大廉洁”、“八大和谐”措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2010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中,交通局副局长章立尧,被宁波市交通委员会授予“2010年度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功臣”称号:局财务(审计)科郑锦旻、季晓莹、葛海音被宁波市交通局评为“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财务审计先进个人;葛琼琼、潘慧和被宁波市交通局评为宁波市交通运输行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先进个人。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交通管理,交通工业、科技,文明创建、群英荟萃6编,记载了宁海县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