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事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5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事业管理
分类号:
D035.37
页数:
11
页码:
393-4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公路管理段和宁海县公路运输管理所的历史沿革。公路管理段经历了多次名称和管辖权的变更,逐渐发展成为负责公路养护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公路运输管理所则经历了从各区交通运输管理站到现在的专门公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演变,负责公路运输管理和相关费用的征收。
关键词:
宁海县
交通管理
事业管理
内容
一、宁海县公路管理段
1953年3月成立“大路养路工区”,址设集义堡,下设西店、大路、梅林、冠庄4个道班,养护公路27.3千米。1955年,宁海至高枧公路与西店至深甽公路开通,增设黄坛、桑洲、深甽3个道班。1956年,迁址城关镇,改称“浙江省宁波地区公路运输局宁波养路段宁海工区”。1958年5月,宁海工区撤销,并入宁波地区公路运输局宁波运输段宁海汽车站。1959年,接养宁海至象山公路,增设雪坡、茶院、力洋、胡陈4个道班。1964年1月恢复“宁海养路工区”,隶属于宁波公路总段,有干部职工58人,养护总里程150.72千米。1969年11月,改称宁波公路总段宁海公路段。1970年底,宁波地区养路机构撤销,直属宁波地区交通邮政局管辖。1971年,体制下放,公路段隶属于宁海县交通邮政局管理,养护里程187.4千米。1975年养护里程增至255.8千米。1979年2月,恢复宁波地区公路总段,除了业务归总段管理外,其他仍属宁海交通局管辖。1984年5月,干部人事关系划归宁波公路总段统一管理,党团关系仍属当地党委管理。1987年底,有干部职工179人,址设城关车站路2号,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2320.34平方米。1990年9月,迁址车站北路,占地面积2.7亩,建筑面积1169平方米。改称宁海县公路管理段,道班改称公路养护管理站。1991年5月7日,县委确定县公路段为副科(局)级机构。有干部职工182人,内设政工、生产技术、行政、机务材料4股和路政管理队,下辖24个公路养护管理站。拥有汽车、养护车、压路机、沥青洒铺机等价值134.29万元的机械设备。12月12日,宁海县公路管理段的人事关系下放到宁海县交通局管辖,业务上仍由市公路局管理,公路管理段编制定员349人,实有人数为229人。1992年,宁海县编委核定公路管理段人员职数为229人,年末实有179人。内设政工股、生产技术股、行政股、机务材料股、公路派出所5个股所,下设车队、施工组、机修组、油库、桐洲桥施工队、公路技校和21个养护站。
1992年10月,林才明任县公路段段长。1995年1月,林才明调市公路局任职,段长职务由张伟金接任。1996年6月,根据宁波市政府办、宁波市交通委、浙江省交通厅、宁海县委办关于宁波市公路管理机构和人事制度实行条块状管理的改革意见。宁海县交通建设所和宁海县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所并入宁海县公路管理段。公路管理段路政队变更为宁海县公路路政管理大队,下设“四自”公路中队、力洋中队、桥头胡中队、岔路中队、大队办公室5个部门。宁海县交通建设所和宁海县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所在宁海县公路管理段内保留牌子,对外统称为宁海县公路管理段。段部仍坐落于兴宁中路37号。按照宁波市公路管理局甬公养〔1991〕335号文件与浙交〔1987〕301号文件精神,凡计划用工的劳动工资和人事管理由市人事劳动部门转宁海县人事局管辖,核定工资总额为66.18万元。公路段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股、工程管理股、养护管理股、路政管理大队、养护中心。核定事业管理岗位编制人员为50名:其中,设领导职数5名,中层正副职为7名,其余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生产岗位。50名管理岗位人员在全段197名干部职工中实行首次竞争择优聘任制。宁海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宁海县公路管理段公路养护中心。
2004年9月28日,调任陈焕相为公路管理段段长。2007年,公路管理段下设:办公室、财务股、工程股、养护股、农村公路管理股、路政大队(大队下设:治超检测站、宁北路政中队、宁南路政中队、宁东路政中队、直属路政中队)、养护中心(下设:宁海养护站、力洋养护站、梅林养护站、深甽养护站、长街养护站、桥头胡养护站、亭头养护站、绿化养护站、安全交通设施维修队)。段部仍坐落于兴宁中路37号。全段共有干部职工145名,退休干部职工90名。
2010年,公路段有干部职工115人,下设:办公室、财务股、工程股、养护股、农村公路管理股、路政大队、养护中心。5月28日,迁址桃源街道兴海北路99号兴海商务楼办公。
二、宁海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1961年12月5日,宁海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各区设立交通运输管理站。1962年,黄坛、长街、力洋、一市、岔路、深甽、桥头胡、城关各区交通运输管理站相继建立。同年,建立宁海县搬运管理站。1963年搬运管理站被撤,管理职能纳入县工业交通局运输股。1966年10月,各区交管站撤销。1971年5月25日,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批准建立“宁海县交通管理站”与“宁海县航运管理站”,两站合署办公,统一管理水陆交通运输,址设宁海汽车站内,隶属于宁海县交通邮政局。10月21日,成立宁海县交通运输管理站,下设交通管理所和航运管理所,两所仍合署办公。1973年3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批准恢复宁海县搬运管理站,为全民事业单位。9月,恢复长街、力洋、一市、岔路、深甽(含西店工作组)、桥头胡(含梅林工作组)各区交通运输管理站,城关镇、黄坛区设工作组。1978年10月30日,撤销宁海县交通运输管理站,水陆管理机构分设,恢复“宁海县交通管理站和宁海县航运管理站”。1980年10月,建立“宁海县公路运输管理站”,专事公路运输管理。1985年3月15日,“监理”、“公管”、“交管”合并成立“宁海县交通监理所”,设编55人,管理全县交通安全、路政及养路费征收等。1987年10月22日,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交通监理移交给公安机关,成立“宁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队’’,陆上交通安全管理由宁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队负责。同时成立自筹经费的事业单位,宁海县公路运输管理所与宁海县公路稽征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丁佐民任运管所所长,王文忠任稽征所所长,干部9人,职工43人,合署办公,址设城关宁高路3号,隶属于宁海县交通局领导,行业上接受宁波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指导。内设:计财股、运管股、修理股。下设:梅林、长街、力洋、一市、黄坛、岔路、桑洲、城关、桥头胡、西店、深甽等11个公管站。1988年3月23日,计财股更名为稽征股,修理股更名为维管股,增设行政秘书股。1989年3月,丁佐民担任公管、稽征两所所长。10月11日成立专职稽查队。11月9日,城关公管站和黄坛公管站、梅林公管站和桥头胡公管站、西店公管站和深甽公管站、岔路公管站和一市公管站、长街公管站和力洋公管站在业务管理上分别实行合并。
1990年2月,潘国成任公管、稽征两所所长。12月21日,成立宁海县城区公路客运管理站。1991年1月26日,所行政秘书股更名为综合股,黄坛站并入岔路站。11月25日,县人民政府发文,明确宁海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宁海县公路稽征所为副科(局)级全民事业单位,经济上独立核算,隶属于宁海县交通局管理。1994年4月28日,在基层实行“联站设片”的管理模式,城关、一市、黄坛、岔路等4个公管站组成宁南片区,并成立稽查队。征地9.5亩,新建管理所办公大楼(建筑面积3451平方米),坐落中山西路9号。1995年2月17日,梅林、桥头胡、西店、深甽等4个公管站联合组成宁北片区,同时成立稽查队。年底全所有工作人员57名。1996年9月,两个片区和稽查队均被解散。1997年2月,联合城关、一市、黄坛、岔路,成立城关总站;联合梅林、桥头胡、西店、深甽,成立梅林总站;联合长街、力洋,成立力洋总站。1998年11月9日,成立宁海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2001年10月舒承忠任运管稽征所所长。2002年7月16日,成立宁海县道路运管稽征稽查大队,下设城关、岔路、梅林、力洋四个中队,为了做到罚、扣、放、督查四分离,成立了违章处理办公室。2005年9月,童青宁任运管稽征所所长(副局级)。2006年,成立了稽查中队,专门负责路面检查,有运管稽征工作人员42名。2007年,实有编制人员41人,缺编12人。2008年3月1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41位正式职工签订聘任合同。2009年1月1日,实行费改税,取消养路费、运管费及客运附加费。8月26日至9月5日,所总部、办公室、财务室搬迁到跃龙公管所办公;运管股、维修股、驾驶股、安全监管股、公交出租车股搬迁至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办公。
2010年,编制人员从53人锐减到35人。下设:办公室、运管安全股、维修驾培股、稽查中队、出租公交管理股和四个片区中队。6月1日,迁址桃源街道兴海北路99号兴海商务楼办公。
三、宁海县港航管理处
1949年7月,宁波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航政办事处,兼管宁海航政。1954年3月14日,宁海航运管理工作组成立,址设桥头胡黄墩。7月1日,工作组改名为宁海航运管理站。1958年宁海象山并县,宁海设桥头胡航运管理工作组。1961年10月,又恢复为宁海航运管理站。1965年5月1日,按水系设置,撤销宁海航运管理站,成立象(山)宁(海)航运管理站,宁海设航运管理中心工作组。
1966年1月8日,按县市行政区域水系设置机构,撤销象宁航管所宁海中心工作组,恢复宁海航运管理站。1971年1月1日,宁海航运管理站归县统一管理,10月21日,成立宁海县交通运输管理站,航运管理所与交通管理所合并,合署办公。1978年10月30日,撤销宁海县交通运输管理站,水陆管理机构分设,恢复宁海航运管理站建制。1985年8月24日,宁海航运管理站改名为宁海县航运管理所,原站以下工作组改称航运管理站。航运管理所由县交通局、宁波航运管理处双重领导,址设城关镇车站路1号。1 990年体制下放,县航运管理所隶属于宁海县交通局。
1991年5月7日,县委办公室发文:“县航运管理所为副科(局)级全民事业单位,经济上独立核算,隶属于宁海县交通局。”明确航运管理所的职责:“水上运输管理、港航监督、安全管理、航道码头养护、规费征收等。”下设薛岙、胡陈港、梅岙、西店等4个航管站和1个船舶代理服务站以及旗门签证点。全所有干部职工37人。1998年3月,县航管所把所属7个股室合并为3个股室。即:原航道工程股并入办公室,定员7人(包括驾驶员、门卫、炊事员);原港监股、船检股、运管股合并为港运股,定员8人;原财务股、稽征股合并为稽财股,定员4人;原强蛟航管站、薛岙航管站、西店航管站合署办公,对外挂胡陈港航管站牌子,辖管范围为三门湾,定员4人;增设1艘港监艇,定员4人。
2001年,县航管所一分为二,成立宁波宁海海事处,原航管所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和范围移交给宁波海事局。原航管所30名干部、职工的去向,采用自报公议的方法,去海事处15名,留在航管所15名,离退休人员和遗属也对半分开。2001年7月27日,宁海县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职能、人员、资产划转签注的协议正式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航管所又增加了港口管理职能。址设宁海跃龙街道正学路89号。2005年6月,办公地址移至跃龙街道北斗北路50弄8号。2006年,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将县航运管理所更名为县航运管理处。更名后,机构的级别、人员编制等保持不变。
2010年,县航管处在编干部职工23人,下设:办公室、稽财股、港运股、船检股、强蛟站与胡陈港站。5月28日,迁址桃源街道兴海北路99号兴海商务楼办公。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宁海海事处
宁波宁海海事处的前身是宁海县航运管理所。2001年7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54号文件和交通部、浙江省《关于在浙江实施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协议》精神,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能从航管所中分离出来,成立宁波海事局,并与宁海县交通局签署了《宁海县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职能、人员、资产划转协议》。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宁海海事处正式挂牌营运。址设宁海跃龙街道正学路89号。内设办公室、执法大队和一个办事处(强蛟办事处),船员培训管理划归海事处。宁波宁海海事处管辖范围为:象山港白石山以西水域、三门湾内宁海辖区和宁海县行政区域内内河水域。
2006年,宁波海事局对象山港的监管进行了一体化改造,宁波宁海海事处的动态执法水域扩展到整个象山港。
2010年6月,宁波宁海海事处共有干部职工21人,配备20米以内的小型巡逻艇2艘(海巡1 1 1 5和海巡1 106)。
五、宁海县公安局交通管理警察大队
县公安局交通管理警察大队的前身为宁海县交通监理站。1971年5月25日,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批准建立“宁海县交通管理站”与“宁海县航运管理站”,两站合署办公,统一管理水陆交通运输,隶属于宁海县交通邮政局。1985年3月15日,“监理”、“公管”、“交管”合并成立“宁海县交通监理所”,设编55人,管理全县交通安全、路政及养路费征收等事宜。址设城关宁昌路3号,隶属于宁海县交通局,业务受宁波市车管所监督。1987年9月,宁海县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交通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县属道路交通安全由公安机关统一管理。10月21日,县人民政府决定把宁海县交通监理所分成“运输稽征管理所”与“交通管理警察大队”,成立“宁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将交通部门主管的陆上交通安全监理、车辆牌证等业务移交给公安部门管理。原城关交通警察中队(始建于1984年12月29日)改称城关分队。1988年12月,建立宁海县公安局梅林交通管理站和岔路交通管理站,后改称交通警察队梅林分队和岔路分队。是月,县政府批准建立公安、税务联合的县公安局交通警察队西店、桑洲两个检查站,分别进行交通安全检查和税务检查。1989年6月,成立交通警察队力洋分队。1990年4月10日,宁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队迁址兴宁路8号。
1991年1月25日,县政府发文确定宁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队为副科(局)级行政单位。1992年初,撤销西店、桑洲两个检查站。4月,交通警察队改称交通警察大队,原分队改称中队。1997年9月26日,成立宁海县公安局巡逻民警大队与宁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一支队伍两块牌子,下设:秘书股、安全宣传股、秩序股、机动车管理所、非机动车管理所和城关、梅林、岔路、力洋巡逻中队及机动车检站、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站。为便于现场执法,增设麻岙岭、梅林、深甽等三个报警点。在预防、处置刑事犯罪和治安问题上接受同级刑侦、治安等部门的业务指导。至1998年底,有干警64人,职工25人,配有轿车17辆、工具车3辆、路面清障车1辆、三轮摩托车9辆、二轮摩托车9辆,无线电差转台基站1座。2007年8月1日,宁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迁址金水路9号。新落成的办公大楼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造价4700万元。
2008~2010年,宁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下设:事故处理中队、交通秩序中队、车管所、机动车检测站、西店中队、岔路中队、力洋中队、桥头胡中队、城关中队、机动中队,共有92名干警(其中4名长期外借)。管理近1200千米县、省、国道公路。路面中队已实现:每人一辆车、一台电脑、一部对讲机、一支录音笔、一只数码照相机。民警的个人执法装备处在全市前列。
六、宁海县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所
交通建设所其前身为县交通工程队,成立于1959年5月。1961年精简机构时被撤。1 971年4月交通工程队恢复。
1991年7月,交通工程队改名为宁海县交通建设所,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负责交通工程施工管理,编制人员8人。1993年3月,将宁海县公路养护所并入宁海县交通建设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负责全县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指导、县道公路的养护和改建、乡道公路管理,以及协助乡镇做好政策处理工作,在编人员16人。1996年4月,并入公路管理段,保留牌子。1998年3月,为加强全县扶贫公路建设,重建交通建设管理所,核编5人,与新建的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2001年3月,撤销宁海交通建设所,并入宁海公路管理段。2006年3月,县编委同意恢复建立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所,属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单位,在编人员5人。主要职能是:负责公路建设工程技术管理与质量监督。
2008年、2009年、2010年在编人员分别为1 1人、14人和19人。2010年6月,迁址桃源街道兴海北路99号兴海商务楼办公。
七、宁海县交通勘察设计处
县交通勘察设计处的前身为县交通局内设机构——宁海县交通局设计室。经省计经委批准,成立于1987年8月,并取得了丙级公路、水道工程的设计资格。是全县唯一的一家专业勘察设计单位。
1993年2月,经县编委批准,定编5人,为交通局所属全民事业单位,经费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3月3日改名为宁海县交通勘察设计处。为了提升资质承接甲、乙级的勘察设计项目,是年,县交通勘察设计处与浙江省交通设计院联营(不涉及法人单位的性质),并内设:主任室、总工室、公路室、桥隧室、港航室、房建室、办公室(财务、微机、档案)以及交通工程监理部。1997年1月,成立了交通勘察设计处工会。是年4月,经县编委同意调整编制,核定人数为1()人。1999年11月,内设:办公室、财务室、公路室、港航室、房建室、总工室。2001年5月,调整内设机构,原办公室和财务室合并;设立综合室负责党政日常事务、财务、后勤等工作;原公路室改成专业一室,负责桥梁、港航、隧道的勘察设计工作。2005年5月,增设经营室,负责业务联系、设计费催缴和财务工作。2008年.在册人员17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人。
2009年、2010年,在册人员15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3人。办公地址在人民路108号原养护大楼5楼。
八、宁海县强蛟港务管理处
1991年4月成立强蛟码头港务管理处,12月成立强蛟码头港埠公司.对外两块牌子,内部一套班子,总称宁海县强蛟港务管理处。1995年,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宁海县交通局。主要职能:行使整个港区码头的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强蛟港区范围:自大佳何乡(现大佳何镇)井栏村园山(北纬29°29′39″,东经121°34′15″)至桥头胡镇(现桥头胡街道)涨家溪村(北纬29°21′10″,东经121°27′55″)。港区划分为:强蛟货运,横山、峡山客运旅游区和园山石化三个作业区。港区的规划红线管理范围是:以三个作业区岸线往后1.2千米,由强蛟港务管理处统一安排、综合使用。凡在强蛟港区内设立的企业单位,业务上由主管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强蛟港务管理处统一领导。
1999年5月10日并入县航运管理所。内部保留强蛟港务处牌子,对外称宁海县航运管理所。2002年1月14日,重新单独设置宁海县强蛟港务管理处,其职能、经费形式、编制等与合并前相同,在编人员7人,址设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2005年3月,宁海县人民政府将强蛟码头整体转让给海螺水泥集团,强蛟港务管理处负责码头转让的相关事务和善后处理工作。12月30日,根据县交通局的安排,配合磨盘山码头工程指挥部,参与磨盘山码头工程的建设工作。
2010年底,磨盘山码头竣工,强蛟港务管理处成为磨盘山码头的经营管理单位。在编人员9人。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交通管理,交通工业、科技,文明创建、群英荟萃6编,记载了宁海县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