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50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水路运输
分类号: F550.7
页数: 22
页码: 354-3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的水路运输的情况,介绍了航线,水运工具,货种与运量以及渡运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宁海县 水路 运输

内容

第一节 航线
  宁海濒海,海上捕捞作业源远流长,航运业发迹甚早,开辟了至国内沿海及邻国沿海港埠的多条航线。据史料记载,宋代就与日本国通航,民国时期,曾有34艘外国轮相继驶抵薛岙、岳井、白峤等埠头。1939年,境内沿海各埠有大小航船43艘通象山、三门、海门。解放前夕航运业不景气,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复苏。
  一、客运航线
  桥头胡黄墩埠至象山柴溪、奉化吴家埠航线 象山港区以桥头胡黄墩埠为中心埠,经峡山,往返于象山柴溪与奉化吴家埠等地。何时开航无考。黄墩埠至象山柴溪航程9海里,黄墩埠至奉化吴家埠航程12海里,20世纪80年代停航。
  胡陈港至三门健跳客运航线 航程12海里。1983年,经省航运管理局批准,胡陈港至三门健跳航线开航。由明港镇塘厂联合运输组宁航1号木质客轮(85客位)经营。1997年7月1日木质客轮更新为钢质客轮(80客位),2002年6月6日80客位改装为50客位。2007年5月10日停航。
  伍山松岙至象山台宁航线 航程1.35海里。航船往返于松岙与台宁之间。1987年伍山乡自建1艘40客的木质机动渡船,1990年又建1艘40客位的木质机动渡船、象山台宁村个体建机动船1艘,共有3艘渡船经营同一航线。2005年8月,宁海红大港埠有限公司运力为15车48客的客滚轮投入运营,先前的3艘渡船退役。
  石浦—岳井—三门海游航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通。海游轮往返于海游、健跳、石浦之间,弯埠蟹蚶渡、岳井。民国19年(1930),新昌轮单日开航石浦—岳井—海游,双日开航石浦—岳浦—岳井—泗洲头航线。行驶三门湾海域的有:凯利轮、海康轮、华犹汽轮、浙惠六号小汽轮、宁镇小汽轮、永利汽轮、福宝轮、益利木壳汽轮等,皆客货兼载弯埠岳井。民国34年(1945),海游轮往返于海游、健跳、蟹蚶渡,弯埠岳井。解放后,航船改为每日往返。松岙设渡后,航线弯埠松岙埠,至20世纪90年代停航。
  白溪水库水上旅游客运航线 为开发库区山水景色资源而设立的白溪水库旅游观光航线,于2002年2月开通。由宁海白溪水库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所属7艘天河号船舶,运营往返于白溪水库景区各景点埠头,2005年,天河号旅游观光船舶增至16艘734个座位。2010年,12艘天河号旅游观光船舶往返于景区各景点埠头。
  车岙港航线 自车岙港水库上坝,经长山嘴、团屿、大成塘、洋湖、山前、浦东、伍家屿、新东至松岙闸与经下湾塘至兰头。水深3~10米,宽100~200米,泥质层,航程10千米。
  胡陈港航线 自黄公渡至胡陈港大坝。沿港经下张、海头渔、燕楼山、船湾、洞门、沥头、小青、大青、平岩头至胡陈港大坝。水深6~12米,宽500~800米,泥质层、贝壳层,航程19.63千米。
  白峤埠至石浦航线 民国初期,三门湾以白峤埠为主埠,航船往返于茶院、胡陈、前横、长街、一市、东岙、沙柳、健跳、石浦等港埠。除正常航班外,航线中各港埠之间尚有船只频繁往来,如茶院下埠头至健跳,木帆船往返,客货兼运等。民国25年(1936),黄岩智和商轮公司所属永临轮加入运营,单日由石浦至白峤埠(小水潮时航船停泊亭头渡),双日抵达泗洲头、弯埠岳井。1957年,象山航运公司新增石浦至白峤埠航线,1966年停航,1983年4月复航,弯埠胡陈港,改泊越溪埠,1 992年停航。
  二、货运航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境内北部沿海的主要航线:2006年开通的国华宁海电厂上海1 87海里的航线.国华宁海电厂—宁波北仑64海里的航线,国华宁海电厂黄骅港830海里的航线。2008年开通的海螺水泥厂—连云港585海里的航线,海螺水泥厂—大连739海里的航线。以及县内几家海运公司的航线:宁波—福州航线,2002年开通,航程445海里。宁波福海海运有限公司“双宁262”号轮营运。宁波—揭阳航线,2003年开通,航程746海里。宁波福海海运有限公司“双宁615”号轮营运。张家港—广东汕头航线,2005年开通,航程755海里。宁海第三航运公司“恒顺38号”轮营运。张家港—宁波航线,2006年开通,航程217海里。宁海第三航运公司“恒顺28号”轮营运。新港—揭阳航线,2007年开通,航程767海里。宁海昌盛海运有限公司“宏兴28号”轮营运。张家港—广州航线,2008年开通,航程1860海里。宁海捷海海运有限公司“捷海58号”轮营运。北仑—张家港航线,2008年开通,航程78海里。宁海捷海海运有限公司“捷海68号”轮营运。北仑—南京航线,2008年开通,航程332海里。宁波恒海航运有限公司“恒海6号”轮营运。宁波—深圳航线,2009年开通,航程727海里。宁海昌盛海运有限公司“宏兴1号”轮营运。
  第二节 水运工具
  20世纪50年代初,境内溪流河港运输有赖于竹排,随着陆运业的发展,60年代后期被淘汰;沿海滩涂捕捞辅以“海马”;海边围塘筑坝运泥借助于“泥溜”;沿海内港资运、渡口载客则借助舢板、木帆船;70年代木材紧缺,始有水泥船。舢板、木帆船、水泥船等安装上动力,成为机动船。1975年,宁海县胡陈港围垦指挥部受赠东海舰队退役炮艇1艘,遂将之改装为运输船,自此,县境开始有钢质机动轮。1983年5月,县航运公司二船队购置载重280吨位136千瓦功率沿海钢质机动货轮1艘,命名为“浙宁机107”。从此县内水路运输企业始有远航钢质机动货轮。后大吨位的木质机动船被钢质机动船替换。直至1995年,木质机动船退出沿海水路运输市场。是年,全县拥有钢质货运机动轮72艘、功率13216千瓦、29462载重吨,钢质客运机动轮1艘、85客位。2008年底,全县拥有钢质货轮188艘、功率55513千瓦、213641载重吨;客运渡轮1艘40客位15车渡,旅游客轮12艘719客位。
  2010年底,全县拥有钢质货轮160艘、功率58591千瓦、230307载重吨;客运渡轮1艘40客位15车渡,旅游客轮12艘719客位。
  一、竹排 海马 运泥组件
  竹排俗称竹簰、竹筏。选用5~11支大毛竹,削去篾青(防裂),用柴火烤熏(造型、防蛀),并排串组成排,保留竹排左右两侧排竹的篾青(供停靠耐碰撞),削平中间三支排竹的部分篾青(作为踩踏平台),排头翘起(过浪),排身平直,载重因竹排大小而论,200~1000公斤不等。白溪、清溪等水域的竹排,常分前后两节。顺水乘溪流落差而下,平水用竹篙撑行,逆水则将后节放在前节之上需人力拉、推。通常“立夏”关砩后停航,“重阳”开砩后通航。平原沿海地区的竹排,毛竹大的一端翘起作为排头,竹篙撑行,供农家过往河港劳作、运输稻谷物资、近海捕鱼作业等。
  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境内白溪、清溪、凫溪三大溪流总长74千米航程上,有1000余张竹排,从事溪流水上运输。把笋、竹、木、柴、炭等山区特产运出,将大米、油盐、棉百等生活必需品及化肥、农药等农资材料运回。70年代后,溪流与平原河港上的竹排运输被公路运输取代,竹排少见;沿海浅滩的竹排数量不多,仅供渔民捕鱼作业浅海水上往来。
  海马 俗称“艓”。是近海渔民滩涂上捕鱼捉蟹柯蛏子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类似小木船,船体由一块松木底板、左右两块杉木墙板加三道横档构成,艓体上安装70度倾斜的“Ⅱ”形驾驭把手。墙板长1.80米,厚1.5厘米,大身高10厘米,前身自10厘米至头部6厘米,逐渐变窄,艓头高出艓身16厘米、翘起;艓底板长1.86米,头部宽8厘米,中间宽15厘米,尾部宽13.5厘米,上表面平、下表面中间厚两边薄,圆滑如冬瓜;驾驭把手(横档)为长40厘米、口径3.5厘米的圆木,两根直挺长45厘米,“Ⅱ”形上端相距24厘米,下端相距14厘米;木工将把手与船体榫接,用“百枚”(铁匠特制的四棱铁钉)将墙板与底板铆住,制作而成,涂上桐油防水防腐耐用。渔民双手把握方向,一条腿呈跪姿,另一条腿向后踩蹬涂地,可载50~100公斤货物,能在泥泞的涂滩上自如滑行,若滩涂表面有水或在“牒路”上滑行,速度可达30~50千米/小时。
  相传明代,倭寇占据三门湾,大部队欲从下洋涂登陆抢掠。戚继光组编了一支“特种部队”(训练有素的士兵与渔民组成的海马队)。潮落后,面对广阔而“坚实”的坦途(滩涂),倭寇喜出望外,头目下令登陆,众倭寇一下船就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几百名手持长矛钩鉞“驾驭”着海马的特种部队,神速包围,扣押船队,将倭寇杀得鬼哭狼嚎。自此,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倭寇,再也不敢登陆骚扰。
  至今,沿海涂滩上还没有比海马更环保先进的运输工具,故海马一直被沿海民众所沿用。
  运泥组件(溜板、弓、溜棍) 俗称“溜”。沿海民众用来运送海塘泥的工具。“溜板”宽25厘米、厚5厘米、长3~5米,上表面开一浅凹槽,由枫树板制作而成。多块“溜板”铺接成运泥槽带,泥弓手用“弓”把海塘泥锯切成长方体泥碇,“土狗”(泥工)将它端起放到“溜”上,依次站立运泥槽带两侧的泥工,不时用“溜棍”向滑泥槽上添水(增大润滑),用“溜棍”将泥碇撑向下一段,“岸头”(泥工)将滑行过来的泥碇顺力抛上岸去。省力高效,千百年来,被历代沿海民众运泥围海筑坝造田所采用,是人工近距离运输塘泥的最佳工具。
  二、木质船 水泥船
  舢板船 靠人力摇橹划桨推进的木船。结构简单,由大梁、龙骨、肚肋、斗筋、底板组成。多数采用杉木(有的松木),桐油蜊灰网衣夹缝打造而成,桐油涂漆船体(防水腐),无桅帆的平头小木船。用于近海短驳运输作业与河港两岸人员往来摆渡。
  木帆船 靠人力(摇橹划桨)与风力(篷帆)推进的木船。船体由大梁、龙骨、肚肋、身板、底板与甲板构成,配置桅杆、篷帆、舵、橹、桨、缭司、锚缆等功能部件。首尾翘起,鉴于船体与船头的造型不一,分步船(货运为主)与钓船(捕鱼为主)等多种。步船船头挡浪板平短,船底平。钓船船头呈“V”形,尖头翘起,配上一双眼睛,装裱成黑眼珠白眼球。若眼眉涂上草绿色油漆,则该船称绿眉毛船。无风时,凭人力摇橹划桨推进。有风时,无论风向如何,把舵点拨航向,借助风力扬帆航行。篷船有单桅、双桅与三支桅之分。20世纪80年代后,配上柴油机为动力,螺旋桨推进。改木帆船为木机帆船(机动船)。
  木质机动船(机帆船) 船体木质,多为木帆船改装,无桅,柴油机为动力,带动蝶形螺旋桨推进,驾驶台置于船尾,转动舵罗盘,点拨航向。柴油机功率大小的选用由船的载重量(排水量)及行驶速度而定。县内始于20世纪50年代,长街供销社率先将两艘木帆船改造成机帆船,运载客货往返于长街石桥头、沥头埠头与水车、白峤埠头之间。1967年,民主运输社将红峰331号木帆船(62吨位)改装成机动船,投入营运。自此,宁海沿海木帆船运输向机动化方向发展,风帆人力(撑杆、划桨、摇橹)大小木船被逐年改装成机动船。
  水泥船 20世纪60年代,限于造船木料紧缺,仿木船,用钢筋编织成船形钢丝网,由水泥混凝土浇制而成。为增大浮力,在船的首尾设置两个空气舱。水泥船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用橹桨划行与竹篙撑行,或安装动力螺旋桨推行。可运载3~6吨货物,用于河港及浅海区运输。船体较笨重,不如木船、铁壳船轻巧灵活,不会随波逐浪,不适宜在大风浪中航行。也可安装上抽水机,作业于活动机埠,抽水灌溉农田。杭嘉湖、宁绍平原地区常见。现县内胡陈港港区、车岙港 港区及长街镇内河尚有几艘水泥船。
  三、钢质机动船
  钢质机动船是以型钢为框架,铁皮(板)拼焊为船体,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船。 分纵横混合型结构、双层底、单甲板、幌机形沿海货轮和横骨架式、单底、单甲板、 艉机型简易货轮两种。
  今择千吨级以上沿海货轮20艘简介如下:
  联合8轮 临海市弘州造船有限公司建造,船长134米,宽19米,型深9.2米,载重10327吨。宁波福海海运有限公司2006年4月购入,营运于国内沿海 及长江中下游航线。
  恒海8轮 浙江宏德船业有限公司建造,船长140.2米,宽20米,型深10.5米,载重13381吨。宁波恒海航运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购入,营运于国内沿 海及长江中下游航线。
  健泓1轮 宁波市北仑蓝天造船有限公司建造,船长147米,宽21米,型深11.3米.载重16055吨。宁波健泓海运有限公司2009年11月购入,营运于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航线。
  捷海2轮 扬州龙和造船有限公司建造,船长172.8米,宽23.8米,型深14.3米,载重27861吨。宁波捷海海运有限公司2010年8月购入,营运于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航线。
  宏兴3轮 温州市远洋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船长136.3米,宽20.4米,型深10.3米,载重13133吨。宁波福海海运有限公司2011年6月购入,营运于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航线。
  浙宁305船 宁海县第二航运公司钢质货船,1975年2月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建造。船总长62.55米,型宽10米,型深4.2米,载货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100吨,航速9节。该船原为挖泥船,1982年12月,由舟山4806厂改装为军用运输船,1985年6月,由4819厂售给宁海县第二航运公司。1990年进浙江船厂改装,平行中体接长11米,吨位按1985年《海船吨位丈量规范》第三章《国内航行船舶》进行计算。
  佳达9号船 宁海县佳达航运公司,船主尤明丰,钢质货船。1982年3月,由南京新华船厂建造。船总长76.36米,型宽10.8米,型深5.35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660吨,航速9节。
  恒顺8号船 宁海第三航运公司,船主尤加炎,钢质货船。1994年1 2月,由宁海胜利船舶修造厂建造。船总长60.05米,型宽10米,型深4.6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280吨,航速10节。
  浙宁机598号船 船主冯三青,钢质货船,1999年11月,由乐清市东方船舶修造厂建造。船总长71.35米,型宽11.6米,型深63.20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2150吨,航速9节。
  浙宁机556号船 船主尤善江,钢质货船。1999年10月,由乐清市七星港船厂建造。船总长64.2米,型宽11米,型深5.5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820吨,航速9节。
  浙宁机580船 船主薛汉荣,钢质货船。1999年10月,由温岭东风船厂建造,2000年2月下水。船总长60.75米,型宽9.2米,型深4.9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240吨,航速10节。
  昌兴6船 船主陈戈,钢质货船。1976年1月由日本(建厂无考)建造。船总长76.80米,型宽15.3米,型深6.6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3800吨,航速7节。
  浙宁机596船 船主尤财林,钢质货船。1999年12月,由乐清市七星港船厂建造。船总长63.95米,型宽11米,型深5.5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800吨,航速9节。
  浙宁机101船 船主尤思国,钢质货船。1999年3月,由福安市海轮船修厂建造。船总长70.05米,型宽10米,型深5.4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700吨,航速10节。
  浙宁机568船 船主杨贻武,钢质货船。2000年4月,由温岭远征修造公司建造。船总长64.8米,型宽9.6米,型深5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350吨,航速10节。
  浙宁机569船 船主袁根汉,钢质货船。1999年10月,由温岭东风船厂建造。船总长60.75米,型宽9.2米,型深4.9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240吨,航速10节。
  恒顺9船 宁海第三航运公司,船主尤加炎,钢质货船。1993年3月,由温岭平安船厂建造。船总长56.65米,型宽8.8米,型深4.5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080吨,航速10节。
  浙宁机538船 船主杨茂杰,钢质货船。2000年10月,由黄岩(台州市)分水船厂建造。船总长57.3米,型宽8.7米,型深4.5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058吨,航速10节。
  佳达3船 佳达航运公司,船主林开培,钢质货船。1994年8月,由宁海县船厂建造。船总长60.4米,型宽9.6米,型深4.8米,载重定额国内近海Ⅱ类1000吨,航速9节。
  宁航1船 宁海县顺风客运有限公司,钢质客船。1977年1月,由宁海峡山船舶制造厂建造,3月下水。船总长19.16米,型宽4.5米,型深4.85米,客位80座。
  第三节 货种与运量
  一、货种
  20世纪80年代前期,县境内已基本形成水陆运输网络。境内运往外地主要物资是稻谷、番薯、豆类、生猪、家禽、禽蛋,沿海地区的水产品,山区出产的竹木、柴炭、茶叶、笋干等农林牧副渔产品和黏土、陶土、砩石等矿物性建筑材料,少批量的轻纺、丝绸制品、五金、机械加工制品,橡塑产品和加工制品。运入的主要物资有:大同、淮南、开滦的煤炭;青岛、大连转运的石油;东北、华北等地区钢材,华东各省市水泥、木材,上海中转橡、塑原材料;沿海各省市产的五金、交电、建材、电机、电器、棉百等产品及制品;闽粤水果、干果、食糖,内地产的重型机械产品等物资。80年代后期,县境运出货源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源头以农副产品为主要运出货源,转变为以工业、化工、轻纺产品和加工制品为主要货源输出。禽蛋、柑橘和港、塘、滩涂养殖的水产品,虽然运出量逐年增多,但占运出货源比重仍很少。
  20世纪90年代始,境内运出的大宗货物有:棉纺制品,服装产品,橡、塑、文具制品,酿造产品,金属、化工产品及加工制品,非金属矿产、矿物性建筑材料及加工制品;运入货源除原来传统的物资成倍增加外,煤炭及各类机动车辆,重型机械,装饰装潢材料,大米、海鲜、干果等农副产品也有增加。进入21世纪,国华电厂、海螺水泥厂落户强蛟,自建起万吨级水运码头后,煤炭及水泥原材料运入量大增。变水泥运入为运出,而且运出量逐年成百倍递进;随着国民经济好转、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的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有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厨房电器、手机、电脑等大批量运入,以及化肥农药、石油、煤气,新鲜南北水果、干果、蔬菜、大米、豆类农产品等大批量运入;随着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大,钢材、地板、瓷砖等建筑材料运入数量不断增大。宁海境内运往国内外的有五金文具、雕刻机械、橡塑模具、橡塑制品、各类加工产品、非金属建材、海鲜鱼类、竹制品等。
  二、货运与运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沿海水上货运逐渐恢复。1954~1955年,宁波轮船公司所属浙江2、3、8、10号船,宁波、舟山至长亭港石桥头埠运粮。1955年,全县有专业运输船舶24艘、520.7吨位,副业运输船43艘、1571.9吨位,完成年货运量3.9万吨,周转量896.2万吨千米。1956年2月,运输组转为运输合作社,有船21艘、503吨位,社员105人,候补社员16人。年运出毛竹5500吨、枝柴450吨、白泥2500吨。运入化肥、农药、蜊壳等。1958年年货运量3.8万吨,周转量652.6万吨千米。1960年2.8万吨,周转量550.6万吨千米。“文化大革命”期间,运输秩序混乱,影响船舶货运。1973年末,有县水产公司3艘,170吨位,220千瓦;长街供销社2艘,96吨位,228千瓦;胡陈港指挥部2艘,82吨位,132千瓦;团结塘1艘,13吨位,29千瓦;车岙港养殖场2艘,73吨位,74千瓦。1978年底,全县有机动船48艘,2696吨位,2646千瓦;木帆船192艘,3413吨位。完成年货运量11.7万吨,周转量2978.3万吨千米。1980年物流加快,货运量增多。1983年,有机动运输船69艘,5923吨位,4968千瓦。运输船舶全面更新为机动船。1984年,完成年货运量16.1万吨,周转量5449.1万吨千米。1986年,全县运输船舶94艘,8201吨位,5792千瓦,其中运输船舶占58.83%。是年8月9日组成“峡山水陆联合运输站”,为县内第一个水上运输组织。1987年,全县沿海有运输船舶96艘,7831吨位,6185千瓦。延伸航线,北至山东半岛,南至广东汕头、海南岛。完成年货运量28.9万吨,周转量1.19亿吨千米。出运毛竹石材等矿建物资与麦芽,运入煤炭、化肥、粮食、水泥钢筋等。
  1991年,全县营运货运船舶98艘,载重11041吨位,功率6987千瓦。其中,交通局属企业运输船舶9艘,载重4030吨位,功率1732千瓦;个体、联户运输货船89艘,载重6591吨位,功率4626千瓦。货运量达30.74万吨,周转量14484.6万吨千米。出运矿建物资603吨,矿石6375吨,运入煤炭4.18万吨,粮食1.64万吨,水泥2.84万吨,钢材7.71万吨等。
  1992年,全县营运货船舶54艘,载重吨10240吨位,功率5788千瓦。货运量45.93万吨,周转量22242.16万吨千米。其中,交通局属运输企业货运船舶10艘,载重4890吨位,功率1973千瓦,货运量17.88万吨,周转量11177.82万吨千米;企事业自有油船2艘,载重278吨位,功率235千瓦;个体、联户运输船舶42艘,载重5072吨,功率3580千瓦,货运量28.05万吨,周转量11064.34万吨千米。
  1994年,全县营运货运船舶75艘,载重30417吨位,功率14065.5千瓦。货运量90.6万吨,周转量47690万吨千米。其中,交通局属运输企业货运船舶12艘,载重7286吨位,功率3212.6千瓦,货运量15万吨,周转量10226万吨千米;个体、联户运输业户运货船舶63艘,载重23131吨,功率10852. 9千瓦,货运量 75. 6万吨,周转量37464万吨千米。
  1996年,全县营运货运船舶65艘,载重27012吨,功率11786千瓦,货运量72万吨。其中,交通局属运输企业货运船舶11艘,载重6066吨位,功率2483千瓦,货运量11万吨,周转量8918万吨千米;个体、联户运输业户货运船舶54艘,载重20946吨位,功率9303千瓦,货运量61万吨,周转量36909万吨千米。
  1998年,全县营运货运船舶72艘,载重33841吨位,功率13495千瓦,货运量79万吨,周转量66678万吨千米。其中,交通局属运输企业货运船舶11艘,载重6026吨,功率2482千瓦,货运量16万吨,周转量12284万吨千米;个体、联户运输业户货运船舶61艘,载重27295吨位,功率11039千瓦,货运量63万吨, 周转量54394万吨千米。
  1999年,全县营运货运船舶83艘,载重48619吨位,功率18963千瓦,货运量83万吨,周转量73396万吨千米。其中,交通局属运输企业货运船舶18艘,12089吨位,功率4586千瓦,货运量11万吨,周转量19952万吨千米;个体、联户运输业户货运船舶65艘,载重36530吨位,功率14427千瓦,货运量72万吨,周 转量73396万吨千米。
  2000年,全县营运货运船舶94艘,载重59595吨位,功率22689千瓦。其中,股份制运输企业货运船舶23艘,载重12705吨位,功率6924千瓦:个体、联 户运输业户货运船舶71艘,载重46890吨位,功率15775千瓦。货运量'115.3万 吨,周转量90429万吨千米。
  第四节 渡运
  宁海滨海多山,港湾水道纵横,平源溪流密布。自古以来,河港两岸的人们 借助于竹排与船只运输物资,频繁往来于是形成多个渡口。
  境内河港两岸及与一水相隔的邻县有密切交往的:铁江渡(又称加爵科渡)、峡山渡、薛乔渡、黄墩义渡、岩斗渡(沙头渡)、鳖山义渡、中央山岛渡、凫溪渡、桐洲渡、上金渡、岩下渡(岩头下渡俗称下白溪渡)、双港渡、亭头渡、亭头下义渡、旗门义渡、燕楼山渡、毛屿渡(西浦义渡,又称新渡)、牵〓渡①(东山、双屿两岸)、黄公渡、梅忝渡、新城渡(又称燕楼山渡)、沥头渡、大青渡(又称小青渡)、岳井渡(又称王家渡)、李家渡(又称英山渡)、伍家屿渡(又称遮口山渡)、龟屿头渡(又称下湾塘渡)、山前渡、三岔渡(俗称娘娘宫渡)、塘下渡等,共有渡口30余处。随着陆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车忝港、长亭港、毛屿港、胡陈港等的堵截筑堤,凫溪、白溪、洋溪、越溪、胡陈港、毛屿港、车蚕港上架起过河跨溪大桥,陆运逐渐替代渡 运,数千年来造福人们的渡口,一批批被退役。
  ①〓:海宁土话,意为在无船工的渡口.乘船者自行抽拉缆绳,将船拖向对岸。
  —、县内渡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内渡口30处,随着公路密度逐年增大,渡口被逐年淘汰,至1991年底,境内尚存渡口14处,渡船14艘369客位。平均日渡客1720人 次。
   1992年,全县渡口 10处,渡船11艘391客位。多为农用渡口,其中,钢质渡 船6艘,木质渡船5艘。日平均渡客1100人次。
  1993年,设燕楼山渡口,置钢质渡船1艘25客位;峡山、薛岙2渡口更新钢质渡船各1艘,均为40马力,各40客位。是年,渡口11处,渡船12艘425客位。 日平均渡客1300人次。
  1994年,城区公路短途客运延伸,撤长街伍家屿、薛岙宏伟2渡。是年,全县 渡口 9处,渡船10艘390客位。日平均渡客1000人次。
  1996年,因客流锐减,经县交通局、渡口办批准,撤销峡山、薛乔2渡口.更设峡山至中央岛旅游客流渡运。是年,全县渡口8处,渡船9艘350客位。日平均 渡客800人次。
   1997年,黄公渡桥建成通车,撤置新城渡口。是年,全县渡口 7处,渡船8艘 325客位。日平均渡600人次。
  1999年,岳井渡原钢质渡船船况差,危及渡运安全,提前3年退役。新建1艘40马力60客位钢质渡船替代。年底,燕山楼渡口因客流量不足停渡。
  2000年,全县共有渡口 7处,渡船7艘300客位。日平均渡客550人次。
  2010年,全县仍有渡口 7处,其中与邻县交往的渡口 5处。
  峡山渡位于象山港区,往返于峡山与横山岛、白石岛之间。距离横山岛1.2海里、距白石岛约3.5海里。为开发群岛海上观光旅游,1998年6月设置峡山渡,配置钢质40客渡船1艘。2002年9月,配置2艘17客玻璃钢渡轮。2003年4月,配置3艘14客玻璃钢渡轮。2006年4月,宁海湾游1艘40客玻璃钢渡 轮与宁海湾游5艘20客玻璃钢渡轮投入渡运。2010年,渡运观光旅客8000 人次。
  中央山岛渡位于象山港区,为国家农业部直属中央山岛动物隔离场自备轮渡船,往返于峡山与中央山岛之间,渡运距离约3海里。1982年10月,置45 客位木质机动渡船1艘。1999年11月,添置8客位钢质交通船1艘。专供场内 工作人员使用。
  峡山至双港渡位于黄墩港,往返于强蛟镇峡山与大佳何镇双港埠之间,又 称双港渡,水域宽约2海里。原以木帆船渡运,1975年改为13. 6总吨定额限载20人的机动船。1981年1月,强蛟镇陆路通车后,原80客位通航峡山与桥头胡的航船移交给峡山至双港渡使用。有渡工2人,日渡运量约120人次。1984年 起承包给个体经营。
  薛岙渡设于宋代,古砂椅乡辖地,又称砂磕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薛乔渡。横渡黄墩港,往返于薛岙下舂与大佳何镇溪下王茅山道头之间。村族原置有几亩渡田,凭渡田收入支付船工钿及渡船修理费用,风帆摇橹摆渡,村民免费过往。土改后,由薛岙乡下舂村集体经营,村民免费过往,旅客收费归集体。 1974年始,改用木帆船为60总吨限载35人的机动船。1981年,下岙村民募资2000余元,重建茅山道头与路廊。1982年后,配船工4人,定产承包经营,日渡 运量约180人次。
  岳井渡 又称王家渡,水域宽约1280米,设于清光绪年间。历史上,曾置渡田127亩,两岸各设路亭3间,木渡船2艘,船工数名,摇橹横渡白礁水道(岳井洋),往返于岳井村王家道头与隔洋塘村之间。土改后,船工由当地指派,两岸村民免费过往。1978年,岳井村建造40客位木质机动渡船1艘,渡工4人。1990年,建造钢质60客位(或1.5吨标准车1辆10人)机动船1艘,2月12日投入运营。1998年,又建钢质60客位(或1.5吨标准车1辆10人)机动船1艘。2007年,建造岳井一号汽渡轮,功率102.5千瓦,可载60客(或20客8吨车6辆),9月26日投入营运。自1998年至今,日渡运量约300人次,岳井村村民免费过往。岳井一侧尚存古净亭路廊遗址。
  伍家屿渡 设于长街镇伍家屿村南遮口山西,又称遮口山渡,设置年月无考。横渡车岙港,往返于伍家屿与新塘缺之间。车岙港堵港后成淡水内港,港面宽约200米。设木船1艘,定额限载17人,船工1人,人力摇橹摆渡,由伍家屿村经营管理,村民免费过往。伍家屿一侧有路廊1间。1968年,山前桥建成,过往人数大减,日运量约30人次。1999年,车岙港大桥建成,渡废。
  新城渡 1990年1月增设,横渡胡陈港,逢农历二、七集市,往返于长街镇新城埠与力洋镇海头埠之间,水域宽约3千米。原为木船,1991年置“三防”钢质机动船1艘,定额限载25人。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经营。
  沥头渡 横渡胡陈港,往返于胡陈港东岸沥头埠与西岸力洋镇洞门埠之间,水域宽约800米。设于清光绪年间。解放前,有行善者捐田35亩5分,置渡船2艘,渡工为沥头村陈氏族人,村民免费过往,旅客收费。1958年,由沥头生产队接管经营,渡工仍由陈氏世袭,后改为养殖场管理。1974年在木船上安装柴油机、螺旋桨,改为机动船,定额限载20人。1976年胡陈港堵港后,胡陈港成为内港。1984年沥头渡运被个人承包。1991年11月,购置1艘钢质“三防”(防翻、防漏、防超载)渡船,限载25人,日运量约150人次,集体所有,个体承包经营。2003年,胡陈港大桥建成通车,渡废。
  大青渡 也称小青渡,设置年月无考。横渡胡陈港,往返于东岸长街镇大青埠与西岸力洋镇小青埠之间。水域宽约850米,两岸各备木质渡船1艘,摇橹摆渡对开。1976年胡陈港堵港后,成为内港。1986年改为木质机动船,1991年9月购置1艘限载25人的钢质“三防”渡船,配置渡工2人,个体联营,日渡运量约250人次。大青一侧尚存路廊3间,供渡工住宿。2003年,胡陈港大桥建成通车,渡废。
  二、邻县渡运
  李家渡位于长街镇岳井李家西,横渡白礁水道,东靠象山县大塘乡英山,故又称英山渡。设于何年无考。原有木帆渡船2艘过往,后改为木质机动船。 2010年钢质渡轮1艘,车客两运。由象山县大塘乡经营管理。
  大周渡位于一市镇小河塘村西南,又称小河塘渡。横渡旗门港,宽300米,往返于三门县葛舂乡大周村老鼠嘴与宁海县一市镇小河塘村龙头埠。设渡 历史无考。先前木船摇橹摆渡,1983年后改为6. 5马力木质机动渡船,限载乘客 15人,由三门县大周村经营管理。
  柴溪渡位于强蛟镇峡山村东,往返于强蛟镇峡山村与象山县柴溪之间,宽4.32海里。设渡年代无考。先前为木帆渡船,1985年后改为12马力、荷载7. 18 吨、限乘35人的机动渡船。每日往返一次,由象山县柴溪村经营管理。
  伍山汽轮渡 位于长街镇松岙村东,宁松线桩号为K36+358处。横渡白礁岳井洋水道,水域宽约3000米,往返于长街镇松乔至象山台宁之间。原址红卫 盐场(下长山),1976年8月迁至松乔闸,称松岙渡,亦称红卫渡。除渡运外,每天兼接送来往石浦至蟹蚶渡客轮旅客。1987年自建1艘40客的木质机动渡船,1990年又建1艘40客的木质机动渡船,再加象山台宁村个体经营机动船1艘,共有3艘渡船经营同一航线。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根据宁波市计委批复,在伍山侧和大塘台宁侧各建起1座500吨级可容100客4辆车的汽轮渡码头。2005年8月16日,宁海一侧由宁海红大港埠有限公司、运力为15车48客 的客滚轮“红大2”投入运营,先前的3艘渡船退役。自此,松乔渡改名为伍山汽 轮渡。
  胡陈港至三门县健跳渡1983年开航,航程12海里。宁海、三门两县客轮对开,宁海方由宁海前横塘厂运输组木质客轮宁航1号(85客位)经营。后塘厂运输组更名为宁海明港客运公司、宁海县凤顺客运有限公司。
  1985年,经省航运局批准,前横乡6户农民联合经营胡陈港至三门县健跳航班客船(宁航1号),85客位,每日1班,与三门健跳航船对驶。1991年,客运量 达4. 1万人次,周转量77. 7万人千米。
  1992年,客运量2.61万人次,周转量59.63万人千米。之后,随着乡乡通公路,乡镇汽车运输网络延伸至中心行政村,水路客运量随之逐年下降。
  1997年7月1日,宁航1号更新为80客位钢质客轮,2002年6月改为50客 位。2007年5月10日停渡。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交通管理,交通工业、科技,文明创建、群英荟萃6编,记载了宁海县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