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港埠 码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50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港埠 码头
分类号:
U656.1
页数:
12
页码:
341-3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境内港埠码头的发展历程,包括滩涂淤积、围海造田对港埠数量的影响,以及码头规模和等级的提升。并详细介绍了强蛟码头、峡山与横山码头、甬石东南油库码头、薛岙码头和国华宁海电厂卸煤码头等港埠码头的建设历程和功能特点。
关键词:
宁海县
港埠
码头
内容
1951年,宁海境内有船舶停靠埠头65处。后由于滩涂淤积,围海造田,车岙港、毛屿港、胡陈港筑坝截流,港埠数量随之减少,然而码头的规模和等级却快速提升。1991年,象山港沿岸有港埠码头15处,分别是:团堧埠、石孔头埠、五洞桥埠、樟树埠、璜溪口埠、皂浦埠、潘家岙埠、加爵科埠、凫溪埠、峡山埠、双港埠、大佳何埠、乌石头埠、黄墩埠和丁家埠,其中,有500吨级的薛岙码头,其余埠头只能提供100吨级以下船舶停靠。三门湾沿海有港埠码头13处,分别是:越溪埠、石墙头埠、武岙黄埠、小河塘埠、东岙埠、跳头埠、牛台埠、青山脚埠、船埠头、坎头王埠、竹屿山埠、岳井渡头和松岙陡门埠,其中,包括300吨级的梅岙码头和100吨级的胡陈港码头,其余埠头只能提供100吨级以下船舶停靠。1992年后,相继修建了3000吨级的强蛟码头、500吨级松岙汽轮渡码头、100吨级的峡山横山客运旅游码头。2000年以来,为配套国营浙江国华宁海发电厂燃煤发电,在强蛟新建1座3.5万吨级卸煤码头、码头前沿建2个3.5万吨级泊位,新建1座5万吨级卸煤码头泊位和2座3000吨级综合码头。2006年,县属3000吨级的强蛟码头划归国华宁电海螺水泥厂。2007年后,在铁江港区又新建1座5000吨级磨盘山散杂深水码头和1座3000吨级的磨盘山战备滚装码头。
象山港港埠码头
强蛟码头 位于北纬29°29′,东经120°30′,地处象山港区强蛟镇北端、黄墩港与铁江港的交汇处。背依白象山,面朝狮子口,与奉化桐照半岛隔港相望。有深水岸线2千米,低潮汐水深在10米以上,可供万吨级船舶通行停泊。水路距上海185海里、距宁波85海里、距北仑63海里。公路距同三高速公路梅林入口12.6千米、距宁海老城区27千米。水陆交通便捷,是象山港中最大的海运深水码头。
1987年,由浙计经建〔1987〕824号文件批准兴建1座500吨级码头,经设计会审批准兴建1座1000吨级码头,1989年又经宁波市计委甬计工〔1989〕191号文件批准扩建为3000吨级岸壁式码头。工程由浙江省交通设计院、宁海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等单位设计,中国人民解放军37703部队、上海港联机械制造厂、宁海县第四建筑公司、宁海县水利局工程队、杭州衡器厂、高邮市照明电器厂等单位分别承建。码头平面80×13米,竖向高14米,前沿水深—7米,基岩岸壁式结构。1988年4月动工兴建,至1990年10月12日主体工程竣工。建成后的码头前沿长80米,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年吞吐量32万吨。主体工程总造价258万元。
陆域配套工程在1991~1993年间完成。在完成主要配套工程后,1991年码头开始试运行。1993年9月2日,首次成功接纳1艘1000吨级货轮。10月27日,3800吨级的明州11号轮从连云港首抵强蛟码头。1993年10月28日正式开港。自开港以来,航道日渐淤积,前沿水深从—7米上升至—4.6米。1991~2000年底,疏浚航道,清除淤泥约2.8万立方米。
2006年6月,该码头划归国华电厂配套企业海螺水泥厂。
峡山、横山码头 峡山、横山两码头地处强蛟港区。强蛟港水深海域辽阔,在15平方海里的海域内,分布着中央山、白石山等大小岛屿20余座。岛上古木参天,白鹭盘旋,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尤其是横山岛,上有明代建筑镇福庵和近现代建筑南普寺,松竹掩映,清幽雅静,奇岩怪石,色彩斑斓,潮起潮落,海阔天高,别有一番情趣。拾贝垂钓、品味海鲜,可供休闲观光。被誉为象山港中的“小普陀”。来此旅游者,常年络绎不绝。为了开发旅游资源,1999年,分别在峡山村与横山岛各新建1座100吨级的旅游客运码头。
峡山码头,位于强蛟镇峡山村东北。最高潮位为6米,平均潮位4.7米,最低潮位为—0.52米,平均低潮位0.29米,最大潮差6.26米。淤泥覆盖层较厚,泥面宕面坡度较平缓。该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码头:平台长30米,宽8米;栈桥长33米,宽4.5米。基础采用H型组合方柱,排架间距7米。平台上设纵横梁及叉叠合面板,前沿采用D300型橡胶护舷防撞,设有2米宽扶梯1座,方便旅客上下。
横山码头,位于横山岛西南,坐落原渡埠旧址。高桩梁板式码头,平台长10米,宽3.5米,其中保持2米与原渡埠的斜坡,东侧为1.5米台阶式通道。
工程由海军华东工程建设局承建。平台设计荷载:均布10千帕,集中汽—1 0。栈桥设计荷载:均布5千帕,集中汽—10。于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建成。总投资130万元,其中宁波市交通委补助70万元。
甬石东南油库码头 位于铁江港强蛟镇加爵科村北喜人湾,地处北纬29°27 ′32″,东经121°31′30″。距宁海老城区22千米。
码头平面尺寸36米×9米,栈桥标高+6.5米(吴淞标高),前沿泥面高程—2.1米。码头结构:36米×9米×2.31米钢筋水泥混凝土趸船1艘,18.2米×2米钢引桥1座,21米钢撑杆1根,15×20米栈桥1座。油库码头由业主单位宁海甬石东南石化有限公司于2003年建成,当时无竣工验收证书。接宁波市航管处甬航运〔2004〕188号《关于对无竣工验收证明码头进行综合评定的通知》,要求业主单位法定代表人提供码头资料,对码头给予综合评估。2005年7月15日,温州港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专家组对该码头提出《评审意见》,在整改维修加固后,码头才可投入营运。码头主要卸载成品油,年吞吐量6万吨,500吨级以下油轮可直接停靠,500吨级以上油轮需候潮汐停泊。
薛岙码头 位于强蛟港区薛岙村东,地处北纬29°25′05″,东经121°30′10″。水路距上海190海里、距宁波95海里、距北仑74海里、距海口1179海里。陆上公路距宁海老城区21千米,距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入口10千米。
民国16年(1927)搭建木质趸船、引桥、平台,成为简易码头。后失修沉没。1936年3月修复后,又毁于1956年“8·1”台灾。1970年,经省航运管理局批准,由宁波地区邮政局会同宁海县交通邮政局设计、施工。在旧址上兴建1座500吨级的停靠码头。其配套工程,包括20×6米钢筋水泥混凝土趸船1艘,18.4×2.7米钢引桥1座,5172平方米堆场,信号台1座等。投资8.93万元,于1972年1月建成。
国华宁海电厂卸煤码头 位于象山港区宁海县强蛟镇北端。地理坐标:北纬29°30′00″~29°29′45″,东经121°30′00″~121°31′15″。距上海港187海里,至宁波北仑港64海里,离黄骅港为830海里;陆上交通距国道沈海高速宁海出口16.7千米,距宁波80千米,距杭州230千米,距宁海老城区24千米,离强蛟镇1.5千米。
一期工程:《国家计委》计基础〔2003〕328号批准新建国华宁海电厂,为卸载发电厂一期4×600兆瓦工程年需600万吨燃煤,交通部批复交规发〔2004〕文件,同意电厂建造3.5万吨级卸煤专用码头,并在其前沿建2个3.5万吨级泊位。码头为高桩板梁式结构。码头平台全长451米,宽28~31米,面高程+6.2米(国家85高程),前沿设计水深—16.4米,码头东侧设置一个直径9米的系缆墩,码头后沿设防撞墩辅助平台,码头与陆域间设有1座栈桥连接。与码头配套的主要附属工程:长425.6米、宽9.2米输煤皮带机平台;772平方米生产辅助用房;0#转运楼445.6平方米;岸上长174.3米、宽8.4米斜坡段输煤皮带机平台1座;卸煤平台采用高桩梁式结构,上部采用现浇大节点,预制纵横梁等高连接,下部采用PHC管桩,横向排架间距9米,28米宽平台,每一排7根PHC管桩,31米宽平台,每一排架设8根PHC管桩,每一排架设2对叉桩;卸煤码头栈桥上部结构为跨距20米,简支预应力水泥混凝土空心板结构,下部采用4根600×600预应力方桩或3根直径1200毫米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深水段方桩采用现浇双层横梁与加方桩结构。码头卸煤通过能力700万吨/年,卸船设备采用4台1250吨/小时,桥式抓斗卸船机轨距22米,配备6台推扒机清仓,采用3000吨/小时带式输送机。
国华宁海电厂卸煤码头一期工程,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测设、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局负责施工、南华监理所负责质量监理。2003年11月27日工程开工,至2005年5月5日竣工。2号泊位于2006年4月30日竣工。一期工程总投资4.75亿元。经宁波市交通质量监督站核查,并提出整改方案,按交通部颁发规范检查验收并提交质量监督报告,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
二期工程: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浙江国华宁海电厂二期扩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6〕1783号),扩建装机容量为2×1000兆瓦、年需燃煤410万吨,需新建一个3000吨级综合码头和一个5万吨级卸煤码头。二期工程中,前期兴建的3000吨级综合码头,位于一期卸煤码头栈桥的东侧约80米处,码头前沿线位于—10.0米等深线附近。为了节约投资,在码头平台东侧设一系缆墩。综合码头通过栈桥与陆域连接。码头平台与栈桥呈“┏”型布置,夹角为90°。栈桥上石膏皮带机通过长227米的皮带机支架与ⅡZ—1号转运楼(设计衔接点)连接。泊位长136米,码头前沿高程—9.10米,码头平台120米×15米,栈桥109×3.7米。工程自2006年9月26日开工,于2007年8月17日竣工验收后投产。二期工程中、后期兴建的5万吨级卸煤码头。位于一期卸煤码头的西侧,码头前沿线与一期卸煤码头前沿线一致,并在码头的西侧预留一个5万吨级的泊位。码头平台与栈桥呈“┓”型平面布置,二期栈桥平行于一期栈桥,一、二期栈桥间距7.9米。二期栈桥上布置一条带宽为1800毫米的普通皮带机,预留一条皮带机位置,栈桥宽度为14.3米,栈桥长度为477.3米,栈桥上普通输煤皮带通过长151.3米的皮带机爬坡段与ⅡZ—1号转运楼(设计衔接点)连接。泊位长272米,码头前沿设计泥面,高程为—15.90米,码头平台272米× 28米,栈桥477.3米×28米。电厂二期工程进港航道利用电厂一期工程的航道。航道设计船型为浅吃水经济型3.5万吨级散货船舶(满载吃水10米),乘潮汛历时4小时,乘潮通航保证率为92%。一期航道可满足二期增加的运煤需求。卸煤码头设计船型为新世纪5万吨级船舶,其设计参数为长×宽×满载吃水=199.9米×32.26米×12.5米。综合码头设计船型为3000吨级杂货船,其设计参数为长×宽×满载吃水=108米×16米×6.0米。二期卸煤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按浅吃水经济型3.5万吨级船舶计算为450万吨,在象山港5万吨级航道工程未实施之前,年设计通过能力按新世纪5万吨级散货船计算,年设计通过能力为480万吨。卸煤码头平台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桩基采用直径1200毫米PHC管桩,排架间距为9米,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桩帽、大节点结构,轨道梁、纵横梁、面板均采用预制叠合构件。卸煤码头栈桥上部结构采用20米预应力水泥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现浇帽梁加桩基的结构型式,桩基则根据水深及地质条件分别采用直径1200毫米PHC管桩、直径800毫米PHC管桩和直径1200毫米钻孔灌注桩结构型式。综合码头平台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桩基采用600毫米×600毫米预应力水泥混凝土方桩,排架间距为7米,上部结构采用现浇倒T形横梁、轨道梁、纵梁、面板均采用预制叠合构件的型式。综合码头栈桥上部结构采用20米预应力水泥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现浇帽梁加桩基的结构型式,桩基则根据水深及地质条件采用600毫米×600毫米预应力水泥混凝土方桩或直径1200毫米钻孔灌注桩结构。二期工期自2007年4月28日至2008年6月25日,竣工验收后投产。
两期工程总造价18367万元。工程由中交三航宁波分公司中标承建,3000吨综合码头、5万吨卸煤码头由南华监理公司和中交二航院监理公司中标监理。
磨盘山码头 位于北纬29°28′39″,东经121°29′31″,象山港顶部铁江港内,宁海县强蛟镇北端。陆上距强蛟码头2千米,距强蛟镇1.5千米,距宁海老县城23千米,距同三高速公路梅林入口15千米,距宁波80千米,距杭州230千米。水路距上海186海里,距宁波港86海里,距北仑64海里。工程由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前沿5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和3000吨级战备滚装泊位组成。年设计吞吐能力56万吨。
2006年6月,原宁海县3000吨级的强蛟码头划归海螺水泥厂。为接续强蛟码头的社会经济功能,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甬发改会纪要〔2007〕99号《关于宁海县磨盘山码头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准新建磨盘山码头。2007年10月25日,市发改委主持召开工程审查会议,原则通过设计方案。2007年12月20日,宁波市发改委甬发会议纪要〔2001〕121号《宁海磨盘山码头(战备滚装泊位)工程初步内容审查会议纪要》批准,在磨盘山5000吨级散杂泊位后侧建设1个“平战结合”兼顾军、地双方利益的3000吨级战备滚装泊位,并将之列入宁海县磨盘山码头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
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由滚装泊位、栈桥工程组成。码头前沿线位于—10.0米(85国家高程)等深线与—11.0米等深线之间,离岸约700米,码头前沿线方向与等深线基本平行。码头平台与栈桥平面呈“┏”型布置,输煤皮带机置于平台后沿。码头平台宽22米,平台前沿至皮带机支架17.4米宽,可进行钢材、黄沙等散杂货作业;煤炭装卸在码头平台后沿4.6米宽范围内进行。在码头平台后侧置—52米×12米的辅助平台,其上置辅助用房平台和车辆调头平台。栈桥尺寸为693米×13.5米。码头平台桩基采用600毫米×600毫米预应力水泥混凝土方桩。上部结构采用现浇倒T形横梁加预制轨道梁、纵梁结构,上部面板采用预制叠合构件。码头平台横向排架间距为8米,每排架设8根600毫米×600毫米预应力水泥混凝土方桩,其中两对叉桩。主栈桥结构采用桩基、现浇帽梁加20米跨径预应力空心板结构型式。栈桥宽13.5米,桩基根据水深及地质的不同,每个排架采用4根600毫米×600毫米的混凝土预应力方桩或者3根直径1200毫米灌注桩,上部结构主要采用跨径为2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3000吨级战备滚装泊位置于5000吨级散杂码头平台后侧约50米处,平面上与主栈桥呈“┏”型布置。码头前沿线位于—9.0米等深线位置,离岸约600米,满足3000吨级登陆舰靠泊作业要求,码头前沿线方向与等深线基本平行,也与5000吨级散装泊位前沿线保持平行。3000吨级战备滚装泊位采用支线栈桥与主栈桥相连。支线栈桥宽9.5米,为满足行车纵坡不大于1∶10的要求,采用固定栈桥、钢桥、浮码头组合降坡的型式。浮码头的尺寸为50米×16米。趸船两侧以及后沿设置锚链,趸船钢撑杆一端固定在散杂泊位后沿的横梁上。为满足滚装船舶靠泊需求,设有三个靠船墩。靠船墩与5000吨级散杂泊位之间以钢结构人行桥相连接,供工作人员通行、系缆作业。靠船墩采用现浇混凝土墩体加直径1000毫米PHC管桩结构,灌注桩支线栈桥、钢栈桥以及趸船满足385KN特种军车通过。
后方建有1450米长的海堤,用以拱卫陆域。码头陆域总面积200360平方米,其中,煤炭堆场20901平方米,黄沙堆场10600平方米,钢铁堆场10600平方米,仓库31950平方米,生产、生活辅助建筑3795平方米,道路104696平方米,其他17722平方米。
宁海县磨盘山码头工程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码头水工工程由黑龙江黑航建设有限公司中标、监理。工程于2008年6月6日开工,2009年12月28日竣工,工程总造价23499.36万元。
强蛟海螺水泥厂码头 位于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国华电厂煤炭码头和电厂取水口之间,码头西侧端头与电厂2号取水口直线距离132米,东侧与电厂二期码头间口门距离为191米。该码头是宁海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320万吨水泥的大型水泥粉磨站生产线的配套工程。根据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文件甬发改交通〔2007〕189号《关于宁海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码头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核准的批复》,水泥厂码头是一座高桩直立式码头,两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水工兼顾1万吨级海轮靠泊,水工建筑物等级为Ⅱ级。工程于2007年4月23日招投标,工程投资估算13740.87万元。
码头为高桩直立式结构,主体由码头桩台、人车引桥和皮带机引桥和高架皮带机廊道组成。码头桩台长320米,宽度为24~32米,采用排架式高桩梁板结构,排架间距8米。基础采用直径1000毫米PHC桩,桩端进入含黏性土砾砂(碎石)。24米宽桩台每榀排架下设一对双直桩、三根单直桩和一对叉桩;30米、32米桩台每榀排架下设一对双直桩、四根单直桩和一对叉桩,斜桩斜度均为5∶1。上部结构由现浇横梁、预制纵梁、预制面板、现浇面层及磨耗层组成。纵向梁系由前后边梁、轨道梁、中纵梁组成,面板采用叠合式面板。靠船构件为悬臂式,排架竖向设DA500型橡胶护舷,横向设D300型橡胶护舷。码头平台上设75吨、100吨系船桩。码头桩台通过固定人车引桥和皮带机引桥分别与后方道路、厂区熟料库及水泥库相连。人车引桥与皮带机引桥并排布置,人车引桥长187.49米、宽9.0米;进口皮带机引桥宽3.5米、长422.235米。水域部分人车引桥与皮带机引桥共用基础,排架间距16米。根据沉桩处水深条件,桩基分别采用直径1000毫米PHC和直径1000毫米钻孔灌注桩。人车引桥上部结构由现浇盖梁、预制空心板及现浇面层组成;皮带机引桥上部结构由现浇立柱、联梁、盖梁、框架和钢引桥组成。钢引桥跨度14.3~48米,宽度为3.7米,采用全封闭结构。
水泥厂码头工程由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设计,中交第三航务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厦门港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2007年8月22日开工,2008年8月28日竣工,2008年10月投入试运行。
三门湾港埠码头
梅岙码头 位于北纬29°16′43″,东经121032′12″,白峤港内梅岙湾。紧靠宁松线(盛宁线),距宁海县城10.4千米。1969年,经省航运管理局批准,兴建1座设计停靠能力300吨级的平台码头。钢筋水泥混凝土高桩框架结构,平台长23.7米,宽4.4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栈桥长14米,宽3.5米。前沿水深3.1米。后方堆场面积1500平方米,仓库75平方米。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技术设计未经审核,施工不规范,导致墩台下沉。1980年,添置2座钢筋水泥混凝土撑墩杆加固,无效,报废。1991年8月25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37703部队负责重建。设计停靠能力300吨级,钢筋水泥混凝土高桩框架结构。平台长34.5米,宽9米。引桥长9.4米,宽5米。总投资4 1.5万元。12月25日竣工。历年货物吞吐量2万~3万吨。
胡陈港码头 位于力洋镇平岩山南胡陈港大闸西侧,地处北纬29°11′.东经121°38′。距三门县健跳港12海里、距象山县石浦30海里。紧靠县道力胡线,距宁松线3千米。属块石沉井客货码头,长12米,宽3米。由县航运管理站委托胡陈港工程管理处设计,航管站派员负责施工。投资8.42万元,于1983年12月建成。1986年11月,经宁波市航管处批准,市航管处航道队负责扩建。码头长21.1米,宽5.5米,高3.2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栈桥长2.18米,宽3.6米。堆场1200平方米,仓库80平方米,站房100平方米。高平潮码头前沿水深约3.5米。1987年完成客运3.02万人次,货物吞吐量5.6万吨。
岳井洋货运码头 位于长街镇岳井洋上塘村。2004年6月21日,宁海县发展计划局宁计〔2004〕141号批复,同意业主单位长街镇政府在长街镇岳井洋上塘地段新建1000吨(兼3000吨级)货运码头1座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由宁海县长街镇政府组织实施。2005年3月10日,宁波市港口管理局同意该码头使用岸线由73米延至110米。3月23日,浙江省交通厅批复同意该码头二期工程合并在一期同时建设1000吨级货运泊位一个,码头使用岸线增加到110米。
岳井洋货运码头设计为500吨级兼靠1000吨级,全长110米。结构形式为高桩板梁式(包括50米X9米平台1座,76米X7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栈桥1座),码头平台及栈桥采用直径800毫米钻孔灌注桩基础,平台上部结构为现浇横梁, 上面搁置预制纵梁和实心面板,横梁间用剪刀撑相连,栈桥上部为预制空心板筒 支结构。
工程由宁海县长街镇政府组织建设,浙江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宁波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宁海分公司监理,采用议标方式由浙江海洋工程有 限公司承建。2004年7月9日开工,2005年12月17日完工。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交通管理,交通工业、科技,文明创建、群英荟萃6编,记载了宁海县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