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有县道公路15条,通车里程206.650千米,均为砂石路面四级公路。2010年,有县道公路25条,通车里程401.164千米。按公路等级分:一级公路36.570千米,二级公路27.413千米,三级公路115.425千米,四级公路221.756千米。按路面类型分:水泥混凝土路面155.632千米,沥青混凝土路面38.203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07.329千米。隧道1座长385米,桥梁111座计长4671.61延米,渡口1处,涵洞1502道,钢质护栏137.501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19.223千米。至此,县内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道为筋络的公路网络。
一、奉化尚田至岭口舒公路场上至岭口段
起接奉化场上杉树岭(尚田至岭口公路K17+180处),至西店镇岭口舒村,与西温线K7+880处相接,四级公路,全长1.388千米。
1992年1月,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6.5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8%,涵洞10道计长197.2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9月23日7时许,公路过村段突然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在修建中的公路及岭口舒村房屋394间,35户人家的房屋被砂石碎土淹埋,死亡6人,伤24人,直接经济损失245万元。公路施工因此终止。
1995年,投资94.5万元,避开泥石流地段,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技术标准重新测设施工,于1998年3月竣工。2006年,投资70万元,将路基拓宽至7米,砂石路面改建成5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010年,全线有5米宽水泥混凝土四级公路路面1.388千米,涵洞5道,钢质护栏1.268千米。该公路是里程最短的一段县道公路。
二、冠庄至桥头胡公路(冠桥线)X401330226
起接甬临线冠庄(K65+915处),左转经竹口科技园区、西洋、塘溪、上尤、陆家至桥头胡(梅茶线K4+055处),全长8.547千米。分冠庄至山水、山水至桥头胡两段测设施工。
冠庄至山水段 1975年5月,投资10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长3.8千米。弯道11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2.8%,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4米,双曲拱桥1座长27延米,桥面宽6+2×0.25米,涵洞6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5、挂—80,于1979年5月竣工。1990年,投资55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山水至桥头胡段 1992年,按平原微丘四级标准测设施工,未成。1996年7月,投资115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重新测设施工,长4.8千米,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6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25米,最大纵坡1.6%,修建桥梁3座计长80.6延米,利用长12米老桥1座,涵洞38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1998年10月竣工。2003年,投资520万元,将冠庄至科技园区段和塘溪至西洋段,改建为路基宽7米、路面宽5米、沥青简易铺装结构公路;将科技园区至塘溪和西洋至桥头胡段改建为路基宽10米、路面宽6~7米双车道水泥混凝土结构公路。
2010年,全线有三级公路3.679千米,四级公路4.868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5.757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79千米,中桥1座长59.2延米,小桥2座计长36延米,涵洞30道,钢质护栏24米。日车流量3905辆。
三、陈家至桥头胡公路(陈桥线)X402330226
起自梅林上陈家,接甬临线K58+915处,左弯经下陈家、皂浦、涨家溪、潘家岙、加爵科、磨盘山、国华电厂、峡山、下蒲、上蒲、薛岙、茶场、店前王至桥头胡,相交于梅茶线K3+600处,全长29.264千米。分上陈家至皂浦、皂浦至涨家溪、涨家溪至强蛟码头、强蛟码头至峡山、峡山至薛岙、薛岙至桥头胡6段,自1971年起分期测设施工,历时28年,至1999年建成,总投资757万元。
上陈家至皂浦段 1997年10月,投资365万元,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长2.726千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25米,最大纵坡2%,路基宽8.5米,砂石路面宽7米,小桥1座,涵洞42道,设计荷载汽20、挂100.1998年11月竣工。
皂浦至涨家溪段 接梅林镇皂浦(K2+726处)至桥头胡涨家溪,长2千米。1995年6月,投资100万元,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最小平曲线半径125米,最大纵坡2%,路基宽8.5米,砂石路面宽7米,设计荷载汽—20、挂—100,1996年12月竣工。
涨家溪至强蛟码头段 起自桥头胡涨家溪至强蛟码头,长9.5千米。1987年3月,投资158万元,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弯道32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25米,最大纵坡4%,最短视距75米,路基宽9米,砂石路面宽7米,1989年12月竣工。
强蛟码头至峡山段 起自强蛟海带场,经苏家岙、大坝管理所、团结塘场部,接峡山公路,长4.2千米。1998年8月,投资120万元,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测设施工,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砂石路面宽6米,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12月竣工。
峡山至薛岙段 1980年初,投资5.5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长8.2千米,弯道1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大纵坡4%,最短视距40米,路基宽6.5~8米,砂石路面宽4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2月22日竣工。
薛岙至桥头胡段 1970年,投资8.5万元,按六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长7.3千米,弯道2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7%,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3.5米,修建桥梁1座长10.8延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3、挂—60,1970年12月竣工。
在2001、2003、2005、2006年,总投资1400万元,对全线进行路面改建和部分路基扩建。其中,陈家至磨盘山段改建成:路基宽10米,混凝土结构路面宽7米,双车道三级公路。磨盘山至国华电厂段改建成路基宽9米,混凝土结构路面宽6米,双车道四级公路。国华电厂至茶场公路和店前王至桥头胡段改建成路基宽9米,沥青简易铺装结构路面宽6米,双车道三级公路。茶场至店前王段改建成路基宽27米,水泥混凝土结构路面宽21米,四车道一级公路。
2010年,全线有一级公路1.932千米,三级公路26.525千米,四级公路0.807千米。其中,沥青简易铺装路面14.268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14.996千米,涵洞150道,桥梁3座计长41延米,设置钢质护栏8.094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2.12千米。日车流量潘家岙点2146辆,桥头胡点5494辆。
四、梅林至茶院公路(梅茶线)X403330226
起自梅林(甬临线K61+380处),左转经桥头胡、西吕上庙、铜岭祝、道士桥、铜岭脚至茶院(盛宁线K119+000处),全长18.139千米,其中,道士桥至西吕0.374千米段为S311省道重复线。总投资41.5万元,分梅林至桥头胡、桥头胡至西吕、西吕至上庙、上庙至道士桥、道士桥至茶院等段测设施工。
梅林至桥头胡段 起自甬临线K161+380处,至甬台温高速象山连接线K58+481.5处,长5.072千米。
1969年2月,投资4.5万元,按部颁六级(甲)公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弯道8处,9月竣工,该段原属省道S311象西公路。梅林(K57+860~K58+481)和桥头胡(K54+100~K54+700)两穿镇段共长1.22千米。1997年8月,投资180万元,按城市次干路三级标准测设施工,主车道7米,慢车道3.5米,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1208平方米,12月完工。
西吕至上庙段 自桥头胡西吕村(省道象西线K58+107.5处)至上庙村,长1.7千米。1975年2月,投资2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弯道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2.8%,路基宽6~7米,砂石路面3.5~4米,1976年10月竣工。
上庙至道士桥段 自桥头胡上庙村向南延伸,经铁界吴、铜岭祝、铜岭岗至茶院乡道士桥,长5.460千米。1983年,投资17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弯道42处,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8.4%,路基宽6.5~8米,砂石路面宽4米,修建长17.5米、桥面宽7+2×0.25米、石拱桥1座,挡土墙14处。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84年12月竣工。
道士桥至茶院段 自茶院乡道士桥,经双宫上铜岭、铜岭脚至茶院乡政府门口(省道盛宁线K123+308处),长5.75千米。1977年,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弯道50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8%,路基宽6~6.5米,砂石路面宽4米,修建双曲石拱桥1座长26延米,桥面宽7+2×0.25米,挡土墙7处,设计荷载标准汽—15、挂—80。1982年1月竣工,投资18万元。1996年,投资480万元,将上庙至茶院段的砂石公路改建成路基宽7米、路面宽5.5米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公路。
2010年,全线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二级公路4.906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四级公路12.859千米,重复S311线一级公路374米,桥梁4座计长136.9延米,涵洞57道,钢质护栏2.369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100米。日车流量4979辆。
五、力洋至胡陈公路(力胡线)X404330226
起自力洋(盛宁线K117+950处),经古渡、胡陈港、青珠农场、长街至胡陈(盛宁线K107+050米处),全长40.176千米。线路呈U字形,环抱力洋、长街两个沿海乡镇。分力洋至胡陈港、胡陈港至青珠农场、青珠农场至长街、长街至胡陈4段测设施工,历时27年建成。
力洋至胡陈港段 起自力洋(盛宁线K117+950处),左弯向东南,经田交朱、下山张、上彭、叶家、前横、平岩至胡陈港,长15.3千米。其中,力洋至前横段,长9.7千米。1969年,投资10.5万元,按平原二级公路标准测设,动工兴建,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最短视距30米,最大纵坡7%,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桥梁1座长20延米,桥面宽4.5+2×0.25米,1970年竣工;前横至平岩段,长3.3千米。投资3万元,1973年12月动工,弯道4处,最小平曲线半径50米,最短视距100米,最大纵坡7.5%,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2.5~3米,1975年4月竣工。平岩至胡陈港段,长2.3千米,原为胡陈港工程指挥部修建的专用线,弯道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7%,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1977年1 1月由县公路段接养。1996年12月,将力洋至胡陈港大坝西段改建为路基宽8.5~9米、路面宽6~7米的双车道沥青简易铺装结构三级公路。
胡陈港至青珠农场段 1985年5月,民办公助,国家补助5.5万元,下洋涂指挥部集资3万元,青珠农场集资1.5万元,青珠、前横两乡民工分段包干。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动工修建,长3.85千米,弯道13处,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短视距80米,最大纵坡2.9%,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4米,桥梁2座(含胡陈港大坝船闸桥)计长103.8延米、宽7米,涵洞27道,挡土墙2处,设计荷载标准汽—13、拖—60,12月竣工。1997年12月,铺设1千米的沥青路面,连接青珠农场与大闸,贯通力胡线。1999年,投资1200万元,将胡陈港大坝段改建为路面宽7米、双车道水泥混凝土结构三级公路。
青珠农场至长街段 起自青珠农场,经山头、大湖、塘里至长街,长10千米。1968年9月,在原长青公路的基础上,按平原微丘六级公路标准改建,路基宽6米,砂石路面宽4米,弯道41处,最小平曲线半径50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2%,桥梁1座长11延米,桥面净宽4.5+2×0.25米,涵洞5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拖—60。民办公助,国家补助7万元,土地、劳动力沿线群众负担。实用劳动力7.1万工。1970年夏季通车。1995年9月改建成宽6米的沥青路面公路。1996年12月,将胡陈港大坝东至长街段改建为路基宽8.5~9米、路面宽6~7米的双车道沥青简易铺装结构三级公路。2006年,将青珠农场至长街段改建成6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
长街至胡陈段 起自长街,经九江、海岙塘、山洋岭、猫儿岭至胡陈(盛宁线K107+050米处),长12.6千米。
1958年12月,按山岭六级(甲)公路标准测设,开工修建,弯道37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20米,最大纵坡8%,桥梁1座计长32.3延米,桥面宽7+2×0.25米,涵洞79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59年12月竣工,1960年1月通车。2002年,将长街出口至胡陈段改建为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单车道沥青简易铺装四级公路。其中,山洋岭段改建为路基路面均宽5米、沥青简易铺装单车道四级公路。2007年6月,将K20+750~K28+060段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
2010年,全线有三级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公路27.995千米,四级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公路12.181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20.321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19.855千米,桥梁7座计长185.6延米,涵洞128道,钢质护栏7.732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1.78千米。日车流量力洋点4748辆、胡陈点2085辆。
六、越溪至沙柳公路(越沙线)X405330226
起自越溪乡亭头村(省道盛宁线K134+230处),过越溪大桥,经越溪、七市、一市、东岙至沙柳镇(1983年划为三门县),全长23.741千米。1969年,按六级(甲)公路标准测设施工,投资104万元,分亭头至一市、一市至东岙两段建成。
亭头至一市段 1969年6月,投资84万元动工修建,长12.632千米,弯道92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8%,路基宽7.5米,砂石路面宽3.5米,修建大桥1座长138.2延米,桥面宽7.5米,涵洞25道,挡土墙18处,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77年4月竣工验收。
一市至东岙段 起自一市街西(K11+900处),经里岙、削壁岭、祥里林、东岙、西刘、白塔桥、上张村至活络岭垭口(K22+520处,宁海与三门交界处),长11.5千米。投资20万元,1972年动工修建,弯道8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8.4%,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修建桥梁3座计长67.4延米,桥面净宽7.5米,设计荷载汽—15、挂—80,于1978年10月竣工验收。1996年,投资400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将全线砂石路面改建为宽5.5~6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006年8月,投资792.47万元,将技术标准低、路况差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改建为,最小平曲线半径17米,最大纵坡9%,路基宽6.5~7.5米,路面宽5~6米,长7.917千米的水泥混凝土四级公路。修复桥梁3座计长70延米,涵洞54道,于2007年12月完工。
2010年,全线有沥青路面四级公路23.741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7.917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15.824千米,桥梁6座计长238.3延米,涵洞153道,钢质护栏7.4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1.6千米。日车流量5902辆。
七、城区至松木岭公路(城松线)X406330226
起自城区兴宁路老车站(城白线K0+544处),右转经范家大桥、草湖、黄坛水库、双桥洞隧道、榧坑、澄深、耐烦岭至松木岭(象西线K95+000处),全长44.991千米。该公路位于境内西部山区,山岭陡峭,峡谷纵横,地形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分城区至黄坛、黄坛至西溪、西溪至大平路、大平路至榧坑、榧坑至澄深、澄深至深坑岭、深坑岭至耐烦岭、耐烦岭至松木岭等9段,自1958~1999年,历时40余年测设、施工、建成。
城区至黄坛段 起自城区小北门老车站(县道城白线K0+544处),经范家大桥、草湖、上场头、下畈溪、联溪至黄坛(甬临线K78+070处),长6.6千米。其中,老车站至范家大桥段是1958年大办钢铁时沿城墙顺古道至钢铁厂(现通用机械厂)修建的一条简易砂石公路,长1.7千米,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3.5米。1991~1995年,由县、镇城镇建设办公室承办,将老路改建成宽8~12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1998年8~12月,投资60万元,将范家桥头至草湖段,改建成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大纵坡0.9%,涵洞9道计长74.5米,长2.583千米,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的泥结碎石路面公路,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投资62.5万元,将草湖至黄坛段,改建成最小平曲线半径125米,最大纵坡1.5%,涵洞14道,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长2.3千米的泥结碎石路面公路,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2001年,投资110万元,将范家至草湖段的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002年,投资120万元,将草湖至黄坛段的砂石路面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
黄坛至西溪段 起自黄坛街(甬临线K78+270处),右弯经黄坛水库、沙地至西溪(大庙坪),长7千米。1956年测设,1958年5月建成简易公路。1965年,因建设黄坛水库需要,公路改道,延长线路2千米,计长9千米,1969年10月20日竣工。后因修建西溪水库需要,原过镇道路狭窄限制大型车辆通行,改建黄坛过镇公路,后黄坛街至水库脚(城松线K9+200处)段改为黄坛镇街道。
黄坛环镇段 起自黄坛桥头(甬临线K77+982处),右转沿洋溪大坝直上,经牛头山、黄坛水库水厂、洋溪河南岸,与城松线K9+200处相接,长2.26千米。2003年7月,投资143.8万元,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测设新建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其中,K0+000~K1+480段,路基宽18米,路面宽12米;K1+580~K2+268段,路基宽l0米,路面宽7米。利用老桥1座,增设涵洞6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2003年1 2月完工。
西溪至大平路段 为了改变山区“富在山上,穷在路上”的现状,在省交通设计院的支持下,1968年县交通局按六级(乙)公路标准测设筹建。8月,投资仅80万元,以双峰西溪两乡为主,设双峰、西溪两个工区,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国家提供雷管、炸药、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抽调民工1200名,政府出钱给每位民工每天补贴0.2元的生活费及半斤粮票,生产队给民工按底分计工分,挥锤点炮放岩劈山,肩挑背扛筑堤驳坎,砌桥布涵动工兴建。路基土方由工区负责划段包干。长15千米,弯道253处(平均每千米有弯道17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30米,最大纵坡8%,建造长7延米、桥面净宽4+2×0.25米桥梁1座,驳坎73处,垒石1.79万立方米,其中,K14+650~K14+670段干砌驳坎高达30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73年5月11日竣工。
该段工程量与施工难度之大,堪称宁海公路建设之最。工程的顺利完成全凭宁海人民的智慧与辛劳,可与当年山西人民在太行山上开凿“红旗渠”引水相媲美,被誉为宁海的“红旗渠”。
2000年,投资850万元,黄坛镇、双峰乡群众集资200余万元,将K8+900~K29+200段的砂石路面改建为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002年,因建造西溪水库,水位提高,沙地至西溪岭段公路和西溪双曲拱大桥将被淹没。2002年10月,投资1860万元,由宁海县交通勘察设计处按山岭重丘三级标准测设,起接城松线K14+100处,改建上移,跨黄坛坑,绕牛屁股山,上水库坝顶,穿双桥洞隧道,与城松线K18+815处相接,全段长3.79千米,较老路缩短0.98千米。该段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大纵坡8%,路基宽7.5~8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宽6~6.5米。建造双桥洞隧道1座,长385米、净宽7.5米。修建小桥1座长16延米,涵洞24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2004年12月竣工。
大平路至榧坑段 1974年1月,投资3.4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长700米,弯道8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短视距30米,最大纵坡6%,路基宽4.5米,砂石路面宽3米,4月建成。2000年,投资8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榧坑至澄深段 1983年8月,乡村自筹、县交通局拨款补助,按山岭重丘四级测设施工。长7.2千米,弯道96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20米,最大纵坡6.6%,路基宽4.5~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桥梁3座计长78.4延米,桥面净宽4.5~7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84年9月竣工,10月1 1日通过验收。2004年,投资40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澄深至深坑岭段 起接城松线K31+500处,经澄深村、澄深寺至深坑岭,长3.7千米。1993年10月,投资58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3.5~4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9%,平均纵坡5%,回头曲线2处,弯道53处,避车道2处,弯道最大超高8%,桥梁2座计长23延米,涵洞21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94年1 2月建成。2005年,投资40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为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深坑岭至耐烦岭段 起接城松线K35+200处,经大郢场尾巴(高程700米)垭口后下坡,止于耐烦岭望海岗公路K2+000处,长2.8千米。1999年10月,投资62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8%,涵洞11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于1998年8月建成。2006年,投资415万元,将榧坑至耐烦岭段的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耐烦岭至松木岭段 起自耐烦岭,至松木岭(省道象西线K95+000处),长2千米。1987年,投资12.1万元,在拖拉机路的基础上,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改建。弯道37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9%,最短视距20米,路基宽4.5~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涵洞8道,1988年12月竣工验收。2003年,投资16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
2010年,全线有三级公路8.961千米,四级公路36.03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17.764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7.227千米,桥梁9座计长475延米,涵洞202道,隧道1座长385米,钢护栏13.452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4.5千米。城松线是县内通车线路最长,投资金额最大的一条县道公路,日车流量2944辆。
八、沙柳至羊店公路(下沙地至江滩岭顶段)X407330226
起自下沙地(三门书带看K5+000处),经下洋周、桑洲、中央溪、坑口、上叶、里畈沸至江滩岭顶(入天台县境),长11.879千米,其中,桑洲(甬临线K94+191)至坑口(甬临线K96+191)段的2.19 1千米公路为省道甬临线的重复线。
下沙地至桑洲段 1982年5月,投资36.7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测设施工,长5.2千米,由于公路跨越宁波、台州两地市,1985年,改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重新测设施工,弯道22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75米,最短视距80米,最大纵坡5%,路基宽8.5~13米,砂石路面长4.2千米、宽7米,桥梁1座计8.8延米、桥面净宽8+2×0.25米,涵洞47道,挡土墙19处、面积6889平方米,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1987年12月竣工。
坑口至里板沸段 接坑口村(甬临线K96+191),右转经隔岸、石沙、辽车、下路、上叶至里板沸,长5.4千米,是宁海至天台羊店(岩下方)的过境公路。1988年10月,按沿溪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1989年3月,国家投资280万元,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动工修建。路基宽6.5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 5米,最大纵坡5.1%,避车道5处,桥梁5座计长167延米,涵洞52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因建造辽车、上叶两座中型桥梁时资金困难,工程时建时停,在得到宁波卷烟厂的赞助后,全段才于1994年12月底建成通车。
里板沸至江滩岭顶段 公路穿过里板沸水稻田,跨清溪桥,沿山脚过荒山陡壁,至江滩岭顶,长1.1千米。1996年7月,投资118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4.5米,弯道11处,避车道5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6.94%,桥梁1座长58.2延米、桥宽4.5+2×0.25米,涵洞5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1997年10月建成。
1999~2003年,投资540万元,截弯取直,将沙地至桑洲3.587千米段砂石公路,改建为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双车道三级公路;将坑口至江滩岭6.101千米段砂石公路,改建为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公路。2009年,将K0+000~K3+600段沥青简易铺装路面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
2010年,全线长11.879千米,有二级公路2.191千米,三级公路3.587千米,四级公路6.101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5.778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6.101千米,桥梁5座计长217延米,涵洞36道,钢质护栏4.35千米。日车流量2398辆。
九、长洋至畈坑公路(长畈线)X408330226
起自西店,至温泉公路长洋村(西温线K10+639处),右转经梁坑、大蔡、夏樟、岭徐至奉化畈坑,接奉化尚界线K25+912处,全长8.92千米,是宁海、奉化两县山区间的通道。该路分两段修建。
长洋至大蔡段 1971年10月,投资3万元,按山岭重丘六级(甲)公路标准测设修建,长4千米,弯道28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短视距40米,最大纵坡5.5%,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3.5~4米,桥梁3座计长71.4延米、桥面净宽4~5米,其中,梁坑桥为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其余均为利用老石拱桥加固,涵洞28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路基填土、路面铺设均由当地群众义务完成,1973年3月建成。
大蔡至畈坑段 起接长洋至大蔡公路,自大蔡车站,经夏樟岭徐至奉化畈坑,相交于董李公路,长4.1千米。1983年初,投资7.2万元,按部颁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弯道54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20米,最大纵坡7.5%,桥梁1座长6.5延米、桥面净宽6.5+2×0.25米,涵洞24道,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4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83年12月竣工。2000~2005年,投资32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宽5米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单车道四级公路。2008年,由宁海县交通勘察设计处设计,宁海县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浙江立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投资550万元,将沥青简易铺装路面改建成路基宽度为6.5~7米,路面宽度为4.5~5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010年,全线有三级公路0.911千米,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8.009千米,桥梁5座计长123.2延米,涵洞40道,钢质护栏3.404千米,钢筋混凝土护栏100米。日车流量1478辆。
十、西店至山下坪公路(西山线)X409330226
起自西店(甬临线K50+500处),右转经竺家、溪头、五市街、岭口舒、长洋、蒋家、独山、深甽、南溪温泉、鹿颈峧(温泉至鹿颈峧南长2.671千米段待建)、十一桥至沙地山下坪,交接于城松线K13+466处,全长34.781千米(重复象西线483米)。分期分段测设施工:
西店至深甽段 西店至长洋段长11.5千米。民国36年(1947)由私立正学中学董事长郭学序等旅外同乡募资,12月15日动工兴建,路基填方由3144名乡民义务劳动完成。因线路标准低、路况差,未能正式通车。1955年,县交通科会同地区和当地政府重建西店至长洋段,又从长洋延伸4.5千米至深甽,于1957年6月建成通车。在修建过程中,国家补助902.64元,其余由当地自筹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店部队义务修路5000余工。利用老桥梁7座,包括清光绪十五年(1889)建成的5孔不等跨石拱桥(缑北第一桥),新建涵洞54道。
1989年,县交通部门,先后对溪头桥、阆风桥、庆丰桥、长洋桥等进行加宽和桥面改造。1992年,将铁场岭降坡。1995年,将西店至深甽段路基扩建为三级、砂石路面改为沥青路面。2000年,将深甽长0.235千米的穿镇段,改为水泥混凝土双车道三级公路路面。同时投资123万元,在深甽老桥下游5米处新建1座长68.2延米、桥面净宽9米的桩柱式墩台板梁桥。2006年7月,投资120.7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对西店至溪头段进行改扩建。
2006年7月,投资120.7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将西店至溪头段中的K0+200~K1+445段改扩建成最小平曲线半径150米,最大纵坡4.47%,路基宽6.5~7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将K1+445~K3+060段改扩建成最小平曲线半径150米,最大纵坡4.47%,路基宽6.5~7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桥梁荷载标准均为公路—Ⅱ级。
2008年,西山线岭口段公路(K5+000~K9+440.5处),按二级公路标准大修(岭口舒穿村段按原路基宽、路面大修),长4.453千米。全段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平曲线最小半径70.53米,最大纵坡5.1%,桥涵设计荷载:新建采用公路—Ⅱ级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BⅡ—100,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桥梁3座计长36.7延米,涵洞25道,该段工程总投资710.2万元。工程由宁海县交通勘察设计处设计,浙江国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宁海县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西山线长洋至深甽段的改建工程,起自K9+850处,沿原有道路拓宽改造至小桥(K10+643.5处),穿农田,经长洋前郭村东,沿村东南山体边坡,跨长洋溪至右岸,穿鱼山村西,过桥回到长洋溪右岸,跨凫溪,过东兴路,相接于象西线K66+625,终点桩号为K15+681。最小平曲线半径151.51米,最大纵坡5.71%,最短坡长150米。桥梁6座计长408.4延米(大中小桥各2座),桥梁上部结构:20米、16米、13米、10米,跨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桥梁下部结构:桥台均采用重力式U形桥台扩大基础,除正交桥梁采用二柱式钻孔灌注桩基础外,其余桥梁桥墩均采用三柱式钻孔灌注桩基础、Φ厘米钻孔灌注柱,涵洞28道。工程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桥面、涵洞与路基同宽。该路段路基宽12米,路面宽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长5.831千米。该段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工程由宁海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处设计、宁海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改建后,将原县道公路的深甽至长洋段改为乡道公路。
深甽至温泉段 1959年,为了开发天明山温泉,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修建深甽至温泉专线公路,长5.5千米,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除了靠近温泉500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其余均为泥结碎石路面。1984年,投资80万元,路基扩建至7米,将砂石路面改建为5米宽沥青简易铺装三级公路路面。2001年7月,投资700万元,将沥青简易铺装路面改建为宽7米的水泥混凝土三级公路路面。
鹿颈峧南至十一桥段 是原瓦窑山公路长5.2千米中的一段,长1.69千米。1997年1月,投资180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前段力求与地形、地貌、景观相协调,后段以机耕路为基础,截弯取直、拓宽改造。全线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弯道53处,最大超高8%,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6%。涵洞23道计长180米,桥梁2座计长76.8延米,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于1997年12月建成。由于修建西溪水库蓄水,山下坪至瓦窑山公路K0+000~K4+530段和3孔跨径1 1米的徐家桥及7孔跨径6米的瓦窑山桥被淹没。2003年,保留原瓦窑山公路K4+098~K5+788段砂石路面公路,长1.69千米。2004年,将该砂石路面改建成宽3.5米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十一桥至沙地段(西溪库区重建段) 起接于原瓦窑山公路K3+528处(十一桥),控制标高在淹没线上,沿山展线纵坡平缓,到达水库坝顶后,直缓向下,跨越洋溪,相接于城松线K13+678处,长8.65千米。2002年,投资1090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6.5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7%,桥梁5座计长1 35.46延米,涵洞37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2004年建成。
朱行桥至溪头段 起自邵家加油站(甬临线K50+500处),右转经竺家至溪头村,与西山线相接,长1.64千米。
2001年6月,按平原微丘二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最小平曲线半径80米,最大纵坡2.5%,路基宽8~1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梁2座计长18延米,涵洞3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12月竣工,投资300万元。
2010年,全线有二级公路15.737千米,三级公路4.201千米,四级公路12.172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15.232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12.172千米,桥梁17座计长744.37延米,涵洞1 32道,钢质护栏9.9千米,钢筋混凝土护栏2.592千米。日车流量3622辆。
十一、榧坑至大同公路(榧大线)X410330226
起自榧坑村大平路(城松线K29+204处),左转经杨染、清水染、大陈、张辽、洋茅山、逐步、大坑,出县境至天台县大同,全长20.728千米。1 983年,省交通设计院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统一测设,分段施工。
榧坑至大陈段1983年,投资47万元,长6.75千米,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4米,弯道7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最大纵坡8%,最短视距40米,修建桥梁1座长30延米、桥面宽7+2×0.25米,涵洞19道,挡土墙103处计长2752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5、挂—80。沿途悬崖峭壁,工程施工难度大,由双峰乡政府组织施工,1984年5月竣工验收。
大陈至张辽段 1985年7月动工修建,长3.53千米,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4米,弯道35处,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最大纵坡8.4%,最短视距20米,涵洞21道,挡土墙28处计长1.049千米。投资20.25万元,1986年12月竣工。
张辽至洋茅山段 1985年12月动工修建,长2.66千米,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4米,弯道2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最大纵坡7.8%,最短视距20米,涵洞12道计长122.3米,挡土墙17处计长531米。投资7.2万元,1986年8月竣工验收。
洋茅山至逐步段 1987年12月26日动工修建,长4.67千米,路基宽4.5~6.5米,弯道80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9%,最短视距20米,涵洞23道计长227.8米,挡土墙53处计长1.729千米。投资26万元,1990年12月竣工验收。
逐步至大坑段 起自榧坑至逐步线K17+600处,左转弯过逐步村口至大坑,长1.22千米。1996年动工修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弯道24处,弯道按单车道加宽,最大纵坡7%,平均纵坡4.37%,最小凸曲线半径500米,最小凹曲线半径600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弯道最大超高8%,涵洞8道计长82.2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投资39万元,于1996年12月竣工。
大坑至信山段 起自榧坑至逐步公路K18+800处,过县境至天台县大同信山,长2.1千米。1997年动工修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7.7%,涵洞11道计长77.8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1997年12月竣工,投资42万元。
2006年,投资1020万元,改扩建榧坑至逐步段长17.496千米段为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公路;改扩建逐步至信山长2.728千米段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公路。
2010年,全线有四级公路、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0.224千米,石拱桥1座长30.7延米,涵洞76道,钢质护栏188米。
十二、黄公渡至山前公路(黄山线)X411330226
起自黄公渡北(省道盛宁线K112+285处),经车家、梅山、新城、小山、田坑、沥头、大青、双岔、青珠农场、南关、永宁、下公和、月兰、外塘、松岙、下塘至小水埠(山前岭脚长泗线K21+811处),全长23.226千米(其中,田坑至松岙10.543千米段待建)。分段测设施工:
黄公渡至新城段 起自黄公渡北,经车家、梅山至新城,长4.8千米。1994年,投资108万元,其中,新城村村长、民营企业家、时任宁(波)波宁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其林先生投资35万多元,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测设修建,路基宽6.5~10米,路面宽6米,弯道最大超高8%,最短视距80米,最大纵坡2.77%,小桥1座长10延米,桥面净宽7米,中桥1座长77.83延米,桥面净宽4.5米,涵洞31道计长341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5、挂80。1995年1月开工,12月建成。2006年,投资235万元,将该段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
新城至田坑段 起接新城,经尚山至田坑,长3.3千米。1998年12月,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8.5米,砂石路面宽6米,涵洞14道,设计荷载汽—20、挂—100。总投资7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4万元。1999年12月完工。2006年,投资12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田坑至松岙段 长10.543千米,待建。
松岙至小水埠段(伍山至岳井段) 起自松岙(宁松线K35+880处),经下塘、上塘至小水埠,长4.2千米。投资120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最小平曲线半径90米,最大纵坡0.67%,无桥梁,涵洞23道。设计荷载汽20、挂—100,2001年12月竣工。2005年,投资150万元,将全段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2010年,全线有三级公路12.683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3.873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8.81千米,桥梁4座计长108.7延米,涵洞53道,钢质护栏4.19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2.75千米。日车流量644辆。
十三、越溪至白鹤庙公路(越白线)X412330226
起自海头,越沙线K0+806处左转,经下湾弯、道士塘、小宋、田岙、外塘、青山脚、前岙、兰头、牛台、龙头、小河塘、武岙、东岙、西刘、山皇岙、下洋陈、马铺、草坦头、大路里至白鹤庙,与下陈至水车公路K1+099处相连接,全长42.498千米,重复越沙线1.336千米。分段测设施工(其中,外塘至龙头段9.968千米待建):
越溪至田岙段 起自海头(越沙线K0+806处),经下湾、道士塘、小宋至田岙,长5.2千米。1986年2月,投资1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1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5月动工。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4米,弯道34处,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大纵坡3%,最短视距40米,桥梁1座长12.8延米,涵洞19道计长190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5、挂—80,于1987年12月竣工。
田岙至外塘埠段 起接于越白线K5+200处,经陡门头、田岙村、塘口至外塘埠回车场,长2.3千米。1999年4月,投资9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6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6.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70米,最大纵坡2.7%,涵洞10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于1999年12月建成。
外塘至龙头段 长14.3千米,待建。
龙头至东岙段 起于龙头道头,经小河塘村、火炉山峻道关、砩石厂、武岙至东岙,与越沙线K19+520处相接,长6.6千米。1999年1月,投资25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90万元,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7米,泥结碎石路面宽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大纵坡3.9%,涵洞22道,利用老桥1座计长8米,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于2000年5月竣工。
东岙至下洋陈段 重复越沙线东岙至西刘段1.34千米,起于西刘,经山皇岙至下洋陈,长5.6千米。2000年4月,投资16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6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6.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7%,小桥1座长8.9延米,涵洞6道,设计荷载汽—10、履带—50,2000年12月竣工。
下洋陈至白鹤庙段 起自下洋陈,经草坦头、大路李至白鹤庙,交接于水车至白峤公路K1+099处,长11千米。1994年12月,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测设施工,草坦头至白鹤段则按照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其他均以原机耕路为基础,截弯取直,拓宽改造,路基宽6.5米,泥结碎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8.9%,涵洞39道,设计荷载汽—10、履带50。投资23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27万元,1999年1月建成。2005~2006年,投资2000万元,分期分段,将砂石路面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4.892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6.948千米。
2010年,全线有四级公路32.53千米,其中,5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24.892千米,5米宽沥青简易铺装路面6.302千米,桥梁4座计长42.1延米,涵洞106道,钢质护栏21.578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8.1千米。日车流量2032辆。
十四、桑洲岭至泳溪公路(桑泳线)X413330226
起于桑洲岭顶(桐中线K2+129处),左转经外岗、塘孔、上屋基、高塘至大路下,长9.076千米。
1970年,为“夺煤”需要,国家投资22.1万元,其余资金由群众自筹,按六级公路(乙)标准测设修建,弯道10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短视距30米,最大纵坡8.4%,路基宽4.5~6.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无桥梁,涵洞45道,于1972年1月竣工验收。2002年,投资450万元,将全线砂石路面改建成路基宽8米、路面宽5米、单车道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2010年,全线有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宽5米的四级公路9.076千米,涵洞45道,无桥梁,钢质护栏4.927千米。日车流量817辆。
十五、城区至岭头陈公路(城岭线)X414330226
起自老城区东门口(城白线K1+277处)右转,过跃龙山桥、黄土岭、下陈、妙山、竹林、官地、前童、岔路、前后娄、上金、兆岸、白溪、里王至岭头陈(与桑泳线交接),全长35.203千米(内含与甬临公路重复线0.678千米)。1974年,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分段施工(其中白溪至岭头陈段6.8千米待建)。
东门口至官地段 起自老城区东门,过跃龙山桥,经黄土岭、屠岙胡、下陈、妙山至官地,长12.36千米。自1974年起,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弯道6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最大纵坡5%,路基宽5~6.5米,砂石路面宽4~6米,桥梁4座计长166.3延米、桥面净宽6~8米,涵洞57道,设计荷载汽—15、挂—80。投资59.8万元,1980年10月竣工。1994~1995年,投资432.6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宽6米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2006年3月,投资800万元,按平原微丘二级公路标准测设,分段改建:城区至下陈2.07千米段,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125米,最大纵坡6%。其中,城岭线K2+695~K3+995段,路基宽8.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7米,两侧设0.75米路肩。城岭线K3+995~K5+000段,路基宽12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9米,两侧设1.5米路肩。建造小桥1座长17延米,盖板涵洞1道,圆管涵洞7道。桥涵设计荷载标准公路—I级,于2007年12月竣工。
官地至前童段 1983年,投资6.5万元,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长1.7千米。弯道4处,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短视距50米,最大纵坡3.9%,路基宽8~12米,砂石路面宽4~5.5米,桥梁1座长47.6延米,桥面净宽7+2×0.25米,涵洞9道,设计荷载汽—15、挂—80,于1984年12月完工。
1995年,投资59.5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宽6米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前童穿村段 起自城岭线K14+60处,至城岭线K14+460止,长0.383千米,1988年建成。原属前童至吴坑岙乡道公路。1990年,将该段的砂石路面改建成宽8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1999年,改为县道,划归城岭线。
前童至岔路段 起自前童(前吴线K0+400处)右弯,经大溪王、上葛头、黄沙坝、祥里、上畈至岔路街(甬临线K94+100处)。1986年,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分段施工。前童至黄沙坝段,长2.4千米,投资5万元,1986年9月动工,弯道8处,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路基宽8.5~1 1米,砂石路面宽5~6米,涵洞11道,1988年12月竣工。黄沙坝至岔路街段,长2.3千米,投资30万元,1990年2月动工,弯道10处,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大纵坡3%,最短视距40米,路基宽7~10米,砂石路面宽6米,涵洞28道计长307米,于1990年12月竣工。1996年,又投资165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宽6米的沥青简易铺装路面。1999年该路段改为县道。
岔路至白溪段 长8.587千米,其中,岔路街0.66千米段与甬临线重复)。1978年,投资23.88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1979年10月动工修建,弯道54处,最小平曲线半径25米,最短视距20米,最大纵坡4.35%,路基宽5.5~7.5米,砂石路面宽3.5米,桥梁1座长14.4延米、净宽4.5+2×0.25米,涵洞26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5、挂—80,于1982年10月竣工。
因修建白溪水库的需要,1996年2月,县交通局对该路段按山岭重丘三级标准重新测设,将达不到技术标准的地段,分段改建成:路基宽8.7米,最大纵坡2.03%,弯道最大超高6%,涵洞18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的砂石路面,改建白坑桥为2孔、长20.81延米的钢筋水泥混凝土高水位板梁桥。第一段,从甬临线K94+981.07处右转弯,经前后娄、上金至兆岸村,长5千米;第二段,兆岸至殿前村,长1.5千米;第三段,殿前至白溪村,长1.865千米。工程于1996年7月完工。
1996~1997年1月,在改建路基的同时,改建砂石路面为沥青简易铺装路面。总造价538.7万元,主要由宁波市白溪水库工程指挥部投资,其中,县交通部门补助70万元。1999年将该段改为县道。
2010年,全线有二级公路2.804千米,三级公路1.755千米,四级公路23.166千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4.856千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3.547千米,桥梁8座计长260.1延米,涵洞132道,钢质护栏6.676千米。日车流量14531辆。
十六、梁皇至书带看公路(梁书线)X41533026
起自梁皇村(甬临线K83+685处),经小汀、栅下、前童、杨家桥、吴坑岙、近岭头、杨家山至书带看(入三门县境,与沙羊线相接),四级公路,全长13.429千米,其中,杨家山至书带看长2千米段待建,前童穿村0.383千米段与城岭线重复。
梁皇至前童段 起自甬临线K83+685处,经小汀、栅下至前童,长3.3千米。1973年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勘测设施工,12月竣工,翌年4月1日通车。弯道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短视矩200米,最大纵坡2.1%,路基宽6.5~7.5米,砂石路面宽4米,桥梁3座计长97延米,桥面净宽4.5~7.5米,涵洞17道,设计荷载汽—10、履带—50。用地31亩,总投资1.7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000元。1997年,投资103万元,拓宽截弯取直,将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003年,又将简易铺装路面改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
前童至吴坑岙段 起自前童村,过前溪大桥、桥头杨至吴坑岙,长2.4千米。1985年,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12月动工修建。弯道12处,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最大纵坡3%,最短视距60米,路基宽6.5~7.5米,砂石路面宽4~4.5米,桥梁2座计长186延米、桥面净宽4.5+2×0.25米,涵洞15道计长180米,设计荷载汽—10、履带—50。投资5.08万元,1988年12月竣工验收。
1990年,投资70万元,将前童村至前溪桥段长1.74千米的砂石路面,改建成宽6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1999年,将前溪桥至吴坑岙段长600米砂石路面,改建成简易沥青铺装路面。
遭1988年“7·30”洪灾,前溪桥受损严重成危桥。2000年,国家下拨扶贫资金260万元,重建1座长227.1延米、净宽7米的前童前溪大桥。为彰显功业,在大桥南端建亭立碑以志事。
吴坑岙至近岭头段 1993年,投资130万元,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长5.26千米。9月动工兴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9%,避车道15处,桥梁2座计长35延米,涵洞32道计长370.5米,设计荷载汽—10、履带—50,1994年12月建成。2006年,投资158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简易沥青铺装四级公路路面。
近岭头至杨家山段 起自近岭头K7+500至杨家山K8+500,长1千米。1999年,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投资1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万元,9月动工修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3.92%,涵洞3道,12月建成。2006年,投资35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简易沥青铺装四级公路路面。
2010年,全线有宽6米水泥混凝土四级公路路面1.738千米,宽3.5~5米简易沥青铺装四级公路路面9.691千米,大小桥梁7座计长373.3延米,涵洞61道,钢质护栏930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5.35千米。日车流量3543辆。
十七、桐州至中央溪公路(桐中线)X416330226
起自桐州(甬临线K91+380处),过桑洲岭至中央溪与甬临线K95+065处相接,长4.476千米,路基宽10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宽7米,双车道三级公路。原属S214省道公路的一段,因桑洲岭隧道开通,原过桑洲岭山岭段公路划归县道。
2010年,该线有宽7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双车道三级公路4.476千米,桥梁1座长19.5延米,涵洞19道,钢质护栏2.74千米。
十八、城区至白峤岭公路(城白线)X417330226
起自人民路、中山路与兴宁路相交处(白鹤城雕大转盘),向南至小北门,折东沿北大街、过大北门、东门口、岭脚、越白峤岭至白峤岭右隧道口,全长4.487千米。始建于1958年,原属宁象公路的一段,后改称省道盛宁线。2000年白峤岭隧道开通后,该路段划归县道。
2010年,全线有水泥混凝土双车道三级公路2.127千米,沥青简易铺装双车道三级公路2.36千米。涵洞14道,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162米,钢质护栏700米。
十九、崔家至邵家公路(崔邵线)X418330226
起自崔家(甬临线K45+400处)左转至于邵家(甬临线K50+500处),原属S214省道甬临线过镇段,因1997年甬临线按平原微丘一级公路标准改建,此段为西店镇老街,无法拓宽,过镇段东移新建,长4.42千米,路基宽13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9米,双车道二级公路。涵洞16道,桥梁2座计长47延米,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四自公路”建成后,过镇段划归县道。
2010年,全线有宽9米水泥混凝土双车道二级公路3.443千米,沥青混凝土二级公路0.977千米,桥梁2座计长47延米,涵洞16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重复县道西山线0.45千米。
二十、新村至山河岭公路(新山线)X41933026
起自桃源街道新村(甬临线K63+300处),经冠庄村,过上下桥、客运总站、白鹤城雕大转盘(人民路、中山路与兴宁路相交处),沿中山西路向西至山河岭(甬临线K72+100处),长8.706千米。原为S214省道甬临线的一段,1997年甬临线改道经竹口过城区,路基宽2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15米,四车道一级公路,涵洞23道,桥梁2座计长52延米,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四自公路”建成后该段划归县道。2003年,县城建部门将梅林新村至时代大道长5.8千米段改建为宽60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车道宽15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7米、绿化带各宽2米、路肩各宽15米、人行道各宽3米)。
2010年,全线有路基宽2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15米、四车道一级公路7.767千米,沥青简易铺装三级公路939米,桥梁2座计长52延米,涵洞23道。重复省道甬临线5.8千米。
二十一、洞门至明港公路(洞明线)X420330226
起自洞门村(城松线K23+072.7处),右转由北向南,经杨家、外山、小青、小潭塘、平岩至明港钓鱼礁,与力胡线(K14+470处)相交,全长6.984千米。
2003年4月,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由宁海县交通勘察设计处设计,路基宽9米,路面宽7米,桥涵与路基同宽,最小曲率半径250米,路面采用沥青简易铺装,最大纵坡3%,设计行车时速为80千米,桥涵设计标准汽—20、挂—100。工程由河南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宁海县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监理,2005年5月开工,2006年1月完工,总投资1841.3万元。
2010年,全线有三级公路沥青简易铺装路面长6.684千米,桥梁2座计长27.2延米,涵洞47道。
二十二、桥头胡至国华宁海电厂公路(桥国线)X421330226
即临港公路,起自桥头胡(甬台温高速公路象山连接线K47+350处),穿桥头胡镇,经丁家村、店前王、砖瓦厂、长畈岭、伫岩村、上蒲村、下蒲村、团结塘、陈西岙水库至国华宁海电厂,全长11.97千米。
工程由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甬计基〔2002〕676号文批准立项;甬计基〔2002〕757号文批准工程可行性情况研究报告,甬计投〔2003〕209号文批准工程初步设计,属宁海县重点工程。由宁波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按一级公路标准测设,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监理。
公路设计行车时速80千米,路基宽29米,其中主车道2X7.5米,路缘带4×0.5米中央分隔带2.5米,两侧主车道与辅车道绿化带1.5米,两侧辅车道2×3.25米,路基两侧绿化带7.5米。K0+280~K7+000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K0+000~K0+280、K7+000~K11+868,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宽21米。路面设计标准车载为BZZ—100。线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均采用平面交叉布置,最小平曲线半径251米,最大纵坡3%,全线有小桥13座,涵洞65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
为建设临港公路的需要,全线征用土地1034.5亩,其中,海塘养殖区207.86亩,茶园34.37亩,山林104.82亩。拆迁房屋54户计9644.76平方米,迁移“三杆”260根,拆除变压器2台,迁移坟墓356座。补偿各类果木、杂树4854株。
全线均为四车道一级公路。第一至第四合同段,分别由杭州路达公路工程总公司、衢州衢江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天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宁波远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施工。于2003年1月20日开工,2004年1月15日完工,总造价1.226亿元。
2010年,全线有宽21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四车道一级公路7.088千米、沥青混凝土路面4.882千米,桥梁8座计长114.7延米,涵洞65道,钢质护栏250米。日车流量12006辆。
二十三、宁海至松岙码头公路(宁波市沿海南线宁海段)X422330226
起自宁海跃龙街道城北环岛,经华山村,穿白峤岭隧道、白峤、雪坡、盘屿、梅岙、路湾、毛屿、毛屿港大桥、叶家、洞门、胡陈港大桥、沥头、高家、娘娘宫、石桥头、下蔡、渡头、车岙港大桥、松岙至松岙渡口码头,全长36.36千米,是象山石浦连接沈海高速公路最便捷的通道(其中,城北环岛至路湾长14.152千米段与盛宁线重复)。
1998年4月20日,经宁波市计委批准立项,省人民政府将该工程列为“四自”公路工程,宁波市人民政府发文定为宁波市重点工程项目。
征用土地2201.456亩,拆迁房屋227间计25789平方米,迁移坟墓1714座,迁移“三杆”706根,迁移变压器9台,迁移自来水管道9825米,砍伐林木201.94亩,各种果树杂木34631株,租借绿色通道用地624.79亩。
工程由宁波市交通工程设计院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测设:采用分离式,分上行线和下行线,设计行车时速60千米。K0+000~K0+800段路基宽度32米,K0+800~K6+700段宽度12米,K6+700~K31+000段宽20米。K31+000~K36+366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利用老路拓宽,路宽8.5米。全线桥梁宽度24米,桥头两端路基采用20米过渡,涵洞与路基同宽;隧道路面全宽11米,有限净高5米,人行道宽2米;公路两侧设8~13米绿化带,公路与其他道路均采用平面交叉。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
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路面,将K0+000~K8+600段建成宽16米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一级公路路面,将K6+600~K31+000段建成宽14米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一级公路路面,将K31+000~K36+366段建成宽7米沥青混凝土双车道三级公路路面。
工程分8个合同段,分别由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铁道部二十局、浙江通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浙江仙居交通工程公司、上虞市金衢交通工程公司、宁波市交通工程(集团)公司、宁波兴甬公路桥梁公司、宁波远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由宁波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理,由宁波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监督。工程于1998年10月开工,2003年4月竣工,2003年6月20日全线正式通车,总投资3.0146亿元,被评为优良工程。
2010年,全线有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22.444千米,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8.601千米,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5.315千米,桥梁12座计长1406.8延米(其中,大桥3座),涵洞112道,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钢质护栏32.814千米。日车流量9398辆。
二十四、大旗山至下洋墩公路(隔洋塘段)X507330226
起自长山村(象山大下线K15+093处),经三横、下塘至蒲白墩(大下线K17+933处),长2.84千米。
1998年12月,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大纵坡2.9%,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涵洞97道,无桥梁,设计荷载标准汽—20、挂—100。1999年12月建成,投资90万元。
2005年,投资14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沥青简易铺装路面。
2010年,全线有四级公路沥青简易铺装路面2.84千米,涵洞97道。
二十五、泗洲头至长街公路(大麦塘至长街段)X510330226
起接象山泗长线K18+821(象山大麦塘与宁海新塘交接处),经新塘、岳井,山前岭、山前桥、洋湖至长街,与力胡线K27+565处相交,长1 3.194千米,是继省道盛宁线、象西线后,沟通宁海象山两县的第三条公路。分段测设施工:
大麦塘至岳井段 起自大麦塘(泗长线K18+821处),经新塘至岳井,长3千米。1991年3月,按平原微丘四级公路测设施工,拆建民房80平方米,移植橘树4560株,征地45亩,最小平曲线半径60米,最大纵坡0.5%,路基宽8~12米,路面宽6米,涵洞28道。1992年12月竣工,总投资3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8万元。
岳井至长街段 起自岳井,过山前岭、山前桥、洋湖至长街,长6.6千米。1972年,按山岭六级公路标准测设,弯道34处,最小平曲线半径25米,最大纵坡7.5%,最短视距40米,路基宽6.5米,砂石路面宽3.5~4米。修建3×8.8T型桥梁1座长38延米,涵洞42道,设计荷载标准汽—10、履带50。于1974年5月竣工,总投资7.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5万元。2001年,投资380万元,将砂石路面改建成宽4.5米沥青简易铺装路面,并改建山前桥。
2010年,全线有沥青简易铺装宽4.5米单车道四级公路路面9.466千米。桥梁1座长38延米,涵洞125道,钢质护栏3.186千米,钢筋水泥混凝土护栏2.074千米。日车流量4131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