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白蚁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432
颗粒名称: 第十五章 白蚁防治
分类号: TV698.2+36
页数: 5
页码: 323-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白蚁防治站成立于1968年,后划归县基本建设局,为二级资质的房屋建筑白蚁防治机构。宁海地理环境适宜白蚁滋生,已发现10种白蚁,对房屋建筑、山林树木、农作物等造成危害。1971年紫溪公社洞口庙水库垮坝与白蚁危害有关。宁海县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白蚁防治,包括宣传、培训、制定管理规定、制作专题片、破巢和药剂处理等。房屋、水库、林木果树等均需进行防治和复查。宁海县在白蚁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包括发现新种白蚁、撰写论文和获得奖项。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建设 白蚁防治

内容

1968年2月7日,宁海县白蚁防治站建立。隶属县财政税务局。1979年,划归县基本建设局。经浙江省建设厅〔1998〕103号文件批准,宁海县白蚁防治站为二级资质的房屋建筑白蚁防治机构。
  至2010年末,在编人员5人,均有技术职称和上岗证,另有聘用人员10名。
  第一节 白蚁危害
  宁海的地理环境适宜白蚁滋生。全县已查清定名的白蚁,经上级主管部门与专家论证鉴定为10种:小角楹白蚁(原名侧角楹白蚁)、台湾家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扬子江近扭白蚁、台湾华扭白蚁、浦江土白蚁、天台夏氏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
  白蚁的危害,旧时农村多见于房屋建筑、山林树木以及农作物中的芋艿、番薯、甘蔗等。1971年6月2日,紫溪公社洞口庙水库垮坝,冲毁房屋1943间、农田838亩,死188人;其垮坝原因,后经勘察鉴定,与坝体遭黑翅土白蚁危害有关。1979年,对小(二型)以上的62座水库堤坝检查,遭蚁害的有52座,占总数的83%,其中25座水库蚁患严重。
  1977年11月下旬,对茶山林场的蚁害调查,中龄杉木3197株中,遭蚁害2418株,植株蚁害率88%。蚁害果树、甘蔗、番薯、林木苗圃、经济林果木类作物较为常见。
  此外,白蚁危害其他物品。沿海木壳船舶多次发现家白蚁危害。20世纪80年代,本县农民张氏箱藏人民币360元,被白蚁啃成碎片,经拼凑后向银行调回6元。家具及档案资料等物品亦多有被蚁害。
  1992年,对县城小北门拆迁地段的房屋调查,房屋38075平方米中,受蚁害26165平方米,蚁害率68%。
  第二节 防治工作
  白蚁防治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宁海县为普及白蚁防治知识,经实地调查,对白蚁种类、危害程度,编制成图文资料进行防治宣传,请县广播站和电影院播放,宣传栏张贴图片,赴各区、乡镇以标本、影像、实物展览讲解。全县共举办灭蚁培训班50期,培训农村灭蚁员857人,文教、粮食、水利、林业部门灭蚁员100余名。
  1998年,县政府根据省政府86号令和本县实际情况,印发《宁海县房屋建筑白蚁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引起重视。
  1999年5月,县白蚁防治站与县电视台联合制作白蚁防治科普知识专题片,分别在6月、11月两次安排在黄金时间,连续播放7晚共14次。在县城大街设摊咨询服务,讲解白蚁危害及防治知识,分发资料360份。后至西店、岔路,长街三镇政府所在地设摊宣传咨询,分发资料280份。2001年2月14日起,与县电视台联合制作3部不同内容的白蚁防治科普专题片,在每星期“专题栏目”中轮番播放,宣传周期1年。2005年4月22日,在力洋镇“乡亲浓”食品有限公司现场灭蚁,通过县电视台实地摄制,宣传白蚁危害性和防治重要性及防治方法。后又报送宁波电视台转播,推动白蚁防治工作开展。
  房屋防治 根据白蚁的生物特性,进行破巢和药剂处理。1984年,对香山等4乡调查,经灭蚁处理的3740间蚁害房屋,后经复查,未发现继续危害。是年,对新建县档案馆及城关地区3万平方米拆建房屋的基础工程采用氯丹乳剂进行白蚁预防处理。此后预防面积逐年增加,1987~2010年共计预防白蚁的房屋面积9083132平方米。
  水库防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宁海吸取1971年紫溪公社洞口庙水库垮坝的教训,对全县中小型水库进行调查。首先,针对洞口庙水库、西店上游水库的堤坝蚁患,经过药剂诱杀,取得灭蚁效果。然后对力洋、蟹钳口、松木岭、福圣寺等11座水库,在坝端与山坡交接处设置氯丹毒土层,预防山坡上的白蚁向坝体蔓延。
  1992年初,与黄坛水库管理处领导商定土坝白蚁预防方案,于10月22日开始进行毒土层预防白蚁施工,至1994年结束,效果良好;后经2010年复查,土坝无发生蚁害。
  1998年,白蚁防治站承担县水利局提出的对全县51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的蚁患检查,做好白蚁的防治工作,以确保水库安全。在检查中,发现一处,防治一处;对重点水库的蚁害防治工作,请水库负责同志和当地领导现场参加指导。2000年4月19日,对长畈岭水库蚁害防治采取对副坝进行定位破巢,挖出幼龄巢3个、成年大型蚁巢1个,其中,黑翅土白蚁巢直径达80厘米,高90厘米,呈长筒形主巢结构分四层,中间有一个皇宫,捕获蚁王蚁后一对,蚁后身长5.5厘米,主巢周围有20只卫星巢。此事例在县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放。2006~2007年度,累计协助水利局对全县山塘水库540座130千米长的堤坝进行全面检查和防治,控制了白蚁危害,确保水库安全运行。此后无发生蚁害垮坝的事故。
  林木果树防治 1997年,对城关镇坑龙王村的1200亩近山板栗、下枫槎村枫槎岭的500亩杨梅,查明蚁害情况,进行挖巢和药剂防治。对前童镇竹林村的“五杈樟”和其他乡镇的古树名木进行有效的白蚁防治。1999~2007年,全县经防治蚁害的林木果树面积达3000亩。
  回访复查白蚁防治 白蚁防治,涉及旧房、新建房、水库等,虽经防治,还须复查,1982年,对全县50座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受蚁害经过防治后的复查,效果明显,达到有效控制。1986年对县城内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房管处等6单位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回访复查,1999年对1998年前经白蚁预防新建房屋393处的回访复查,均未发现蚁害。2005~2007年,协助水利部门,对屋顶山塘水库220座的堤坝进行了复查,发现蚁害迹象都作了预防处理,以确保水库安全。白蚁防治站对全县新建房屋与水库的预防工作,均做到事先有承诺,事后有服务,坚持年年定期复查回访,达到双方满意,确保安全。
  第三节 研究成果
  1969年,吴维铭在力洋区政府所在地受严重蚁害的房屋里发现白蚁新种,据当地群众反映,力洋附近原来无该种白蚁,疑似系原屋主在1937年从海外进口木材做的箱子带入,该房龄此时已有30余年。吴维铭等人经跟踪观察,在1974年9月初至10月中旬的晴天下午2时前后,当白蚁从被蛀蚀的木材表面的小孔中飞出时,采集多个虫体,解剖、记录,制作标本,分送省白蚁防治所、上海动物研究院昆虫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动物研究所。上述单位非常重视,1975年5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王复生、上海昆虫研究所研究员范树德、广东昆虫研究所研究员平正明和徐月莉、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思模等专家亲临宁海县,到蚁种发生地力洋,现场观察考证,探讨论证;1983年由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定名“侧角楹白蚁”,属于木白蚁科,并提出防治措施。继而吴维铭根据防治实践经验,撰写成《侧角楹白蚁及其防治初探》一文,发表在《白蚁科技通讯》1985年第一期(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出版),又被载入1993年版的《宁海县志》。此文后被国际社会昆虫联合会获悉,1994年国际社会昆虫联合会第十二届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是年3月4日,发函邀请中国浙江宁海白蚁防治站吴维铭先生参加于1994年8月21~2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大会。后因故未能出席。
  1997年,吴维铭、戴友林合写《杨梅岭水库几种不同结构坝体的蚁患与综合防治》论文,被评为1995~1996年度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1999年12月,戴友林撰写的《西佑寺院白蚁危害与防治》一文,被浙江省白蚁防治协会评为浙江省白蚁防治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1年9月,戴友林、戴理平合写的《黄翅大白蚁分飞观察》一文,经省市十一届1999~2000年度评选,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人事厅、科技协会评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是年,戴友林、戴理平撰写的《黄翅大白蚁分飞观察》论文,被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白蚁防治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3年,戴友林撰写的《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白蚁防治工作》一文,经2001~2003年度评选,被浙江省白蚁防治协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是年,季光辉撰写的《不同类型基础的白蚁防治方法》一文,获浙江省白蚁防治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4年,戴友林撰写的《澳大利亚白蚁防治考察》一文,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