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406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
分类号: F426.91
页数: 30
页码: 247-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建筑业自1987年以来发展迅速,从最初的3家县级建筑企业发展到2011年的44家,包括多家具有不同级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宁海县建筑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涌现出多家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施工企业。1987年至2010年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房屋施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均大幅增长,同时也有多家外地施工企业入驻宁海,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建设 建筑施工

内容

1987年,宁海县仅有3家县级建筑企业,即宁海县建筑工程公司(一建公司),宁海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二建)和宁海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三建)。一建公司为国有建筑企业,二建、三建为县属大集体建筑企业。此外还有城关、城郊、水车、深甽4家乡镇建筑企业。
  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推进,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宁海县建筑业亦发展迅速。1998年,县国有和大集体建筑企业全部进行体制改革,大多数重新组建为股份制企业,少数的被淘汰或兼并。新的建筑企业应运而生,还涌现出多家建筑业专业生产企业,过去单一的建筑施工企业成为综合性施工企业。至2011年底,全县建筑施工企业(包括专业施工企业)共计44家,其中,具有一级建筑、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3家,二级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13家,三级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21家,三级专业承包资质企业7家。
  1987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为1.246亿元,房屋施工面积为8.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为5.92万平方米;2010年,三项数据分别为33.38亿元、271.03万平方米、128.74万平方米,分别是1987年的26.79倍、33.05倍和21.75倍。至2010年,先后有97家外地施工企业入驻宁海,为宁海城市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第一节 建筑施工企业
  一、主要建筑施工企业
  宁波同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前身是宁海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于1983年1月,1998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宁波同三建设有限公司,2005年通过资
  产重组成立宁波同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一级建筑施工企业,注册资金9166万元,从业人员2310多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技术人员113人。
  公司于2001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OHSAI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996年承建的某军事工程创全县第一个银质奖工程。1992年承建的县供电大楼和2003年承建的县公安局大楼工程分别获宁波市“甬江杯”奖和浙江省“钱江杯”奖。2006年承建的县交警大楼和2007年承建的县广电大楼,分别获得宁波市“甬江杯”奖。1996年承建的中国银行大楼工地获本县第一个宁波市安全生产“十佳”标化工地称号。多年来,先后有20多个工地获得省、市、县等各级“标化工地”、“平安工地”等称号。
  公司拥有近500台施工机械设备,机械总功率3551.08千瓦。公司分别在上海、山东、杭州及宁波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宁波市永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前身为宁海县竹林建筑工程队,创建于1965年,1994年变更为宁海县鸿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998年1月更名为宁波市永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坐落于宁海桃源街道兴工三路26号,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是集房屋建筑、水电安装、设备安装、市政工程、装饰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施工企业。
  公司为宁海县重点建筑施工企业,有从业人员160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职称技术人员76人,内有二级及以上建造师26人。1996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宁海县第一医院门诊楼、知恩中学实验楼、城关镇政府D楼、华庭家园二期、宁海水产城、华山花园、湖南株洲玻璃厂、鄞州旧城改造、宁海兴工五路、宁海经济开发区供水管等工程的施工,其中宁海第一医院门诊楼获得“甬江杯”和“钱江杯”奖,知恩中学实验楼、城关镇政府D楼等工程分别获得“甬江杯”奖。华庭家园住宅区工程建筑面积达26.21万平方米,占地270亩,时为宁海最大的住宅区工程。
  2009年,公司通过环境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了电脑联网管理,使企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公司有各种施工设备780余台(套),机械总功率2736千瓦。
  浙江跃龙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创办于1998年,注册资金4050万元。公司具备国家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一级、市政公用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城市道路及照明施工一级资质,同时还具有园林古建筑二级资质、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绿化养护二级资质、绿化造林设计及施工乙级等资质。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776人,其中技术人员255人,内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21人,市政一级注册建造师17名,各专业二级建造师23名。2000年以来,公司连续被评为县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及宁波市林业龙头企业,宁波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浙江省园林绿化工程首选企业。
  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连续被金融部门评为AAA级信用企业,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授予“守合同、重信用”AAA级单位,浙江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等级AAA级单位。2010年以来,连续获全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公司秉承“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的管理宗旨,争创优质工程。承建的宁波市西城国际市政园林景观工程获国家级优质园林绿化工程金奖,大碶疏港高速沿线绿化工程(泰山路—骆霞线)I标段、太河路沿线土地整治项目(G329公铁立交桥—溪岙岭隧道)工程、21支渠改造工程等项目获浙江省优质园林工程银奖。
  宁波中科盛博建设有限公司 前身为宁海县岔路建筑工程队,成立于1964年,时为镇属集体企业。1982年重新组建为民营企业,更名为现公司。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25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500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20余人、建造师50余人。公司拥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工程及机电安装总承包、地基基础及钢结构专业承包等资质。
  公司业务遍及北京、天津、上海、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承建了多项工程,并多次获奖。仅2011年,承建宁波市质监局公共技术用房、宁波凯悦大酒店、宁波市临庆路四号桥、宁波通途路(泰山路—梅虚标段)4项工程,均获宁波市2011年度优质工程“甬江杯”奖,并获2011年度宁波市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优胜企业和宁波市2011年建筑施工企业专项“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公司承建工程的合格率100%,优良率60%以上。
  公司投入1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中心机房,对企业经营实行信息化管理。现有施工机械设备380余台(套),机械总功率3898千瓦。
  2002~2011年,公司共完成施工产值8.6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021万元。
  宁波华腾建设有限公司 创建于1982年10月,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企业,前身为宁海县建筑安装实业有限公司。现企业具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企业、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园林古建筑专业承包三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智能化专业承包三级资质。注册资本5000万元。
  公司现有从业人数1315人,其中,有中高级职称人员93人,其他各类技术人员224人,一级建造师13人,二级建造师18人。装备能力技术含量和综合考评得分名列县施工企业前茅,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合格率100%。近几年来,连续获得工程质量、安全奖项,连续被评为县纳税大户,县、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近几年来,公司以“质量兴业、安全第一、信誉至上”为宗旨,以“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为企业精神,科学管理技术水平与企业综合实力提高。2011年,公司产值达到2.67亿元。
  公司近几年承建的商住与公共建筑类项目有东景花园、紫荆花园、郁金花园、东方百合、天景园等住宅小区项目,宁海龙海市场、正学中学、黄坛中学、宁海消防大队、宁波市鄞州地方税务局鄞江分局办税服务大厅及业务用房等公共建筑;工业类项目有宁波天鹏铝钢公司厂房、宁波如意有限公司厂房、宁海久久机械车间、宁海天元铝业公司车间、宁波艾达金属制品公司厂房、宁波华远旅游用品公司新建厂房、宁波得力集团辛岭厂房等。近年来施工面积达80余万平方米。公司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156余台,总功率1096千瓦。
  宁海县双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前身为宁海县双湖乡工程队。1988年为宁海县深甽镇集体企业,以一业为主、多业兼营的综合性施工企业。1993年改制为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改为宁海县双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企业资质等级为三级,主项为房屋建筑总承包,增项为市政、装修、地基基础、园林古建筑等专业承包。2009年,企业资质升为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装修装饰、地基基础、园林古建筑专业承包三级。公司管理人员115人,年平均施工操作人员1600余人,其中,持证上岗人员70人,专业技工20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0人,一级建造师3人,二级建造师10人。公司净资产7000万元,注册资金5028万元。自有办公、仓库、宿舍等用房4500平方米,公司主要机械设备180台,总功率2900余千瓦。
  1988~2011年,公司承建过各种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主要重点项目有:宁波南溪温泉水上餐厅,该项目采用仿古式自然石结构和砼框架结构,经验收评定为全优工程;宁波市镇海区海港养护大队住宅工程获年终工程质量参评第一名;宁海国税大厦工程质量获宁波市“甬江杯”奖;宁海中学科技大楼及办公楼获县“跃龙杯”奖;宁海中兴大厦住宅楼工程质量为县“跃龙杯”奖;宁海兴海中路道路工程、桃源北路扩建工程Ⅱ标段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分别获得标化工地及“跃龙杯”奖。
  宁波鼎立建设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3年7月,企业资质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房屋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道路照明、环保、建筑智能、体育设施等工程的专业承包三级。公司现有各类技术人员24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101人,注册建造师34人。
  公司成立后,承建了多条道路和给排水等市政工程,如宁海县科技园区的科五路、科九路、竹山路、科园路等道路工程,岔路水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力兴路给排水主管、甬临线南段给水管、叶家至路港供水管、深甽镇污水管、前童游客广场等市政工程设施,国华宁海电厂一期码头道路,以及完成了余姚、象山、鄞县等一些县外的道路、给排水及桥梁工程等。2011年,公司的施工产值达2.35亿元。公司现有各类施工设备52台(套),机械总功率达2292千瓦。
  宁波宏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原名宁波宏海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由宁海县市政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和宁海县路桥建筑工程公司组建。2004年5月,企业转制后变更为现名,公司坐落于宁海县跃龙街道东海路51号。
  公司具有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施工资质。现有从业人员1431人,其中技术人员116人,有中高级职称人员74人。1999年以来数年被评为县纳税大户,连续3年被评为县城建系统先进单位。1997~1998年度为县级文明单位,荣获“2000~2001年度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0年8月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2003年通过ISO2000版换版认证,为省、市、县“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荣获“省优秀建筑企业”、“诚信建设示范单位”、“省重质量安全双优企业”、“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百名创新先锋”、“质量、信誉、服务AAA级会员单位”等荣誉称号。
  公司成立以来承建了一批市政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其中,桃源中路一期、二期市政工程获市“甬江杯建设奖”,人民大道获市“甬江杯优胜奖”,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及新世纪大道一期工程获宁波市市政工程“优质奖”,奉化四自公路三横至下陈段获省优称号,潘天寿广场三期获省“钱江杯”和省标化工地称号,宁海中学综合教学楼、田径看台、白溪水库城关基地综合楼等工程获市标化工地称号,宿迁富丽莱嘉苑一期工程获省、市“建筑施工文明工地”称号。公司拥有各类施工机械设备350余台(套)。
  1998~2011年,公司累计完成施工总产值18.77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723万元。
  宁波华宇建设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0年9月,2001年3月由宁海县二建公司更名为宁海县华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3年8月兼并宁海县华宏市政建设有限公司,2005年1月更名为宁波华宇建设有限公司。企业资质为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公用总承包二级资质。公司驻地宁海县跃龙街道东郊路37弄3号。
  公司注册资本5002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300万元,流动资产2473万元,现有施工人员160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人员17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9人,初级职称127人,二级建造师19人,持证上岗人员236人。拥有大中型建筑机械设备130余台(套),机械设备总功率4360千瓦,能独立承建各类大中型工业厂房和技术较高、难度较大的高层民用建筑工程及市政、园林、房屋装饰工程。近3年,公司完成施工总产值4.57亿元,工程质量、安全均达到合同要求。
  公司近年来业务发展迅速,相继完成宁波北仑美好家园工程、宁波东钱湖启新高尔夫B区别墅工程、宁波北仑柴桥菜场工程、宁海徐霞客大道文化走廊2号地块工程、宁海星海中学工程、宁海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宁波奇精机械有限公司厂房工程、宁波海天电机有限公司5号多层厂房工程、宁海兴海商务楼工程等。其中,宁海兴海商务楼工程获得宁波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化工地”称号。
  公司始终以“精心施工,确保质量,信守合同,竭诚服务”为企业经营宗旨,历年被县、市工商部门评定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被宁波市资信评估中心评为AA级资信等级。公司QC领导小组的科研成果曾多次在宁波市建筑协会举办的“宁波建设杯”成果发表会上获奖。
  宁波昌兴建设有限公司 前身为宁海水车建筑工程队,创建于1968年。1998年,企业改制更名为宁波昌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宁波昌兴建设有限公司。公司主营房屋建筑施工,兼营建筑工程装饰装修、水利堤防工程。企业资质为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堤防工程专业承包三级、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三级、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公司从业人员452人,含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82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52人,建造师20余人。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公司成立40余年,承建了一大批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如宁海兴宁大厦、宁波海静食品公司厂房、宁海果蔬市场、农批市场综合楼、中山西路商住楼、宁波华东机电公司厂房及办公楼、宁海模具城厂房及综合楼工程(合计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宁海“兴海家园”商品住宅(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金华城南安置小区住宅(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青珠农场标准海塘、一市标准海塘、桥头胡及西店标准海塘、城北防洪坝以及宁海县检察院大楼等工程。
  公司承建的各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青珠农场和一市标准海塘工程被宁波市评为优良工程,宁海县检察院大楼工程被评为2007年度宁波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化工地。
  公司拥有施工机械设备300余台(套),机械总功率2832千瓦。
  宁波华伟建设有限公司 是2006年11月创建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公司前身为宁海县华伟建筑有限公司,2011年5月更名为宁波华伟建设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现企业资质为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企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建筑幕墙专业承包三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体育场地设施专业承包三级。
  公司现有从业人数1200人,其中,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00多人,其他各类技术人员200余人,一级建造师10人,二级建造师11人。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100余台,总功率超过1000千瓦。装备能力技术含量和综合考评得分名列县施工企业前茅,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合格率100%。近年主要工程业绩包括宁海城雕A地块、宁海建新橡胶厂厂房工程、宁海环岛节点C05地块小区工程、宁海新星宾馆、得力集团厂房工程等标志性建筑。
  公司坚持“靠科学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以全新理念构建和谐企业”的企业宗旨,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宁波、余姚、慈溪等市县成立分公司。公司部门设置完善,企业规章制度齐全,人员配备合理。
  宁波锦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前身为宁海县城郊工程队,创建于1962年。1983年,更名为宁海县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时为乡镇集体企业。2003年,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又更名为宁波锦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现有从业人员1293人,其中,中高级技术职称技术人员67人,一、二级建造师31人。
  公司于2004年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先后获得“县文明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县诚信企业”等称号。近年来,公司承接了百余项工程建设业务,如宁海跃龙中学实验楼工程、宁海实验小学教学楼工程、宁波白鹤马园的住宅工程、宁波兴宝华公司厂房及办公楼工程、宁海华山小学教学楼工程、宁海普鲁司旅游用品公司办公楼、实验楼及厂房工程、宁海兴华老人乐园工程、宁波威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宁波美琪工具有限公司厂房等,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50%。
  公司拥有各类施工机械设备200余台(套),机械总功率3029千瓦。
  2003~2011年,公司累计完成施工产值4.69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257万元。
  宁波宏昌建筑有限公司 前身为宁海县城关镇石匠工程队,创建于1973年1月。1977年8月变更为宁海县城关工程队,1988年6月更名为宁海县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999年5月更名为宁波宏昌建筑有限公司。目前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以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等,并已通过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8001—2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目前注册资金为5018万元,施工机械设备256余台(套),机械总功率达3280千瓦,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80余人,中高级职称人员30名,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19名(其中一级建造师3名)。先后完成城关镇政府大楼、水利局办公大楼、建设银行办公大楼、第一人民医院行政楼、城北小学、城北中学、潘天寿中学教学综合楼、华美工艺品有限公司厂房、宁波双林集团模具大楼、民政局大楼、县人民政府大楼改造工程、县经济适用房二期工程、宁海宾馆装修等建筑项目。特别是在古建筑方面,曾完成了省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宁海城隍庙、宁海柔石故居及宁波白云庄接待室等古建筑工程,得到了省、市文物管理部门的表彰。公司历年所完成的各竣工工程合格率和履约率均为100%。在安全生产方面,T程安全达标率和安全合格率均达100%,并创出了38年无一人死亡、无一人重伤的好成绩。承建的潘天寿中学教学综合楼工地在2000年市安全生产大检查中获全市总分第二名,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化工地,该工地项目经理也被评为市级优秀项目经理。
  公司会计、档案标准化、安全生产及全面质量管理先后达标。公司贯彻以防为主的施工管理原则,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系统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了以提高管理人员工作质量为核心的项目现场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二、县外建筑施工企业
  县外建筑施工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陆续进驻宁海承接施工业务。舟山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于1992年10月进驻宁海承接高16层的宁海大厦工程施工业务,是进入宁海较早的县外施工企业。据进宁施工企业备案资料记载,21世纪初期进宁海施工的县外施工企业,2002年1家、2003年3家、2004年12家、2005年29家、2006年28家、2007年19家、2008年6家。其间,也有部分施工企业完工后离开宁海,至2011年底,在县住建局备案登记在册的县外施工企业共有87家。这87家施工企业按行业分,房屋施工54家(含市政、园林)、建筑装饰4家、水电施工21家、钢结构1家、建筑智能3家、其他4家。进宁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较高,其中,特级8家,一级45家,二级33家,三级1家。
  宁海大部分高层建筑,如宁海大厦、龙珠大厦、宁波银行大楼、世贸大楼等工程都是县外建筑施工企业承建。
  第二节 施工设备
  1986年底,宁海县建筑企业主要是县城建局所属的3家建筑公司(即一建、二建、三建),共拥有建筑施工机械581台,总功率2897千瓦,净产值107.76万元。2011年底,本县永大、同三、跃龙园林、华宇、华腾、双侨、昌兴、中科盛博、鼎立、宏海、华伟、锦泰、宏昌、祥宏、顺达等建设(建筑)企业,共拥有各类施工机械设备3881台(辆),机械总功率达42958.38千瓦,机械净值为17834.85万元;机械设备、机械总功率及机械净值分别为1986年的6.68倍、14.83倍和165.51倍。建筑施工企业拥有施工机械设备数量已颇具规模,且大部分是现代化的大型设备。
  第三节 施工技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宁海县城楼房建筑大多是2~4层,少数5~6层。1992年10月,宁海开始建造第一幢高层建筑——16层的宁海大厦,拉开了宁海建设高层建筑的序幕。随后,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保、电信大楼、开元大酒店、银海嘉园、财税大楼、公安大楼、检察院大楼等高层建筑相继建成。2006年,高22层和30层的龙珠大厦建成。2007年,16层的宁海广播电视大楼建成。2009年4月,25层的宁波银行大楼建成。其间,还陆续建成了一大批高层住宅群。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全国各地一些高资质建筑施工企业纷纷进驻宁海,给宁海带来高素质建筑施工队伍,引进现代化施工设备和先进的施工理念,宁海县施工现代化水平得到空前提升,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近20多年来,县内建筑施工技术有较大进步,施工方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基础施工
  工程放样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仍沿用木角尺、水平尺、皮带尺、拉线等简单老式工具进行放样。90年代后,逐步使用水准仪、经纬仪、GPS定位仪等先进工具和仪器进行放样。
  基础土方挖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基础土方挖运基本上是人力挖运,运输土方用手拉车等工具;90年代后,开始用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大卡车挖运土方,功效比人力提高数十倍。
  深基坑挡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宁海尚无高层建筑,因此基坑一般较浅,挖基时,很少用挡土板或只用木板挡土。90年代后,高层建筑出现,基坑由浅变深,有的基坑深达10余米,则改用钢板或槽钢挡土,后来又采用现浇钢筋砼平面桁架支撑以及在基坑顶部砌筑压顶用槽钢横向布置加圆钢拉结等先进手段挡土,效果显著提高。
  二、建筑结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宁海城区房屋建筑多为砖混结构,砖柱砖墙承重,钢筋砼多孔板楼面。90年代后,逐渐采用柱、梁、楼面、屋面钢筋砼整体现浇,结构强度及抗震性能大为提高。厂房则采用型钢制作的门式钢架结构替代过去的梁柱屋架等结构;厂房屋面采用有保温夹层的肋形彩钢压型板,围护结构采用彩板或轻质砖,厂房简洁而又敞亮。
  三、住宅建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宅布置形式单调,基本上是行列式布置,隔墙到顶,小青瓦屋面,前面走廊,后面居室,卫生间不配套,居住条件较差。90年代后,宁海开始建造公寓式住宅和别墅式住宅及商品房套间住宅,建筑形式丰富多样,户型有二室一厅、三室一厅等,客厅较大,卫厨设施配套,有的住宅还建有车库。近20多年来,宁海建设了40多个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达240多万平方米。
  四、主体工程施工
  建筑材料及构件的垂直运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及构件的垂直运输,基本上是靠搭建毛竹斜道,用人工肩挑杠抬运送,大型构件则用木扒杆和人力绞车吊装。90年代后,开始使用塔吊、施工电梯、井字架升降机等机械工具进行吊装和运输,重型构件则用大型起重机搬运安装。
  21世纪初起,施工现场已普遍使用重量级塔吊,臂长达几十米,吊重可达几十吨,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现浇构件施工 支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般用木模板和木支撑支模。90年代后逐步采用木、钢混合模板和钢管支撑支模。混凝土拌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浇混凝土均为现场用搅拌机拌制。2000年后,混凝土拌制逐步实现商品化,即由混凝土制品公司专业拌制后用专车送到施工现场,将拌制好的混凝土用高压砼泵通过长臂输送管直接输送到浇制现场。这样大大减少了现场的机械噪音和粉尘污染,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主体工程垂直检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施工对主体工程(墙体、柱子等)的垂直检测是沿用悬挂线锤、肉眼目估等方法进行。90年代后,逐步采用电子经纬仪等精密仪器进行检测,不仅精度大为提高,而且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
  脚手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施工一般用毛竹脚手架,用络麻和铁丝绑扎。90年代后,逐步改用钢管脚手架,用钢轧头固定,脚手架外围用尼龙安全网围护。2002年12月17日,县建设局印发了《关于局部取消毛竹脚手架的通知》,宁海县建筑施工开始取消毛竹脚手架,全面推行钢管脚手架。
  五、屋面防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屋面防水比较简单,住宅屋面大部分是铺油毛毡和小青瓦,厂房或公共建筑平屋面是现浇钢丝网砼作防水层,上铺水泥薄板隔热或铺三油二毡防水。90年代后,住宅和公建屋面大部分为现浇屋面,除常规防水层外再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效果大为提高。
  六、内外墙饰面及地面施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物外墙面基本上是水泥砂浆、干粘面、马赛克、涂料等几种,内墙面是白灰抹面、喷塑、墙纸、三夹板墙裙等形式。90年代后,建筑物外墙面一般为贴马赛克、墙砖、花岗岩板,有的公共建筑贴铝塑板、玻璃幕墙等高级饰面。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地面主要是水泥地面、水磨石地面,居室铺木地板等。90年代后,地面材料档次提高,开始铺花岗岩板、地砖等,居室则大多铺硬木地板。
  七、施工管理方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工地施工管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安全、质量、生产和人员管理)方法,一般由人工编写各种资料、绘制图表及记录等。90年代后,建筑工地逐步实现施工信息电子化管理方法,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资料均输入电脑,将所有施工信息实现电脑联网。
  第四节 施工监理
  宁波力豪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原名宁海县正诚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于2011年11月更名为现名,是宁海县建设系统唯一一家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公司坐落于宁海跃龙街道北斗北路357号4楼。
  公司现有从业职工60余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2名,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达70%以上。公司原为丙级(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施工监理资质,于2011年7月14日晋升为乙级工程施工监理资质。
  主要职责: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派专业技术人员为建设单位提供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记录,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翔实的资料,最终为建设单位的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公司成立10多年来,先后承担了宁海中学、知恩中学、柔石中学、潘天寿中学、城北小学、机关幼儿园、殡仪馆、工商大楼、水利大楼、农业大楼、柔石公园、徐霞客大道商业楼、石油大楼、科技园区标准厂房、中山东路、新城公寓、华苑公寓、金海福园、赵郎场安置房、红枫小区、宁海县中心粮库、金昌大厦、工商银行综合大楼等一大批工程的监理任务。
  2000~2011年,公司完成监理产值1859万元,上缴税金98.3万元。
  随着国家建设市场的开放,近年来有多家县外施工监理单位进驻宁海承接施工监理业务。据2011年统计,县外进宁的施工监理单位达30余家,为宁海施工监理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施工监理质量。
  第五节 建筑材料的改革和创新
  一、墙体材料改革
  砖瓦建房在中国历史悠久,已沿用数千年,故有“秦砖汉瓦”之称。砖瓦为黏土烧制,而黏土取之耕田或山地,故每年要毁坏大量耕田和山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县有大小砖瓦厂100余家,黏土砖年产量达到1.4亿~1.5亿块,城关东门砖瓦厂、西门联营砖厂黏土砖年产量达到3000万~3500万块。全县每年因制砖耗土量约60万立方米,城关每年因制砖耗土量约14万立方米。因生产黏土砖每年损毁土地量十分惊人,对保护耕地十分不利。中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保护耕地是国策。因此对黏土砖这一传统墙体材料早就提出要进行改革。县“墙改”工作始于1991年,是年6月,县人民政府召开墙改工作会议,发出了《关于成立宁海县墙体材料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设立县墙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副县长兼任组长,县城建环保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1995年,县墙改办组织土地、工商、法院和镇乡等部门对全县105家砖瓦厂的砖瓦小立窑进行了爆破拆除,仅保留35家砖瓦企业的轮窑和5家砖厂的小立窑。
  1995年4月,县政府印发了《宁海县墙体材料改革管理规定的通知》,开始执行收取4元/平方米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改设到县计划委员会。1997年9月,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由4元/平方米提高到10元/平方米,加大了墙改力度。1998年10月,县政府转发县计委等单位《关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限制使用黏土实心砖的通知》,规定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多层高层建筑的非承重墙、围墙和临时建筑等均不得使用黏土实心砖。2000年5月,投资800万元、年产砼砌块5万立方米的宁波永大新型建材厂建成投产,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05年12月,县政府根据《宁波市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和推广建筑节能实施办法》文件精神,规定建制镇以上(含建制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中除建筑承重墙体及基础部分外,市政工程禁止使用黏土实心砖,框架结构的内隔墙从2006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黏土制品,框架结构的外围护墙限制使用黏土制品。2006年12月,年产粉煤灰加气砌块15万立方米的宁海宏韵建材厂建成投产,为大量使用非黏土、轻质、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有力保证。2007年12月,宁海县根据宁波市有关黏土砖瓦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黏土砖瓦企业由2005年底的28家减至14家,成为全市首个完成市政府下达整治砖瓦企业任务的县。2008年1月,《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颁布施行,规定:本省行政区域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黏土砖;修缮古建筑文物等特别建筑必须使用的应经省墙体材料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禁止新建、扩建空心黏土砖生产项目。为禁止生产使用黏土砖提供了法律依据。2009年,全县新型墙体材料年生产量达到4.35亿标块,比2008年增加72%;黏土砖产量降为1.31亿标块,比2008年减少3.7%。1~10月,收取墙改和散装水泥两项专项基金1427万元。是年,县墙改办会同建设、工商和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混凝土砖质量管理的通知》,并举办了混凝土砖质量标准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企业40余家。
  2010年,全县新墙材产量达5.98亿标块,完成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等资源综合利用86万吨,征收墙改、散装水泥两项专项基金2577.7万元。2011年,全县生产新墙材产量达7.12亿标块,征收墙改、散装水泥两项基金383万元。对违规使用黏土多孔砖的施工企业作出了罚款处罚。
  2011年,保留黏土砖瓦生产企业14家,其中,18门轮窑以上砖厂13家,小窑砖厂1家,年总生产能力为3.2亿块标准砖。
  墙体材料改革以来,全县累计节约土地2862亩,节约能源10.74万吨标煤,减少废气排放2688吨,利用废渣96万吨,减轻墙体重量25%,节约工程造价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散装水泥的推广使用
  建筑施工使用袋装水泥,不仅耗费大量水泥袋等包装资源,而且拆装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用槽罐车装运水泥。宁海县于1997年开始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是年6月,县政府成立了散装水泥办公室,与墙改办公室合在一起办公,挂靠县计委,编制3人。
  为积极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县政府出台了收取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文件,对违反使用散装水泥有关规定的施工单位收取专项费用,促进散装水泥的生产和使用。2009年,全县生产散装水泥75万吨,散装水泥的生产率达到70%。收取散装水泥(含墙改)专项资金1427万元。
  2010年,全县散装水泥用量为178.78万吨,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31.68%,收取散装水泥和墙改专项资金2577.7万元。2011年,全县散装水泥用量188万吨,收取墙改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388万元。
  三、预拌混凝土的推广使用
  建筑、市政等建设工程需要大量使用混凝土,历来是施工现场拌制,现拌现用,拌制时尘土飞扬,污染环境,影响人身健康,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20世纪末,建筑行业对混凝土拌制工作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行混凝土拌制工作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由混凝土制品企业用搅拌车直供施工现场,将混凝土用高压砼泵通过长臂输送管送到工程浇筑处使用,从而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减轻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6年6月,宁海县成立了第一家混凝土预拌企业——宁海县永坚混凝土有限公司。至2011年底,全县有永坚、得力、金川、宁东、永大5家混凝土生产企业。2010年,预拌混凝土的产量为78万立方米。2011年,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98万立方米。2011年底,大中型建筑工程的预拌混凝土的使用率已达到100%。
  四、其他建筑材料的改革和创新
  门窗材料 门窗框架过去用传统的木材制作,每年要耗用大量木材。20世纪90年代,宁海县建造房屋开始使用钢材制作门窗框架。钢门、钢窗存在质量大、易生锈、制作工艺复杂等缺点,又逐渐被淘汰。此后开始逐渐采用铝合金门窗以及塑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具有质轻、美观、密封性好、免油漆、不生锈、制作工艺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工商业与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中得到大量应用。铝合金门窗色彩主要为银白色和古铜色两种。
  屋面防水材料 屋面防水是建筑中的一大难题。近代屋面防水一般做法为:坡屋面为油毡上铺小青瓦或平瓦,平屋面为上铺三油(沥青)二毡(油毡)防水,上述两种屋面防水性能不佳。20世纪90年代,宁海县建筑工程平顶屋面开始使用SBS改性沥青卷材,即在一般防水层上再用热粘方法铺一层SBS改性沥青卷材。此种防水卷材伸缩性强,其朝外一面有锡纸状隔水层,因此防水性能大大提高。该产品21世纪初已大量使用于住宅平屋面的防水和补漏。该防水卷材虽不能永久彻底解决屋面防水问题,但至少能延长防水屋面的使用年限,减少维修费用。
  PVC—U建筑排水管 建筑工程排水管历来采用铸铁排水管,铸铁管的缺点是体重质脆、施工不便等。20世纪90年代后,宁海县建筑工程开始逐渐使用PVC—U建筑排水管。该种管材采用高分子材料聚氯乙烯制成,具有强度强、不腐蚀、不生锈、质量轻、长度可随意锯割、施工方便等优点,是铸铁管无法比拟的。此产品投放市场后,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目前,建筑工程不管是室内外排水管还是落水管,已基本采用PVC—U管。
  外墙饰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筑外墙饰材也在发生变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宁海县房屋建筑外墙立面的装饰材料比较简单,一般是水泥砂浆、干粘石、马赛克、外墙涂料等。90年代的外墙装饰增加了瓷砖材料。进入21世纪初,宁海县房屋建筑外墙立面装饰材料出现了花岗石板、铝塑板及玻璃幕墙等高级饰面材料。
  在宁海县公共建筑中,1999年建成的电信大楼工程是全县第一座使用玻璃幕墙的大楼。而后,宁波银行大楼、世贸大楼、广播电视大楼等工程相继使用玻璃幕墙。宁海办证中心大楼等公共建筑及许多沿街建筑立面装饰使用了铝塑板。铝塑板具有质轻、锯割方便、色彩多样等优点,颇受建设用户欢迎,建筑工程广泛采用。玻璃幕墙和铝塑板是建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两种饰材。但是玻璃幕墙存在高空坠落导致伤人事故和光污染等问题,必须要在设计和安装中加以改进,使之安全和环保。
  第六节 重大工程和优质工程简介
  宁海大厦(又称外经贸大楼) 宁海大厦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是宁海历史上第一幢高层建筑,主楼高16层,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投资2240万元。该楼建有地下室两层,深6米,用于人防工程和制冷机房。该工程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舟山市建筑工程安装公司施工。设计完成时间为1992年12月。1992年10月开工后,由于资金等原因,曾停建了两年多时间,于1997年6月竣工。宁海大厦地处宁海城区中心地段人民大道旁,是当时县城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主楼和裙楼的外墙采用乳白色墙砖饰面,主楼顶有一座方形钟楼,其东南西北四面均装有长短指针和时间刻度的钟面,人在远处就能望见,此为该建筑的一大特色。
  龙珠大厦 龙珠大厦为双塔楼,建造于21世纪初,位于宁海城区最繁华的人民大道和中山路之间。大厦工程由温州金友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2年7月设计,温州建设集团公司施工,于2006年竣工。大厦A楼30层,包括结构层总高达107.7米;B楼22层,总高84.5米;裙楼高21.75米。龙珠大厦时为宁海第一高楼,外墙为淡黄色墙面,与老城区灰暗的建筑色彩形成鲜明对比,且又矗立在周围一批层高较低的建筑物之中,故十分醒目,是宁海城区的一处标志性建筑。
  大厦总建筑面积达8.59万平方米,堪称当时宁海单项建筑工程面积之最。大厦平面设计风格独特,标准平面层呈亚字状,多数住房有自然采光,整幢建筑立体感丰富,不同于许多火柴盒状高层建筑。A、B两楼均设计有中间1个大、四边4个小的5个四坡尖顶屋顶,均为黑色,和墙体颜色“黑白分明”,远看比较美观。大厦建有地下室,面积达1827平方米,用作地下停车库和人防工程。大厦的屋顶装有防撞闪烁红灯,防止夜间空中飞行器撞击。
  青少年活动中心 宁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坐落于宁海城区潘天寿广场北侧,2002年由宁波市工业建筑设计院设计,余姚三江建设有限公司施工,2004年7月竣工。总建筑面积10344平方米,投资1005.3万元。该工程为6层,总高27米,是集青少年活动、培训、科普、文艺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该工程的主要特点为多功能厅整体呈倒锥台形,屋盖为圆状网架结构,直径跨度30米,圆形檐口悬挑达7米,屋面覆有玻璃采光防雨层,单体面积大,造型独特,可容纳1000多人。
  星海中学 宁海县星海中学坐落于宁海城区华山南路东侧一座小山坡上,绿树掩映,风景优美,东临兴海中路,交通便利。
  星海中学于2007年由宁海县建筑设计院设计,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学校的建筑设计特点是:充分利用小山地形和原有绿化及自然景观,依山就势建造。学校平面布置大胆创新,摈弃以前教室布置行列式的模式,采用以活动厅为核心、教室围绕活动厅布置的新型布局模式。每个年级一幢独立的教学楼,以年级划分教学单元。学校入口处东首建有一座钟楼,钟楼上东南西北外墙面各装有一面欧式大钟。学校里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采用精致典雅的欧式风格,外墙均为橘红色面砖饰面,与青山绿树相互衬映。“借山为景,与景相融”,通过连廊建筑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等建筑连在一起,又与青山相融,达到环境与建筑协调相处的意境。
  徐霞客大道文化走廊建筑群 徐霞客大道文化走廊建筑群由宁海县建筑设计院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设计,随后陆续建成,曾获宁波市设计二、三等奖。
  建筑群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宁海城区南门徐霞客大道旁,沿街建筑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建筑群平面设计借鉴宁海民居“天井”、“庭院”形式的建筑布局,立面造型采用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吸收宁海民居的硬山屋顶、封火山墙及古戏台的四角攒尖屋顶,通过建筑组合及建筑色彩,显示出江南建筑的地方特色。一幢幢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茶楼、文化艺术商店、酒家、店铺和商务宾馆,高低错落地排立在徐霞客大道北侧。
  中国银行宁海支行办公楼 中国银行宁海支行办公楼工程于1995年10月由南昌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宁海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97年11月竣工。
  该建筑坐落在中山路,主体11层,底层设地下停车库,主楼建筑高47.1米,钢筋砼框架结构。主楼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辅楼500平方米。建筑主要特色为立面设计独特,临街面的竖向电梯间立面及西南角外墙为全玻立面,饰钴蓝色镜面玻璃,窗档采用不锈钢立柱和折线形斜撑,从下向上直至斜坡形顶部,其立面设计颇有香港中信银行大楼的立面风格;其他外墙面饰银灰色金属铝板。
  世贸中心大楼 宁海世贸中心大楼工程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8年1月设计,浙江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2011年底建成,建设单位为宁波得力房产有限公司。工程坐落于宁海城区外环路北与桃源中路以西交叉处,由25层、27层、31层的3幢大楼组成,建筑高度最高点为114.5米,地下两层,基坑深6~10米,地下室标高为-8.9米,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近于龙珠大厦建筑面积的2倍,时为宁海公共建筑工程之最。是宁海城区的又一处标志性建筑。
  该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抗震防裂度6度,为宁海现有建筑中设计耐火和抗震等级最高。
  广播电视大楼 宁海广播电视大楼坐落于宁海城北桃源北路与时代大道交会处,该大楼由杭州名都建筑设计事务所于2003年6月设计,2007年1月建成。大楼主楼17层(地下1层,地上16层),建筑高度75.4米,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采用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
  大楼为宁海城北的一处标志性建筑。立面设计风格独特,朝西主楼为一圆柱形的竖向建筑,15层以下为办公用房,16层为圆形观光大厅。观光厅直径达18米,顶部直径达30米,外墙面为铝板幕墙,窗面为玻璃幕墙。远望扁圆形的观光厅,好像一个巨大飞碟停在屋顶,壮观而美丽。
  宁海县体育馆 宁海县体育馆于1993年由武汉城建学院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宁海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96年建成并交付使用。时为宁海第一座八角形网架结构的体育建筑,总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体育馆外观呈正八角形,对边跨度为44.1米,比赛厅面积达1619平方米;屋顶为钢网架结构,檐口外挑2米,屋面网架对边跨度达48米,屋顶网架面积达3906平方米,为当时宁海同类建筑中跨度最大。
  体育馆坐落在宁海城区人民大道与桃源路交叉处东北侧,设有田径兼足球场和游泳馆,许多体育项目赛事,如篮球、乒乓、武术及文艺比赛等均在该体育馆进行。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