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卫保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环卫保洁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8
页码: 184-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环卫管理历经多年发展,从1989年起归县城乡建设环保局领导,并多次更名和调整。至2010年,全面推行市场化管理机制,城区道路清扫工作发包给民办环卫保洁公司,同时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保洁与清理方面,清扫保洁面积逐年扩大,垃圾中转清运与填埋处理规范化,公厕保洁、粪便清运工作加强。宁海县还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管理机制,由民营公司承担部分地段环卫保洁工作,并由县环卫处进行监督检查和评分记录。总的来说,宁海县环卫管理在各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城市和居民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建设 环卫保洁

内容

一、管理机构与有关政策制度
  1989年,城关镇环境卫生管理所划归县城乡建设环保局领导,更名为县城关环境卫生管理所,时有职工45人。机械设备有拖拉机改装的垃圾运输车、吸粪车、洒水车等5辆,小型垃圾铲车2辆,专用洒水车1辆。1993年更名为县环境卫生管理所。1996年12月更名为县环境卫生管理处,下设城东、城中、城西3个管理所和车队等机构,在编职工45人,临时合同工101人,各种机动车辆22辆。2001年,增设城北管理所,承担梅林、桥头胡两地的环卫管理工作,在编职工46人,临时合同工334人,各种机动车辆42辆。2007年,在编职工40人,临时合同工580人,各种机动车辆59辆。2010年,在编职工40人,临时合同工330人,有洒水车、扫地车、自卸车、箱式压缩车、拉臂车、吸粪车、密封车、高压冲洗车、餐厨垃圾车、电动运输车、铲车、除虫车、挖掘机、装卸机、推土机、压实机等各种机动专用车(机)84辆。全面推行环卫保洁工作的市场化管理机制,主要把城区道路清扫工作发包给几家民办的环卫保洁专业公司负责。
  1988年1月,县物价局、城关镇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调整环卫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1988年5月,城关镇政府制定《关于城区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和道路管理暂行规定》。1988年6月,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同意调整城关地区卫生收费标准的批复》。1993年9月,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制定《宁海县城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补充规定》。1994年1月,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建立了县城镇环卫监察报告制度。1996年6月,制定《县环境卫生管理所社会服务承诺(试行)》。1997年3月,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制定《宁海县环卫处安全生产考核细则》。
  1997年10月,县政府出台了《宁海县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8年3月,县政府发出《关于调整城区环境卫生保洁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98年4月1日起,城区的小街小巷、居民住宅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管理工作由城关镇政府划归给县环卫处。从此,城区的环境卫生保洁、清运、处理等工作全部由县环卫处统一管理。1999年4月,县物价局印发了《关于城区环卫收费标准的通知》。2006年10月,县政府办公室《关于门前责任区制度和建筑垃圾管理有关事宜的协调会议纪要——关于建筑垃圾管理问题》指出,鉴于环卫保洁职能仍然在县建设局,建筑垃圾的信息来源收集、清运及清运过程中建筑垃圾散落、漏滴的清扫工作由环保部门负责,在工作上更加有利;会议明确建筑垃圾(渣土)管理由县建设局负责,相应的规费也由县建设局负责收取。2008年12月,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县物价局、建设局、财政局〈关于规范和调整宁海县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本《意见》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县物价局原批准的涉及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文件和物业管理企业执行的关于建筑装潢垃圾清运处理费收费标准自本《意见》实施之日起停止执行。
  宁海县环卫处于1999年和2007年两次荣获“浙江省市容环卫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宁海县于2007年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二、环境卫生的保洁与清理
  (一)道路及住宅小区的清扫保洁
  1987年,城关镇环卫所负责清扫保洁中大街、桃源路和县前街等县城主要道路,面积3.26万平方米,实行人工一天一扫保洁制。小街小巷由城关镇“卫生办”组织城关内的各村村委会负责清扫。清扫的垃圾用手拉车收集,就近运至城关几个临时堆场,再由环卫所统一运到白峤岭垃圾填埋场填埋。1989年,城关镇环卫所划归县城乡建设环保局后,县城的主要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由县环卫所负责。1994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扩大到28.7万平方米;组建了城建环卫监察中队,并建立了县城镇环卫监察的报告制度。1997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达53.8万平方米,其中,桃源路、兴宁路、人民大道、东大街、中大街、北大街6条道路17.8万平方米实行全日制保洁;桃源路、兴宁路、人民大道、东大街、中大街、北大街、西大街、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11条道路两边的商店门前卫生实行自扫保洁管理;垃圾收集改用脚踏三轮车。1998年,县城及开发区的道路和居民住宅区、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工作统一由县环卫处负责,实行“一支队伍执法,一把扫帚保洁”的新机制,保洁面积增加到126万平方米,其中,实行全日制保洁道路增至9条,面积19.8万平方米,对松竹新村、外环路别墅小区、淮河小区和怡惠小区4个住宅小区进行生活垃圾袋装化试点工作。1999年,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扩大到15个居民区和12个行政村。工商企业、机关单位和学校的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尽量做到营业性垃圾、办公性垃圾和生活性垃圾不落地。2001年,对居民住宅区、城区行政村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并相应设置装有小轮子的垃圾桶,便于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清运。
  2003年10月起,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实行两班制(从早晨4时到夜晚10时)的间歇动态保洁方式。2004年,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延伸至梅林、桥头胡两个街道,保洁面积增至277万平方米,其中机扫面积35.5万平方米。2007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443万平方米,其中机扫面积70万平方米。2008年,县环卫处又购置电动运输车9辆,在城区各住宅小区推行桶装垃圾用电动车运输,避免了垃圾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城区基本形成了人工保洁、机械清扫、洒水洗路“三位一体”的道路保洁体系。2010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491万平方米,其中机扫面积140万平方米。
  (二)垃圾的中转清运与填埋处理
  1987年,县城有露天垃圾堆放中转场32处,垃圾铲车1辆,用中型拖拉机装载垃圾,运至白峤岭生活垃圾填埋场作填埋处理,全年清运、填埋生活垃圾0.86万吨。1993年,建成环城西路室内垃圾中转站,始用集装箱汽车清运,全年清运、填埋生活垃圾2.2万吨。1994~2006年,陆续建成垃圾中转站9座,采用机械压缩垃圾、装箱清运,减少了运输成本。2000年,清运、填埋生活垃圾7万吨。2002年,库容量为120万吨的白峤外埠头生活废弃物(垃圾)填埋处理场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白峤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同时关闭。2003年填埋处理生活废弃物10.5万吨,2005年为14.5万吨,2007年为13.3万吨,2010年为17.8万吨。
  从1993年起,征用白峤岭岭头南侧的一处山岙,作为建筑渣土(垃圾)集中倾倒的终端堆放场。渣土清运车辆实行运输许可证制度。1996年,县环卫处清运渣土2.1万吨;至2010年,已清运建筑渣土累计40多万吨。
  (三)公厕保洁、粪便清运
  1987年,城关环卫管理所承担县城25座公厕和30座农厕的保洁工作,另与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签订保洁合同、实行有偿保洁单位厕所30座,全年清运粪便1万吨,其中,送肥下乡有偿售肥0.38万吨。1994年,县环卫管理所管理标准公厕29座、农厕26座,并对标准公厕实行如厕(大便)收费,每人次2角,提供卫生纸,是年,清运粪便2万吨。1996年,白峤岭垃圾填埋场内粪便处理池建成,当年无害化处理粪便2.6万吨。1999年,40座公厕全部实行自来水冲洗保洁,64座单位厕所实行有偿保洁服务,当年清运粪便3.1万吨。2000年,县环卫处试行市场化环卫保洁管理机制,将6座公厕的保洁工作承包给宁海县天天环卫服务有限公司负责。2002年,宁海县举办首届中国(宁海)“5·19”徐霞客开游节时,县环卫处专门购置了流动厕所2只,做到及时冲洗、随时维修,为开游节期间的游客服务。自此开始,以后每年对举办重大公共活动的场所,因地制宜设置流动公厕,落实专人保洁管理。2005年,城区公厕有80座,取消了如厕(大便)收费制度。2006年,城北污水处理厂内的粪便处理池建成,当年处理粪便5.4万吨。2008年,县城有三类以上标准公厕85座,当年清运处理粪便5.81万吨。2010年,县城有三类以上标准公厕94座,当年清运处理粪便5.9万吨。
  (四)垃圾箱(桶)、果壳箱的更新添置
  1987年前,在城区主要街道设有垃圾箱(桶)30只。1991年创建县卫生城镇时,在兴宁路、桃源路增设果壳(垃圾)箱100只。1992年对原有垃圾箱作了全部整修刷新,并增添了50只。1999年城区共有垃圾箱(桶)288只。2001年,在各公园、主要街路口设置100只废旧电池回收专用箱,并在白峤岭垃圾填埋场内,建造了废旧电池专用密封坑。2002年增设果壳箱200只。2003年,在严防当时国内外流行的“非典”呼吸道恶性传染病中,专门设置可开闭的垃圾箱180只,带盖痰盆300只。2004年,在人民大道、中山路等18条主要道路旁边更换老旧垃圾箱,增添不锈钢果壳箱400只。2007年,又新增、更换果壳箱460只、垃圾桶385只。2008年,在城区170余处地方新增、更换果壳箱275只、垃圾箱(桶)930只,其中,新装置了一部分标注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并列的不锈钢分类垃圾箱。2010年,这些遍布于城区街路和住宅小区及巷弄里的垃圾箱(桶)、果壳箱共有1387只。
  三、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管理机制
  2000年以前,城区的环卫保洁工作由县环卫处直接操作和直接管理。
  2000年6月,宁海县天天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县内首家正式注册登记的环卫保洁服务专业公司,由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县通途城建配套有限公司和县环卫处凌孝才、胡跃勇、洪涛等43名在职职工联合投资组建而成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当年该公司购置机动扫地车1辆,当年机扫道路面积7万平方米。2001年机扫道路面积32万平方米。2003年,该公司改为独立经营的法人制民营公司,承包了城区外环路以北的道路清扫保洁工作,保洁面积为28.75万平方米。这是县环卫处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管理机制迈开的第一步。
  2008年上半年,县环卫处通过公开招标形式,两家民营公司承担城区部分地段的环卫保洁工作。宁海县乾兴环境卫生治理有限公司负责环卫保洁的地段分为A、B块,A区块四至为:东至白峤岭脚、杜鹃新村、白云山庄,南至原化肥厂宿舍、飞轿造漆集团,西至兴宁南路,北至中大街;B区块四至为:东至兴海路,南至人民大道,西至气象北路,北至外环路;合计保洁面积为130.37万平方米。宁海县佳美清洗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保洁城西地块的四至为:东至桃源路,南至徐霞客大道,西至山河岭,北至人民大道与中山路;保洁面积为48.19万平方米。
  2011年5月,通过对原宁昌标段公开招标,由宁海县给力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中标,其保洁标段四至为:东至气象北路,南至人民大道,西至山河路,北至环城路;保洁面积为44.28万平方米。
  宁海县杜龙冲洗保洁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中标后同县环卫处订立城区人行道冲洗与河道保洁合同,负责人行道冲洗面积为25万平方米,河道保洁包括颜公河、大溪南门段、兴工一路河道等,保洁面积为13.69万平方米。
  至2011年,共有5家民营保洁公司在县环卫处管理下,履行双方订立的城区环卫保洁合同。县环卫处则负责对这5家公司日常的环卫保洁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分记录,并在年终考核时,根据对各家公司全年环卫保洁工作质量的累计评分结果,决定对其奖罚措施,以维护环卫保洁市场化管理机制的健康运行。
  是年,城区道路保洁实现100%市场化。道路保洁按照主要道路每日18小时动态保洁、次要道路和住宅小区按照每日12小时动态保洁的作业模式进行,机械清扫和洒水时间达到每日动态8小时,机械清扫率30%。公厕保洁分专人保洁和非专人保洁两类;专人保洁公厕实行24小时专人看管,非专人保洁公厕实行一日五扫的工作要求,公厕配备电子到岗读卡机,实现了科学化考勤。对建筑渣土的清运管理工作,县环卫处通过与县城管局联合执法,执法权限和管理效果得到补充和加强。河道保洁全面实行市场化,县环卫处将城区近27万平方米的河道清理保洁工作,包给县杜龙保洁冲洗有限公司经营。按照县政府要求,全县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填埋”的三级清运处理网络运转正常,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定时收集、密封运输,城区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