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市容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市容治理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5
页码: 180-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建设志的城市管理的市容治理,包括管理机构与职能、市容治理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建设 市容治理

内容

一、管理机构与职能
  1984年8月,城关镇成立市容领导小组,下设“三整顿”办公室,以整顿治理县城的市容卫生、交通秩序和贸易市场脏、乱、差现象。1990年8月,城关镇市容管理队成立;1991年4月,城关镇市容管理队改名为镇市容监察队,以整治市容市貌和管理人力三轮车为主要职能。
  1995年3月,县城乡建设环保局设立宁海县城建监察大队,监管城区市容环境。下半年,县创建文明卫生城镇办公室组建成立县综合执法大队,由县长助理分管,以整治管理城区机动车辆乱停放、市容市貌和人力三轮车为主要职能。1996年10月,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将城镇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和房地产等方面的监察管理职能委托给城建监察大队,实现归口统一执法,改变城区市容管理多头执法、交叉管理的状态。
  1998年3月,县政府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撤销了县综合执法大队和城关镇市容监察队。城区市容管理的职能(除了人力三轮车改由县交警部门管理外),统一由县城建监察大队一支队伍执法。
  2006年4月,宁海县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城管局”)成立,原县城建监察大队被撤销,其人员成建制划归城管局。另外从县规划监察大队和县土地监察大队抽调若干人员划归城管局。城管局受县政府授权及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农林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委托,承担城市管理和行使在县城规划控制区内涉及城市管理相关的行政处罚权等职责。6月23日,城管局正式挂牌运作,内设办公室、法制科、管理科、执法督导科和行政执法大队。大队下设7个中队(跃龙中队、桃源中队、梅林中队、桥头胡中队、城中中队、城南中队、公安中队),共有工作人员135人。2010年,城管局管理科与执法督导科合并为一个科,其余科室未变。
  宁海县城管局城市管理的执法区域:主要是在县城建成区金水路以南、徐霞客大道以北的18平方千米区域内,依法进行市容环境整治管理工作;还有是在城市规划区90平方千米(即4个街道、115个行政村)范围内,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进行查处工作。
  二、市容治理
  (一)整治“六乱”
  “乱占道、乱设摊、乱停车、乱涂写、乱吊挂、乱堆放”现象(又称违章行为),是历年来县城市容环境整治的难点和重点。1990年,查处各类违章行为956人次。1998年,查处各类违章行为1.22万人次,罚款12万元。1999年,以人民大道、兴宁中路、桃源路创建“街容达标路”为抓手,在城区主要路段实行路段长责任制的办法,从严管理,查处各类违章行为8000余人次。2000年,人民大道获“省级城市街容示范路”称号。2001年,对沿街(路)50余家摩托车维修店占道经营进行整治,依法处罚了2家严重违章行为。2002年,同12条路段的2700余家沿街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强化商家店铺门前清洁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2010年,城管局共与4000余家沿街商铺和单位签订了《门前责任告知书》,先后对其检查走访了3万多次,纠正违章行为和宣传教育3600余次。
  2006年4月,县城管局成立之后,整治“六乱”现象,采取在主要路段与区块落实专职人员、分片包干的办法,从严管理。自2006年6月至2008年,共查处“六乱”现象8850余件次。2009年,共查处“六乱”现象5400余件次。2010年,共查处“六乱”现象5000余件次。
  (二)查处“两违”
  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也是市容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1996年,为创建省卫生县城和市文明县城,共拆除违法占道棚屋52处计62间,违法建筑80余处计2000多平方米。1997~2000年,开展非农建设项目规划执法大检查,查出违法建筑项目543件,违法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经处罚补缴规费和罚款1642.9万元,拆除违法建筑90余家计2.25万多平方米。2006~2008年,共拆除违法建筑1277间,计面积12.17万平方米。2009年,城管局在4个街道办事处的配合下,加强了对“三沿五区”、特别是高速公路视线范围内违法建筑的专项整治,全年共查处此类案件200件,拆除违法建筑100处,共计面积16092平方米。2010年,县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宁海县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宁海县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办法》,城管局会同4个街道及国土、规划、农林等部门,共拆除有关村庄、村民的违法建筑7000多平方米,回填违法用地1万平方米。
  (三)“牛皮癣”的治理
  2003年,对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的“牛皮癣”现象进行重点整治,购置高压冲洗设备,落实专人负责清洗,利用电讯通信部门的“呼死你”系统,对拒不接受处理的违章者、对其广告上的电话、手机号码予以停机。2006~2008年,共清除“牛皮癣”83万处,累计停机1048只。2008年7月,对城区“牛皮癣”的清除工作试行市场化运作,以42万元的清除费用,发包给专业公司清除。同时制定了《宁海县城区“三乱”清除工作质量验收标准》和《宁海县城区“三乱”清除考核评分标准》,每月对清除工作进行考核,达到了及时清除的效果。2010年,对隔水洋以北的城乡接合部的“牛皮癣”现象进行了清除,共清除“牛皮癣”5000多处。
  (四)户外广告的管理
  1999年开始,对户外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当年审批了户外广告900余只(幅)。2001年4月,跨街横幅广告经营权实行公开竞拍,以3年100万元的价格拍出广告经营权。2004年5月,又以3年200万元的价格拍出广告经营权。2007年,编制了《宁海县城区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和出台了《宁海县城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当年6月,跨街横幅广告取消,推出广告网架,并以一年180万元的价格拍出城区广告网架经营权。2008年7月,又以一年58万元的价格拍出城区广告网架经营权。是年,小广告张贴栏从原来的8处扩展到15处,并规定统一受理、统一打印、统一张贴。店面招牌按照统一位置、统一尺寸、统一色调的原则,进行制作。对主要商业街路的店面招牌,在材质、造型、色调等方面的品位有所提升。确定了31个点和45个移动网架广告设置权的公开竞拍。统一设计了中山路、人民大道LED滚动灯箱广告的设置方案。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审批了6个大型的高架广告和3个板式广告。2009年,对城区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治理,坚持“规范、减量”的原则,严把审批关,减少灯箱广告、旗杆广告、绿地广告和条幅广告的设置,拆除违法设置和有碍市容的户外广告,全年共审批大型户外广告6个,门面招牌600余个,公告张贴栏共发布各类信息近万条。2010年又开展户外广告治理,共拆除大型违章户外广告9处计34块牌和1个高架广告牌,合计拆除广告牌面积4000余平方米,拆除破损的、未经审批的,以及设置不规范的广告100多处,督促广告公司将石家岙11处大型山体户外广告全部更换成有关“5·19”开游节内容。
  (五)“夜排档”管理
  2000年7月,全面取消零星占道经营的夜排档摊位,集中在环城北路开辟美食街,设置80只夜排档摊位,并采用公开竞拍方式审批出租。2001年,将原来日夜占道的夜排档摊位改为“日拆夜搭”的活动摊位,使其道路在白天让机动车辆畅通;9月,环城北路美食街夜排档摊位缩减为30只,另在其他地段增设10只。2006年1月,夜排档摊位统一搬迁到桃源中路东侧原华山煤气站已拆迁地块,共设18只摊位。2010年3月,夜排档摊位又统一搬迁到南门跃龙大桥北端东侧跃龙山脚原县供电局发电厂已拆迁地块,共设19只摊位,采用公开竞拍方式全部出租。夜排档摊位统一设点,便于管理、减少污染、清洁卫生和方便市民。
  (六)城区停车管理
  2003年起,在城区主要商业地段和大型商业建筑物空地上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停放,有专人维护秩序;在城区道路边侧划出机动车停车泊位线、设置警示牌,进行停车管理;对人行道上违章停放的机动车辆试行原地锁定、接受处罚的措施。2007年,对中山路、桃源路等路段宽度在8米以上的人行道增划临时停车泊位650个,并对其他路段人行道的原有临时泊车位进行了整改,尽量满足停车需求。是年,城管局制订《努力解决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工作方案》,并与建设局、交通局、交警大队等相关单位进行联动,理顺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和利用城区空置地块,建设公共停车场,增加停车面积,实行停车有序,缓解城区停车难、乱停车问题。2003年,宁海县小汽车(主要是城区私人轿车)共有8144辆,2007年增至23489辆,2010年增至48005辆。因此,缓解城区停车难、乱停车现象,仍是停车管理工作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七)流动摊贩的管理
  在城区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严禁流动摊贩经营,而在一些背街小巷、居民住宅区里,则允许流动摊贩经营。2007年,合理设置了3个“钟点菜场”,让流动摊贩在规定的时间内摆摊经营,方便居民就近买菜,关场时间一到,收摊走人,清空菜场。2008年,城区已设置了5个“钟点菜场”。地产时令水果如草莓、杨梅、枇杷、西瓜、柑橘等上市时,开辟专门销售点,落实专人维护秩序,从而减少了流动摊贩侵占道路、影响交通和市容的现象。这种堵疏结合的管理模式,受到群众好评,《人民日报》《中华建筑报》等新闻媒体给予了报道肯定。此管理模式被宁波市城管局授予2008年度“城市管理创新奖”。至2010年底,对流动摊贩进行堵疏结合的管理模式仍在沿用。
  (八)“城管窗口”的服务管理
  城管局服务大厅主要是负责对户外广告设置、临时占道等审批和投诉举报的受理。2008年,共受理大型户外广告30多项,店面招牌850多项,临时占道120多项,气拱门180多项;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城管窗口”共受理各类即办件近1700件,收取各类规费351万元。2008年,宁海县城管局服务大厅荣获“市文明示范窗口”称号。2010年,共受理信访投诉1249件,上级督办件62件,报结率达到100%;教育、处罚市容违章行为3000人次;完成店面招牌、临时占道和广告张贴等审批1600件。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