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网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8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水网工程
分类号: TU991.6
页数: 13
页码: 141-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第一座自来水厂于1978年建成,后发展为宁海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县域内的水务设施建设、投资、经营和管理。根据规划,宁海县被划分为三个供水片区,并规划了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及泵站建设。至2010年底,水务集团共有职工438人。规划实施内容包括扩建和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管网系统等,旨在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建设 水网工程

内容

宁海县第一座自来水厂(后亦称第一水厂)于1978年11月建成投产,性质为国有企业,当年有职工14人。1979年,该厂隶属县基建局。1996年6月,第一水厂与正在筹建的第二水厂合并,设立宁海县自来水有限公司,隶属县城乡建委,负责第一水厂、第二水厂的生产运行和城区供排水设施的融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当年有职工104人。2006年6月,在自来水有限公司和兴海自来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并的基础上,组建了宁海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从县建设局分出,隶属于县政府。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县政府授权的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企业化运作,其经营管理的职能是县域范围内的制水、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投资、参股、经营,水务行业的管理。至2008年底,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共有职工360余人。至2010年底,共有职工438人。
  2005年5月编制的《宁海县给(供)水规划(2005~2020年)》,根据宁海县域水源地理实际情况,将县域划分为三个供水片区:越溪乡白峤港北、茶院乡、力洋镇、胡陈乡、长街镇为宁东片区,建设宁东水厂和长街水厂,成环形管网供水,供水水源为力洋水库、西林水库和车岙港水库。县城区、黄坛镇、大佳何镇、强蛟镇、西店镇为中北片区,以县第二水厂为依托,建设黄坛水厂、临港水厂和宁北水厂,成环状管网供水,供水水源为西溪水库、黄坛水库和梁坑水库。岔路镇、前童镇、一市镇、越溪乡白峤港南为西南片区,建设宁西水厂,成环状管网供水,供水水源为白溪水库和下林水库。另有深甽镇、双峰乡(于2004年并入黄坛镇)、桑洲镇,因属山区、地势较高,拟分别建水厂单独成片供水,供水水源分别为梁坑水库、白溪水库、辽车水库。
  2005年编制的《宁海县污水排放总体规划》,年限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0~2020年。规划重点建设区域性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及泵站,受纳范围为县域内所辖4个街道、9个镇区。处理污水流域面积1006平方千米。近期重点解决县城中北片区、西南片区和宁东片区的污水收集与处理,逐步改善目前雨水、污水合流排水系统,使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远期全面建成雨水、污水分流管网系统,集中处理率达到9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分别达到90%、95%、100%。规划实施内容可分为:中北片区(跃龙、桃源、梅林、桥头胡等街道,黄坛、西店、大佳何、强蛟等镇),近期扩建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远期建设西店污水处理厂,临港污水处理厂,大佳何、薛岙设污水提升泵站。宁东片区(力洋、长街、茶院等镇乡),近期建设宁东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长港污水干线、设污水提升泵站。西南片区(岔路、前童等镇),近期规划建设岔路至前童污水管网系统和岔路、前童公路污水干线,雨水、污水分流后经污水排水管排入城南污水处理厂。
  第一节 自来水厂
  一、城区水厂
  第一水厂位于城区西郊范家桥北端,1975年动工兴建,1978年11月建成投产,1979年1月通过验收后正式运营,供水能力为2500吨/日,以流经县城西南面的大溪为水源,采用大口井取水。厂区占地面积6.84亩,建筑面积1804平方米。1986年,该厂扩建,供水能力提高到1.25万吨/日;1991年,又在城南大溪新建集水井一口,直径5米,深7米,用于防汛期间的供水服务。1992年底,该厂扩建为供水能力2万吨/日。第二水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别于1995年和2005年建成投产后,第一水厂作为备用水厂。2009年,第一水厂停产退役。2011年4月,该厂址(土地)被征收,作为建设西门城楼暨徐霞客广场的部分用地。
  第二水厂 位于城区山河村东北侧,以黄坛水库为水源。厂区总占地面积73.4亩,分两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用地47.5亩,总投资3838万元,于1994年10月始建,1995年11月建成投产向城关地区供水。二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0万吨/日,于2005年竣工投产,工程投资5345万元。至此,第二水厂供水范围包括跃龙、桃源、梅林、桥头胡4个街道区域。
  第二水厂引水专管工程1994年,该厂利用黄坛水库灌溉宁东城郊至竹口片和城北大湾塘片农田用水主渠道(明渠),就近铺设了一条从山河岭二级水电站至该厂的钢筋砼引水渠道,全长870米。2002年底,该厂投资3610万元专门铺设(建造)了一条直接从黄坛水库引水的管道,全长8300米。该管道全线用钢管铺设,隧洞进行衬石浆砌改造,改无压自流为全封闭有压引流管道。2006年,又对全封闭的引水隧洞进行了改造,在隧洞内铺设钢管引水。至2010年,第二水厂已成为本县供水行业中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生产管理上较为先进完善的“龙头水厂”。
  二、乡镇水厂
  临港水厂 位于强蛟镇长畈岭水库北侧,占地面积82.9亩,水源取自长畈岭水库,设计总规模6万吨/日。一期供水能力3万吨/日,于2004年5月竣工投产。因长畈岭水库在枯水期水源严重不足,为此,2008年8月,县水务集团立项建设,从桥头胡铺设一条清水管至临港水厂,实现城区与强蛟镇联网供水。是年,供水165万吨,新铺设管网10千米,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地区饮用水源不足的问题。
  宁北(西店)水厂 位于西店桥棚,占地68亩,设计总规模为6万吨/日,取水源为白溪水库。一期工程供水能力为3万吨/日,投资4112万元,于2006年9月开工,2007年11月初开始投入运行,供水范围是西店镇。2008年,供水总量178万吨,日最高供水量0.85万吨。新铺设DN100以上管网27千米,DN100以下管网50千米,新装水表3210只,累计户数10418户。从2008年起,从根本上解决了宁北地区用水难问题。2009年,被浙江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A级单位”称号。
  黄坛水厂(第三水厂) 位于黄坛水库东侧,大洋山西侧,厂区占地面积69亩,水源取自黄坛水库,设计总规模为16万吨/日。一期工程供水能力为8万吨/日,于2007年8月开工,2008年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后,将与第二水厂联网供水。计划总投资3162万元,2009年11月完成投资1980万元,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685.6万元。2010年底,第三水厂一期工程又完成附属工程,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宁东水厂 位于力洋镇下跳山南侧,厂区占地90亩,以力洋水库为取水源。(远期规模10万吨/日,以西林水库为取水水源。)一期工程供水能力为5万吨/日,投资5235万元,于2005年3月动工,2007年5月竣工投产。供水范围为力洋镇、宁东园区和长街镇。2007年7月,动工铺设从宁东水厂至长街DN600—DN1000的清水管,长约15千米,2008年铺设DN100以上管网22.8千米,DN100以下管网93千米,新装水表3600多只,累计户数5296户。2009年,被浙江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A级单位”称号。
  长街水厂 位于长街村前山南侧,以车岙港水库为取水源,厂区占地70亩,工程总规模为3万吨/日。其中,一期工程占地40亩,供水能力为1.5万吨/日,投资3110万元,2008年完成主体工程,2010年7月完成设备安装,2011年12月31日投入试运行。
  宁西水厂 即原岔路、前童水厂工程。2009年,县水务集团根据片区规划统一设计,调整为宁西水厂。
  宁西水厂位于岔路叶家山支洞南约500米的狮子山上,紧邻甬临高速公路西侧,总占地面积为38.2亩,设计供水规模为3万吨/日,一期供水规模为1.5万吨/日,主要建设工程有:引用白溪水库为水源,建有622.34米引水隧洞工程,375.33米防洪沟渠工程,14.435千米输配水管网工程。总投资为2884.7万元,其中,水厂建设(一期)投资为2384.89万元,水厂引水隧洞管道及防洪工程投资 为499.81万元。
  宁西水厂(一期)于2010年1月开工建设,2012年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设备 安装。
  第二节 供水管网
  县域居民饮用水及工业用水管网工程建设,总体依附于县域水厂建设。1987年底,城区输配水管网总长度约19千米。乡镇区域局限于部分镇办水厂管网和农村水厂(泵站)相应管网,其水网管径多限于DN75之下;城区水网最大管径为DN400,大部分为DN100—DN150,管网材质大部分选用水泥管,部分为铸铁管。1997年12月,城区管网总长度达219.4千米,输配水管网最大管径为DN1400,管材多采用钢管、PE管等。2006年底,DN800—DN1000的输配水管铺设到梅林、桥头胡街道,至2008年底,城区管网总长度589.4千米,城区环状供水管网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完成县水务集团供水辖区内55个供水工程项目,新增DN100以上供水管81.4千米,DN100以下供水管130千米。农村供水管网改造与建设进一步加快。为解决全县唯一一个海岛村(长街镇隔洋塘村)常年用水之困难,县政府投资230万元,从岳井渡口附近铺设供水管到该村,全长3.5千米,其中,海底安装DN200PE管1.3千米,安装最深处达12米,于2006年9月铺设完成,是宁海县海底首例铺设供水管。
  2010年,新建设的供水管网工程有:第三水厂至中心城区供水主管道建设,该管道工程铺设长度为8.45千米,2010年完成6千米;推进乡镇供水配套主管网建设,总长为81.5千米,2010年完成50千米;完成城区新建供水管网铺设任务,主要建成南门跃龙大桥至白鹤庙供水主管道和新甬临线A、B、C段供水管道工程;宁西水厂供水管网工程,总长14.435千米,防洪沟渠375.33米,隧洞工程622.34米,总投资2884.7万元;城区至越溪、一市DN600供水管铺设工程,工程投资1500万元;桥头胡至大佳何DN400—DN600供水管铺设工程,工程投资1800万元。整个年度供水管网工程达81.5千米,总投资2.39亿元(包括其他配套工程)。
  至2010年底,累计城区供水管道总长631千米。
  第三节 居民用水户表改造
  一、户表改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宁海县城住宅小区和套房住户大楼的供水管网里,每只开户的总表下面一般都接有几只或十几只分表,其居民用水计量都采用每月轮流抄表,即“分表水费自收汇拢,总表计量出户缴费”的方式。这种用水缴费方式导致居民用户费时费力,加上总表内公用水管因长期使用后产生渗漏水损耗,出现总表抄见度数大于分表合计度数的情况,引起用户之间及用户与自来水公司的矛盾。原用户总表外的供水公用管网沿用的镀锌管和PPR塑料管,由于年久而老化,渗水现象多有发生,造成供水压力下降,以致小区住宅楼房高层用户用水困难;而用户总表内的供水管网渗漏水情况也经常发生,既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用水损耗费,又浪费了水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县自来水公司生产经营的运行成本,影响了正常效益。
  针对这些涉及千家万户的问题,县自来水公司从2000年起开始专题研究居民自来水消费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出户”(以下简称“户表”)的改造办法,决定从供水主管网上重新开口,与将要进行户表改造的住宅小区并已重新更换了新材料供水干管相连接;公司管理科、客服科工作人员到户表改造的试点现场办公,改造工程完成后严格验收,让用户放心。同时,公司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开展户表改造的宣传。
  县自来水公司从2002年1月开始,试行户表改造及低水压区改造,10月在城区松竹新村率先推进。之后,以每年3000户的速度陆续在城区上隍畈、崇寺山、车河路、淮河路、平海路、东海路、望海路、园丁路、将军路、县后巷等地段的住宅小区和应家山村、杏蒋村等城中村进行户表改造;随后又对城区其他地段的大部分户表进行改造。据统计,城区户表改造数量从2002年底的1.45万户增加到2008年的5.35万户。与此同时,户表改造工程拓展到西店镇、宁东园区、长街镇、黄坛镇等镇区,改造户表合计26810户。2009年开始,县水务集团在加快推进农村水网改造的同时,重点对桃源街道、梅林街道和力洋、强蛟、西店、大佳何等镇的农村进行户表改造;年底,已改造和新安装的户表共有30240户,其中,新安装的户表有4587户。
  通过户表改造,用户用水单独计量缴费方式清楚简单,告别了过去那种总表、分表同时存在的计量缴费方式带来的麻烦和矛盾;在改造中对住宅小区公用水管采用环保材料管取代普通材料管,既防止了供水中的二次污染、保证了水质卫生,又减少了渗漏水现象,从而减少了县自来水公司的运行损耗,又提高了供水管网水压;县自来水公司此前自设的收费点和农业银行营业所采用电脑联网微机操作收取水费,此后又与各邮政营业所联网,收费网点遍及城区街道和各乡镇,方便了用户缴费。
  二、户表实施办法
  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浙江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27条要求,结合宁海县实际情况,县自来水公司从2001年12月1日起,在城关地区供水范围内对新建、在建住宅房全部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到户”的安装;同时对老城区住宅房原总表、分表同在户逐步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到户”的改造,并制定了相关的实施办法。
  县自来水公司按照县物价局《关于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收费标准的批复》和《关于县自来水有限公司接水工料费等收费标准的批复》文件执行收费标准。
  第四节 污水处理设施
  一、城区污水处理设施
  城北污水处理厂 城北污水处理厂位于桥头胡南面尤家村,设计总规模12万吨/日,分期建设。一期污水处理能力为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总控制用地规模130.3亩,一期为89.6亩,工程总投资5294万元,采用改进型SBR污水处理工艺,二级加强生化处理,出厂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厂于2002年12月开始筹建,2004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
  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3万吨/日,总投资为2994万元,该工程于2008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于2009年10月投入使用。一期、二期合并运行后,至2011年11月底,累计处理污水量9122.15万吨,最高日处理量达到6.52万吨,COD削减总量1.13万吨,2011年,日均处理量4.96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80.5%。
  该厂主要服务范围为县新、老城区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同时配套铺设了DN1200—DN1600的污水收集干管5.4千米。
  城北污泥处理工程 城北污泥处理工程位于城北污水处理厂内,项目总规模为150吨/日,一期为75吨/日,采用厌氧工艺,工程占地面积为17.25亩,总投资为4227万元。主要建设设施:浆化池、调配池、高温水解反应池、中温厌氧消化池、消化污泥储池、污泥调质罐、综合泵房、生物脱硫塔、深度脱水机房、污泥滤液储池、沼气储柜、滤液处理沉淀池、锅炉房、沼气发电机房、配电室等。该污泥处理工程的服务对象为城北污水处理厂、西店镇污水处理厂、深甽镇污水处理厂、长街镇污水处理厂、宁东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处理厂、临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该工程于2010年11月开工,2012年3月竣工。
  颜公河治污工程工程总投资为1亿元,分五期建设,建设期限为2010~2014年,2010年开始调查及建设,至2011年底,累计投资1596万元,已完成颜公河东侧的截污改造及颜公河沿线排放口的截污工作,完成东苑小区、正学明渠截污改造,完成金水路、兴宁路污水管网疏通,完成金海豪生大酒店后面的渠道污水来源调查。上下桥渠道污水改造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已进场施工。
  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长街污水处理厂 位于长街镇车岙港村东侧,占地面积为30亩,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一期工程为0.5万吨/日,二期工程为1.3万吨/日。一期工程建设设施主要有生产建筑物、辅助生产用房和管理用房,工程投资为4211万元,于2009年6月10日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验收。该厂主要处理长街镇区生活污水及长街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工业废水,排入岳井洋上游内河,排放标准近期为一级B,远期为一级A。同时,长街镇区铺设配套排污水主管3千米,总投资500万元。
  深甽污水处理厂 位于凫溪下游,总占地面积为20亩,污水处理总设计规模为1万吨/日,其中,一期规模为0.5万吨/日,建设设施主要有生产建筑物、辅助生产用房和管理用房。污水处理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生化处理工艺,排放标准为一级B。一期工程于2009年9月12日开工,2010年8月完成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一期工程总投资4206万元。同时,深甽镇区铺设配套排污水干管全长2.05千米,投资148万元。
  西店污水处理厂 位于甬临线公路与五市溪朱行桥交汇处东南侧,厂区占地面积约75亩,污水处理设计总规模为3万吨/日。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1.5万吨/日,总投资为5827万元,主要建设设施有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涡流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污泥泵房、综合楼等建筑物及相关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型氧化沟生化处理。一期工程于2009年8月开工,2010年12月底竣工调试运行。同时,西店镇区铺设配套排污水干管全长2.4千米,投资150万元.2011年12月底全部完成。该厂主要处理西店镇区污水,排放口设在铁江上游2千米处,并排入五市溪内河。排放标准近期为一级B,远期为一级A。
  临港污水处理厂位于强蛟镇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区北片小兴业东侧、国华电厂南侧,占地面积70.44亩,污水处理总设计规模为4万吨/日,其中,一期工程规模为2万吨/日,投资为5741万元,主要建设设施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涡流沉砂池、改良型氧化沟、二沉池、滤池、紫外线消毒渠及回用水泵房、排海泵房、储泥池、污泥浓缩脱水车间、综合楼等建筑物及相关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改良型氧化沟生化污水处理工艺,排放标准近期为一级B,远期为一级A。
  一期工程采用特许经营招标模式,工程于2011年2月9日开工,2012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
  茶院污水处理站 位于茶院乡坑口岭村,占地面积约3.12亩,总投资400万元,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为780吨/日,采用DA—EH型污水处理工艺。土建工程于2008年10月20日开工,2009年5月25日竣工。设备安装于2010年10月15日开工,2010年11月23日安装调试完毕。
  大佳何污水泵站 位于大佳何镇肆勤塘,占地面积为8亩,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为0.4万吨/日,总投资为3422万元。该工程于2008年1月12日开工建设,2008年7月10日竣工。
  大佳何镇排污水管工程 总投资1292万元,采用DN400的球墨管和钢筋砼管铺设,全长8.8千米。该工程于2010年1月开工,2010年12月底竣工。
  岔路至前童排污水管工程 总投资256万元,采用DN400的钢筋砼管铺设,全长5千米。该工程于2010年12月底竣工。
  第五节 排水排污管网
  1987年,县城排水管道总长9千米,1997年延伸至88千米,雨水和污水排放没有分流。2001年,排水管道开始实行雨水、污水管分流建设。至2003年,县城排水管道总长287千米,其中,排污水管道长度35千米。2007年5月,兴宁北路排污水管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管道为口径DN1000的钢筋砼管,全长1.326千米,当年7月竣工。2009年3月,兴宁北路排污水管道二期工程建设,管道为口径DN1000的承插式钢筋砼管,全长2.023千米,当年12月竣工。2007年12月,梅丹线梅林段排污水管顶管工程(指全部用机械化埋设的水管工程)开工,采用DN800的承插式钢筋砼管铺设,全长1.1千米,工程总投资451万元,2009年10月竣工。
  至2010年底,县城市建成区排水管道总长438千米,其中,排污水管道长度111千米。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