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公园
分类号: TU986
页数: 7
页码: 117-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拥有多个公园和广场,其中包括跃龙山公园、柔石公园、正学公园、飞凤山公园、潘天寿广场(公园)、徐霞客大道景观带、徐霞客公园、一休公园、西苑公园、银菊公园、天王风景名胜公园、月亮边公园、梅湖公园和烈士陵园等。这些公园和广场各具特色,有的以历史文化为主题,有的以植物造景为主,有的则是集休闲游览、烧香拜佛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公园。其中,跃龙山公园是宁海县建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公园,潘天寿广场则体现了文化性、娱乐性、休闲性等特点,徐霞客大道景观带则是带状公园,徐霞客公园则是为纪念《徐霞客游记》在宁海开篇而改名。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绿化 公园

内容

跃龙山公园 跃龙山位于县城东南隅,占地面积29.1公顷,海拔78.8米,公园依自然山景逐年修建形成。山顶有明朝万历十年(1582)建造的文峰塔,为六面九层空心塔,塔身高22.6米。公园西首的小山岗上,有明代大儒方孝孺(正学先生)读书处,还有青云观、三官殿、朱子祠、跃麟庵、吕祖庙等遗址;西北小山坡上,曾有民国后期建立的抗战阵亡将士墓园,以及在西南龙须潭顶小山嘴上建立的抗战胜利纪念亭。
  20世纪50年代,山上林木除西部参天古树尚存外,其余皆遭砍伐,加之附近村民到山上垦荒种地,以致植被遭破坏,水土遭流失,跃龙山几乎成了癞头秃子山。
  1959年,跃龙山划归县林业特产局,属于茶山林场管理,暂名为跃龙山公园;是年12月,县政府组织全城各行各业人员,在山上进行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之后,又在山上修建了几条人行道,夹道种植冬青树,空地里种植扁柏及桃、李等果树;并辟有苗圃几处,由专人管理。1962年,在濒溪的千丈岩畔凿渠,建造跃龙山翻水站;在将军庙所处的小山谷筑坝蓄水,形成一个人工湖,取名“将军湖”。20世纪60年代末,跃龙山已是满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成为人们休闲游览的胜地。1972年,在将军湖南山坡建成宁海县革命烈士陵园(2002年,该陵园迁出原址,重建于跃龙山北坡)。4月,宁海县革命委员会发文,正式命名跃龙山公园。1982年,在将军湖畔建凉亭,筑假山,砌花坛;1987年,在湖畔开辟娱乐场,添置供游人小憩的座椅,修铺鹅卵石林间小道1500余米;1994年起,在湖岸周边修建儿童乐园,先后添置了水上脚踏船、水中转艇、电动小火车、空中飞椅、空中缆车等游乐设备,还建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中老年人活动楼。1983年9~12月,对文峰塔进行了全面维修;1984年在文峰塔西千丈岩顶新建望溪亭;1987年在文峰塔旁新建碑亭。1991年,跃龙山公园划归县城建环保局,属于县园林管理处管理。1996年,利用山中闲置的人防坑道150米开辟游乐宫。2004年,在将军湖东边山岙里搭建露天舞池,为人们提供又一处健身娱乐场地。从1993年7月起,公园实行门票收费管理,每天上午7时前免费入园,7时后每人每次0.30元;后来逐年提高到每人每次0.80元,到2004年底取消门票收费。
  现在的跃龙山公园植被树种丰富,有马尾松、金钱松、柏树、杉树、枫香、板栗、麻栎、沙朴、冬青、广玉兰、香樟等;近几年又陆续增植香花树种,有桂花、樱花、垂丝海棠、茶花、栀子花、八仙花、绣线菊等。跃龙山公园是宁海县迄今为止建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公园,也是一座汇青山绿水与历史古迹、革命传统教育和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园林风景区。
  柔石公园 公园位于城区桃源北路西侧、金水路南侧,总占地面积16.67公顷。2001年11月始建,2002年10月建成。2009年,又投资1000万元对公园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公园划分为“一带九区”:沿路隔离带,入口迎宾区、水景观赏区、柔石纪念区(暨蔷薇专类园)、儿童游乐区(暨香花观果园)、密林避暑区、金秋漫步区、康体健身区(暨木兰山茶园)、热带风情区(棕榈园)、赏竹咏梅区(梅竹园)。2009年底,又在公园内东南角新建成外观具有江南传统建筑风格、内部配有图书管理现代化设备的县图书馆,占地面积8360平方米,建筑面积3798平方米,2008年6月始建,2010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
  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在植物配置上,以香樟、桂花、冬青、广玉兰、杜英、香泡、雪松等常绿树为主,辅栽各种观赏花叶之树——银杏、白玉兰、垂丝海棠、樱花、紫薇、红枫、红叶李等,花灌木有茶梅、杜鹃、红花檵木、小叶栀子花等,地被植物有花叶美人蕉、八角金盘、八仙花、云南黄馨等。并在各个景区点缀大小型园林小品——假山、喷泉、瀑布、亭子、雕塑等,以及拱桥、凉棚、茶楼等建筑。它是供市民休闲、游览、娱乐及学习的好场所。
  正学公园 公园位于城区正学东路南边与天平路西边的交汇处,总占地面积5.01公顷。2001年8月始建,2002年9月建成。2009年,又投资320万元对公园进行景观改造。原名杜鹃公园,后来为纪念宁海籍的明代大儒“正学先生”方孝孺而改名,公园主入口两旁的长壁上刻有“正学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公园布局为“四区两带”:主入口区、儿童游乐区、休闲草坪区、梅云桂雨区,沿路隔离带、滨湖植物带。公园中心是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人工湖,黄石驳岸凸凹起伏,近于自然形成的湖岸,湖内栽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湖畔建有一座水上亭台。贯通公园西南边缘的排洪渠上,横跨着两座半月形的石拱桥。园内西部有座建筑面积为191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现为“妈妈贝贝服务中心”;园内东北部有座建筑面积为918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原为茶艺馆,现为咖啡馆。
  飞凤山公园 公园坐落在县城南门外大溪南岸的龙头山,东与跃龙山公园、北与徐霞客大道景观带隔溪相望,占地面积17.73公顷,2004年5月建成。公园分为于飞阁、临碧榭、揽月亭、怡绿苑4个景点。于飞阁共3层半,高20米,建筑面积730平方米;“于飞”寓凤飞之意,登于飞阁向北远眺,县城风貌尽收眼底。临碧榭周边是湿地植物,伴着淙淙山泉,满目翠色。揽月亭建于山坡,山间幽静,树林荫翳,晴夜可揽明月清风。怡绿苑建在松林中,有风时能领略“风吹松林听涛声”的意境。另有一座仿照明清建筑风格的茶楼,建筑面积1172平方米。2007年,又完成3500平方米的湿地水体绿化工程,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再力花、黄菖蒲、千屈菜等。公园已成为一处供市民游览、休闲及纳凉避暑的山林兼湿地风景区。
  潘天寿广场(公园) 广场位于城区北斗北路东侧、正学路南侧,天寿路贯穿其中,总占地面积4.67公顷。广场是为纪念宁海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100周年诞辰而建,于1996年8月开工,分三期建设,至2001年5月全部完工。
  广场中心区是一块高出地面1.5米、面积500平方米的砖石平台,平台正中置有潘天寿先生依石而坐的铜像,平台四边各有一道台阶,平台周围是半坡形的灌木和花草,平台北面不远处是砖石结构的半抱形休闲长廊,长廊两边种着树木和花草。广场南区有几块大草坪,点栽着广玉兰、桂花、银杏、五针松、樱花、垂丝海棠等花木,还有复式喷水池和南大门等建筑。东区是竹林绿篱。西区有一弘浅浅清波的观池,建有小桥、凉亭、石桌、石凳。区边临街地还建有潘天寿艺术中心和书画陈列馆、县文联、县文管会等办公楼房,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北区有文化广场、舞台、盆景园和毗连的青少年宫。整个广场体现了文化性、娱乐性、休闲性等特点。每逢节假日和纪念日,政府或群众团体在广场举行各种科普文化或文艺活动,形成了宁海独特的“广场文化”。1999年,被评为宁波市“十佳文化广场”。2010年7月,潘天寿广场地下停车场开工建设,该工程总建筑面积9053平方米,近期单层停车262辆(于2011年12月底完工),远期双层停车451辆。
  徐霞客大道景观带 大道景观带的前身是滨溪路。宁海县为了在2002年5月举办“5·19”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提前实施滨溪路改建为徐霞客大道景观带工程。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00年9月开工,2002年初竣工;二期于2004年6月竣工。
  景观带为带状公园,位于城南大溪北岸、徐霞客大道南侧,与大道同行并同步建设,全长1600米,宽27米,占地4.67公顷。其中,草坪面积3.2万平方米,花卉面积1000平方米;植有银杏、柿树、榆树、香樟、沙朴、冬青、桂花等乔木700余棵,灌木1.1万余株,达到了常年有绿、四季有花的效果。景观带自东向西,立有《徐霞客游记·开篇》、中年徐霞客与书童、老年徐霞客三组石雕。景观带内建有旱地喷(淋)泉、亭廊、小城墙城门、小桥,设有石碾、石柱脚等小品;临溪岸边建有半圆形亲水眺台;路灯、地灯、景观灯设置齐全。大道北侧人行道旁是一幢幢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仿明清风格的建筑物,茶楼酒家与店铺宾馆鳞次栉比;东北角是“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及占地5300平方米的广场。与大道景观带隔溪相望的是飞凤山公园。美丽夜景是大道景观带的一大特色:每当夜幕降临,大道景观带各种电灯齐放光辉,南门大桥和大溪两岸防洪堤沿边的LED三色光带变幻不断,仿古建筑群灯笼火红、霓虹闪烁;溪南飞凤山“于飞阁”上下周边的装饰灯用光的线条勾勒出楼阁雄姿;远处南面福泉寺如意塔顶的镭射灯光束与东面跃龙山文峰塔顶的镭射灯光束在夜空中交相辉映;大溪水面倒映着光波灯影。
  2005年,徐霞客大道景观带荣获宁波市“茶花杯”园林绿化优质奖。
  徐霞客公园 公园原名崇寺山森林公园,位于城西清泉路西端、崇寺山东麓,总占地面积44公顷,是一个自然山林公园。公园东入口广场于2006年11月始建,2007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1.5公顷,建有花坛、树池、门房、亭台和景观长廊,辟有停车场2450平方米。建成的环山景观道路北起山河路、环山向南延伸至徐霞客大道西端,全长1100米,宽11米;配套建设环山道路景观带1.4万平方米。公园里植物配置丰富,乔木有香樟、合欢、桂花、红枫、白玉兰、杜英、青桐、紫薇、杨梅、樱花等,花灌木有茶梅、杜鹃、栀子花、红花檵木等。这个公园也是为纪念《徐霞客游记》在宁海开篇而改名的。
  一休公园 公园东至望海路、西至东海路、北至人民大道,占地面积14048平方米,是一个社区公园,建于2001年。公园绿化以杜鹃花、红花檵木、茶梅、金叶女贞作为主要花灌木,乔灌木有桂花、五针松、红枫、樱花、蜡梅、茶花、白玉兰、紫薇、铁树等,适当点栽雪松、银杏、香樟、杜英等高大树木。主要景点有主入口小广场、花坛、亭子、雕塑、花架、游廊等,游廊的数对廊柱上都刻着反腐倡廉的楹联;园内东部空地上,置有各种健身活动的器材设施。
  西苑公园 公园别名松鹤公园、西门游园,位于山河路与环城西路交接处的南边,占地面积8974平方米,是一个社区公园,建于1998年。因受原地形的局限,故地理特征为下沉式公园。园内建有游廊、亭子、花坛、树池等,并置有各种健身活动的器材设施。公园主要乔木有香樟、桂花、合欢、樱花、水杉、红枫、紫薇、白玉兰等,灌木有杜鹃、茶梅、红花檵木、金边黄杨、云南黄馨等,营造了一个绿树成荫、四季有花的小游园空间。
  银菊公园 公园位于城区银菊路东与丁香巷西之间,周围都是居民住宅楼群,是社区公园,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于1998年。公园小巧而精致,以植物造景为主,主要乔木有香樟、桂花、樱花、白玉兰、红枫、垂丝海棠、碧桃等,灌木有杜鹃、红花檵木、茶梅、八角金盘、小叶女贞等,地被植物有葱兰、麦冬等,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化景观效果。草坪上置有各种健身活动的器材设施,并建有亭子、石桌、石凳。
  天王风景名胜公园 公园又名东岳宫,坐落在城区东部华山路东侧的小山上,总占地面积9公顷,始建于1999年,经过历年来的续建,现已粗具规模,是集休闲游览、烧香拜佛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公园。拾级步入公园山门进口处,有一个古典式的自然山水小游园,精巧雅致的亭子、石桥、水池等,体现了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公园植被茂盛,林木葱茏,曲径通幽;依据山上自然地形合理配种的花木,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优美景观。园内有一座寺院——东岳宫,宫内有东岳大殿、大雄宝殿和千佛殿,终日香火缭绕,念诵佛经与敲击木鱼的声音不绝于耳,为这座公园增添了几分宗教色彩和灵气。
  月亮边公园 公园处在城区梅林街道区域、甬临线公路西边一座叫“月亮边”的小山上,总占地面积10公顷,建于1998年,是一座集登高览胜、休闲游览于一体的自然山地森林公园。公园山路蜿蜒曲折,山上植被繁茂,林木葱郁阔叶林、针叶林等不同枝叶各具姿态;落叶林、常绿林、混交林等色彩斑斓;还有许多杨梅树和毛竹林。每年杨梅成熟季节,山野绿林中出现一片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象,招来了更多的游客。
  梅湖公园 公园坐落在梅林北路西侧与梅湖路南侧的交汇处,邻近杨梅岭水库南边,占地面积1.3公顷,建于1998年。公园东南面入口处为大面积地砖铺装地,建有旱地喷泉水池;南面、西面是大片的草坪与疏林,草坪铺植的是马尼拉草;北面是休闲广场,点缀着花坛;东北面为水景区,利用原有自然地形,修建了一个大水池,一条曲折的游廊架造在水池上,环池周边栽有一行青青杨柳。
  该园采用自然式造园手法,创造出池、坡、坪、林、廊、天井等大大小小的园林空间。园内植物配置相对集中而简洁精巧,植物群落分明——高层突出樟树、银杏、枫香和法国梧桐等,中层突出桂花、白玉兰、樱花、红枫、茶花等,低层突出海桐球、杜鹃、红花檵木、茶梅等,着意展示出树成群、草成片、花成丛的自然景观效果。
  烈士陵园 陵园原址于1972年建在跃龙山公园将军湖南面的山坡中;2002年迁址于今跃龙山北坡,当年建成。为开放式的坡形陵园,占地面积2.46公顷,是一座纪念革命烈士的专类公园。陵园由主入口、悼念广场、烈士纪念碑、烈士陈列室四部分组成。一口钢质黑色大警钟矗立在园内梯形台阶的正中,纪念碑下长眠着1949年7月为解放宁海而牺牲的21位烈士,陈列室里珍藏着140多位为解放或建设宁海而献身的烈士的照片和文字事迹。每年清明时节,县委、县政府四套班子领导以及机关干部、学生和群众都要来祭扫陵园、鞠躬凭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英烈精神。
  陵园建成时,植物品种仅有雪松、柏树、黄杨及草坪等。近几年来,增种了香花类树木,主要有香樟、冷杉、樱花、紫薇、垂丝海棠、五针松、铁树、白玉兰等,对草坪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加强了对陵园绿地的养护管理。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天寿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宁海县图书馆
相关机构
宁海县文联
相关机构
宁海县文管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