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防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6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城市防洪
分类号: TV873+.3
页数: 3
页码: 76-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进行了多项防洪工程,其中包括南门大溪防洪工程、城北防洪工程、新兴水渠、坑龙王排洪渠道、坦坑村渠道和颜公河治理工程。南门大溪防洪工程于1985年动工,对两岸堤坝进行了多次加固和加高,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城北防洪工程即宁海科技工业园区渠道防洪工程,通过修建排洪渠道收集园区洪水,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新兴水渠、坑龙王排洪渠道和坦坑村渠道也进行了相应的建设,以提高防洪能力。颜公河治理工程则是对县城北片主要行洪排水河道进行逐段治理,共建成大小桥梁、闸门等设施,部分标段仍在规划中。
关键词: 宁海县 城乡建设 防洪工程

内容

南门大溪防洪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范家桥至跃龙(南门)大桥及至跃龙山桥这一段大溪两岸的防洪堤坝。于1985年10月中旬动工,1986年底筑成北岸防洪堤,全长2035米,堤坝高3.5~4米,坝顶宽13米,两侧均为块石干砌,中填沙和卵石,坝顶以混凝土压顶,厚30厘米;并建城南排洪涵洞一座。1987年底,筑成南岸防洪堤,全长2277米,堤坝高4米左右,块石干砌,坝顶宽4米,以混凝土压顶,厚30厘米。当时该工程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1988年7月30日,宁海县遭受了特大洪水,县城南门大溪两岸区域损失惨重。县政府水利部门从1992年10月开始,对南门大溪防洪工程进行了综合治理——对溪道进行疏浚清淤、挖障平整,同时修补加固南北两岸的防洪堤;加固加高跃龙大桥的东北岸100米和南岸200米的防洪堤,拓宽并修建跃龙山桥以北300米和以南200米的防洪堤,另又加固范家桥以西南岸300米防洪堤。1999年11月起,又对南门大溪两岸堤坝进行了全面加高加固,于2001年6月完工,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3年2月,完成南门大溪中段5道拦水堰坝工程,拦蓄长度900米,拦蓄水深1.5米。
  城北防洪工程 即宁海科技工业园区渠道防洪工程。科技工业园区位于宁海县桃源街道竹口村北部,该工程位于科技工业园区东部,通过修建的园区沿山排洪渠道和园区纵向排洪渠道,收集园区雨季产生的洪水,最终排入颜公河;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沿山排洪渠道为明渠,全长1845米,渠道底宽3~11.5米,高2.8米;渠道结构为干砌块石暨混凝土三面光衬砌。渠道上建有12座钢筋混凝土平桥。沿山排洪渠道于2001年1月上旬开工,2002年1月底竣工。纵向排洪渠道为明渠,全长1553米,渠道底宽5.2~8.8米,高2.8~4.4米;渠道结构为干砌块石暨混凝土三面光衬砌。渠道上建有12座钢筋混凝土平桥。纵向排洪渠道于2001年2月上旬开工,2002年4月中旬完工。
  新兴水渠西起兴宁北路下桥村东侧,东至颜公河,全长1337米,渠宽7~7.5米,深4米;渠两侧挡土墙采用浆砌块石,渠底浆砌块石基础。设有防洪工程控制闸门一座,全长23.8米,其中,上游翼长5.8米,闸室岸墙长5.1米,下游翼长12.18米;上游设沉沙池,下游设消力池,底板为10厘米厚的砼垫层,闸门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水渠上有8座跨度为8米的小桥,宽度依次为13米、20米、13米、40米、16米、8米、8米、8米;桥基础为浆砌片石,台身为浆砌块石,桥梁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桥两侧设青石栏杆。水渠两侧即是两条主车道各宽8米的兴工一路。2001年竣工。
  坑龙王排洪渠道 位于宁海城区坑龙王村东南,明渠,浆砌块石,渠道长1315米,宽7.5~13.5米,深3米,有16米长的桥梁1座,小桥3座,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5年1月开工,2006年5月竣工。
  坦坑村渠道 位于宁海城区坦坑村,明渠,浆砌块石,渠道长224米,宽8米,深3米,有小桥3座,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7年10月开工,2009年竣工。
  颜公河治理工程 颜公河位于宁海城北平原,自南向北流经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和桥头胡街道,单独于黄墩港出海。河道主流长17.5千米,其中,干流长13.633千米,流域面积95.83平方千米,是县城北片主要行洪排水河道。从1998年建设桃源中路时起,开始对人民大道至华山桥这一段颜公河进行治理,于2003年6月完成。之后,对颜公河干流防洪排水工程进行有规划的逐段治理。截至2011年底,颜公河干流治理工程9个标段中已完成7个标段,合计9千米河道长度。共建成大小桥梁14座、闸门7座、拦水翻板闸门6座。剩下的两个标段(第5标段和第9标段)正在规划治理中。
  颜公河治理工程分为6个区段治理:
  人民大道至华山桥区段,排洪渠道整治长度1.44千米,渠道底宽20米,高3.7米,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矩形渠道。
  华山桥至东畈闸河段,排洪渠道整治长度1.633千米,渠道底宽20~35米,高3.7米,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矩形渠道。
  人工湖区段(即颜公河调蓄池),利用回竹路路基挡水拦洪,形成人工湖,湖周长6020米,深16米,总面积957亩。沿湖周边填筑防洪土堤,湖出口处设置调控闸门,泄洪能力为497立方米/每秒,可安全下泄20年一遇的洪水。
  行洪带,位于友谊桥至永福桥之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整治,整治河道长3.963千米,河道底宽55~75米,高2.8~3米,按复式断面设计,上部为1:2护坡,下部为1:0.3直立墙。
  行洪区,位于永福桥至尤家桥之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整治,整治河道长3.537千米,河道底宽75~85米,高3.7~4.89米,按复式断面设计,上部为1:5护坡,下部为1:0.3直立墙。
  标准海塘地段,位于尤家桥至黄墩桥之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整治,整治河道长1.693千米,河道底宽85米,高4.89~6.47米,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梯形断面。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