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5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9
页码: 63-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区道路总长度和总面积大幅增加,道路布局科学合理,管理更人性化。同时,建设部门修复、重建与新造了多座桥梁,加强了城市防洪和排水工程建设,城市照明工程投入大,灯具更新快,根据不同场所配置不同照明设施,提升了照明质量。
关键词: 宁海县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

内容

1987~2010年,宁海县城市道路、桥梁涵渠、防洪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速度逐步加快,质量不断提高。20多年来,城区道路总长度增加253.3千米,总面积增加383.17万平方米。道路的布局、走向科学合理,路面质量档次较高,道路管理更趋人性化。
  由于受自然灾害破坏,也因城市面积的扩大,建设部门在城区颜公河、南门大溪等地方修复、重建与新造了10多座大小桥梁,着力推进渠道、涵洞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拓展南门大溪、颜公河等排洪工程,修建新兴、坑龙王等排水渠道;城市照明工程考虑周密,规划详细,建设资金投入大,灯具更新换代快,并根据道路、景区、居民区等不同场所,因地制宜配置不同照明设施,不断提升照明质量。
  第一节 城市道路
  1986年底,县城共有街、路44条,其中,宽8米以上的有16条,分别为东西走向的中大街、北大街、环城西路、环城北路、东郊路、西郊路、滨溪路、环南东路、环南中路、环南西路10条;南北走向的有桃源南路、桃源北路、跃龙山路、塔山路、环城东路、车站路6条。大多数街路为泥结砂石或卵石路面,少数几条街路为砼或沥青路面。街路最宽的20米,最长的1810米。县城道路总长度19.7千米,道路总面积19.83万平方米。
  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宽8米以上的道路共有100多条,其中,宽20米以上的有60余条。道路都为砼或沥青砼路面。道路最宽的70米,最长的11374米。城区道路总长度273千米,道路总面积403万平方米。城区主干道路15条,其中,南北纵向的有兴海路、兴宁路、桃源路、科园路、气象北路,东西横向的有徐霞客大道、环南西路—环南中路、环城西路—北大街—环城北路、人民大道、中山路、外环路、时代大道、金水路、天明路、梅桥路,呈“五纵十横”格局分布。
  兴海路 北起梅丹线公路,南至跃龙山桥,全长11374米,宽40米,其中,主干道宽15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3米,人行道各宽4.5米,非机动车道各宽5米。路面材料为砼、沥青砼。分为兴海北路(北起梅丹线,南至回竹路,长4800米)、兴海中路(北起回竹路,南至人民大道,长4386米)、兴海南路(北起人民大道,南至跃龙山桥,长2188米)三段;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6年全线竣工。
  桃源路 北起兴宁北路口,南至跃龙大桥,全长8430米,分为三段:桃源北路(北起兴宁北路口,南至桃源环岛),长5200米,宽60米,其中,隔离带宽1.5米,两条主车道各宽17米,非机动车道各宽4米,绿化带各宽6米;有4座公路桥;路面材料为砼;1996年2月始建,1997年2月竣工。桃源中路(北起桃源环岛,南至人民大道),长1400米,宽60米;中间隔有一条宽约20米的通向桥头胡黄墩港的颜公河把该路分为两半,间有中山桥、正学桥横跨河两岸;河堤上栽满花草树木,河两边的主车道各宽17米,路面材料为砼、沥青砼;主车道中间有绿化隔离带,不傍河的车道一侧有人行道;该路建成于1998年。桃源南路(北起人民大道,南至跃龙大桥),由三条老路(颜公河路、老桃源北路、老桃源南路)连接而成;长1830米,宽12~18米,为混合车道,路面材料为砼;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兴宁路 北起梅林北路,南至徐霞客大道,全长8880米,路面材料为砼,分为三段:兴宁北路(北起梅林北路,南至时代大道),长5800米,宽60米,其中,主车道宽15米,非机动车道各宽7米,绿化隔离带路中间一条宽2米,路边两条各宽10.5米,人行道各宽4米;2003年5月由原公路拓宽建成。兴宁中路(北起时代大道,南至兴宁环岛),长1090米,宽24米,其中,主车道宽14米,非机动车道各宽2.5米,人行道各宽2.5米;1995年由原公路拓宽建成。兴宁南路(北起兴宁环岛,南至徐霞客大道),由原车站路、小北门路、西山巷、菜市巷路拆建拓宽连接而成,分别建于1989年、1994年和1996年;合计长1990米、宽24米;2004年拆除了绿化隔离带,现主车道宽14米,非机动车道各宽3米,人行道各宽2米,路面材料为砼。
  科园路 北起兴海北路,南至回竹路,是科技园区南北大通道,长3490米,宽36米,其中,主车道宽15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2米,非机动车道各宽5米,人行道各宽3.5米,路面材料为砼;建成于2007年。
  气象北路 南起人民大道,北至回竹中路(又名天明中路),全长4369米,分为两段:气象北路(南起人民大道,北至金水路),长2800米,宽20~40米,其中,宽20米的路段为混合车道,宽40米的路段由主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隔离带组成,路面材料为砼;于1993年、1995年和2002年分三期建成。气象北路延伸段(南起金水路,北至回竹中路),长1569米,宽40米,其中,两条主车道各宽11米,非机动车道各宽4.5米,绿化隔离带路中一条宽4米,路边两条各宽1.5米,人行道各宽1米,路面材料为沥青砼;建成于2011年1月。
  徐霞客大道 东起跃龙大桥北端,西至范家桥北端,由原滨溪路拓宽改建而成,长1650米,宽43.5米,其中,主车道宽15米,为沥青砼路面;路南边的绿化景观带宽25米,路北边的人行道宽3.5米。2000年9月开工,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于2002年初竣工,二期工程于2004年6月竣工。
  环南西路—环南中路(曾称环城南路,1986年更名) 东起桃源南路,西至西门环岛,1982年沿老县城南部城墙址就地建成,全长1100米,分为两段:环南西路(东起环南中路并与兴宁南路交叉,西至西门环岛),长720米,宽8米,时为泥结砂石路面;1993年1月改建为砼路面,宽10米。环南中路(东起桃源南路,西至环南西路并与兴宁南路交叉),长380米,宽10米,砼路面;1991年12月改建拓宽为12米。
  环城西路—北大街—环城北路 东起环城东路,西至西门环岛,全长2390米,分为三段:环城西路(东起北大街与兴宁中路交叉,西至西门环岛),长1130米,宽8米,1958年就老县城西北隅城墙址建成,时为泥结砂石路面;1991年6月改建为砼路面,宽10.5米。北大街(东起环城北路与桃源中路交叉,西至环城西路与兴宁中路交叉),长560米,宽12米;1958年就老县城北门一段城墙址建成,时为宁象公路一段,泥结砂石路面;1990年10月改建为北大街,沥青砼路面,宽14米。环城北路(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北大街与桃源中路交叉),长700米,宽8~12米,1958年就老县城东北隅城墙址建成,时为宁象公路一段,泥结砂石路面;1991年4月改建为环城北路,砼路面,宽12米。
  人民大道 东起兴海南路,西至兴宁环岛,长1840米,宽50米,其中,主车道宽16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3米,非机动车道各宽7.5米,人行道各宽6.5米,路面材料为砼、沥青砼。其前身是1987年9月修建的宁海新车站至白峤岭脚的一段改道的宁象公路,宽8米,泥结砂石路面,1993年后拓宽改建人民大道。大道西段1594米砼路面,于1993年底开工,1996年竣工;大道东段246米沥青砼路面,于2003年5月开工,2004年3月竣工。
  中山路 东起华山南路,西至山河绿岛,全长2590米,路面材料为砼,分为三段:中山东路(东起华山南路,西至桃源中路中山桥),长743米,宽36米,其中,主车道宽16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1米,非机动车道各宽5米,人行道各宽4米,1999年建成。中山中路(东起桃源中路中山桥,西至兴宁环岛),长937米,宽36米,其中,主车道宽16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1米,非机动车道各宽5米,人行道各宽4米,1996年建成。中山西路(东起兴宁环岛,西至山河绿岛),长910米,宽28米,其中,主车道宽10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1米,非机动车道各宽5米,人行道各宽3米,2000年建成。
  外环路 东起华山北路,西至山河绿岛,全长3520米,宽40米,其中,主车道宽15米;设有绿化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路面材料为砼、沥青砼,2002年建成。该路分为三段:外环东路(东起华山北路,西至桃源环岛),长800米。外环中路(东起桃源环岛,西至兴宁中路),长1420米。外环西路(东起兴宁中路,西至山河绿岛),长1300米。
  时代大道 东起兴海中路,西至兴宁北路,全长2573米,路面材料为砼、沥青砼,分为两段:时代大道西段(东起桃源北路,西至兴宁北路),长1600米,宽70米,其中,主车道宽24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14米,非机动车道各宽4米,人行道各宽5米;2001年建成。时代大道东段(东起兴海中路,西至桃源北路),长973米,宽63米,其中,主车道宽16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14米,非机动车道各宽4.5米,人行道各宽5米;2007年建成。
  金水路 东起兴海北路,西至金英路,全长3081米,路面材料为砼、沥青砼,分为三段:金水东路(东起兴海北路,西至桃源北路),长656米,宽36米,其中,主车道宽15米,两条绿化隔离带各宽2米,非机动车道各宽5米,人行道各宽3.5米,2007年建成。金水中路(东起桃源北路,西至兴宁北路),长1645米,宽36米,其中,主车道宽15米,其余为绿化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003年建成。金水西路(东起兴宁北路,西至金英路),长780米,宽25至36米,其中主车道宽16米,其余为绿化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003年建成。
  天明中路(原称回竹中路) 东起桃源北路,西至兴宁北路,全长1355米,宽55米,其中,两条主车道各宽11米,绿化隔离带路中一条宽3米,路边两条各宽3米,非机动车道各宽4米,人行道各宽8米,路面材料为沥青砼。该路始建于2008年7月,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12年5月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天明中路将成为宁海县新城市中心区的一条主干道路。
  梅桥路西起梅林北路,东至桥井东路,全长5072米,原为梅林至桥头胡公路(属省道S311象西线一段公路),始建于1969年,时为泥结砂石路面,宽3.5米。1997年,投资180万元,对经过梅林和桥头胡两镇驻地合计1220米的穿镇段公路进行了改扩建,铺设砼路面,宽10.5米。1999年,又投资1200万元,对梅桥路进行了改扩建,其中,对穿镇段公路结合城镇规划按城市干次道路三级标准施工,其余路段按二级标准施工;全部铺设砼路面,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两侧各建2米宽的绿化带,1999年底完工,该路划归县道,属县道梅茶线一段公路。2011年,县政府将梅桥路改称梅桥大道,纳入城区主干道路之中。
  第二节 桥梁涵渠
  跃龙大桥(又称南门大桥) 位于桃源南路南端,跨越大溪。清道光十三年(1833),此处建有石板桥,分19孔,每孔铺石板5块,宽2.3米,全长63米,高1.5米,取名镇宁桥,20世纪90年代遭圮。1965年,在石板桥东侧新建轻轨连续桁架桥,6孔,单孔跨径20米,长130米,宽3.2米,桥高7.1米,水泥预制板桥面,仅供行人和手拉车通过,时称南门铁桥。1988年7月30日,遭特大洪水冲毁。1989年6月,在原址重建钢筋混凝土轻型钢架拱桥,3孔,单孔跨径45米,灌注桩浆砌料石墩台,预制微弯板、现浇混凝土填平层和铺装层桥面,全长159米,宽12.5米,净高8.6米,1990年4月竣工,改名跃龙大桥。造价163.07万元,其中,香港实业家包玉刚捐资港币100万元。2002年,拆除钢筋混凝土栏杆,安装了花岗岩栏杆,并对全桥侧面进行喷涂。2008年,对桥梁主拱肋、上弦杆、实腹段、横梁、桥墩、桥面和伸缩缝进行加固维修。
  范家桥(又称溪南桥) 位于西郊路西端,跨越大溪。原为39孔条石平板桥,长146米,宽1.5米。1984年改建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板漫水桥。1988年被“7·30”特大洪水冲毁。1994年10月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桩柱式墩台,13孔,单孔跨径8米,全长106米,桥面净宽7米。2004年底,对桥面铺装层进行维修,并拆除桥面两侧倒钢筋混凝土栏杆,改装成青石栏杆,桥上安装了路灯。
  跃龙山桥 位于兴海南路南端,跨越大溪,桥梁全长121.2米,桥面宽10米,高8米,5孔,单孔跨径20米。上部为空腹式双曲拱,重力式墩台。桥面两侧有水泥预制栏杆,高1.5米。1978年9月竣工,为宁海化肥厂配套工程。2006年鉴定为危桥,2008年拆除。新桥仍在旧址重建。新设计的跃龙山桥采用40米+60米+40米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横断面采用三幅(南、中、北三幅)独立的箱室。桥梁总长151米,桥面总宽4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5米,两侧绿化带各宽3米,非机动车道各宽5米,人行道各宽4.5米。重力式混凝土墩台,梁底标高不低于19.9米,按5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桥面采用金属栏杆。大桥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即南幅桥(箱)梁,长151米,桥面宽12.5米,于2008年动工,2010年8月竣工通车;二期工程即中、北幅桥(箱)梁,于2010年7月动工,目前已竣工,但尚未通车。
  时代大道颜公河大桥 位于时代大道与颜公河交汇处,全长32米,宽70米,与道路同宽。采用两跨16米简支梁形式,分为五座并列的单独桥梁,为一柱一桩?120灌注桩,工程桩数量为每排13根,共39根。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均为单独一座桥梁,快车道和慢车道之间采用花槽隔离,两快车道和北侧慢车与人行道之间采用中空。2001年8月竣工。
  兴海北路颜公河大桥 位于兴海北路与颜公河交汇处,为7孔20米预应力空心板梁桥,桥梁总长144米,宽40米。上部结构采用20米跨径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主车道采用三柱式,辅车道采用二柱式,?140灌注桩,?120立柱。2006年7月竣工。
  第三节 城市防洪
  南门大溪防洪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范家桥至跃龙(南门)大桥及至跃龙山桥这一段大溪两岸的防洪堤坝。于1985年10月中旬动工,1986年底筑成北岸防洪堤,全长2035米,堤坝高3.5~4米,坝顶宽13米,两侧均为块石干砌,中填沙和卵石,坝顶以混凝土压顶,厚30厘米;并建城南排洪涵洞一座。1987年底,筑成南岸防洪堤,全长2277米,堤坝高4米左右,块石干砌,坝顶宽4米,以混凝土压顶,厚30厘米。当时该工程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1988年7月30日,宁海县遭受了特大洪水,县城南门大溪两岸区域损失惨重。县政府水利部门从1992年10月开始,对南门大溪防洪工程进行了综合治理——对溪道进行疏浚清淤、挖障平整,同时修补加固南北两岸的防洪堤;加固加高跃龙大桥的东北岸100米和南岸200米的防洪堤,拓宽并修建跃龙山桥以北300米和以南200米的防洪堤,另又加固范家桥以西南岸300米防洪堤。1999年11月起,又对南门大溪两岸堤坝进行了全面加高加固,于2001年6月完工,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3年2月,完成南门大溪中段5道拦水堰坝工程,拦蓄长度900米,拦蓄水深1.5米。
  城北防洪工程 即宁海科技工业园区渠道防洪工程。科技工业园区位于宁海县桃源街道竹口村北部,该工程位于科技工业园区东部,通过修建的园区沿山排洪渠道和园区纵向排洪渠道,收集园区雨季产生的洪水,最终排入颜公河;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沿山排洪渠道为明渠,全长1845米,渠道底宽3~11.5米,高2.8米;渠道结构为干砌块石暨混凝土三面光衬砌。渠道上建有12座钢筋混凝土平桥。沿山排洪渠道于2001年1月上旬开工,2002年1月底竣工。纵向排洪渠道为明渠,全长1553米,渠道底宽5.2~8.8米,高2.8~4.4米;渠道结构为干砌块石暨混凝土三面光衬砌。渠道上建有12座钢筋混凝土平桥。纵向排洪渠道于2001年2月上旬开工,2002年4月中旬完工。
  新兴水渠西起兴宁北路下桥村东侧,东至颜公河,全长1337米,渠宽7~7.5米,深4米;渠两侧挡土墙采用浆砌块石,渠底浆砌块石基础。设有防洪工程控制闸门一座,全长23.8米,其中,上游翼长5.8米,闸室岸墙长5.1米,下游翼长12.18米;上游设沉沙池,下游设消力池,底板为10厘米厚的砼垫层,闸门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水渠上有8座跨度为8米的小桥,宽度依次为13米、20米、13米、40米、16米、8米、8米、8米;桥基础为浆砌片石,台身为浆砌块石,桥梁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桥两侧设青石栏杆。水渠两侧即是两条主车道各宽8米的兴工一路。2001年竣工。
  坑龙王排洪渠道 位于宁海城区坑龙王村东南,明渠,浆砌块石,渠道长1315米,宽7.5~13.5米,深3米,有16米长的桥梁1座,小桥3座,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5年1月开工,2006年5月竣工。
  坦坑村渠道 位于宁海城区坦坑村,明渠,浆砌块石,渠道长224米,宽8米,深3米,有小桥3座,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7年10月开工,2009年竣工。
  颜公河治理工程 颜公河位于宁海城北平原,自南向北流经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和桥头胡街道,单独于黄墩港出海。河道主流长17.5千米,其中,干流长13.633千米,流域面积95.83平方千米,是县城北片主要行洪排水河道。从1998年建设桃源中路时起,开始对人民大道至华山桥这一段颜公河进行治理,于2003年6月完成。之后,对颜公河干流防洪排水工程进行有规划的逐段治理。截至2011年底,颜公河干流治理工程9个标段中已完成7个标段,合计9千米河道长度。共建成大小桥梁14座、闸门7座、拦水翻板闸门6座。剩下的两个标段(第5标段和第9标段)正在规划治理中。
  颜公河治理工程分为6个区段治理:
  人民大道至华山桥区段,排洪渠道整治长度1.44千米,渠道底宽20米,高3.7米,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矩形渠道。
  华山桥至东畈闸河段,排洪渠道整治长度1.633千米,渠道底宽20~35米,高3.7米,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矩形渠道。
  人工湖区段(即颜公河调蓄池),利用回竹路路基挡水拦洪,形成人工湖,湖周长6020米,深16米,总面积957亩。沿湖周边填筑防洪土堤,湖出口处设置调控闸门,泄洪能力为497立方米/每秒,可安全下泄20年一遇的洪水。
  行洪带,位于友谊桥至永福桥之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整治,整治河道长3.963千米,河道底宽55~75米,高2.8~3米,按复式断面设计,上部为1:2护坡,下部为1:0.3直立墙。
  行洪区,位于永福桥至尤家桥之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整治,整治河道长3.537千米,河道底宽75~85米,高3.7~4.89米,按复式断面设计,上部为1:5护坡,下部为1:0.3直立墙。
  标准海塘地段,位于尤家桥至黄墩桥之间,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整治,整治河道长1.693千米,河道底宽85米,高4.89~6.47米,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梯形断面。
  第四节 城市照明
  一、道路照明
  1986年底,县城共有路灯680盏,其中,东大街、中大街、北大街、桃源路、车站路、塔山路、环南东路、环南中路、环南西路装有123盏高压汞灯(亦称水银灯),滨溪路装有10盏白兰花形状的水银灯,其余的街路路灯都是白炽灯。路灯的开、关控制,采用分路段集中统一的手动控制。
  1987~1992年,县城新装路灯339盏,灯型基本上采用48寸铁盆罩路灯,部分采用0.8米弯管鹅头铁盆罩路灯,装在木头杆上。光源电器采用60瓦白炽灯。
  1992~1997年,随着县城面积的扩展,路灯数量增至3458盏。原来装在木杆上的0.8米弯管鹅头铁盆罩路灯全部拆除,木杆换成了水泥杆;城区巷弄的路灯换上了80瓦高压汞灯。并对城区宽8米以上的街路的路灯进行了全面改造,灯架从原长度1.2米的挑臂换成了3.5米的大刀片灯架,并配用铝翻砂成型带反光板灯罩,光源电器高压汞灯从原来的100瓦、150瓦换成250瓦,全部装在水泥杆上。路灯的开、关控制,从原来的手动控制改成了定时自动控制。当时城区路灯管辖范围为3.5平方千米。
  1998~2002年,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路灯数量增至5859盏,其中,高压汞灯960盏,节能灯650盏,高压钠灯4249盏。另有15米高杆灯8支,25米高杆灯4支。新建的道路和部分新扩展的道路安装了落地铁杆灯。新建道路路灯电源线开始铺设地下电缆。路灯的开、关控制,从定时自动控制改成了光电自动控制。
  2008年,城区累计有路灯14260盏。其中,高压钠灯6170盏,高压汞灯1610盏,金卤灯150盏,节能灯880盏,泛光灯和庭院灯5450盏。埋设路灯地下管线电缆31.2千米。城区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合计达219千米,城区路灯管辖范围扩大到26.1平方千米。新城区路灯普遍使用落地铁杆灯具和电源线电缆穿管埋地铺设。路灯的开、关控制,从光电自动控制改成了电脑自动控制,并设立了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并可直接启动、关闭和进行技术数据检测。
  2010年,城区累计有路灯21636盏,其中,新安装15米高杆灯57支,25米高杆灯1支,30米高杆灯24支。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合计达246千米,路灯管辖范围扩大到30平方千米。
  二、景观照明
  21世纪初期,随着宁海的城市建设加大加快,城市景观照明亮化工程也上了新台阶。
  徐霞客大道和跃龙大桥暨大溪两岸的景观灯工程 该工程投资680万元,于2002年7月完工。安装了庭院灯、泛光灯、紧闭铝铸三防景观灯、桥面道路路灯、半圆金属地球灯、侧射壁灯、小埋地灯、反投草坪灯、大埋地灯、桥栏杆三防双管荧光灯、墙角地脚灯、黑珍珠草坪灯、倒四角10米路灯,共计安装各种灯具1964套;并在大溪两岸安装LED变色光带2850米。2010年5月,又投资88万元,新安装了大道休闲步行区庭院灯125套,大溪岸边庭院灯70套,孤筇阁、浅水居和飞凤亭庭院灯35套,溪南岸线LED变色光带1842米。
  柔石公园景观灯工程该工程投资480万元,于2003年5月完工。共计安装各种灯具540套,另又安装探照灯6套、艺术光柱6套、新型光柱10套。
  飞凤山公园景观灯工程该工程投资198万元,于2003年4月完工。共计安装各种灯具497套,安装变色蛇形管彩灯3686米。
  跃龙山公园文峰塔景观灯工程该工程投资58万元,于2003年4月完工。安装了长空利剑探照灯4套,泛光金卤灯、投光钠灯、泛光灯合计113套,魔幻光柱灯16套,48头礼花灯5套。
  桃源中路颜公河景观灯工程 该工程投资185万元,于2003年4月完工。安装了LED彩带变色光桥16套,桥护栏泛光灯48套,双叉道路灯48套,庭院灯68套,25米高杆灯4支。
  徐霞客公园东入口广场景观灯工程 该工程投资60余万元,于2007年11月完工。安装了庭院灯95套,变色光柱4套,LED变色地灯44套。
  潘天寿广场景观灯工程该工程投资109万元,于2010年完工。在广场北区和南区新安装了地脚灯、埋地灯、长廊灯、庭院灯、特色灯、景观灯合计436套。
  西门城楼周边景观灯工程 该工程投资184万元,于2011年5月完工。安装了9米杆双叉LED路灯9支,0.7米高草坪灯30套,双叉工艺路灯33套,3.5米杆庭院灯70套。
  三、住宅小区公共照明
  2005~2007年底,在杨柳小区、华山花园、正学公寓、华庭家园、阳光小区、兴海家园、霞景水岸、金泰小区、枫景园小区、天景园小区、北斗星辰小区,共计安装庭院式路灯880余盏。
  2008~2011年,在汪家三村拆迁安置小区、兴圃社区、园丁新村、东景花园、五丰社区、北星社区、华山村拆迁安置小区、南门大茅园小区、环城西路小区、纺织路周边小区、柔石北路小区、淮河路小区、松竹新村、赵郎场限价房小区,共计安装社区道路短臂支架灯、屋后墙灯、庭院灯及草坪灯1210余盏。小区公共照明线路与城市道路照明线路联网,统一由县供电局路灯所管理。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