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县域体系与新区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5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县域体系与新区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页码: 47-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建设志的城乡规划的县域体系与新区规划,包括宁海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宁海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临港开发区总体规划、宁东工贸新城总体规划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宁海县 城市规划 新区规划

内容

一、宁海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宁海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于2000年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编制,是年3月完成,10月31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规划背景:为推进宁海县合理有序的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城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
  规划期限:1999~2020年,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规划涵盖社会经济、城市化、城镇布局、城镇建设、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旅游、防灾、近期建设等诸多方面。
  城镇发展目标:宁海县城镇化水平至2020年达到60%以上,城镇一体协调发展。
  (一)城镇布局
  宁海县中心镇:城关镇、梅林镇、桥头胡镇。
  地区中心镇:西店镇、长街镇、岔路镇。
  重点镇:前童镇、大佳何镇。
  一般城镇:其他各镇乡。
  (二)县域土地利用功能区划
  城关、梅林、桥头胡三镇合一为中心城区。沿同三高速公路为密集工业区,沿海为生物资源开发区,绿色产业区。
  (三)县域城镇体系
  一级:县城——近期人口规模为11万人,远期人口规模为23万人。
  二级:地区中心镇——西店镇、岔路镇(合并前童)、长街镇人口规模各为2.5万~3万人。
  三级:一般城镇——深甽、大佳何、黄坛、茶院、力洋、强蛟、明港、一市、桑洲等镇人口规模各为0.4万~1.5万人。
  四级:人口规模大于0.1万人的集镇。
  (四)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以宁海县城为中心,以甬台温铁路、沿海高速公路和环象山港组成的T字轴为I级发展轴,以三门湾和沿海南线为Ⅱ级发展轴形成密度合理、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
  (五)各级城镇的建设标准
  道路建设:县城、中心城镇有一条高速公路和多条公路与外部联系,一般城镇至少有一条二级公路,其他乡镇有一条三级公路。
  工业用地标准:县城允许建多个工业区,中心城镇允许建1~2个工业区或工业点。三级城镇及中心村允许建设1~2个工业点,中心村及自然村不发展工业。
  (六)城镇建设用地
  2010年:城镇3142公顷,农村2958公顷,合计6100公顷。
  2020年:城镇4193公顷,农村1846公顷,合计6039公顷。
  (七)基础设施规划
  铁路:甬台温沿海铁路贯穿宁海南北,宁海火车站建在后徐至石家村之间。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沿宁海西郊而过,宁海境内54千米。公路网络:“二纵二横七连”。“二纵”即甬台温高速公路和甬临公路;“二横”即沿海南线公路和象西线;“七连”即联系各镇乡县道。客运站场:建设中心客运站1个,建设5个城乡客运站(梅林、桥头胡、宁海北站、东站、南站)。港口:至2020年,建设2个万吨级码头,即强蛟码头和五屿门码头,并在沿海发展小型码头。给水工程:供水水源为白溪水库、西溪水库、黄坛水库、车岙港水库、力洋水库。供水标准,2005年中心城镇0.7万立方米/万人日,一般城镇0.6万立方米/万人日,2020年中心城镇0.8万立方米/万人日,一般城镇0.75万立方米/万人日。县域供水设施:建镇乡水厂10座。电力工程:增建西店、力洋两座220千伏特变电所,2005年规划用电量6.889亿度,用电负荷12.18万千瓦;2020年规划用电量26.211亿度,用电负荷52.58万千瓦。
  二、宁海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
  《宁海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2006年启动,2007年由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
  2006年,全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现场会议在宁海召开。2007年7月,宁海县被浙江省建设厅和国土资源厅列入第一批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试点县城。
  规划期限:2007~2020年,远景至2030年。
  规划范围:为宁海县行政管辖区域,其中,陆域1843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宁海县跃龙、桃源、梅林、桥头胡四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以及黄坛镇域内甬台温高速公路以东区域。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336.75平方千米。
  县域定位:国家级生态县、长江三角洲南翼、山海旅游度假基地、宁波南部中心城市。
  县城定位:宁波南部中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
  县域发展规模: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48.9平方千米,县域城乡建设用地范围120平方千米。人口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8万人,县域人口规模为105万~110万人。城市化水平,至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75%。
  县域功能分区:县域主城区,象山港循环经济区,三门湾综合发展区,西部生态旅游区。
  城镇体系规划:主中心——宁海中心城区,副中心——宁东工贸新城;两大发展轴——甬临线发展轴、沿海南线发展轴;三大发展区——宁海湾循环经济区、西部生态旅游区、三门湾综合发展区。
  三、临港开发区总体规划
  该规划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于2003年4月完成。
  规划期限:2003~2020年,近期至2005年,远期至2020年。
  规划范围:东至大佳何镇界,南至县城总体规划界线,西至西店镇界,北至西店镇及奉化市侗照镇界,包括强蛟镇全境及桥头胡北部地区,面积约76.28平方千米。
  临港开发区的性质:县域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以海岛风光、滨海休闲旅游及工业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基地,县中心城区的工业、旅游卫星城。居住人口规模为3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2.25平方千米。
  规划结构:“二心一带三区”。“二心”即镇区服务中心与开发区管理中心,“一带”即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和旅游服务区之间设置临港河生态隔离带,“三区”即西部的生态休养区、中部的工业生产区和东部的居住、旅游服务区。
  临港开发区于2010年改为“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规划又重新编制,但未审批。
  四、宁东工贸新城总体规划
  该规划由宁波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于2006年1月完成。
  规划期限:2005~2020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力洋镇区、茶院乡驻地以北浅山区,南至沿海南线公路以南500米,西至71省道公路以西500米,东至力胡线公路以东500米。
  功能定位以一、二类工业为主,融居住生活、研发培训、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的宁海县东部工业新城。规划用地面积约40.98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25.06平方千米,非建设用地15.92平方千米。近期人口规模为5万~6万人,用地规模为9.3平方千米。远期人口规模为15万人,用地规模为25.06平方千米。
  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五组团”的布局结构。“一核”即为全区生产、生活服务核心区,“两轴”即腾飞路和新风路一横一纵两条轴线,“五组团”即力洋片组团、茶院片组团、中心区组团3个居住组团和毛屿两侧的两个区工业组团。
  另外,还完成了县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外商投资区、新兴工业园区、开发区新兴工业园区C区、城关镇创新工业园区、城关镇辛岭工业小区、宁海县模具城等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

知识出处

宁海县建设志

《宁海县建设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7-2010年宁海县城乡建设的史实和发展成就。全书分为城乡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用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网工程、城市管理、建筑施工、住房建设、房地产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等十六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