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交通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36
颗粒名称: 五、交通科技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5
页码: 322-3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交通量调查始于1963年,历经多次调整,观测点数量逐渐增多。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观测点也逐渐增多并分类。科技力量逐渐增强,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增加,涉及道路桥梁、机械、船舶驾驶、汽车维修、财务、经济等专业。
关键词: 宁海县 从录 交通科技

内容

一、交通量调查
  宁海交通量调查始于1963年,当时省交通厅工程局在《关于道路大型测定需要提供交通量和气象技术资料的通知》中,确定甬临线设3个观测点,其中宁海境内观测点设在黄坛,观测甬临线宁海至麻岙岭段公路交通量。8月21日,宁波运输段要求各观测点将各类车辆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每类按单轴、双轴、三轴分别统计,并在8月下旬观测2~3次,每次观测分6~14时、14~22时,22~次日凌晨6时3班连续观测。
  1965年8月27日,宁海工区在甬双线(今甬临线)西店、宁海和盛宁线胡陈设立3个观测点,观测工作由所在道班负责,每月15日观测一次(天雨顺延),每次连续观测24小时,即6时起至次日凌晨6时止。车辆按大型客车、大型货车、小型客货车、单轴挂车、双轴挂车、拖拉机六类分别统计。
  1974年9月24日,宁海公路段调整观测点,设西店、梅林、宁海、黄坛、力洋、深甽、岭下、桥头胡、古渡、西溪10个观测点。
  1981年各线路观测点再次作调整,甬临线设西店、梅林、宁海、黄坛、桑洲5个观测点,盛宁线设宁海、亭头、力洋3个观测点,象西线设桥头胡、深甽2个观测点,另外,增设力胡线胡陈、桥薛线桥头胡观测点,共12个观测点。由各线道班负责完成观测任务。观测时间由原来每月1次,改定每月5、20两天为观测日。
  1982年11月5日,作全面交通量普査,由县交通局统一组织力量分赴各观测点,日夜24力耐连续值班观测。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新公路线增多。1987年全县设间隙式观测点39个,其中公路段专业养护路段10个,甬临线:西店、宁海、黄坛、桑洲,盛宁线:力洋,象西线:民主、桥头胡、方前、深甽、岭下,每月5、20为观测日不变;县乡农工养护路段29个,以每年2、5、8、11四个月的5日为观测日,24小时连续观测.1991年观测点调整为22个,专业养护6个,县乡养护16个。
  观测所得资料,甬临线交通量最大,其中西店观测点交通量:1981年685辆,1985年(最高)4334辆,1991年3639辆;宁海观测点交通量:1981年803辆、1985年(最高)4628辆、1987年4503辆。行驶县乡公路上的主要车辆为拖拉机,占56.73%。城关至梁皇公路,1991年交通量3906辆,其中拖拉机2216辆。
  2、科技力量
  我县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始于1956年。由宁波专署交通运输管理局统一组织考核,评审。其时,县交通建设科范铭华评定为技术员,县交通工程建设始有专业技术人员。198年,增至10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2人1987年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7人,助理会计师2人,技术员、会计员16人。1991年,工程师5人,经济师1人,助工(含助经、助会)27人,技术员、经济员、会计员、统计员39人。主要专业:道路桥梁(含铁道工程)、机械、船舶驾驶、汽车维修、财务、经济等专业。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