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传略 荣誉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33
颗粒名称: 二、人物传略 荣誉录
分类号: K820.55
页数: 4
页码: 303-3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罗适、郑霖、杨继思和陈星是宁海的历史人物。罗适关心家乡建设,倡浚河道。郑霖建成“登台桥”。杨继思捐资凿壁成径,累石成桥。陈星是革命者,曾入狱斗争,后支持宁海交通建设。他们的事迹被记录在宁海的历史中。
关键词: 宁海县 人物传略 荣誉录

内容

1、人物传略
  罗适
  罗适(1029~1101),字正之,号赤城,宁海溪南罗家人。宋治平二年(1065)进士,历任安徽桐城尉,山东泗水令、济阴令、河南开封令及两浙路,京西北路提点刑狱等职。
  自壮年受任至晚年告退三十余年仕途生涯中,辗转十任,有六任为地方长官。罗关心家乡建设,元祐六年(1091年)曾倡浚淮河(祖公河),拟通舟楫。并传檄宁海,令改大溪水道,使流近县城。通航竹筏,以便民。及至七十高龄告老还乡后,仍参与疏浚县城环城河,殚精竭虑,及至终年。为感其德,建罗赤城先生祠于西北四十里雁苍山吉祥寺东。撰有《桐山桥碑文》、著《赤城集》百卷。
  郑霖
  郑霖(1180~1251),又名汝林,字景悦,一字润父,号雪岩,宁海长街镇西岙村人。南宋开禧元年(1205)入太学,绍定二年(1229)登黄朴榜进士,授江西南安军教授。
  黄公渡,港宽潮急,渡船常被风浪所覆,群众深受其苦。郑霖为太学生时,即与弟季杰及灵峰寺僧人元海等商议在此建桥。后郑霖在各地为官,仍关心桥事,每节衣缩食,接济元海建桥。但堤防屡遭海浪溃毁,桥基多次倒塌,元海四方捐募,十年辛勤,桥未建成,积劳成疾去世。郑霖感痛之余,复嘱咐元海两徒清隐,惠畴继承师志,完成此举,并一再割俸倾囊相助。后经两僧及当地群众协力,历经二十个寒暑,于淳祐十年(1250)五月建成,命名“登台桥”,为梁二十四洞,上可驱驷马车辕,下可通五丈蓬船,为我县古代建桥史上一大壮举。
  杨继思
  杨继思,字子维,祖籍华阴。吴越时迁居宁海城东,为人敦厚,乐善好施。视摘星岭峻绝难行,行人每叹攀登之苦,继思辄萌改道之志。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起,翻山越岭,盘旋于山峦峡谷间,亲自勘察四周山垄,选定线路,并捐金五百,凿壁成径,累石成桥,历三寒暑而功告成。至此,昔日羊肠鸟径遂成康庄大道,骡马奋蹄,肩舆无阻。后人因名此岭为新岭。
  陈星
  陈星(1906-1972),又名士兴,蔚然,望之,焕年,宁海前童岭南人民国13年考入临海省立第六中学读书,在革命知识分子许杰、李平等人引导下,接受进步思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赴上海江湾劳动大学读书,积极参加上海市学生运动民国18年10月,上海学生利用国民党政府国庆节机会,举行“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宣传革命道理。陈星当时担任共青团闸北区委员,在“飞行”集会中遭逮捕,关押在苏州监狱一年。狱中,陈星积极参加地下党组织发动的“反对牢监孝子”(即反动派走狗)斗争,加入党的秘密武装暴动组织。经实际斗争考验,在监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20年,陈星被释放出狱。先后在上海、丽水、杭州等地谋求职业,曾任汽车驾驶员,教师等职。由于当时敌强我弱,陈星和党组织的联系时断时续民国28年在宁海曾和胡孝心、徐锡琪等人创办抗战书店,宣传抗日主张。宁海解放后,1949年7月任县实业科副科长。1953年3月14日首任县交通建设科副科长,1956年6月任科长,12月任宁海县副县长。仍关心和支持交通事业。1958年兼任宁(海)象(山)公路指挥部负责人,积极支持试制独轮车,带头参加筑路劳动,为交通事业作出贡献。1972年病故。
  2、荣誉录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