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养护 技术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2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养护 技术改造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21
页码: 277-2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养随路始,路依养存。公路养护历来有养护组织负责养护。水上交通设施宁海向无专业养护组织。建国后,除溪流筏港整治仍由群众办理外,码头、航标养护,均由航管部门组织实施。本章分公路养路、公路技术改造、公路绿化、航道整治、码头航标养护5节记述。
关键词: 宁海县 养护 技术改造

内容

第一节 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分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建,水毁修复为公路专项工程。
  小修保养由道班按月(旬)安排作业计划,每日进行工作。费用在年小修保养定额经费内开支。中修、大修工程由县、市专业施工队伍按批准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改建(也称改善或改造)工程由县、市专业施工队伍根据批准计划和设计预算组织实施,或由县交通部门组织实施。水毁抢修工程所需经费、材料,上级主管部门按实际需要落实,修复部分按大修、改建(改善)工程程序办理。
  养护方式、分专业、农工养护两种。
  专业养护:
  民国24年(1935)1月6日起,奉(化)海(宁海)公路由私营鄞奉长途汽车运输公司承租经营。9日成立“奉海公路养路所”,实行自营、自管、自养。有养路工26名,担负境内路段养护任务。下设冠庄、西店两道班(俗称“操泥班”),班设工头,领班各1名,养护工若干名。工头不参加劳动,领班则带工作业。主要工具是扫帚、洒水桶、畚箕、锄头及人力木轮大板车。
  是时,所招养路工,一是民众生活困难者,为挣微簿工钱以糊口,一是参加道班可免壮丁役。待遇极差,住祠堂,日工钱仅两角(法币)左右,缺勤照扣。
  民国27年,公路中断。民国38年5月重建西店、大路、梅林道班。
  1953年 全县公路养护总里程27.3公里。1955年后,宁(海)高(枧)、宁(海)西(泽)公路相继建成,养护里程延伸。至1975年养护里程228.5公里。
  1976年,沥青(渣油路、简称油路)路面开始铺设。养护分砂石路和油路两种。1987年,专业养护公路14条,长288.625公里,好路率75.6%,1990年改道班为公路养护管理站(简称公路站)。
  1991年底,养护公路287.15公里,省道3条,156.28公里,县道10条,124.77公里,乡道1条,6.1公里。平均好路率78.7%,省道85%、县道69.1%。道班24个,养护工117名。
  1991年末,宁海公路管理段专业养护道班及其养护里程:
  西店(干线)公路站 址在甬临线53K+724处,站房531.2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养护605省道49K+300~59K+000油路9.7公里,养护工5人。
  西店(支线)公路站 地址与西店(干线)班同。养护西(店)温(泉)公路0K+000~10K+000路段。砂石路10公里。养护工4人。
  梅林公路站 址在象西线58K+438处,站房529.2平方米,养护605省道59K+000~72K+000,609省道55K+000~66K+000路段。油路24公里。养护工12人。
  黄坛公路站 址在605省道82K+684处,站房286.2平方米。养护605省道79K+000~89K+000,县道黄榧线0K+000~3K+000路段,油路8.9公里,水泥混凝土路2.1公里,砂石路2.0公里,共13公里。养护工11人。
  岔路公路站 址在605省道92K+830处,站房134.2平方米。养护605省道89K+000~106K+300路段,油路15.3公里,水泥混凝土路2公里,共17.3公里。养护工6人。
  宁海公路站 原址县公路段内,养护605省道72K+000~79K+000、705省道141K+000~145K+380路段。县道新车站经城关至白峤岭2.85公里路段,其中块石路0.13公路,油路12.9公里,砂石路1.2公里,共14.23公里。养护工9人。
  亭头公路站 址在亭东线0K+400处,站房195平方米,养护705省道131K+000~141K+000、县道亭东线0K+000~4K+000路段,砂石路共14公里。养护工6人。
  苔芳公路站 址在705省道127K+100处,站房128.7平方米,养护705省道122K+000~131K+000路段,块石路0.105公里,油路8.895公里,共9公里。养护工4人。
  力洋公路站 址在705省道117K+620处,站房146平方米,养护705省道112K+000~122K+000路段,水泥路面1.005公里、砂石路面8.995公里,共10公里,养护工4人。
  胡陈公路站 址在705省道107K+200处,站房171平方米,养护705省道101K+200~112K+000,乡道门毛线0K+000~6K+100路段,砂石路共16.9公里。养护工5人。
  南坑公路站 址在原胡青线4K+500处,站房149.6平方米,养护县道胡青线0K+000~11K+000路段,砂石路11公里。养护工3人。
  山头公路站 址在原胡青线17K+000处,站房114.8平方米,养护县道胡青线11K+000~21K+700路段,块石路0.7公里,砂石路10公里,共10.7公里。养护工4人。
  古渡公路站 址在原力胡线5K+800处,站房106平方米,养护力洋经胡陈港至胡陈线0K+000~9K+000路段,砂石路9公里。养护工4人。
  前横公路站 址在原力胡线9K+900处。养护县道9K+000~15K+300路段。砂石路6.3公里。养护工3人。
  一市公路站 址在亭东线13K+300处,站房126平方米,养护县道亭沙线4K+000~14K+000路段,砂石路10公里。养护工3人。
  东岙公路站 址在亭东线19K+700处,站房126平方米,养护县道亭东线14K+000~24K+000(至三门沙柳)路段,砂石路10公里。养护工4人。
  桥头胡(支线)公路站 址在609省道54K+400处,站房321.5平方米,养护县道桥薛线0K+700~7K+300,县道茶西线0K+000~1K+700路段,砂石路共8.3公里。养护工4人。
  民主公路站 址在609省道45K+100处,站房262.5平方米,养护609省道40K+000~55K+000,桥薛线0K+000~0K+700路段。油路共15.7公里。养护工6人。
  深甽(干线)公路站 址在西温线15K+800处,站房309平方米,养护609省道66K+000~71K+500,县道西温线15K+000~21K+500路段,油路共12公里。养护工3人。
  深甽(支线)公路站 与干线班同住。养护609省道71K+500~75K+000、县道长大线0K+000~4K+000、县道西温线10K+000~15K+000路段,砂石路共12.5公里。养护工4人。
  岭下公路站址在609省道80K+150处,站房199.4平方米,养护609省道75K+000~84K+000,县道赵刘线0K+000~2K+200路段,砂石路共11.2公里。养护工3人。
  马岙公路站 址在609省道90K+900处,站房199.3平方米,养护609省道84K+000~95K+100路段,砂石路11.1公里。养护工3人。
  西溪公路站 址在黄澄线8K+100处,站房126平方米,养护县道黄澄线3K+000~13K+000路段,砂石路10公里。养护工4人。
  横坑公路站 址在黄澄线17K+850处,站房126平方米,养护县道黄澄线13K+000~24K+400路段,砂石路11.4公里。养护工3人。
  农工养护
  曾称“民众养护”。民国25年(1936),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民众养路暂行办法》,命令各省限文到一个半月内成立民众养路组织,规定县设养路总队、区设分队、村设班,每班30人,实行民众义务服役养路。11月,县政府抽调奉海公路沿线各乡(镇)壮丁61名,成立民众养路队,与专业养护组织共同担负公路养护。养路队下设2个班,第一班设西店、32人。管理奉化交界处起至杨梅岭段;第二班设梅林乡、29人,管理杨梅岭至小北门段。抗战爆发后,公路破坏,养路组织星散。
  民国37年10月,县政府遵照省《动员战乱时期浙江省省道保养暂行办法》,制订《宁海县保养省道实施细则》,规定省道由沿线各乡镇组织保养队,各乡(镇)、保、甲长分别兼任保养队长、分队长、班长,每班配备道工6~10人,适龄壮丁轮流义务服役,负责经常保养、抢修水毁等。
  道工可免除其他义务劳动服役,此方式一直延续至宁海解放时止。
  1955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改进民工建勤养护公路和修建地方道路的指示》翌年,县交通建设科对西店至深甽公路实行农工养护 至1961年,农工养护公路有胡陈至长街、深甽至双湖、深甽至南溪温泉、西店至深甽、门棚至张韩、黄坛至水库、小北门至崇教寺等7条路线,长50.7公里。1962年,省交通厅和宁波专署交管局通知农工养护暂停。除厂矿专用线外,悉由宁海工区接养。
  1964年,宁海工区与东仓公社签订协议,由公社组织农工养护门棚至张韩公路,长6.1公里。翌年5月,相继与胡陈、长亭两公社签订合同,组织农工养护胡陈至长街公路。至1966年底,宁海工区与公社签订合同实行农工养护公路3条,长25.2公里。工区按每月每公里15元标准拨给当地公社,由公社组织18~45岁社员参加养护。发给工资,农工向生产队交纳生产资金,生产队按同等劳力记工分参加分配,养路工具修理费用由公社负责。公路桥梁大中修或水毁抢修等费用,由农工班上报工区,经批准后另行拨给。议定,工区负责:按月下达养路作业计划,拨发养路费;技术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派有经验的专业道工至农工班参加劳动,并担任技术指导和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养路经费的合理使用,及时向县领导汇报,请示有关农工养护中存在问题。公社负责:加强对农工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处理好农工与生产大队的经济收入分配,安排好农工生活;建立学习、劳动、生活制度等;督促农工完成养护计划。公社有一名领导干部分管或兼管是项工作。
  1969年1月1日,农工养路再次中断,由专业养护。
  1972年2月1日,岩下至桑洲岭9公里公路建成通车。王爱公社抽调5名社员养路,1973年正式列入农工养护计划。恢复农工养护制。
  1974年底,长街至岳井6.9公里公路建成。12月26日宁波地区交通局批复以社队养护方式列入养护计划。至1980年底,农工养护:长(街)岳(井),猛(桥头)联(合)、大(里)孔(家)、梁(皇)前(童)、岩(下)桑(洲岭)、力(洋)岭(峧)、山(前桥)伍(山)、石(桥头)龙(浦)、冠(庄)竹(口)、梅(七)白(莲寺)等10条公路,长62.8公里。
  1982年2月,公路养护实行分级管理。是年,县交通局接管县乡公路养护工作。首批接养:东(门口)梁(皇)、长(街)岳(井)、薛(岙)峡(山)、茶(院)道(士桥)、岩(下)桑(洲岭)、冠(庄)竹(口)、石(桥头)龙(浦)、七(市)白(莲寺)、力(洋)岭(峧、岔(路)白(溪)、山(前桥)向(阳闸)、大(里)孔(家)、大(里)柘(坑)、猛(桥头)茶(坑)、猛(桥头)联(合)等15条公路,长93.94公里。设17个道班,农工43人。养护经费,省对县包干:年公里县道700元,乡道400元。
  至1987年底,养护公路193.77公里,分设39个班(组),农工85名。平均好路率45%,获1987年宁波市养路质量检查第1名。
  1991年,养护公路232.68公里,分6片、45个班,(组)、农工98人,平均好路率47.5%,县道68.96%,乡道44.66%,农工班(组)及养护里程:
  南门班 养护县道东(门口)梁(皇)公路0K+000~6K+0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6公里。农工3人。
  竹林班 养护县道东(门口)梁(皇)公路6K+000~12K+6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5.9公里,1983年12月接养0.7公里,砂石路6.6公里,农工3人。
  前童班 养护县道东(门口)梁(皇)公路12K+600~17K+4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4.1公里,水泥路0.7公里,共4.8公里。农工2人。
  王爱班 养护县道岩(下)桑(洲岭)公路18K+350~27K+35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9公里。农工4人。
  桑洲班 养护县道中(央溪)龙(头山)公路OK+000~5K+200路段。1987年12月接养,砂石路5.2公里。农工3人。
  大陈班 养护县道榧(坑)逐(步)公路0K+000~7K+000路段。1985年6月接养,砂石路7公里。农工3人。
  张辽班 养护县道榧(坑)逐(步)公路7K+000~13K+130路段。1986年12月接养3.53公里。1987年12月接养2.6公里,余1990年12月接养,砂石路共6.13公里。农工2人。
  逐步班 养护县道榧(坑)逐(步)公路13K+130~17K+800路段。1990年接养,砂石路4.67公里,农工2人。
  澄深班 养护乡道榧(坑)澄(深)公路24K+300~31K+400路段。1984年11月接养,砂石路7.1公里。农工3人。
  大蔡班 养护县道长(洋)畈(坑)公路4K+000~8K+100路段。1983年12月接养,砂石路4.1公里。农工2人。
  峡山班 养护县道薛(岙)峡(山)公路0K+000~8K+2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8.2公里。农工3人。
  山水班 养护乡道冠(庄)花(山)公路0K+000~5K+8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5.1公里,油路0.7公里,共5.8公里。农工2人。
  茶建班 养护县道茶(院)西(吕)公路1K+520~12K+730路段。1982年2月接养5.75公里。1984年12月接养5.46公里,砂石路共11.21公里。农工6人。
  长街班 养护县道长(街)岳(井)公路0K+000~6K+900。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6.4公里,水泥路0.5公里,共6.9公里。农工3人。
  龙浦班 养护乡道石(桥头)沥(头渡)公路0K+000~5K+900,娘(娘宫)龙(浦)公路0K+000~0K+800,分别于1982年2月、1987年8月接养,砂石路共6.7公里。农工3人。
  胡陈港班 养护县道力(洋)胡(陈)公路胡港至青珠农场即15K+300~19K+150路段,1985年12月接养,砂石路3.85公里。农工2人。
  越田班 养护乡道越(溪)田(岙)公路0K+000~5K+200路段。1982年12月接养,砂石路5.2公里。农工2人。
  水车班 养护县道下(陈)水(车)公路0K+000~2K+800路段,1986年8月接养,砂石路2.45公里,水泥路0.35公里,共2.8公里。农工1人。
  白溪班(外) 养护乡道岔(路)沙(田)公路0K+000~8K+0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7.7公里,1988年接养0.3公里,砂石路共8公里。农工4人。
  白溪班(里) 养护乡道岔沙公路8K+000~17K+750路段,分别于1988、1989年接养,砂石路9.75公里。农工3人。
  外山周班 养护乡道桑(洲岭)外(山周)公路0K+000~5K+000路段,1983年4月接养,砂石路5公里。农工2人。
  冠峰班 养护乡道大(路下)横(路庵)公路0K+000~8K+200路段,1983年12月接养2.2公里,1986年10月接养3.6公里,12月接养2.4公里,砂石路共8.2公里。农工4人。
  仇家班 养护乡道梅(林陈)仇(家)公路0K+000~3K+100路段,1985年11月接养,砂石路3.1公里。农工1人。
  五松坑班 养护乡道下(河)五(松坑)公路0K+000~1K+260路段。1982年5月接养,砂石路1.26公里,农工1人。
  丁家岙班 养护乡道桐(树岙)丁(家岙)公路0K+000~2K+320路段。1982年5月接养,砂石路2.32公里。农工1人。
  来虎岩班 养护乡道寅(宾桥)来(虎岩)公路0K+000~3K+300路段,1986年5月接养2.2公里,1987年12月接养1.1公里,砂石路共3.3公里。农工1人。
  白岩班 养护乡道双(湖)白(岩)公路0K+000~3K+200路段。1984年3月接养,砂石路3.2公里。农工1人。
  联合班 养护乡道猛(桥头)联(合)公路0K+000~3K+0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3公里。农工1人。
  茶坑班 养护乡道猛(桥头)茶(坑)公路0K+000~2K+0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2公里。农工1人。
  孔家班 养护乡道大(里)孔(家)公路2K+200~8K+0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5.8公里。农工3人。
  柘坑路 养护乡道大(里)柘(坑)公路0K+000~4K+84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4.84公里。农工2人。
  强蛟班 养护县道东(园)强(蛟)公路0K+000~12K+800路段。1985年12月接养2.2公里,1989年接养10.6公里。砂石路共12.8公里。农工5人。
  里袁班 养护乡道大(佳何)里(袁)公路0K+000~8K+000路段。1984年9月接养,砂石路8公里。农工2人。
  岭甽班 养护乡道力(洋)岭(甽)公路0K+000~8K+0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8公里。农工3人。
  伍山班 养护乡道山(前桥)向(阳闸)公路0K+000~4K+300路段。1978年7月接养3.4公里。1982年11月接养0.9公里。砂石路共4.3公里。农工2人。
  白莲寺班 养护乡道七(市)白(莲寺)公路0K+000~3K+500路段。1982年2月接养,砂石路3.5公里。农工1人。
  牛台班 养护乡道一(市)牛(台)公路OK+000~4K+100路段,1986年11月接养,砂石路4.1公里。农工2人。
  山上方班 养护乡道小(鳖岭)山(上方)公路0K+000~3K+700路段。1983年5月接养,砂石路3.7公里。农工1人。
  路田坪班 养护乡道路田坪公路OK+000~1K+200路段。1987年12月接养,砂石路1.2公里。农工1人。
  石舌章班 养护乡道下(陈)石(舌章)公路0K+000~1K+700路段。1987年12月接养,砂石路1.7公里。农工1人。
  莲头山班 养护乡道赵(家山)莲(头山)公路0K+000~0K+800路段。1986年8月接养,砂石路0.8公里。农工1人。
  望海岗班 养护乡道松(木岭)耐(烦岭)公路0K+000~2K+000路段。1989年接养,砂石路2公里。农工1人。
  前岔班养 护乡道前(童)岔(路)公路OK+000~4K+700路段。1988年接养2.4公里,1990年接养2.3公里,砂石路共4.7公里。农工2人。
  白岭根班 养护乡道桥(头杨)白(岭)根公路0K+000~2K+100路段。1988年接养,砂石路2.1公里。农工1人。
  毛仙班 养护乡道门(棚)毛(仙)公路6K+100~8K+700路段。1988年接养,砂石路2.6公里。农工1人。
  专用公路养护
  小北门至通用厂、庙岭至糖厂、大北门至食品厂、朱行桥至皂坑、西门至丝织厂山下坪至徐家6条专用公路,由厂矿单位自建、自用、自养,交通部门给予业务指导。
  公路使用发生变化,养护随之变更,小北门至通用厂公路东段已成环城西路,由城镇建设办公室(简称城建办)接养,西段仍由工厂养护,大北门至食品厂公路改桃源路,桃源桥以北称桃源北路,以南称桃源南路、滨溪路、由城建办管养,朱行桥至皂坑因铁矿停产,转当地群众养护。
  第二节 公路技术改造
  线型改造
  境内公路改造始于60年代。1965年,西(店)深(甽)公路铁丈岭降坡,改善天雨路滑行车难。复改善深(甽)温(泉)线4K+500至4K+575.3弯道。1968年2月7日起,改善宁西线(今盛宁线)4K+000~4K+235、26K+170~32K+248路段弯道6处;31K+560~35K+708路段驳堪、拓宽路基、降坡等9处。
  1973年底,建立“宁海县恢复公路路基指挥部”。翌年6月,在甬临线70)k~72k(即回浦公社)路段进行试点,至1975年底,累计完成挡土墙6412立方米,填挖土方1.71万立方米。
  1976年,完成甬临线52K100~+53K+500(慢步岭路段)拓宽路基、驳坎和降坡,加宽61K+900~62K+700(杨梅岭路段)路基、改善弯道3处,使平曲线最小半径达100米以上,投资7000元。
  1977年,完成甬临线49K+300~61K+800路段拓宽路基2500米,驳坎4005立方米。
  1979年,深(甽)温(泉)公路3K+500~4K+500路段改道,避开2道过水路面,公路晴雨畅通无阻。
  1980年,甬临线61K+800~76K+300路段驳坎6346立方米竣工。
  1981年,完成甬临线85K+780~87K+140(岵岫岭路段)拓宽路基,平曲线最小半径从50米增至125米。
  经过恢复、拓宽路基,改善弯道,甬临线49K+300~76K+450(西店至宁海)路基宽度达到12~15米,两侧驳坎、田路分界;76K+450~106K+300(宁海至麻岙岭)路基宽度达到9.5~14米。甬临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部颁三级公路技术标准。
  1986年4月至翌年7月,完成省道盛(垫)宁(海)公路新车站至白峤岭顶路段改道、降坡工程。第一期142K+980~145K+380(白峤岭脚至新车站)改道工程,按平原微山三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路基宽12米,路面宽7.5米,平曲线最小半径125米,最大纵坡2.2%,桥梁净宽12米。第二期142K+240~142K+980(白峤岭顶至岭脚)降坡工程,按山岭重〓三级公路标准测设施工。山岭路段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平曲线最小半径70米,最大纵坡8%。
  全线土石方3.16万立方米,驳坎6处,长326.5米,桥涵设计荷载标准汽—15,挂—80,用地72亩,水田66亩,山地6亩;总投资76万元(土地征用费19.14万元),省交通厅贷款补助36万元,余县安排解决。
  1990年完成象西线40K+000~43K+000、58K+000~71K+500路段,共16.5公里路基拓宽,宽度达8.5~12米。
  1991年4月~11月,完成盛宁线116K+700~122K+600、125K+000~130K+000、138K+000~141K+000路段路基拓宽,宽度8.5米。甬临线77K+000~85K+000、87K+000~89K+000路段路面拓宽,宽度14.5米。路基两则皆驳坎田路分开。
  路面改造
  1975年前,皆砂石路面。经改造,新增沥青(渣油)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水泥路面)和块石路面。
  沥青(渣油)路面统称黑色路面,简称油路。属次高级路面,1975年6月16日,宁海县革委会渣油路面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全县油路铺筑。9月在甬临线70K+000~72K+000(回浦公社路段)破土动工。11月,宁波公路总段张正华工程师等来工地指导,试用泥灰结砾石混合料处理油路基础(补强层)获得成功。12月底全段竣工。
  油路铺筑开始,采用“民工建勤”方式,由沿路两侧15公里范围每个劳动力义务建勤。分长、短期两种,短期民工生产队按劳力记工分,长期民工除记分外,油路办公室每人每月发生活补贴费12元,工具损耗补贴每日0.20元。1976年,改民工建勤为合同制,施工由合同工操作,砂石料沿线各公社采备。是年完成宁海车站至梅林,即66K+300~69K+300、70K+300~71K+300、73K+300~76K+300路段,共长7公里油路。
  1977年完成甬临线57K+000~58K+300,62K+300~66K+300,69K+300~70K+300路段,共6.3公里,盛宁线144K+180~144K+630路段,长0.45公里油路。1978年完成甬临线58K+300~62K+300、53K+100~57K+000路段,共长7.9公里油路。
  1979年,油路由县公路段负责施工管理。采用雇工或划段、局部承包作业,砂石材料向外购买或承包解决。是年,完成甬临线49K+300~53K+100、76K+300~80K+000路段,共7.5公里。至此,甬临线西店至城关路段油路路面全部铺筑完成。
  1980年完成甬临线80K+000~85K+000、87K+100~87K+900路段,共5.8公里油路。1982年完成甬临线87K+900~89K+800、93K+800~94K+500路段,共2.6公里油路。1984年完成89K+800~93K+800路段,共4公里油路,1986年完成甬临线100K+300~104K+300、94K+500~96K+500路段,共6公里油路。是年,省道盛宁线86K+980~87K+000路段铺筑油路。至1987年,甬临线(县境内)50.77公里沥青(渣油)路面全部铺筑完成。
  1987年至翌年12月,铺筑象西线55K+000~58K+000、50K+000~55K+000路段油路,共8公里。1989年铺筑西温线16K+000~18K+000、象西线45K+000~50K+000路段油路,共长7公里。1990年,铺筑象西线40K+000~43K+000、58K+000~71K+500路段油路,共长15.5公里。1991年铺筑盛宁线141K+100~145K+380、东梁线0K+000〓1〓500冠花线0K+000~0K+200、1K+300~1K+800路段油路,共长6.48公里,及盛宁线116K+700~122K+700、125K+000~130K+000、138K+000~141K+000路段基层9公里、面层5公里。
  零星铺筑的沥青(渣油)路面还有:
  1976年铺筑盛(垫)宁(海)公路宁海车站至小北门段,0.75公里。1978年铺筑小北门至白峤岭脚路段0.45公里。1987年铺筑象(山)西(山)公路梅林镇0.4公里,西(店)温(泉)公路南溪至温泉3.1公里,黄(坛)澄(深)公路车站至黄坛村1公里。
  1991年底,全县共有沥青(油路)99.32公里。
  水泥混凝土路面 简称水泥水面。属高级路面。
  1984年7月19日,铺筑甬临线83K+700~85K+800(岵岫岭)路段水泥路面。分两段完成:
  第一段:83K+700~84K+620路段长0.920公里。1985年10月竣工。宁波市公路总段拨款15万元,实用经费15.23万元。翌年3月,经宁波公路总段组织人员验收鉴定,质量欠佳。
  第二段:84K+620~85K+800路段长1.18公里。1986年12月竣工。宁波市公路总段拨款26万元,实用经费20.05万元。两段共长2.10公里。面板宽7米,厚20厘米,总投资35.28万元。
  1986年5月,铺筑甬临线103K~105K(麻岙岭)2公里,宁波公路总段核拨经费49.3万元,实用资金51.58万元。翌年6月竣工。面板宽7米,厚20厘米。施工期间发生工伤事故两次,死伤民工各1人。
  1987年,南溪温泉招待所负责铺筑西温线21K+100~21K+500及温泉招待所以南0.4公里,共长0.8公里水泥路面,县交通局拨款2万元,宁波市公路总段补助3万元,不足部分招待所解决。工程由双湖乡工程队承包作业,当年建成0.4公里,翌年全部竣工。
  是年10月,盛宁线117K+600~118K+605(力洋镇路段),长1.05公里水泥路面工程,由力洋镇政府自筹资金并组织施工,宁波市公路总段拨水泥400吨(价值约10万元),县公路段提供工具设备和技术指导。
  1990年铺筑甬临线52K+700~53K+700、75K+200~76K+200,下水线1K+400~1K+750、前吴线0K+000~1K+300、东梁线13K+590~14K+290路段水泥路面,共长4.35公里。1991年铺筑长岳线0K+000~0K+500水泥路面,长0.5公里。是年底,全县共有水泥路面10.8公里。
  块石路面 多为改善陡坡路段而设,属高级路面。1983年,铺砌盛(垫)宁(海)线(原宁西线)123K+365~123K+400(庙岭路段)35米。
  1985年,铺砌盛宁线126K+190~126K+260(南溪岭路段)70米。
  1987年,铺砌原胡(陈)青(珠)线18K+300~18K+800(长街镇路段)500米。盛宁线白峤岭东侧130米。
  1991年底,全县有块石路面4段,共长735米。
  三、公路桥梁改造
  公路梁改造始于50年代末。
  民国23年(1934)至1959年建成的奉(化)海(宁海)、宁(海)高(枧)、宁(海)西(泽)、深(甽)双(湖)、胡(陈)长(街)、西(店)深(甽)、门(棚)张(韩)7条公路41座桥梁中,木结构桥梁34座。其中甬(宁波)临(海)线(含奉海、宁高公路)24座、占全线桥梁数93.2%,宁西线5座,占全线桥梁数71.4%。标准不一,承载力小,易水毁。
  1959年8月修复水毁工程,在集义堡老桥下游约30米处砌筑卵石拱桥,改木桥为石拱桥。1960年后,王家桥、朱行桥、石兔桥、双桥、梅林桥、后坑桥、皇封桥、杨家桥、董家桥、三枫桥、谢豹桥、大弯塘桥、冠庄桥等临时性木桥相继改为钢筋混凝土、石拱等永久性桥。1965年完成省道甬临线城关至西店(原奉海公路)路段14座木桥改建工程;1965至1972年间、改盘屿桥、下徐桥、力洋桥、西张桥、翔凤桥5座木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完成省道盛宁线(原宁西线)木桥改建工程;1972至1978年,改洪溪桥、梁皇桥、东山桥、西山桥、双水桥、枫树浦桥、万安桥、黄坛桥、千秋桥、桐洲桥等10座临时性木桥为石拱、钢筋混凝土结构永久性桥梁,完成省道甬临线城关至麻岙岭(原宁高公路)路段木桥改建工程。西深公路西坑桥、溪头桥、普济桥,门毛公路东仓桥,深双公路刘家桥等木桥和胡长公路胡陈过水路面,同时改建成永久性桥梁。
  1988年4月,甬临线五福桥拓宽工程竣工,桥面由4米拓宽至9米,成双柱式钻孔灌注桩、空心板梁与石拱混合结构;7月,重建甬临线凫溪大桥工程相继告竣。7月30日凌晨遭特大洪水袭击,(即“7·30”特大洪灾。)桥梁不同程度受损毁。1989年5月,重建(水毁)西温线长洋桥,改5孔不等跨连续梁为2孔16米,桥面宽净7+2×0.25米,全长42米,灌注桩空心板梁;同年改建城梁线小汀桥,并改前童过水路面为1孔12米,桥面宽净7.5+2×0.25米,石台空心板梁桥。
  1991年6月,重建(水毁)甬临线桐洲桥,改1孔12米为3孔16米,桥面宽净12+2×0.25米,全长59.44米。灌注桩空心板梁;新建甬临线101K+250处2孔16米,宽净12+2×0.25米,全长42米,灌注桩空心板梁中央溪桥1座。
  经改造后,全县公路桥皆成永久性桥梁。结构形式:石拱42座、902.1米,双曲拱9座、411.8米,双铰平板拱5座、477.3米,薄壳拱2座65.1米,钢筋混凝土板梁59座、1702.4米,T梁8座、237.2米,桁架拱与双曲拱、石拱与空心板、T梁与空心板混合结构4座,280.9米,其它(微弯板等)4座、141.7米。轻型钢架拱1座、159米。在甬临、象西、盛宁3条省道公路49座桥梁中,桥面净宽7米以上(含7米)29座、12米14座,占87.7%。
  第三节 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是公路养护组成部分。民国25年(1936年)3月13日首次由学校师生在奉海公路义务种植行道树200株。建国后,1953年始由养路职工植树。1965年,县成立公路绿化领导小组,宁海工区与沿路社队签订行道树种植管理协议。种植苦楝、乌桕、榆树、白杨、法梧、喜树等各种行道树4万余株,累计绿化里程85公里,占养路总里程56.5%,苗圃面积8.83亩。
  1966年12月,实行国家投苗、社队种植、管理行道树。树权和收益归社队所有,采伐须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指定专门单位具体负责,由国家按当地价格统一收购。
  1967年新植行道树1.3万余株。公路绿化列入养路计划。每年均有种植,由于放松管理,象西线大佳何路段行道树遭受严重破坏,新植苗木成活率低。
  1975年改由公路养护部门投苗、社队负责种管,经济收益按公路养护部门得三、社队得七分成,副产品归社队,或由社队投苗种管,经济收益全部归社队。县公路段确定1名专职管理员,负责行道树种植管理工作。
  1977年,县委确定一位主要领导分管公路绿化工作。宁波公路总段将公路绿化列入养护计划指标下达县公路段种植。
  路基、路面多次改造,老树砍伐多。1987年6月甬临线有行道树10829株,象西线有行道树4185株,其它线路行道树数量极少。1991年实有绿化公路里程60.4公里,当年新植30公里。
  第四节 航道整治
  疏浚筏港 俗称“拆排港”。建国前后,竹筏运输是山区物资交流大通道。境内青溪、白溪、大溪(白溪支流)、凫溪皆通航竹筏。受自然条件限制,农田灌溉制约。季节性强。过重阳节,沿溪筏民分段包干,疏浚筏港,劳动强度大,操作艰苦。
  疏竣黄墩港 因上游水土流失,航道淤积严重,船舶需候潮进出港,航管站在港道沿岸设临时性导航标志。1954年、1958年、1966年多次发动船民,组织沿海有关乡、村出劳力(义务工),供销社、粮管所等物资单位资助,疏竣黄墩港。“文化大革命”开始,中断。
  第五节 码头 航标养护
  码头养护
  薛岙码头 1971年建成后,配备2人从事管理、养护工作。水上部位,撑杆、引桥等设施每2年小修保养一次。水下部位,锚、链、趸船下部等,大、中修视损坏程度,一般2~3年修理一次。该码头曾于1974年、1978年、1980年、1983年、1985年各中修1次。1988年大修1次。余属小修保养。经费支出:1980年260元,1983年2149元,1985年6818元。1988年(大修费)1.54万元。1989年5306元,1990年6836元,1991年4062元。遇台风水毁及时抢修。
  梅岙码头 稳定性差。1986年9月增设撑墩2座、撑杆2支予以加固,实用资金2478元,效果不佳。今框架损坏严重,无法修理,仅作小修小补。费用支出:1988年48元,1989年48元,1990年567元,1991年48元。8月,拆除重建。
  胡陈港码头 块石沉井固定式码头,由胡陈港航管站管理。1991年维修支出754元。
  航标养护
  三门湾航标向由象山县航道养护队养护。象山港狗山南咀、铁砂暗礁、野猪礁、沙背4座航标,1972年12月起属宁海航管所养护管理,1980年2月,改由象山航管所航道养护队接养。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