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路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1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路政管理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4
页码: 236-2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路政管理历史悠久,从民国时期的护路会哨到建国后的公路运输局,管理逐渐规范。1980年代后,政府加大路政管理力度,清除路障,迁移贸易市场,拆除违章建筑。1990年成立路政管理队,负责保护路产、审理建筑事宜、制止违章行为。
关键词: 宁海县 陆运管理 路政

内容

民国24年(1935)3月,鄞奉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呈请宁海县政府颁发布告,晓示辖区民众:凡人力车自由车、牛、马以及笨重之物均不许通行公路,公用自由车须领通行证方可通过公路。12月1日,对杂车通行公路事,酌量变通,先开放通行自由车,人力车及各种杂运车辆将酌情陆续开放。
  民国25年2月,县政府奉省民政厅令,拟订护路会哨办法,并划定县城至梅林段,由驻城基干队及警察局负责巡护;梅林至凫溪段责成驻凤潭第一分队及梅林警察派出所防护;凫溪至西店段责成驻凫溪第三分队防护。因路线长,警力单薄,由鄞奉长途汽车运输公司设置情愿警,专任护路。
  民国33年,县政府通知各乡镇(包括沿公路线)添置街巷村路牌,设置乡镇交界指示牌,式样由省统一油漆缮写发配各区、乡分别装钉。
  建国前后,奉海公路路政管理由营运单位——私营鄞奉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具体组织实施。
  1951年底成立浙江省交通厅公路运输局宁波工务段(一度改称宁波公路督导处),境内路政管理属工务段管辖。
  1952年9月,成立浙江省公路局宁波办事处,与宁波汽车分公司合署办公,境内公路路政管理直辖办事处。1953年,由宁波养路段大路工区负责。1958年,改属宁海汽车站养路办公室负责。1961年7月县人委批转工交局《关于要求制止挖掘公路路基、确保行车安全的报告》;翌年1月8日县人委再次通知各区、公社立即制止群众在公路路基垦植农作物和堆积废土等,并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公路交通秩序混乱,沿线违章建筑、堆放垃圾、粪土等;农业收获季节,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砍伐、偷盗、烧毁行道树等事件不断发生,公路设施遭损毁,交通安全受影响,1974年12月20日县政府发文,县交管站、公路段组织路查,处理和制止上述情况的继续发生,保障路产路权。
  1980年5月全面开展“安全月”活动宣传教育,县交通局组织力量上路检查,清除路障。1982年会同梅林、紫溪、西店等当地乡(镇)政府,较彻底地清除凫溪附近公路两侧长期堆积沙石料和梅林至西店公路沿线群众在公路上碾压煤渣、蜊灰等问题。
  1983年7月初,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宁海县公路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公路管理开始有法可循。
  1984年9月13日,县人民政府转发省府“关于划定公路用地和留地范围的通知”,并作具体规定。县交通局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市场整顿,迁移西店、梅林、力洋、长街等地在公路上的贸易市场,公路交通阻塞现象有所改善。
  1985年初,县交通监理所增设路政管理股,专事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普查登记公路沿线两旁违章建筑,建立路政管理档案。桥头胡区委,薛岙乡、村干部,老年协会组织40余人参加,清除薛岙村公路两旁路障,拆除违建民房20余间,疏通薛岙码头交通;辛岭乡政府拆除双水桥两端公路沿线违章建筑房屋37间。全县共清除路障867处。
  1986年1月起。公路路政管理归宁波市公安局公路总段派出所管辖。公路段设值勤室,定员2人,专管路政。
  1990年8月30日,县公路路政管理队(简称路政队,下同)成立。负责管理和保护公路路产;控制公路两侧建筑红线,审理从地面、公路上空或地下穿(跨)越公路的其他设施等建筑事宜;组织公路巡查,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止、查处各种违章、利用、侵占、污染和破坏路产行为。
  1991年6月11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公路路政管理会议,各区、乡(镇)分管城镇建设、土地管理领导,市公路管理局、县有关部门负责人等140余人参加会议。副县长刘昌来、土地局、法院领导人到会讲话。7月29日,县人民法院、整治办、公路段路政队在省道甬临线61K+900~62K+200(凫溪)路段强制拆除4户、147.8平方米违章建筑。10月底至11月中旬,路政队协同西店镇政府拆除甬临线西店路段两侧边沟外5米范围内违章建筑(鸭棚)80户、3868平方米。确保路产路权。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