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3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5
页码: 198-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历经多次变革,从宋代的驿、铺到民国时期的省道局、航政局,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科、交通建设科、交通局等。1973年成立县交通局,单独建制至今未变。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规定、管理市场、规划实施等。
关键词: 宁海县 运输管理 行政管理

内容

宁海驿、铺始于宋。驿设驿丞,铺有铺司,掌理其事。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河泊所,设大使,主管海道漕运、税收等。址在亭头渡北。洪武三十年废。正统九年(1444),迁治西,建河泊所大使厅于泊所塘,后亦废。成化十七年(1481)重建。最后废于崇祯年间。
  民国初期,县衙无交通管理机构,《浙江省修治道路章程》规定:“县道及里道之修治,由各县知事酌拟呈由该管最高级长官核定,由知事会同地方自治团体修治之。”民国5年(1916),成立省道办事处,民国11年3月改称省道局。民国16年省建设厅成立。省道局主管省道,县道归建设厅管辖。宁波设“浙江省管理船舶第四区事务所。”民国19年2月,省成章航政局,改管理船舶事务所为分局。民国22年改上海航政局宁波办事处。管辖范围:北自曹娥江口起,沿海经宁波、镇海、舟山群岛、至海门以南止。宁海行政区划隶属台州府,航政归宁波办事处管辖。
  民国27年,宁海航政一度划归交通部直辖海门办事处,直至抗战胜利。民国34年,宁海航政复归上海航政局宁波办事处管辖。
  宁海县政府置建设科始于民国19年,辅佐县长办理道路、桥梁、水利建设行政事务。至民国37年,建设科几次改称“二科”、“四科”。
  民国38年初,恢复建设科建制,下设两股一室,二股掌理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及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
  1949年7月宁海解放。县政府设实业科,副科长1人,科员2人,统管交通工作。
  1950年8月,析实业科、设建设科,统辖交通工作。
  1953年3月14日,设交通建设科,编制2人,交通建设、运输生产、交通管理始有专职机构职掌。1954年增至3人。办公地点,初在市门头庙,后迁址县府大楼。
  1958年10月,宁(海)象(山)并县,成立象山县邮电交通部,内设运输、基建组,分管全县交通运输和工程建设业务,办公地址随同县府迁至力洋。
  1959年4月25日,析邮电交通部,成立象山县交通局、办公地址迂回城关镇原宁海县府大院。
  1961年9月22日,交通与工业合并成立宁海县工业交通局。下设交通股、工程队,具体办理全县交通运输和道路、桥梁、码头等工程建设业务工作,局办公地址在体育巷4号。交通工程队在大米巷6号。
  1962年6月10日,成立“宁海县工业交通手工业局”,内设交通股,具体办理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事项,县手工业联社与局一起,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办公地址在县府大院西(今边防大队驻地)。
  1968年12月10日,成立“宁海县工业交通手工业局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8月27日,析工业交通手工业局,交通再次与邮政合并成立宁海县交通邮政局。局址在县府大院二幢房子内。邮政办公地址在原邮电局。
  1973年11月14日,成立县交通局。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单独建制至今未变。原址在县府大院内。1990年8月迁址颜公河路。
  1978年5月1日,废"革命领导小组”,组长改称局长。1991年干部22人,设人秘、工程、运输、计财4股。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各级政府通知及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指示、法规、法令,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改革力度,整顿治理运输市场,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工程质量,掌握施工进度,组织竣工验收,审核工程设计,养护计划及经费、建材;改善经营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高职工队伍政治素质,积极开展业务、技术和文化培训,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需要。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