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鲜番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鲜番薯运输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2
页码: 177-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是鲜番薯重要产区,但鲜储难。1958年起,县成立鲜番薯运输办公室统一调运,通过汽车、木帆船、机帆船等方式外运,年外调量曾达万吨以上。1980年后,因糖蔗、柑桔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鲜番薯产量减少,外调终止。
关键词: 宁海县 专项运输 鲜番薯

内容

番薯旱地高产作物。宁海长街、力洋、岔路、一市为重点产区,黄坛、西店、深甽、桥头胡为一般产区。霜降收获,量大,季节性强,鲜储困难。农村习惯刨丝晒干为主粮。遇阴雨,易霉烂变质。高产不丰收,引起省、地领导关注。1958年成立县鲜番薯运输办公室(后每年都由该办统一领导,指挥调运),根据中央、省调拨计划,汽车站把鲜番薯运输列为支农任务。是年,运往宁波、慈溪520吨(含象山县少量)。1960年为加快鲜番薯调运,减少霉烂,除宁波、慈溪地区仍以汽车运输为主,集一市、长街鲜番薯于沿海港埠,由木帆船驳运石浦转海轮运往上海。1962年11月宁波公路运输局增派“万国”牌十轮卡车2辆,支援亭头、苔芳、力洋等地突击抢运鲜番薯。是年,船运(上海为主)鲜番薯4850吨、薯干150吨;汽车运(宁波、慈溪)鲜番薯5500吨、薯干125吨。
  1963年10月1日,抽调交通、粮食部门干部15人,成立宁波、沥头2个中转站,慈溪、上海等3个验斤小组,具体安排调拔、接收和中转检验工作。并在亭头、越溪、苔芳、大麦塘、沥头、车岙港、青山脚、东岙、沙柳(今属三门县)等沿海港埠,城关车站、岔路、桑洲、梁皇、大路、西店、深甽等公路沿线设立24个接收点。9月27日至11月23日,57天完成鲜番薯运输1.63万吨,其中船运4009吨,汽车运1.23万吨。1965年11月力洋区4250吨鲜番薯改由机帆船运输。县搬运站派工人30余名,自备手车至胡陈、东仓等地支援驳运鲜番薯,衔接长途运输,加快车船周转。是年外调2.1万吨,为历史上最多一年。
  1968年,县鲜番薯运输办公室由县航管站、汽车站、粮食局各调1~2人组成,在县人武部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1978年外调鲜番薯1900吨。至1979年底止,全县累计外调鲜番薯12.5万吨。平均每年外调5682吨。薯干、薯粉1000吨以上。
  1980年后,糖蔗、柑桔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鲜番薯产量减少,外调终止。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