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专项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9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专项运输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11
页码: 176-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篇幅小,但每年发生、运量较大,或在运输中起过作用。分散、繁琐,不易记述。列“专项运输”记之。本章分冰鲜、鲜番薯、活猪禽蛋、粮食、春运、索(滑)道运输6节记述。
关键词: 宁海县 专项 运输

内容

第一节 冰鲜运输
  俗称“做冰鲜”。一年两期,农历三月黄鱼汛,九月带鱼汛,均需冰鲜船运销。分冰鲜、咸鲜、白鲜3种。带冰的称冰鲜船,带盐的称咸鲜船,不带冰、盐的称白鲜船。民国37年(1948),各渔业生产合作社运销船租用计划:薛岙渔业生产合作社汽船25吨,西店渔业生产合作社汽船25吨,石桥头渔业生产合作社木帆船10吨,正学渔业生产合作社木帆船15吨,峡山渔业生产合作社木帆船12.5吨,儒雅渔业生产合作社木帆船12.5吨。运销船只大小视运输距离远近而定。在大目洋、象山爵溪收购大黄鱼运销宁海及镇海、宁波各地,一般4~8吨;运销上海、江阴、南通等地则为20~30吨。
  1955年大黄鱼汛,县供销合作社租用冰鲜运输木帆船14艘,载重124吨位。1957年起,以专业运输船为主体,保证完成主要货物运输前提下,具体由县航管站统一安排。1961年县水产供销公司自备木质机动船1艘,载重80吨位、44千瓦,专事冰鲜运输。1962年,县航管站调船600吨位,支援渔业冰鲜运销。后,每年渔汛期间租用冰鲜运输船200~500吨位。70年代后期,民主、联合运输社完成宁海冰鲜运输任务外,常年出租南京、扬州水产公司冰鲜运输船200~300吨位。机动船往返及租用期间所耗燃料(油、煤)计划概由船舶使用方供给。冰鲜船租价,木帆船每吨月价:20吨37.5元,25吨35元,30吨33元;出吕泗洋、余山洋冰鲜船只,按不同等级租价外加10%补贴。
  1979年底,县水产供销公司自备船增至5艘,载重444吨位、680千瓦。冰鲜运输由自备船舶完成。
  随着渔业资源减少,冰鲜运输锐减。1986年起县水产供销公司自备100吨位、184千瓦运销船1艘。冰鲜自运为主。
  第二节 鲜番薯运输
  番薯旱地高产作物。宁海长街、力洋、岔路、一市为重点产区,黄坛、西店、深甽、桥头胡为一般产区。霜降收获,量大,季节性强,鲜储困难。农村习惯刨丝晒干为主粮。遇阴雨,易霉烂变质。高产不丰收,引起省、地领导关注。1958年成立县鲜番薯运输办公室(后每年都由该办统一领导,指挥调运),根据中央、省调拨计划,汽车站把鲜番薯运输列为支农任务。是年,运往宁波、慈溪520吨(含象山县少量)。1960年为加快鲜番薯调运,减少霉烂,除宁波、慈溪地区仍以汽车运输为主,集一市、长街鲜番薯于沿海港埠,由木帆船驳运石浦转海轮运往上海。1962年11月宁波公路运输局增派“万国”牌十轮卡车2辆,支援亭头、苔芳、力洋等地突击抢运鲜番薯。是年,船运(上海为主)鲜番薯4850吨、薯干150吨;汽车运(宁波、慈溪)鲜番薯5500吨、薯干125吨。
  1963年10月1日,抽调交通、粮食部门干部15人,成立宁波、沥头2个中转站,慈溪、上海等3个验斤小组,具体安排调拔、接收和中转检验工作。并在亭头、越溪、苔芳、大麦塘、沥头、车岙港、青山脚、东岙、沙柳(今属三门县)等沿海港埠,城关车站、岔路、桑洲、梁皇、大路、西店、深甽等公路沿线设立24个接收点。9月27日至11月23日,57天完成鲜番薯运输1.63万吨,其中船运4009吨,汽车运1.23万吨。1965年11月力洋区4250吨鲜番薯改由机帆船运输。县搬运站派工人30余名,自备手车至胡陈、东仓等地支援驳运鲜番薯,衔接长途运输,加快车船周转。是年外调2.1万吨,为历史上最多一年。
  1968年,县鲜番薯运输办公室由县航管站、汽车站、粮食局各调1~2人组成,在县人武部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1978年外调鲜番薯1900吨。至1979年底止,全县累计外调鲜番薯12.5万吨。平均每年外调5682吨。薯干、薯粉1000吨以上。
  1980年后,糖蔗、柑桔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鲜番薯产量减少,外调终止。
  第三节 活猪、禽蛋运输
  饲养生猪、家禽是宁海农村传统副业。外销亦多。
  活猪运输 岔路区最多,一市、长街次之。生猪外调始于1954年。调往宁波为主,上海次之。上海、舟山船运,宁波各地皆车运。每年11月至春节前后为旺季。1971年最多6.09万头。1988年起生猪外调数渐减,白肉外调数增多,1989年外调白肉1.84万头。
  第四节 粮食运输
  古有漕粮南米,为军国禄米所需,运往京师或军事重镇。明洪武十三年(1380),亭头渡设河泊所,主管漕运。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宁海漕运输出米1042石。民国29年(1940),宁海运奉化米540万市斤。民国31年5月,日军入侵情势紧迫,县政府下令征夫数千,星夜肩运城区及东、北两区赋谷50万市斤,移屯拱西、王爱、上金等地。民国35年输出谷米50万市斤。
  解放后,粮运任务增大。1949年10月,台州专署下达支前紧急通知,县人民政府调集民工300人、大小船舶数百艘,首批运粮300吨、旋增400吨,共700吨抵石浦,支援解放舟山群岛。1951年9月,为解决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从三门、临海等地调入大米51.5吨,稻谷137.5吨。1953年6月21日,县政府决定每天调集劳力1000人、手车300辆、木帆船10艘,省粮食厅调派汽车60辆,水陆并运,突击外调稻谷8100吨,支援苏北灾区及供应上海市场。1956年“8·1”台灾台,向外地突击调入早熟种籽秋玉米9.25吨、秋大豆10吨、养麦10吨、小米、马料豆30吨。1960年3月(3年灾害期间)县航管站组织木帆船33艘,突击调入种籽51.5吨。翌年,复从东北、山西调入养麦、马铃薯种籽300吨,县内调拔种籽785吨。1976年县内粮食供应紧张,县委采取紧急措施,交通部门组织船只,调入大米300吨、玉米250吨、面粉50吨、麦皮40吨。解燃眉之急。
  1949年~1991年间,以外地船舶为主,共调入粮食80965吨,由交通部门组织船舶调出粮食377905吨,流向苏北、上海、宁波、舟山等地为主。1975年起粮食外调量渐减,1984年入差增大,1987年粮食外调终止。后,每年从奉化、鄞县各地调入粮食7000~7250吨。
  第五节 春节运输
  春节运输(简称春运)一年一度。客流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春运时间从原来30天延长至40天。一般为节前节后各20天。视客流量、天气等情况而定。县成立春运领导小组,交通、公安、农机、工商、石油、商业等部门参加,分管副县长亲自抓;交通系统建立相应组织,公路、航运、公管层层负责分工抓。事前做好旅客流向流量调査摸底,运输工具(车、船)检验维修;开展安全教育,维护车站、码头、渡口交通秩序,保证安全畅通,使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及时安全。改革、开放以来,客流量增多。1981年宁海汽车站、县运输公司客车全部集中投入春运,并组织代客车7辆,为历史上代客车最多一年。1985年春运期间,宁海汽车站客车42辆、县运输公司客车11辆、安良旅运站客车5辆,全部投入运输。县汽车站增设售票窗(由原来4个增至6个),从“三关门”售票到不关门售票、送票上门,开展优质服务劳动竞赛,建立驾驶员超利润奖励制度等。安全、及时、保质、保量完成春运任务。
  1989年,全县组织大客车50辆、3319客位,比上年同期增加5%,社会车辆3辆作备用。面包车平均每天56辆、672客位。春运期间每天正班199班次,先后加车144班次。完成客运量:陆上35.38万人次,为上年的90.1%,其中节前17.05万人次,节后18.34万人次;周转量1452.57万人公里,为上年的96.83%,其中节前674.26万人公里,节后778.31万人公里。水上3991人次,周转量8.78万人公里,为上年的75.5%。
  1990年组织大客71辆,3051客位,发车7909班次,其中加车126班次,运送旅客25.72万人次,周转量1153.7万人公里。分别为上年同期97.2%和92.1%;面包车93辆,1116客位,运送旅客12.9万人次、周转量303.1万人公里,分别为上年同期144%和151.2%,三卡等简易小客车运送短途旅客45万人次、周转量514万人公里,分别为上年同期101%和125.7%。水上客船1艘、85客位,运送旅客2423人次、5.33万人公里,为上年同期80%。
  1991年组织各种车辆247辆、5616客位。其中大客86辆、3870客位,中客2辆、48客位,小客129辆、1548客位,简易小客30辆、150客位,应急值班客车5辆。运送旅客24.04万人次、周转量1182.64万人公里,分别为上年同期93.5%和102.5%。水上运送旅客2826人、周转量6.22万人公里,分别为上年同期116.6%和114.8%。
  第六节 索(滑)道运输
  系山区货物运输的另一种形式。50年代末提倡运输“一网(交通运输网)七化(山区运输索、滑道化……)”内容之一,在山区运输中起过作用。
  索道
  王家染索道。1959年,县交通局配合森工站在双峰乡大陈架设(双线)索道,运输木材,因篾索腐烂而中止。后在王家染试装单线钢丝索道成功。长400米,载重300~500公斤。60年代初,木材停伐,索道废。
  烟顶山索道双线钢丝索,烟顶山至山脚。1969年下半年为开采矿石架设.1976年腊石矿停办,索道一度停用。后改由宁海陶土矿经营,索道恢复使用。长400米,载重200公斤,至今完好。
  滑道
  下南山(今属三门县)滑道。木制,呈U型。顺山坡铺设。1959年专为运输粘土而建。1964年下南山至沙柳手车道建成,滑道废。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