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联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8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联运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3
页码: 163-16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海地区的联运历史,从民国时期的轮船、汽车、手车等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到解放后的公铁联运、水陆联运等发展。1963年宁海汽车站设联运营业站,后联运业务逐渐扩大。1980年代后,联运(中转)行业兴起,1991年全县有20个货物联运服务站。
关键词: 宁海县 运输 联运

内容

民国26年(1937),同益轮渡局所属新得兴轮船,航行于鄞县横山,象山西周、下沈,宁海薛岙等埠,与鄞奉公路汽车运输相衔接,象山港一带旅客,通过该轮可购买宁波汽车联票。
  民国27年2月,私营裕美货物转运行(后改运输行,下同)在西店、城关小北门设转运栈,与奉化大桥同和船埠订立转运合同,办理宁波至宁海各地货物运输,并出具保单,中途如有损坏、遗失、偷漏等事,概由转运行负责。6月16日,汽车运输中断。货运日趋艰难,大达等货物转运行相继兴起。8月,三美联运站开业。在宁波新河头宁泰公司内,奉化白杜奉化公司内、吴家埠坤记号内,宁海黄墩、凫溪三美栈、城内县前弄等地设办事处,承理运输业务。主要营运路线有二:一自宁波新河头起,船运至白杜、转吴家埠,再船运到凫溪:陈家,而至宁海城区各地;另一由吴家埠船运至桥头胡黄墩埠,转运至东乡茶院、力洋等处。吴家埠到黄墩、陈家等埠均有稳快内港航船行驶,风雨不更。其间,奉海联运站亦组织水陆联运,来往于宁海、奉化、宁波等地,分二路运输。一由宁波经奉化大桥直抵宁海各地;二由宁波新河头宁泰公司装汽船至白杜、转吴家埠、至团堧,肩挑、手车至宁海城内,分送各指定地点。在宁波新河头宁泰公司、大桥合兴船埠、白杜宁泰公司、吴家埠江诸庙本栈、团堧老祠堂本栈、西店王裕昌内、凫溪复大号内、城内市门头电话局内设办事处,承理业务。10月16日,大达、裕美转运行改变货运路线;由奉化车(手车,下同)运、肩运至崔家,转船运至潘家岙,复肩运、车运至县城、石浦各地。接洽地点有:宁波办事处(址在浩河船埠对面);奉化接洽处(址在同和埠方二房永顺埠);宁海接洽处(址在大达、裕美转运栈)。其间,还有通大运输行,大来运输行,安利运输行,一大行等,从事货物联运。
  解放后,公路修复通车,各肩运、船运短途货物转运行渐趋淘汰。联运一度松驰。1954年,省汽车运输公司宁海汽车站开办零星行包、包裹长途公、铁联运。并采用“统一调度,计划平衡”等措施,仍难解决长距离需要多种工具联接运输的困难。
  1963年2月,宁海汽车站设联运营业站。翌年,充实人员,扩大联运业务范围,实行“一票到底,一次结算,全程负责”联运方式。由每天3、4票发展到几十票;零担从3天1班,发展到每天1班的固定零担班车。
  1965年10月1日,宁海汽车站开辟城关至长街另担中转线,每天1班,3吨。翌年5月,相继开辟宁海至象山,至临海联运线。12月,开辟城关至深甽、至桑洲短途联运线,每周1班次。
  1969年随着联运业务的发展,宁海汽车站扩建零担仓库100平方米。同年,长街区水陆联运队开业。1971年8月,县统一运输指挥部抽调人员,交通、商业、财政部门联成一体,开展铁、公、水联合运输和运输、装卸、结算一条龙服务;同时,发售客运联票,宁海至上海形成公、水联运,在西店、梅林、长街、力洋等地设联运点。1974年,公、铁联运业务增多,宁海汽车站从零担联运扩大到公、铁整车联运。
  1980年,宁海水上联运站成立。1985年1月,长街区3户农民联合组成宁海长街物资转运服务站,设宁波转运点。联运(中转)行业兴起。1987年末,全县有10个货物联运服务(中转)站。1991年增至20个,全民2个,集体6个,个体(联户)12个。完成年货物联运量2万吨、172万吨公里。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