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货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8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货运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8
页码: 156-1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海地区货运的历史变迁,从肩挑、驮运到现代化机动车运输的发展过程。其中,手拉车、拖拉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主力,个体运输也逐渐崛起。1991年,货运汽车数量大幅增加,完成年货运量和周转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宁海县 运输 货运

内容

肩挑、驮运 解放前,陆上运输以人力肩挑为主,深甽、马岙、西溪、盈坑一带有畜力驮运。宋嘉定6年(1213)西溪黄公纸(一名瑞青),咸淳四年(1268)璜溪口牡蛎,皆人力肩挑销售外地。民国期间,四乡民众肩挑山货、水产、五谷杂粮及家禽蛋类等,随行就市者尤多。相传:“东乡泥卤拉卤(指水产品类),南乡瓜蒲茄菜(指瓜菜类),西乡柴棒夹抢(指竹、木、柴类),北乡金银财宝(指五谷粮食类)”。形象地记述了四乡人民挑运土特产赶集情景。
  抗日战争时期,公路中断。肩挑、背负、驮运等旧的运输方式重兴。12月,县政府在城关、西店分别组成运输队,乡镇长亲任队长,下配队卒,专备军需调遣。
  民国28年,浙江省驿运管理处成立,下设50个驿运管理站,宁海驿运管理站属其管辖。办理境内驿运管理事宜。
  民国30~31年,日军相继侵占甬、象(山)等地。沪、温瓯海运断航,浙江省六区军政机关和邻县难民等纷纷退入宁海,温、台及湘、赣等外商纷至沓来,人口剧增,商业畸形发展,运输尤其繁忙。一时成为内地货物和战区物资中转枢纽。
  民国32年,城关、桥头胡、深甽、岔路设护运站。翌年,改为货运管理站,宁海货运管理站下辖桥头胡、凫溪、岔路3分站。疏通渠道,保证运输。民国33年4月,宁海驿运管理站撤销,移交临海站。抗战胜利商业转衰,运输任务锐减,运力随之减少。民国36年,专事运输挑夫50人,手车85辆、骡马100头。
  1954年,双峰、西溪两乡外调土纸3.33万件,木炭1000吨、竹笋5950吨、竹簟4万张。运入粮食等生活资料550吨。皆肩挑、驮运。后手拉车增多,肩挑减少,驮运绝迹。
  手拉车运输 民国17年境内始有手拉车。民国29年全县人力货车增至106辆。县“手车职业工会”成立,货源,运力悉由工会统一掌握安排。外籍车夫无眷属者,加入工会需具保结。民国36年,从事货运手车85辆。民国38年5月起,梅林至奉化转由汽车运输,而县城至梅林货物仍赖人力肩挑、手车运输。
  1953年在完成支援灾区粮运任务同时,以手车为主完成短途运销大宗物资计有毛竹5000吨、木柴1.5万吨、竹笋2700吨、笋干45吨、木炭6500吨、土纸4万件、粮食8000吨,调入物资棉百、农肥为主。是年,全县有手车1598辆,常年参加运输专业手车35辆,副业手车1219辆。境内运输主赖手车完成。1962年7月2日,县作手车战时组织编队,区为中队,配正副中队长各1名,联络员2〜3名,下设分队,每分队10〜30人,配正副分队长各1名,联络员1〜2名。全县556辆手车,分别编成9个中队、21个分队。各区手车数:
  是年,完成货物短途运输量:木柴(包括枝柴)1.3万吨、毛竹19万支、生猪1.19万头,其它6147吨,手车运输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3年,全县有手车25275辆,1987年增至59904辆。1991年非机动车完成货运量5.3万吨、周转量26.9万吨公里。
  其他机动车运输 机动三轮货车始于1966年。后,逐年增多。1991年从事货运简易机动车67辆,完成年货运量2万吨、周转量50.6万吨公里。
  拖拉机运输 60年代介入运输,初为短途货运。后,逐步延伸至奉化、象山邻县,直至宁波、杭州等地。1991年有大中型34台,手扶4189台,小方向218台。完成年货运量67.2万吨、周转量1137.4万吨公里。
  汽车运输 1949年12月私营裕美运输行购置日产“伊四子”载重3吨汽车1辆,参加货运,为县人拥有汽车之始。1954年1月1日起,该行汽车归宁波分公司统一调度,5月16日,财产收为国有,县内汽车货运业务由宁海汽车站独家经营。
  1956年,宁(海)高(枧)、西(店)深(甽)公路相继通车,公路向山区伸展,经营范围扩大。是年完成货运量2.6万吨、周转量103.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93%。为解决山区毛竹运输困难,宁海汽车站推广瓶窑经验,汽车试装毛竹成功。
  1961年,宁海汽车站增设货运站。客货运输业务分开。1964年5月20日,宁海汽车站成立“宁海货运地区班”,有货车6辆,承担宁海、象山地区整车货运业务外,开发零担业务,至宁波零担固定班车从3天一班。发展到每天一班。翌年10月1日,开辟县内第一条(城关至长街)零担班车货运线,每天1班。1966年5月,另辟宁海至象山零担货运线,每3天1班;宁海至临海每5天1班;12月,增开城关至深甽,至桑洲零担线路,每周各1班次。是年,全县完成货运量7.9万吨、252.6万吨公里,宁海车站分别占69.6%和88.6%。
  1967年,县搬运站从上海购入58-1型三轮机动车一辆,载重1吨。1970年,该站相继购置东方红、钱塘江汽车12辆,主要业务由手车搬运转向公路汽车运输。
  1971年3月,货运量增加,宁波增拨宁海地区货运班车2辆、16.5吨位,归车站调度,参加货运。6月洞口庙水库决口,冲毁民房、站屋、桥梁(上部)及接线路堤等,车站实行双班派车发运抢救物资,连夜将食品、衣物、抢险材料等送往集义堡。下半年,宁海汽车站调货车1辆支援宁海糖厂建设。4季度运输任务紧张。车站停人不停车组织双班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完成重点物资运输任务。
  1973年,县企事业单位自备货车增至20辆、60吨位。4季度胡陈港堵港工程集中民工4500余人,车站配合工程指挥部(自备货车2辆)及时完成所需木材、毛竹、钢材、水泥、枝柴等建设和生活物资,并派专车1辆支援工程建设。是年,宁海汽车站、县搬运公司抽调车辆去衢州化工厂突击运氨水,支援农业生产。
  1976年6月,宁海车站货运站车队货车增至7辆。全年完成货运量6.2万吨、周转量410万吨公里,分别占全县货运量(6.3万吨)98.4%,周转量(418.3万吨公里)94%。
  1978年7~8月,县组织汽(货)车42辆,连续40余天轮流支援力洋水库运送土方。11月,宁海汽车站组织驾驶员加班加点,每日凌晨3点半出车,至晚上9时,突击完成3500吨糖蔗运输任务,支援工农业生产。
  1981年1月,长街区山头公社大渔冯村章世通购买浙江130(2吨)汽车1辆,从事货运。县内始有汽车运输个体户。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辆和拖拉机经营运输的若干规定”下达后,个体联户车辆猛增。至年底,个体(联户)汽车达112辆,拖拉机2100台。个体运输崛起,在搞活运输、加速商品流通方面,起到了积极补充作用。翌年,社会车辆增至521辆。运输市场竞争激烈。个体运输户渐趋联合,组织松散联合体3个,货车24辆、106吨位,拖拉机18台。
  1987年末,货运汽车832辆,3282吨位。其中宁波长运公司宁海分公司12辆、84吨位;县第一运输公司10辆、88吨位;县属企事业单位166辆、812吨位;区、乡(镇)企事业单位351辆、1174吨位;个体(联户)293辆、1124吨位。完成年货运量115万吨、周转量7314.5万吨公里。其中个体联户完成84.75万吨、周转量3485.41万吨公里;分别占73.5%和47.6%。
  1991年,货运汽车803辆、4093.5吨位。其中县长途运输公司9辆、90吨位,县第一运输公司4辆、26吨位。企事业单位33辆、1862吨位,个体(联户)445辆,2115.5吨位。完成年货运量169.9万吨、周转量22075万吨公里。其中专业运输完成3.44万吨、周转量332.4万吨公里;个体(联户)完成47.76万吨、周转量4878.7万吨公里。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