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客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8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客运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4
页码: 163-1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海地区的客运历史,包括轿子、人力车、脚踏三轮车、简易机动车和汽车等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随着公路建设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主要的客运方式,形成了全民、集体、个体联户一齐上的新格局。
关键词: 宁海县 运输 客运

内容

轿子运输 系陆路客运的最早形式。秦汉已有。初为皇帝乘坐,渐次普及文官,民间。
  明崇祯年间,白峤驿、桑洲驿有轿夫各56人,为迎送官吏服务。
  民轿以清朝及民国时期最盛。民国23年(1934),县政府始作登记,全县有客轿150顶。民国28年成立轿夫职业工会,址设城内市门头庙。次年有客轿154顶。民国36年,城内山隍堂、市门头、桃源桥下、塘下、坎头顶、潘家祠堂设轿行,老板雇工抬轿,揽客结账各行自理。每轿乘客1人,随带些许行李,载重不超过100公斤。行走路线外至临海、天台、奉化、象山、三门等县,县内各地皆至。解放后,交通工具发展,车辆增多,轿运渐淘汰。
  人力车运输 民国17年,城内始见少量人力车。民国19年有“宁海人力车公司”,址设原“同善社”所在地(今桃源北路14号)。有人力车26辆。雇工拉车为主,兼营车辆出租,每辆车月租金银元8元。通车路线初以大北门至桥头胡为主,后发展至薛岙码头,衔接海运。城关至黄坛、前童、竹林,桥头胡至梅林、凤潭,西店至长洋、深甽各地,相继通行人力车。
  民国24年1月公路通车,客旅改趋公路,人力车营业锐减,仅在深甽等公路不及处运营。宁海人力车公司入不敷出,翌年5月底停止营业。
  民国27年,为阻止日军进犯,奉海公路奉令掘毁,汽车运输中断,肩挑、驮运、人力车、轿重兴。受地形限制,县城往北车多于轿,西南走向轿多于车。民国28年,有人力车60辆,翌年增至67辆。主要路线县内各地、县城至奉化而至宁波。民国31年,港口封锁、沪、甬、温、台客商均由宁波、奉化取道宁海,陆路至临海,渡清江至乐清、永嘉,而转内地各省。抗战胜利,国民党六区专员迭令抢修公路,然进度缓慢,人力车仍为客运主要工具。民国36年,有人力(客)车75辆。公路发展,黄包车淘汰。
  脚踏三轮车 始于70年代。乘客2人,随带少量行李、货物。1984年开始增多,个体经营。1988年达560余辆。1990年3月开始整顿,8月核定112辆。多在城关地区活动。
  简易机动车运输 民国35年,竹口陈姓(教师)自备日本产18.4千瓦柴油机动三轮客车1辆,私人代步、往返于县城至竹口间,偶至桥头胡等地。宁海解放后停驶。1982年底始有少量机动三轮客车(俗称“三卡”)在车站至医院路线营运。1987年末全县从事客运简易机动车953辆,1991年增至1170余辆。其中简易后三轮登记在册141辆,未登记10余辆。简易机动客车皆个体经营,在城乡各地从事客运1991年完成客运量397.8万人,3276.2万人公里。
  汽车运输 起于民国24年1月6日,班车通奉化;6月1日起,县城至宁波直达班车一日两班对开。私营鄞奉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鄞奉长途汽车公司)经营。民国27~38年汽车运输中断。直至1950年1月1日宁海至宁波公路全线恢复通车。1952年6月,宁海日发直达宁波客车2班次,每班30至35客位。
  1954年起,每逢夏收夏种季节,即小暑后2~3天开始,大暑前一周最旺,黄岩、临海、三门等县农民徒步至宁海乘车去奉化、鄞县等地割早稻(俗称“割稻客”)每年多达数千人。
  1955年9月宁(海)高(枧)公路通车,宁、台、温商旅多取道宁海。1956年10月西店至长洋通行客车,翌年延伸至深甽山区。1958年11月宁(海)西(泽)公路建成通车,连接象山。区乡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多,客车不断向农村延伸。人力车、轿逐渐为汽车所取代。1965年,全县51个公社(镇)23个通汽车,占45%。1966年宁海汽车站完成地区旅客发出运输量71.6万人、1635.5万人公里。
  1958年6~7月间,县委下达在36小时内运送来宁海长街等区支援移苗并丘工作的12400余人回余姚、慈溪各地。宁海汽车站集中所有车辆全力以赴,站长黄伯如还向温州、黄岩、台州各地求援,调集100余辆汽车,如期完成运送任务。
  1962年7月2日,宁海汽车站抽调大客车6辆、地区货车3辆组编成汽车战备中队,听候调遣,待命出发。
  1976年6月1日,宁海汽车站成立车队,客车11辆,担负宁海、象山两县客运业务。是年,完成客运量170万人,3800万人公里。翌年,新增长街至岳井、亭头至一市、桥头胡至民主、西吕至建设4条、共长30公里客车线路。
  70年代末,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客运紧张状况与日俱增。1980年县境内短途旅客日流量8000人次,每天将近2000人乘不上车,去台、温方向长途旅客乘车尤其困难。是年,宁海车站增加客车9辆,仍难适应商旅需求。
  1981年元旦起,县运输公司开始经营客运业务,有凤凰牌大客车4辆、132客位,在城关至峡山、城关至凤潭两条新路线上排班营运,跟车售票,沿途停靠,旅客称便。后,县运输公司陆续添置飞翼客车1辆(43客位)、凤凰客车4辆(178客位),江西(旧)客车1辆(40客位)。由货运为主逐步转向客货运输并举。改变了建国30多年来,汽车客运由省运输公司宁波分公司独家经营局面。1984年11月,桥头胡区下洋顾村农民林安良购买雨花牌客车2辆、48客位,加入宁海至宁波线路运营。为全县经营客运首家专业运输个体户。后,从事汽车客运的个体户相继增多,分别由西店、长街、岳井、桑洲等地开往宁波,往返营运。出现全民、集体、个体联户一齐上的新格局,运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除边远山区外,“乘车难”问题初步得到缓解。
  1987年11月,县第一运输公司兼营客运,增辟宁海至宁波、宁海至黄岩路桥等线路。县内从事汽车客运业务的有全民运输企业1个,集体运输企业2个,个体(包括松散联合体)7家,客车76辆,其中宁波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宁海分公司42辆、1745客位,县第一、第二运输公司16辆、742客位,个体(联户)18辆、631客位。完成年客运量652.8万人、周转量17127.2万人公里。其中交通专业运输完成617万人、周转量14443.4万人公里,个体(联户)30.6万人、周转量2375.3万人公里。
  1991年,从事客运全民企业1个,集体企业2个,个体(联户)11家。营运客车97辆、4208客位。县长运公司46辆、1966客位,县第一运输公司13辆、533客位,县汽运公司15辆、746客位,个体(联户)20辆、711客位。企事业单位3辆、72客位。冬令班车:城关日始发县外40班次(跨地、市区10班次),区乡始发县外24班次(跨地、市区4班次),日始发县内往返客车96班次。完成年客运量899.67万人、周转量2.26亿万人公里。专业运输完成305.17万人、周转量1.26亿万人公里,个体(联户)完成196.7万人、周转量6764万人公里。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