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渡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8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渡口
分类号: U658
页数: 6
页码: 145-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现有14处渡口,包括薛岙渡、岩陡渡等,提供渡运服务。废渡11处,如上金渡、岩下渡等,因桥梁建设等原因已废弃。这些渡口和废渡反映了当地交通和水域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 宁海县 航道 渡口

内容

现存渡口14处。
  薛岙渡 设于宋,古砂碕乡辖地,名砂碕渡。建国后,隶属薛岙乡,改称薛岙渡。对岸大佳何乡溪下王茅山道头,横渡黄墩港,水域宽约3600米,原置有渡田,以充工食,风帆摇橹摆渡,土改后,薛岙乡下岙村集体经营管理,村民免费过往,客旅收费归集体。1974年改机动船,60总吨,定额限载35人,1981年下岙村民募资2000余元,重修对岸茅山道头及路廊。1982年定产承包经营,日渡运量约180人次,渡工4人。
  岩陡渡 设于宋,曾名沙头渡,县东南10公里处,北港头村,南蒲岙村,横渡白峤港,水域宽50~80米。土改前置有路廊、田产、为渡工食宿所依。来往客旅免费过渡,今由水车乡蒲岙村经营管理。存路廊及住屋3间,供渡工住宿,1983年个人承包经营,定额限载17人,日渡运量50人次。
  黄公渡 设于宋,东胡陈乡屿头,西盛宁公路。县东35公里处,横渡胡陈港,1976年胡陈港堵口后为内港,水域宽约80米,曾置有田产,以充工食。解放后,由车家村集体经营管理。屿头一侧尚存路廊2间,限载12人,日渡运量约80人次,渡工1人。
  岳井渡 一名黄家渡,设于清光绪年间。横渡白礁水道(即岳井洋),东隔洋塘村,西岳井村,故名。洋面宽约1280米。曾置渡田127亩,渡船2艘,两岸均设凉亭3间。土改后,渡工由当地指派,两岸村民免费过往。1978年改机动船,定额限载40人。原渡工4人,定产承包。1990年2月12日新建钢质机动渡船1艘投产。定额限载60人。日渡运量约300人次,现岳井一侧尚存凉亭(相传古驿亭址)1座。
  沥头渡 设于清光绪年间,长街区龙浦乡沥头村,故名。对岸力洋区前横乡洞门村,横跨胡陈港,1976年堵港后成内港,水域宽约800米。为善者曾捐田35亩5分,置渡船2艘,渡工陈氏世袭。1958年始由沥头生产队经营,后改养殖场管理。1974年改机动船,定额限载20人,1984年个人承包,1991年11月购置钢质“三防”(防翻、防沉、防超载)渡船1艘,定额限载25人。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经营。日渡运量约150人次。
  大青渡 也称小青渡,设置年月无考,横渡胡陈港,长街区山头乡大青村,对岸力洋区前横乡小青村,各备渡船1艘对开,各以村命名,故有“大青渡”、“小青渡”之称。1976年胡陈港堵口成内港,水域宽约850米,原摇橹摆渡,1986年改机动船,1991年9月购置钢质“三防”渡船1艘,定额限载25人。个体联营。日渡运量约250人次,大青一侧尚存路廊3间,供渡工住宿,渡工2人。
  峡山渡 设置年月无考。由峡山镇经营。横渡黄墩港,对岸大佳何乡双港埠,故亦称“双港渡”,水域宽约3400米。原帆船渡运,1975年改机动船,13.66总吨,定额限载20人,1981年1月1日峡山镇通车后,原80客位通航峡山~桥头胡航船移该渡使用。日渡运量约120人次。1984年承包经,渡工2人。
  铁江渡 设置年月无考。象山港北分支,横渡铁江,往返西店镇与薛岙乡加爵科村间,水域宽约3600米,曾名“宏伟渡”。原帆船渡运,1972年改机动船,8.89总吨,定额限载33人,日渡运量约60人次。1982年由渡工承包经营,薛岙乡加爵科村管理,渡工2人。
  伍家屿渡 又名遮口山渡,设置年月无考。横渡车岙港,往返伍家屿~新塘间,堵港后成内港,水域宽约200米。木船人力摇橹摆渡,定额限载17人,伍家屿村经营管理。渡工1人,当地指派。村民免费过往。伍家屿一侧有路廊1间。日渡运量约30人次。
  松岙渡 一度称“红卫渡”,设置年月无考。横渡白礁水道(岳井洋),水域宽约3000米,往返于宁海伍山至象山台宁间。原址红卫盐场(下长山),1976年8月迁至松岙闸,除渡运外,每天兼负接送上下石浦至蟹蚶渡客(班)轮旅客任务。1973年改机动船,1987年增设机动渡船1艘,11.91总吨,定额限载40人,渡工5人。日渡运量约500人次,象山台宁村个体经营机动船1艘往返同一航线。
  牵〓渡 力洋镇东山村,水域宽约80米,1966年专为力洋、东山、双屿等村民至对岸耕耘增设,木质舢舨船,载重3~5人,无渡工,绳索牵引过渡,双屿村管理。
  梅岙渡 渡北梅岙村,横渡白峤港,对岸红旗塘,水域宽约150米。1975年盘屿村自备渡船,派人摆渡管理,专为村民过港耕耘而设。
  中央山岛渡 农业部直属中央山岛动物隔离饲养场自备轮渡船,往返峡山至中央山岛间。水域宽约5500米。1982年10月1日置机动船1艘,45客位,耗资4万元,专供场员往返及生活补给等。
  新城渡 1990年1月增设。横渡胡陈港,农历逢二、七往返于长街区龙浦乡新城埠~力洋镇海头埠间,水域宽约3000米。原为木船。1991年1月置“三防”机动船1艘,定额限载25人。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经营。
  废渡11处
  上金渡 岔路乡上金村西南,横渡白溪(古称水母溪),水面宽约80米。后虽改建木桥,水大流急,时遭水毁,或以舟渡,或以筏运。民国37年有渡船1艘,载重2500公斤,人力摆渡。1967年“红卫桥”建成,渡废。
  岩下渡 也称岩头下渡,俗称下白溪渡。在水车乡下白溪,岩头下村之间,横渡白溪,明崇祯《宁海县志》有载。从县城过渡,越枫槎岭可至一市、七市等地。民国38年渡船1艘,载重1000公斤,人力摆渡,50年代初废。
  双港渡 在水车乡白溪、大路李间,白溪、大溪汇合处,故称双港渡,在岩下渡上游,两渡相距约600米,为县城经庄头铺,越新岭至东岙,三门大道要津。1953年渡船1艘,遭水毁,下陈桥,马婆园桥修缮完好,渡废。
  山前渡 长街区长街镇、岳井乡交界处,横渡车岙港,水面宽约250米,清同治年间(1862~1874)设置。1968年,山前桥建成,渡废。
  亭头渡 座落亭头,故名。横渡白峤港。渡船1艘,限载20人,50年代废。
  亭头下义渡 亭头渡东,两渡相隔不远500米。横渡白峤港,1976年越溪大桥建成,渡废。
  三岔渡 龙浦乡娘娘宫村南,俗称娘娘宫渡,横渡长亭港。1976年三岔桥建成,渡废。
  凫溪渡 古称浮溪。光绪《宁海县志》载:浮溪旧无桥,用舟以渡,清嘉庆年间,徐济清等捐建石桥,桥成渡废。
  洞下渡 龙浦乡洞下村。1970年洞下桥建成,渡废。
  毛屿渡 古称新渡,毛屿村北。横渡毛屿港,1961年下半年港堵,渡废。
  桐洲渡 岔路乡桐洲村北,清同治六年(1867)桐洲桥建成,渡废。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