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码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码头
分类号: F552
页数: 3
页码: 142-1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有多个码头,包括薛岙码头、梅岙码头和胡陈港码头。这些码头历经多次建设和改造,设计停靠能力不同,吞吐量也有所差异。它们为当地的水运和物资交流提供了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关键词: 宁海县 航道 码头

内容

薛岙码头:
  县境东北,距城关21公里,象山港顶南分支、黄墩港北侧,北纬29°25′05″,东经121°30′10″,水路北至北仑港137公里,上海352公里。南距海口2183.5公里,民国16年(1927),向过往客旅每人收取小洋壹角,筹资建造木质趸船、引桥、钢筋混凝土平台简易码头一座,耗资1.08万元。民国24年,码头趸船失修沉没。翌年3月10日修复,耗资600余元,后亦废。1956年“8·1”台灾后,残迹无存。
  1970年11月,省航运管理局批准。12月27日,宁波地区交通邮政局会同县交通邮政局组成薛岙码头修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设计施工。1972年1月建成。工程包括20米×6米钢筋混凝土趸船1艘,18.4米×2.7米钢引桥1座,钢筋混凝土撑墩2座。长14.8米、5×50角铁焊接成40厘米方形撑杆2根,趸船高2米,吃水1米,用2只各重350公斤铁锚和2只各重1100公斤混凝土块定位,φ30锚链长250米。前沿水深2.7米。设计停靠能力500吨级。港区占用岸线167米,后方陆域宽40米,堆场5172平方米,仓库40平方米。信号台1座,80平方米,总投资8.93万元。1991年吞吐量6.95万吨。进口物资5.42万吨,主为煤炭4.83万吨,粮食2291吨,石油3083吨;出口物资1.53万吨,主为砂石等建筑材料1.27万吨,其他2647吨。
  梅岙码头
  三门湾西北白峤港内梅岙湾北岸。北纬29°16′43″,东经121°32′12″,紧靠705省道公路,距城关14公里。白峤埠(即白峤河口)航道淤塞报废后,经省航运局批准,1969年兴建,1974年竣工。钢筋混凝土高桩框架平台,长23.7米,宽4.4米,钢筋混凝土栈桥长14米,宽3.5米,前沿水深3.1米。设计停靠能力300吨级。后方堆场1500平方米,仓库75平方米。码头建设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技术设计未经局审核,无基桩入土深度等施工记录。稳定性差。1980年添2座钢筋混凝土撑墩撑杆加固,效果不佳,报废。1991年8月25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37703部队负责重建,12月25日竣工。钢筋混凝土高桩梁板式结构,平台长34.5米、宽9米,引桥长9.4米、宽5米。设计停靠能力300吨级,总投资41.5万元。1991年吞吐量2.41万吨,进口物资6549吨,主为粮食4599吨,化肥农药450吨,其他物资1500吨;出口物资1.76万吨,主为麦芽7939吨,砂石料6546吨等。
  胡陈港码头
  三门湾西北、胡陈港大闸下游右侧,北纬29°11′,东经121°38′,县航管站委托胡陈港工程管理处设计,航管站派员负责施工,1983年12月建成。块石沉井码头,长12米,宽3米,投资8.42万元。1986年11月,经宁波市航管处批准,市处航道队负责扩建,翌年4月竣工。码头长21.1米,宽5.5米,高3.2米,钢筋混凝土栈桥长21.8米,宽3.6米。堆场1200平方米。投资7.6万元,另建仓库80平方米,站屋100平方米。码头前沿水深(高平潮位)约3.5米,退潮搁浅,使用受到限制。1987年完成客运量2.5万人次,货物吞吐量2.5万吨。1991年完成客运量3.02万人次,货物吞吐量5.6万吨,出口物资3.74万吨,主为砂石建筑材料3.4万吨,其他3376吨;进口物资1.86万吨,主为煤炭6910吨,粮食830吨,其他1.09万吨。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