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手车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5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手车路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3
页码: 45-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海县手车路的发展历程,从民国19年的人力车路到建国初期的主要通道,再到1962年全县手车道的情况,以及后来拖拉机路的发展。其中提到了大陈至大岗头和白峤岭至青洋山两条手车路的修建情况。
关键词: 宁海县 明间道路 手车路

内容

民国19年(1930)11月,大北门经杏如田至桥头胡建人力车路,后延伸至薛岙轮埠,长22.5公里,系人行道加宽修筑而成,弹石路面宽2.5~3米。是县城沟通薛岙轮埠,发展水陆联运的主要通道。
  抗战初起,奉海公路掘毁,为有利物资疏散,整修县城至深甽、里岙、黄坛等乡村道路,以通行手车。民国30年修筑城关至西店、梅林至大蔡、里岙至上张、竹口至泉水、桑洲至麻岙、石门至溪头、梅枝田至七市等6条手车路长97公里手车路。宁海解放时,全县有手拉车路12条,长263公里。
  建国初期,城关往北经冠庄、石家岙、梅林、应家至象山港黄墩埠;往南经黄土岭、过新桥、下陈桥、经下陈、马婆园、跨马婆园桥、经岩头下,跨上明桥,经水车至三门湾白峤港高坦埠,为县城连接海运的两条主要通道。长街区为宁海主要粮产区,当时车岙港堵口、水运受阻,粮运任务十分紧迫而繁重,鉴于此,1955年交建科派员按公路标准测设长街至沥头渡手车道,长7.5公里。经3个月突击施工,于春节前建成通车。
  至1962年8月底,城关至西店、至麻岙、至胡陈,西店经深甽至上湖主要路线为公路取代,全县尚有手车道56条,长244.5公里,其中:岔路区8条、长27.5公里,黄坛区5条、长24.5公里,深甽区12条、长56公里,桥头胡区9条、长62.5公里,长街区3条、长11公里,西店区5条、长9.5公里,宁海区11条、长42公里,一市区2条、长10.5公里,力洋区1条、长1公里。
  后,拖拉机增多,手车路多扩建成拖拉机路。路线较长,尚属手车路者有大陈至大岗头,白峤岭至青洋山2条,长10公里。
  大陈至大岗头手车路 位于桑洲镇汝南山岗,自大陈经南山庄至大岗头,1970年县夺煤指挥部拨款1.5万元,从夺煤连抽调60余人,年初动工兴建,当年竣工。长6公里,路基宽1.5~3米,碎石路面。专为开采大岗头煤矿建造。因弯急、坡陡(10%)、路狭、工程量大,未改建。
  白峤岭至青洋山手车路 1974年10月至1979年间青洋山村(共50户)出劳力,筹资1000元,建成手车路,长4公里,弯道50处,泥质路宽2~3米。路狭、坡陡、急弯,村民再次集资,准备改建成拖拉机路。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