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岭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岭道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9
页码: 35-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海县境内的多个岭道,包括栅墟岭、铁场岭、杉树岭、阴风岭、岭徐岭、长芝岭、小姑岭、耐烦岭、浦岭、大岭头、塔珠岭、山洋岭、西溪岭、相见岭、摘星岭等,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海拔和历史背景等信息。
关键词: 宁海县 明间道路 岭道

内容

栅墟岭
  又名撒开岭。位于县城北35公里西店镇北部边境。北邻奉化县下陈村。长0.9公里,东南西北走向。弹石路面宽1~2米。奉海公路未建前,为宁波至台州要道。光绪《宁海县志》载:宋建炎间(1127~1130)立寨于此守戍,为海道之要冲。海拔81米。岭上原有关帝庙及路廊。相传岭顶路廊3间,路廊中间为界,宁海、奉化各1间半。明、清以来,常于此设关卡,驻兵查缉,今圯。岭东北山岗上有烽火台遗址。
  铁场岭
  在县城北面30公里西店镇西部边境,西与香山乡接界。光绪《宁海县志》载:“铁场岭,其地沙可洗铁,故名。”长1.5公里,东西走向,为西店至香山、深甽通道。弹石路面宽1~2米。海拔55米。现西店~深甽公路经此。
  杉树岭
  在县城西北35公里香山乡西北边境,南岭口村,北奉化县长尚村。海拨160米,长1公里,东南西北走向,弹石路面宽1~1.5米。为宁海、奉化行人通道。岭顶有凌去亭。
  阴风岭
  在县城西北36公里大蔡乡南部边境。长3公里,西北东南走向,为大蔡、大里乡间通道。弹石路面宽1米左右。海拔160米。旧时林木茂密,僻静阴森,常有成群乌鸦、老鹰盘旋其间,故称鹰峰岭,谐音阴风岭、英风岭。
  岭徐岭
  又名板坑岭。在县城西北35公里大蔡乡西北边境,东岭徐村,北奉化畈杭村。以岭徐得名,亦以畈坑村而称板坑岭(板、光绪《宁海县志》)。长0.6公里,东南西北走向,弹石路面宽1~2米。向为宁海县北区至奉化通道。海拔290米。现长洋~畈坑公路经此。
  长芝岭
  旧志作张子岭。在县城西北42公里大里乡西北边境。岭自东南麓柘坑村起至奉化县白粉壁村,长2.2公里,南北走向,弹石路面宽1米左右,部分路段路面损坏。为宁海北区至奉化通道。海拔450米。
  小姑岭
  又称孝姑岭。位于县城西北32公里大里乡东部边境。东界深甽镇。据传,旧时大里村李姓一媳,于岭上建庵布施茶水,为其婆母行善积福,以此称孝姑岭,谐音小姑岭。长0.4公里,东西走向,为深甽至大里、里岙达奉化之通道。海拔120米,弹石路面宽1~2米。现赵(畈)中(湖)线经此。清末,反洋教义士王锡桐率众起义,曾于此驻守。
  耐烦岭
  在县城西北32.5公里马岙乡西南边境。西界新昌县,南邻双峰、西溪乡。长4.8公里,东南西北走向。弹石路面宽1~1.5米。海拔625米。为西溪、双峰通马岙、新昌县山区交通孔道。以山岭路长,地区冷僻,行人常走得不耐烦,称之为耐烦岭。
  浦岭
  旧志蒲岭。在县城东北32公里薛岙乡西部边境。岭长1.3公里,西南东北走向,弹石路面宽1米左右。为梅林、涨家溪通上、下浦人行孔道。海拔102米。岭以上浦、下浦(蒲)村得名。
  大岭头
  又名柴溪岭。在县城东北31.5公里大佳何乡东北边境。东与象山县接界。长2.5公里,西南东北走向,海拔225米。弹石路面宽1~1.5米。以东北南岭脚柴溪村得名柴溪岭。为宁海东北部通象山县西部之大岭,通称大岭头。
  塔珠岭
  旧志作塔锥岭。在县城北17公里梅林镇北部边境。长0.6公里,南北走向。海拔80米。岭南为江厂陈,北为上、下陈家。奉海公路(今甬临线)未建前,该岭为宁波至台州要道。弹石路面宽1~1.5米。原有镇关庵及路亭5楹,今并圮。
  山洋岭
  在县城东40公里胡陈乡南部边境。以北麓之山洋村得名。海拔105米。西北东南走向,自胡陈乡外南坑村起至长街镇东陈村,长1.8公里,为县东交通孔道。弹石路面宽1~1.5米。现县道胡(陈)长(街)公路盘旋而过。
  西溪岭
  在县城东45公里胡陈乡东部边境。东与象山县接界。长1.8公里,弹石路面宽1~1.5米,海拔222米。西南东北走向,为宁海、象山交通要道,1958年建造宁(海)西(泽)公路,古道大部改建公路,尚存岭顶两侧各约400米。
  相见岭
  在县城西北6公里辛岭乡东北边境。北界梅林镇,东连回浦乡。长1.5公里,南北走向,旧时为宁波至台州通道。岭东牌位山岗,海拔365米,岭西雷婆头峰,海拨441米,两峰相峙,因名相见岭,弹石路面宽1~2米。光绪《宁海县志》载元代戴玖《雨中度相见岭》诗,内有“两峰不相见,路阻藤萝涩”句。民国16年(1927)1月,国民革命军十九军第一师与北洋军周荫人部曾于此遭遇,猛烈激战。雷婆头峰山势浑厚。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回浦乡冠庄人)深爱此山,自号“雷婆头峰寿者”。
  摘星岭
  在县城西45公里双峰乡西北边境,北接蟹背尖,南连逐步尖、望海尖。西北去新昌县,西南至天台县,为宁海、天台、新昌三县界山、通道。岭长至新昌4公里,至天台3公里,弹石路面宽1~1.5米。海拔866米。因其高峻,称摘星岭。
  岵岫岭
  旧志作古岫岭,古鹫岭。在县城西南8.5公里黄坛乡西南边境。西南界前童乡。长1.5公里,东北西南走向,海拔85米。弹石路面宽1.5~2.5米。为宁波至台州要道,现甬临线经此。民国16年(1927)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第一师先遣营与北洋军周荫人部曾于此作战。民国37年10月13日中共游击队“洪流”部队于此伏击国民党县自卫队获胜,毙敌11名、俘21名,缴枪26支。
  枫槎岭
  在县城东南7.4公里水车乡东南境。岭南官岭乡,长8公里,东南为七市乡,长5公里,西北东南走向,弹石路面宽1.5~2米。海拔274米。原为县城至七市、一市主要通道。相传晋僧昙猷自海至,弃槎于此,故名。
  桑洲岭
  在县城西南30公里桑洲镇北部边境。北界岔路乡。长2公里,南北走向,弹石路面宽1~2米。海拔156米。以南麓桑洲村得名。为宁波至台州要道,现甬临线经此。
  麻岙岭
  在县城西南35公里麻山乡东南边境。南界三门县,长2公里,南北走向,弹石路面宽1~2米。海拔112米,以北麓麻岙(今称麻山)村得名。光绪《宁海县志》载黄土岭即此。西有惠泉,明县令曹学程建亭其上。为宁波通台州要道,今甬临线经此。
  新岭
  民间与摘星岭同名。在县城南8.2公里官岭乡西北边境。北界水车乡,西南与旗门乡接壤。海拔300米,北南走向,北端自水车乡之草坦头起,南端达旗门乡之新岭脚,长10公里。弹石路面宽1~2米。据光绪《宁海县志》载:宋宣和间(1119~1125)廉访使刘长卿以其山高峻峭,名摘星岭。明万历癸卯(1603)县人杨继思以其峻绝难行,改辟一径,易名新岭。
  旧时岭上土匪出没,清乾隆己酉(1789)知县郭文志于岭北百步峻镌石刻“头上青天”四字。其南鹅冠岩有石刻“民具尔瞻”四字。现皆存。
  该岭原为通县境南部及三门县要道,现虽有亭头~东岙公路,而附近村民步行过岭者众多。
  白峤岭
  在县城东1.4公里城郊乡境内,出东门(靖海门)第一条山岭。西岭脚村,东上白峤村,长1.2公里,东西走向。海拔108米。弹石路面宽1~1.5米。
  下庵岭
  在县城西南4公里,城郊、竹林乡间。长3公里,北南走向。海拔174米。出登瀛门至竹林、前童、岔路通道,弹石路面宽1~1.5米。岭东有福全寺,宋开宝(968~975)年间建。
  王爱山岗
  在县城西南部。纵贯王爱乡全境,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1公里。东南西北走向。海拔300米。东自松门岭,沿山岗盘旋,至筋竹岭入天台县境。长7公里。弹石路面宽1~1.5米。古为宁海至天台通道。山路崎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过此道。《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载有松门岭。今县道自岩下(天台)至桑洲岭顶与省道甬临线相接。
  留五扇岭至严家岭
  在县城西部西溪、双峰乡间。东西走向,东留五扇岭,西严家岭,长9公里。自山下坪,经留五扇、横坑、黄泥田、岗头、中央山、大平路。弹石路面宽1~1.5米。距榧坑约500米。海拔664米。由榧坑向西北经澄深、摘星岭,通天台、新昌县。今县道黄(坦)澄(深)公路经此。
  山前岭
  在县城东部,岳井乡山前村东。东西走向,长0.8公里,弹石路面宽1~1.5米。海拔65米。岭顶原有凉亭,为古道干路。今长(街)岳(井)公路经此。
  外埠岭
  在城郊乡下白峤村东、白峤埠北侧,出东门经力洋、西溪岭通象山县大道上。白峤埠俗称外埠头,故名。东西走向,海拔40米,长0.7公里,原弹石路面。1958年修筑盛宁公路,改为沙石路面。
  雪坡岭
  在外埠岭东,东门至象山县大道上。岭东为雪坡村,故名。西东走向。海拔31米,长0.6公里。原弹石路面,盛宁公路经此,改为沙石路面。
  东风岭
  在毛屿乡苔芳、庙岭村间,东门至象山县大道上。南北走向,岭顶有路廊3间。海拔44米,长0.6公里。1958年修筑盛宁公路,改道南溪岭,旧岭行人稀少。
  大岭头
  在庙岭村北、毛屿乡与茶院乡间,县城至茶院大道上。南北走向,海拔25米,长0.8公里。原弹石路面,盛宁公路经此,改为沙石路面。
  石峡岭
  在七市乡七市村与官岭乡一市村间。海拔106米,北南走向。长1.6公里。原弹石路面。1977年修筑亭(头)沙(柳)公路,改为沙石路面。
  官山岭
  在越溪乡与七市乡间。海拔68米。北南走向,自越溪乡越溪村经上林至七市乡上田村,长1.5公里。原弹石路面。亭沙公路经此,改为沙石路面。
  担架岭
  在岔路区、一市区间。西起前童乡罗家岙、桥头杨,向东南经下洋陈至旗门乡山皇岙。海拔259米,西向东转东南走向。长7公里,弹石路面宽1~1.5米。
  长畈岭
  在桥头胡镇与薛岙乡间。海拔50米,西南东北走向。长2.9公里。原县城至薛岙、峡山通道,弹石路面宽1.5米左右。1970年桥头胡至薛岙公路建成通车后,岭道行人减少。
  黄坛水库至焦岩岭
  在黄坛乡黄坛村西、黄坛水库南侧。东西走向。旧岭从班竹园村起经纱帽山至焦岩岭,长1.3公里。弹石路面宽1~1.5米,通榧坑大道,1958年黄(坛)西(溪)公路经此。1965年建造黄坛水库,公路改道。沿山伸展,长4公里。
  王绿岭
  在旗门乡西南,宁海、三门两县界山。距县城30公里,海拔65米,西南偏西走向。长1.3公里,原弹石路面宽1~1.5米。1978年亭头至沙柳公路经此,改为沙石路面。
  松木岭
  在马岙乡西,宁海、新昌两县界山,距县城48公里。东西走向,海拔480米,长5公里。原弹石路面宽1~1.5米。通新昌大道。1972年上湖至新昌公路经此,部分路段改为沙石沙面。1983年改属609省道象西线。
  石门岭
  在大佳何乡里袁村东,西东走向,东至象山县下沈乡关山村。海拔382米,长3.4公里,弹石路面宽1~1.5米。
  铜岭岗
  在力洋区茶院乡与桥头胡区建设乡间,东南西北走向,东南自铜岭脚起。经双宫、道士桥、铜岭祝、至岙口,长7.5公里。弹石路面宽1~1.5米,为长街、力洋、通桥头胡捷径。茶(院)西(吕)公路经此,改为沙石路面。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