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53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F512.755.4
页数: 20
页码: 7-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交通方面唐朝至1992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关键词: 宁海县 交通 大事记

内容


  贞观三年(630)
  健跳(今属三门县)有六市船定期行驶东关(今象山石浦铜关)。
  五代
  后周显德三年(956)
  发民丁6万,顺淮河(北河)凿渠通海,拟引舟入渠。
  北宋
  壅熙二年(985)
  日僧奝然来中国朝贡后,由满山岛乘船东渡回国。岛上同竖石碑“东京从此去”。
  天禧五年(1021)
  县人周良史侍其父随经商船队适日本国。
  南宋
  嘉熙元年(1237)
  东仓下宅村民集资建桥,落成之日。恰逢叶梦鼎衣锦还乡,故名“归锦桥”。
  淳祐十年(1250)
  黄公渡,“跨海为梁二十四洞”桥建成,名登台桥,后水毁。
  元
  至治年间(1321~1323)
  重修登台桥,西洲交通恢复。清,复毁于水。
  至正二十三年(1363)
  移迎恩驿于治西2百步,易名白峤驿。
  明
  洪武十三年(1380)
  建宁海河泊所,址设亭头渡北。职掌漕运。
  洪武二十年(1387)
  增设西店驿。
  正统九年(1444)
  宁海河泊所迁址广度里(今城关镇),建河泊所大使厅于治西40步之白所塘。并改白为“泊”,泊所塘由此得名。
  嘉靖三十一年(1552)
  十月,县令林大梁率民重筑城墙以御倭寇。设6门,通四乡。今城址改筑环城公路。
  万历二十年(1592)
  移白峤驿于桑洲。
  万历三十一年(1603)
  县令颜欲章以北门濠水直泻,不利于邑,倡凿河道改抱城东,并布桥以通往来。
  杨志思视摘星岭峻绝难行,捐金五百,改辟一径,名新岭。外孙董帏更名“杨公岭”,故新岭亦称杨公岭。
  清
  顺治二年(1645)
  置铺司,于县前设总铺。后裁驿归邮。
  顺治十八年(1661)
  清廷颁“迁界令”,撤沿海30里居民入内,而空其地,禁止船民出海。海运中断。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十月,清廷撤迁界令,诏回居民,准许船民出海,海运恢复。
  道光十三年(1833)
  徐济清等在凫溪渡捐建石桥,桥北有延庆亭,名延庆桥。桥成渡废。
  道光二十八年(1848)
  戊申年,张坤年等在中堡溪下游(胡陈港)创建石桥,己酉年桥成。取名“戊己桥”。48孔,俗称“四十八洞桥”。
  光绪十五年(1889)
  深甽石拱桥建成。5孔长79.1米,高8.3米。桥长居城北之首,称“缑北第一桥”。
  光绪年间(1875~1904)
  甬商试航甬薛线成功。薛岙始有轮船往来。
  渔民在大湖村后小祝港掘到古桅1支,竖立泥中,梢大数拱,色黝黑,坚如铁,挖至丈余不见底,只截得桅梢一段。俗传系宋时造登台桥之运石船沉没于此。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宁海商轮公司置宁海轮(73吨),安宁轮(100吨),3日1班定期行驶宁波~薛岙航线。
  光绪三十四年(1908)
  海游轮往返行驶于海游、健跳、蟹钳渡、弯埠岳井。
  中华民国
  5年(1916)
  8月,孙中山一行乘健康舰临象山港、三门湾视察。
  10月,省道建设规划,宁波经宁海至临海公路列为浙闽正线。
  6年(1917)
  三北轮埠公司所属“慈北轮”,始航于宁波至薛岙线,定期2日1班。
  8年(1919)
  台州临浦商轮公司所属临浦轮,定期行驶石浦、蟹钳渡、海游、弯埠岳井。
  11年(1922)
  6月15日,暴雨,南门大溪镇宁桥水没数尺,交通受阻。
  16年(1927)
  宁海第一座外海码头——薛岙简易码头建成。
  19年(1930)
  县政府置建设科,统辖交通工作。
  私营宁海人力车公司开业,址设“同善社”。(今桃源北路14号)。
  修筑大北门至桥头胡道路,通行人力车,宁海始有人力车道。
  21年(1932)
  11月,甬象和记公司所属朝阳轮300客位、客货兼载,始航甬薛线。民国24年,奉海公路通车,旅客骤减,亏损停航。
  22年(1933)
  9月20日,奉(化)海(宁海)公路线测量至小北门,定城墙脚为终点。
  同月24日,省建设厅发行公路债券。奉海公路7万元,宁海募券3万元。
  11月30日,私营鄞奉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10号“福特”牌轿车1辆,试车至宁海。
  24年(1935)
  1月6日,奉海公路正式通车,宁海始有公路运输。
  6月1日,至宁波始有联快直达客车,1日2班对开。
  8月初,台风袭击,凫溪桥遭水毁,公路中断。10日,修复通车。
  同月,薛岙码头木质趸船漏水沉没,来往客货需小船过驳。
  25年(1936)
  8月,经县政府批准,县人娄芝梅雇夫专司宁海汽车站行李搬运装卸。
  26年(1937)
  10月,帆船1艘,装载南货经蛇蟠洋,遭日本侵略军劫持,下落不明。
  27年(1938)
  1月10日,永浦轮在白礁、满山水道海域遭匪劫,航警乘客死6人,伤2人。
  1月20日,私商筹组“裕美货物转运行”。2月8日,在西店,小北门增设转运栈。
  3月,县长李涵夫在宁奉公路杨梅岭路段车祸身亡。
  5月,原岱山轮改名“海林轮”,悬德国旗,始航于甬薛线;7月复改名“天宝轮”,由德商经营。为抗战期间唯一行驶甬薛航线之轮船。
  6月16日,受战事影响,奉海公路全线路基奉令掘毁,公路运输中断。
  12月5日,在城关,西店分别组成运输队,专备军需调遣。
  28年(1939)
  8月8日,宁波沦陷。宁波防守司令部重申“各种船只限在象山港、三门湾内行动,不得驶出港外或出海”,海运暂停。
  12月27日,宁海轿夫职业工会成立。址设市门头庙。
  是年,设“浙江省驿运管理处宁海驿运管理站”,兼理管制船只出海。
  29年(1940)
  4月27日,宁海“手车”、“挑夫”职业工会成立。
  是年,全县有黄包车67辆,手车106辆,轿154顶,骡马93头,运输船456艘。
  30年(1941)
  5月,留黄乡(今黄坛乡)德星桥水毁,通台州大道交通受阻。
  是年,通货膨胀,运价上升,一月数变。至民国36年,汽车客运每人公里最高7000元(法币),货运每吨公里最高60万元。
  31年(1942)
  3月起,浙江省驿运管理处宁海驿运管理站不再办理管制船只出海事项。民国33年4月撤销。
  5月,县政府征夫数千,星夜挑运赋谷50万市斤,移屯拱西、王爱、上金等地。以应事变。
  32年(1943)
  浙东行署在县城、桥头胡、深甽岔路设立护运站。
  33年(1944)
  5月,改护运站为宁海货运管理站,桥头胡、凫溪、岔路设分站。
  12月,宁海渔帆船检查所成立,址设桥头胡丁家祠堂。
  34年(1945)
  2月,连续降雪,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交通受阻。
  35年(1946)
  9月,宁象记商轮局属“新上海轮”,300客位,客货兼载,.加入甬薛线营运。
  是年,竹口人陈绍维购日本产18.4千瓦柴油机三轮小客车1辆。为县人拥有简易机动客车之始。
  36年(1947)
  2月24日。黄墩区警察所召开会议,确定设立护航分队,藉保海上航行安全。
  3月17日,宁海航运行开业。
  5月16日,县政府再次向省方催拨救济总署浙江分署允捐修复奉海公路以工代赈物资。
  11月27日晚,胜利轮由甬开抵薛岙码头驳货,适逢退潮,落水过快,全船倾覆。
  38年(1949)
  2月19日,私立正学中学董事长郭学序等筹建之西(店)深(甽)公路西店至长洋段试车,至庆丰桥,车翻桥下,伤亡数人。
  4月25日,蒋介石及随从多人,从奉化溪口到西店团堧下海,乘“太康”号军舰去上海、转台湾。
  5月1日,奉海公路奉化至梅林段修复通车,境内长17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7月,县人民政府设实业科,统辖交通工作。
  8月,浙江省交通厅公路局奉海枧段工程处接管宁海车站至梅林段修复工程,县政府派陈星为代表监督移交。
  10月,集民工300,运粮700吨,支前解放舟山群岛。
  是年底,私营裕美运输行购入日产“伊四子”载重3吨汽车1辆,从事货运。
  1950年
  1月1日,宁海车站至梅林段公路修复通车,奉海公路全线贯通。
  4月,宁海县搬运工会成立。
  是年,实行私车(汽车)登记,私营裕美运输行汽(货)车1辆,依规定办理登记入册。
  5月21日,汽车货运价下降,每吨公里由2800(旧人民币)降至2400元。
  1951年
  1月,执行省“车辆(汽车)集中管理,统一使用”规定,县委小车1辆上交。
  是年统计,全县木帆船843艘,最大50吨。
  1952年
  9月,中粮公司从台州调入大米50吨,汽车绕道天台、新昌拔茅、奉化江口,运程206公里。
  10月31日,车岙港海涂围垦工程堵口。车岙港、青珠港遂成内港。
  1953年
  3月14日,县政府设交通建设科。
  6月,组织手车300余辆,汽车60余辆及部分船只,突击外调粮食8100吨,支援苏北灾区。
  1954年
  1月1日起,私营裕美运输行汽车悉归省交通公司宁波分公司统一调度。县内汽车货运业务由宁海车站独家经营。
  3月14日,宁海航管工作组成立。7月1日改设宁海航管站。
  8月,首次召开全县手车,竹筏代表会。
  1954~1955年,宁波轮船公司所属浙机2、3、8、10号船至长亭港运粮,受潮水限制,影响船舶周转。
  1955年
  2月,继续调低汽车货运价,平均下降幅度20%。
  3月,部分个体木帆船组成“联合”、“胜利”、“建设”运输组。翌年2月,合并成立“联合”、“民主”运输社。
  3月9日,首次召开全县主要渡口渡工会议。
  5月,宁(海)高(枧)国防公路工程指挥部4号炸药仓库爆炸,死职工2人。
  8月,首次召开全县船民会议。
  9月15日,宁高公路全线竣工,为建国后新建公路之始。
  12月20日,尤永运木帆船1艘,由嵊泗返回,途经桃园门迂风翻沉,6人全部失踪。年末,全县有手车1598辆,运输木帆船67艘,2092.6吨。
  1956年
  2月,再次调整汽车货运价,平均下降幅度20%。
  8月1日,遭“8·1”强台风中心袭击,全县损毁大小船只710艘。联合、民主运输社被击沉2艘,严重损坏13艘,死亡2人,28户船员房屋倒塌,损失惨重。
  是年,宁海车站汽车试装毛竹成功。
  1957年
  5月,县搬运工会改名“宁海县搬运服务站”。
  1958年
  6~7月间,宁海车站各方求援,从台州、温州、乐清各地调集客车100余辆,突击完成县委下达3天内运送12400余人(来宁海支援移苗并丘工作)回余姚、慈溪各地任务。
  10月,撤销宁海县,并入象山县。11月,成立象山县邮电交通部,随县府迁址力洋。
  11月7日,宁(海)象(山)公路建成通车,境内长45公里。
  11月,鲜番薯开始外调。本年累计调运520吨(含象山县少量)。
  是年,民主、联合运输社下放人民公社,属社办企业。
  当年动工、竣工验收公路2条、长46.7公里,为历史上筑路最多一年。
  宁海县汽车站荣获1958年度省先进单位称号。
  1959年
  1月22日,县运输指挥部成立。
  4月25日,撤邮电交通部,成立县交通局。
  5月,成立县交通工程队。
  6月7日,宁海搬运站转全民所有制企业,定名“地方国营象山县宁海搬运站”。
  1960年
  1月7日,胡陈至长街公路建成通车,长街主要粮棉产区始通公路。
  1961年
  2月14日至16日,大雪,积雪厚50公分,汽车停驶,交通受阻。
  5月,宁海汽车站设货运站,客货运输业务分开。
  9月22日,工业交通合并,成立县工业交通局。
  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隶属宁波专区(今宁波市)。
  是年,南溪温泉公路建成通车。
  宁海汽车站职工章芹香荣获1961年度省先进生产者称号。
  1962年
  1月31日,黄坛区交管站率先成立。后,各区交管站相继建立。
  2月,地方国营宁海搬运站退回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名“宁海城关搬运站”。
  是月,精减机构,撤销县交通工程队。
  3月,联合、民主运输社收归县属运输企业,集体性质不变。
  7月,为严防台湾蒋军反攻大陆,汽车,手拉车组织编队,客货汽车编成中队,全县556辆手车编成9个中队,21个分队,作好战备动员,就地待命。
  11月,宁波公路运输局增派“万国”牌十轮卡车2辆,支援宁海突击抢运鲜番薯。
  是年,宁海县搬运管理站成立。
  王美莲、陈永法、邬乾江荣获1962年度省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1963年
  2月,宁海汽车站设置联运站,开展联运业务。
  1964年
  2月,南门大桥破土动工。翌年1月建成,6孔、长130米轻轨连续桁架桥。
  1965年
  县公路绿化领导小组成立。
  11月,黄坛水库动工兴建,水库至纱帽山段公路改道。至1969年10月恢复通车。延长线路2公里。
  1966年
  7月,县搬运站改装机动三轮车成功,该站始有机动车。
  10月,撤销县、区交通管理站。运输管理业务纳入县工交局运输股管辖。
  1967年
  9月,一市港堵港工程开工,船舶停止进港。
  1968年
  11月,采用倒拱处理软泥基土成功,山前渡公路桥顺利建成。
  12月10日,县工业交通手工业局革命领导小组成立,原县工业交通手工业局领导权被纂夺。
  1969年
  10月1日,梅林至桥头胡公路建成通车,公水衔接。
  1970年
  7月16日下午5时,净跨50米山下坪双曲拱桥按装小拱波,因加载不均,全桥拱肋变形、倒塌,经采用吊、顶、补强等方法,利用原拱肋,于翌年7月建成通车。
  是年,县搬运站陆续购置东方红、钱塘江汽车12辆。至此,该站由手车搬运作业转向公路汽车运输为主。
  1971年
  5月25日县交通管理站成立,与宁海航管站两块牌子,合署办公。
  6月2日,洞口庙水库决口,集义堡桥拱圈石以上构造物及接线路堤被毁,交通中断。经3昼夜突击抢修,恢复通车。
  8月23日,县统一运输指挥部成立。
  8月27日,撤县工业交通手工业局,交通邮电合并,成立县交通邮政局。
  12月,县举办第一斯沿海船舶机驾人员培训班。
  1972年
  1月15日,双(湖)马(岙)公路建成通车,深甽区率先实现乡乡通公路。
  同月,设计停靠能力500吨级薛岙码头工程建成投产,为建国后宁海第一座新建码头。
  1973年
  3月1日,恢复县搬运管理站。
  3月4日,县交通安全委员会成立。
  31日,长(洋)大(蔡)公路2K+900米处滑坡,1万余立方米土石方堵塞公路,死1人。
  10月,胡陈港堵港工程开始,船舶停止通航。
  11月14日,析交通邮政,置县交通局。
  1974年
  8月18日,遭13号台风和天文潮袭击,公路、桥梁多处冲毁,薛岙码头引桥、大门受损。
  是年,县搬运公司机动车长期停驶,经费支绌,靠借款支薪。
  设计停靠能力300吨级固定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平台梅岙码头建成,由于设计未经局领导审核,稳定性极差,构件断裂。1991年拆除重建。
  1975年
  
  1月1日,宁海汽车站迁址三角地(今车站路40号)。原址改设货运站。
  10月,地方国营宁海县汽车修配厂开始营业。
  11月,甬临线70K~72K路段试用泥灰结砾石混合料处理黑色(渣油)路面基础补强层成功。
  12月,首座4孔、净跨12米,矢跨比1/25的双铰平板拱桥在黄墩港建成。
  1976年
  6月1日,宁海汽车站建车队。
  10月30日,撤销县搬运管理站,各区站归交通局直接管。
  是年,桥(头胡)井(栏)公路汶溪周桥试用竹笼灌注桩处理坍孔成功。
  1977年
  1月1日,主跨75米钢筋混凝土桁架拱越溪大桥正式通车。当时居国内首位。(今居第三。)
  8月22日,7号台风和特大洪水损坏公路路基54处,冲毁桥梁129座。
  1978年
  7~8月,组织42辆汽(货)车,连续40余天,轮流支援力洋水库运送土方。
  9月2日,桥井公路全线竣工验收,连接象山县。翌年1月起,改列省道干线。
  11月,宁海汽车站组织驾驶员加班加点,突击完成3500吨糖蔗运输任务。
  1979年
  4月12日,成立县航运公司,下辖3个船队。
  5月15日,中共宁海县交通局党组成立。
  9月,宁海车站职工王美莲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1月,净跨16米、轻型桥台、1/6矢跨比河西桥建成。县内首次采用轻型桥台建造坦(石)拱桥。
  宁海公路段荣获1979年度省先进单位称号。
  1980年
  10月,设县公路运输管理站。
  12月,薛岙至峡山公路建成通车。峡山至黄墩航船同时废止。
  12月11日,县搬运公司改名“宁海县运输公司”。
  1981年
  1月1日,县运输公司凤凰牌大客车5辆,在峡山、凤潭新线路排班营运。县内集体运输企业首次从事汽车客运。
  1月15日下午2时,松岙(原名红卫)渡渡船超载翻船,旅客全部落水,死11人。
  同月,长街区山头公社大渔冯村农民章思通购载重2吨汽车1辆,从事货运。宁海始有汽车运输个体户。
  11月,撤销县航运公司一船队。
  是年,民主道班班长严方连荣获省劳模称号。
  同年,为节油,封存汽车57辆,占全县总车辆数24%。
  1982年
  1月18日,交通局批准薛岙公社蒋家大队3艘木帆船参加运输。海运始有个体(联户)运输船。
  2月,县乡公路养护队成立。
  10月,经县交通局批准,农业部直属中央山岛动物隔离饲养场新建自备轮渡船1艘,往返于峡山——中央山岛间。
  1983年
  5月1日,县航运公司二船队浙宁机107货轮正式投产,县内始有沿海钢质货轮。
  5月12日,县物委、交通局确定适当调整不合理的搬运装卸、短途运价。调整幅度比1960年上升23%。
  7月2日,《宁海县公路管理暂行办法(草案)》经县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公布施行。公路管理始有法可依.
  12月,梅林至深甽段公路建成验收。至此,609省道公路象(山)西(山)线全线贯通。
  同月25日,前童至官地公路竣工验收。至此,东门口经前童、梁皇转宁海首条循环公路全线通车。
  是年,3名船员首次参加200~500吨级船长考核,均获合格证书。
  同年,运输船舶全面实现机动化。
  1984年
  8月13日,中共宁海县交通局党组改设党委。
  9月13日,、县政府就公路两侧用地、留地范围作出具体规定,公布施行。
  10月20日,县运输公司一辆客车开往宁波,途经甬临线24K+500(奉化)路段,左前轮脱落,油箱着地摩擦起火,车辆焚毁,旅客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万余元。
  11月22日,县公路段召开首届一次职工代表会。
  同月28日,撤销县航运公司所属第二、三船队,分别成立县第一、第二航运公司。
  同月,桥头胡区下洋顾村农民林安良购客车2辆加入宁海至宁波线路运营,宁海始有汽车客运个体户。
  12月17日,道士桥至建设(上庙)公路建成通车,境内第二条循环公路形成,缩短长街、力洋至宁波运行里程14公里。
  1985年
  7月5日,县第二航运公司浙宁机305钢质货轮投产,载重750吨,为县内最大运输船舶。
  8月9日上午,温岭县泽国镇福乐客运社大客车1辆开往宁波,途经麻岙岭下坡路段,空档溜坡至五福桥,坠毁桥下,死15人,重伤20人,轻伤13人。
  8月24日,宁海航管站改名航管所,下属各工作组统一更名航管站。
  9月5日,县第二航运公司浙宁机307货轮从梅岙码头装载麦芽至广州、海口,首次开辟宁海至海南岛远程航线。
  1986年
  3月,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乘灿赴京出席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作加强交通行业管理经验介绍。
  7月,下陈至水车公路验收通车,全县实现乡乡通公路。
  10月,县第二航运公司4名船员赴杭考试,分别获得1600吨级船长、750千瓦轮机长证书,为宁海最高等级持证船员。
  1987年
  7月5日,析县运输公司,公别成立客运站、货运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8月31日,县交通设计室成立。
  9月11日凌晨2时许,洪水冲毁凫溪(老)桥5号墩,两孔桥面倒坍,交通中断。经29小时连续抢修,13日7时,恢复通车。
  9月25日,县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统辖交通安全管理。
  10月21日,交通监理移交公安局。县公路管理所、县公路稽征所同时成立,隶属县交通局。
  11月19日,强蛟码头经省计经委批准列入基建项目。12月17日,县强蛟码头协调领导小组,工程指挥部同时成立。
  12月,省汽车运输公司体制改革,宁波分公司下放到市。宁海汽车站改名“宁波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宁海分公司”。翌年7月1日,下放到县,称“宁海县长途汽车运输公司”,隶属县交通局。
  是月,来虎岩公路全线建成验收。至此,深甽镇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
  同年,全县开展沿海乡(镇)船舶调查。为建国后第二次全面性运输船舶大普查。
  1988年
  4月,五福桥拓宽工程竣工。石拱、灌注桩空心板梁混合结构,桥面净宽9米。
  7月30日,遭百年未遇特大洪水袭击,全县656个村庄受淹,冲毁桥梁268座,道路327处,交通全面瘫痪。308钢质货轮(350吨级)沉没,仅交通一项经济损失达5013万元以上.
  7月31日,为确保救灾物资运输,宁波市委、市府下达“8.1”抢通凫溪桥命令。市、县领导,交通部门负责人等奔赴抢修第一线,突击16小时,1日10时40分恢复通车.
  8月7日,遭7号台风袭击,击毁大、小船只33艘,损坏190艘。甬临线千秋桥、五福桥便道冲毁,交通再度中断。
  8月9日,五福桥5、6号桥墩遭水毁,3孔拱桥倒坍,翌年7月修复。
  10月8日下午2时,强蛟码头长110米、330钻孔、深9米水下定向预裂爆破成功。
  1989年
  5月2日,县运输市场整顿治理领导小组成立,副县长刘昌来任组长,1991年9月6日,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副县长刘方林任组长。
  5月20~24日,首期举办全县乡、镇船舶管理员培训班,副县长刘昌来到会讲话。
  6月11日起,全县大客车悬挂“旅客监督牌”,其他营运车辆在车门喷刷监督电话号码,接受社会监督。
  6月30日,凫溪大桥扩建工程竣工,全长192米。冠全县桥梁之首。
  12月,革命老区、武装斗争根据地白溪至山洋、沙田公路全线竣工。翌年11月16日举行四通(公路、广播、水、电)庆祝大会。
  1990年
  1月5日,县渡口办与薛岙、峡山、胡陈、岳井、伍山、龙浦、山头、前横等8个乡镇、11个渡口签订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岗位责任书。建立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制。
  是月,航管体制下放到县,宁海航管所隶属县交通局。
  4月15日,跃龙大桥建成。3孔,净跨45米钢筋混凝土轻型刚架拱,全长159.6米,净宽9米,高8.6米,总造价163万元。香港实业家包玉刚、甬江联谊会为该桥捐资。
  5月22日,经宁波市计委批准,强蛟码头改建3000吨级泊位1个。为象山港内最大泊位。10月12日,主体工程(水工工程)竣工。码头初具雏形。
  8月28日,县交通局迁址颜公河路。
  12月1日起至翌年1月15日,在梅林举办首期机动车辆维修行业装配工岗位培训班,48名培训人员全部考试合格。
  1991年
  1月15日,我县第一艘“三防”(防翻、防沉、防超载)钢质机动渡船在长街新城渡投产营运。
  2月2日,局道路水路运输市场整顿治理领导小组成立,组长马君贤。
  2月12日,岳井渡新建60客位沿海钢质渡船投产,为县内吨位最大渡船。,
  2月27日,局交通基础设施10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立,组长葛立奎。
  3月28日,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确定对县交通局挂交通安全问题严重单位蓝牌,以示处罚。
  4月6日,成立强蛟码头港务管理处,12月25日,成立强蛟码头港埠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5月22日,县召开渡工、乡(镇)船舶管理员会议,加强安全教育。
  5月27日,县交通局运力投放管理控审领导小组成立,制定车、船额度管理控审制度、报批程序。
  6月1日,我县首家乡镇级公用型客运服务站——桥头胡镇客运服务站开始营业。
  7月29日,县人民法院、整治办、公路段路政队首次联合行动,强行拆除省道甬临线凫溪村4户、147.8平方米违章建筑。
  10月1日上午9时举行公共汽车通车典礼。4路并发。县内始有公共汽车。
  10月12日,县第一运输公司开往黄岩路桥东风大客车1辆,在椒江失火焚毁,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
  11月13日,经市航管处经营行为整顿验收小组检查,认定宁海水路经营行为整顿合格51户、基本合格35户、不合格5户,验收合格率94.5%。
  12月25日,重建梅岙码头工程竣工验收。
  1992年
  3月10日,总投资530万元宁海汽车总站经市计委批准立项。6月12日开始筹建。
  4月,历时3年,县陆路水路运输市场整顿治理工作全面结束。
  5月2日11时40分,温岭县个体户大客车与三门县沙柳手扶拖拉机于甬临线92κ+200处交会碰车,死6人,残2人,轻伤1人。
  5月6日,价值65万元强蛟码头AH522型低架门座式起重机调试验收。
  6月1日,县长运公司开通城乡(城关~力洋)方便车。群众称便。
  6月12日。桑洲隧道地质勘探开始。
  7月16日,县交通局长易人,童章炳任局长。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交通志

《宁海县交通志》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本志记载宁海县交通运输事业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解放后的变化。设概述、大事记、设施、运输、管理等部分。记事上限不求划一,下限至1991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据以县统计部门为准。地名采用《浙江省宁海县标准地名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