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地名拾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36
颗粒名称: 宁海县地名拾趣
分类号: K295.5
页数: 2
页码: 439-4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部分地名命名由来颇具特色,如留基因避难隐居留下宅基,独旦因每人每天仅能收一担稻谷,大段因山路长段得名。此外,还有因地形、传说、谐音等因素命名的地名,如冷饭坑、翰嘉岙、水竹坑等,各富情趣。
关键词: 宁海县 地名 拾趣

内容

宁海县某些地名,其命名由来或演变过程,颇为特殊,别有一种情趣。今撮而集之,以飨读者。
  留基 自然村,属深甽镇。附近沙地王姓于太平天国时(1851~1864)曾避于该处林间,筑室隐居。事后迁还,留下宅基,后人至此定居,即以留基为村名。类似的有梅林镇火烧应。
  独旦 自然村,属马岙乡。该处土地原由马岙村民耕种,因路远,早去晚归,每人每天仅能收稻谷一担。建村后,遂名村为“独担”,今谐音为独旦。
  大段 自然村,属马岙乡。该地有申岭与学堂岭相接,使山路形成二段,一段长,一段短。当地人称长段为大段,村在大段路旁,遂以大段名村。
  榨园坑 自然村,属马岙乡。该村原系其地有柘树园而称柘园坑,后不知何故竟改为榨园坑。
  坦头须 自然村,属马岙乡。该村原为坦头水,因地处山间平坦地,旁有一泓冷水而得名。地方音“水”、“须”同音,亦不知出于何意,易“水”为须。
  耐烦岭 山口,在马岙乡西南边境。该岭长4.8公里,地区冷僻,行人过此,常走得不耐烦。然而竟称之为耐烦岭,大约是要行人“耐烦”之意。
  花园 自然村,属梅林镇。该村李姓系唐高祖李渊之后,于唐僖宗时自杭之桥陵旁迁此。为追念李渊生于太原郡之花园,亦名村为花园。按李渊并非生于太原,而当地《李氏宗谱·花园记》作此记载,实为讹传而定村名。
  横店金 自然村,属梅林镇。凫溪故道经石埠头出赤山入黄墩港,舟过村前,舟人常入村内小店购物,俗称“横进一店”,村居金姓,因称村为横店金。
  和尚坑 自然村,属东仓乡。该村地处山间坑边,村民居此,冷落孤寂,犹如在深山寺院中做和尚,遂以和尚坑为村名。
  毛仙 自然村,属东仓乡。村在一片扇形茅草坛上,因称茅扇。光绪《宁海县志》曾作毛扇,今成“毛仙”,虽脱离命名原意,却韵味盎然。
  翰嘉岙 自然村,属胡陈乡。该村出过翰林,人以联“山碧水绿嘉人地,一代风骚翰林家”赠之,即取其中“嘉”、“翰”二字,名村为翰嘉岙。以联取名的,还有桑洲镇田孔周。
  步二 自然村,属胡陈乡。该处由王、胡二姓各居村之一方,相距甚近,村人谓之“不及二步地”,便以步二为村名。
  水竹坑 自然村,属胡陈乡。该村所在山岙,外窄内宽,每逢骤雨,村旁溪水泻泄不及,被阻在岙内,水位陡涨。当地方言,水被阻住称“筑住”,因称此小溪为水筑坑,并即以名村。后以谐音改为水竹坑。
  坞石坑 自然村,属胡陈乡。原名乌石坑,以村旁山坑岩石呈乌黑色而得名。后不知何故,于“乌”旁加“土”成“坞”,称坞石坑。
  郑公头 自然村,属茶院乡。村民姓郑。过去,该村常与邻村后坑李联合雇班演戏,以郑姓太公为首事领头,即以郑公头为村名。
  双姑(今称双宫) 自然村,属茶院乡。该村始居人郭悬富,原籍福建新田街,曾游浔阳江二姑山。后迁此,仍追慕二姑山传说中二姑的孝节,名所居村为双姑。
  留五扇 自然村,属西溪乡。该村始迁人杨三教系元初起义军首领黄坛人杨镇龙族人。杨镇龙失败后,村遭元军屠戮,杨三教挟屏风五扇避居于此,即称村为留五扇,意谓仅留下屏风五扇。
  留坑 自然村,属辛岭乡。该村白龙潭华姓祖先将该处所属山林均赠与城西崇教寺作寺产,只留下此地一条山坑,即称留坑,并以此名村。
  横山后 自然村,属黄坛乡。原名山后,1951年与璜山合建行政村,把“璜山”讹称“横山”,以横山后作为行政村名。沿袭至今,村名遂为横山后,而邻村璜山,则村名依旧。
  欢喜岭 自然村,属水车乡。该村处于枫槎岭山腰间,是宁海县城至七市、一市之岔路口,建有凉亭,供来往行人歇息、饮茶。行人上岭至此,正好精疲力竭,逢此凉亭,欣喜不禁,遂呼之为“欢喜岭”,并以此为村名。
  对岙洞 自然村,属岳井乡。早先,岳井至长街通舟楫,此地正处于航线中点,两面航程各占一半。当地人称“半”为“对拗”,又因此处有洞港,故名对拗洞。后以谐音称对岙洞。
  绊田头 自然村,属伍山乡。该村村民原以捕鱼为生,为解决粮食困难,租种近地塘田。但往往为田头农活羁绊,以致耽误捕鱼,村名遂称绊田头,意谓村民被田头绊住了。
  白溪 河流,发源于天台县,进入宁海县后,因田高溪低,无灌溉之利,认为白(徒)有一条溪,故名白溪。
  冷饭坑 自然村,属王爱乡。该村地处深山,附近村民上山砍柴,须带饭前去,常在坑边吃冷饭,称之为冷饭坑。村建坑边,即以坑名村。
  辽车 自然村。属桑洲镇。该村位于清溪北侧,初建村时,上游上叶村一具水磨磨车被洪水冲走,流至此村,为村民撩(捞)起,遂称村为撩车,后改辽车。
  山上方 自然村,属官岭乡。明永乐初,方孝孺罹祸,其家溪上方(在今大佳何乡)被毁,同族方克浩幸免其难,改姓为郑,匿居于此间山上。然附近村人固知方姓隐藏于此,遂称村为山藏方,后写作山上方。
  大宋、小宋 自然村,属越溪乡。古时该二村为沿海村落,常受盘踞在东白芨岛上的海寇倪禄骚扰,不得不向倪禄送礼求安。送边猪担盒者为大送,送斗米猪头者为小送。二村送礼有别,遂得大送小送之名,后谐音称大宋、小宋。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悬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