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地名特殊用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35
颗粒名称: 宁海县地名特殊用字
分类号: K295.5
页数: 1
页码: 438
摘要: 本篇所收地名用字约分三类:字义转移、宁海方言、罕见字。文中列举了一些地名用字的解释和来源,如“洋”指平坦的田畈,“头”作近旁解,“烂”表示湿或多水等。这些解释有助于读者了解宁海县地名的由来。
关键词: 宁海县 地名 特殊用字

内容

本篇所收地名用字,约略可分三类:一是字义转移;二是宁海方言;三是罕见字。也有不属于此三类而须加说明的。集而加注,供读者参阅,便于了解地名由来。下面排列与分类无关。
  洋 平坦之田畈称“洋”,如九顷洋。村傍田畈者,亦常以洋为村名,如上洋、大畈洋等。
  头 作近旁解。如靠近溪、海、山、塘、庙之村,名之为溪头、海头、山头华(今作华山)、塘头韩、庙头等。亦有用“头”字本义者,如瓦窑头,以该村所在地形如瓦窑,村居其上,因而得名。
  坑 小溪流称“溪坑”,村靠溪流者,常以“坑”命名,如水竹坑、皂坑、五松坑等。也有取“坑”字本义的,如桶坑,即因地形低凹而得名。
  寮 小屋。山区用此字作地名较多,如张寮、上寮岗、石寮等。今“寮”均改作“辽”。
  广(yǎn非“廣”之简化字)原义为就山崖作成的房子。见于山区地名,如王家广、杨广、清水广等。今据宁海地方音,“广”均改作“染”。
  烂 宁海方言称湿或多水为“烂”,见之于地名的有烂田(今改为兰田)、烂湾等。
  搭 搭拼之谓。如洪家搭,由洪姓搭居该村而得名。又,宁海方言,“此块地”称“此搭地”,花地搭之“搭”,由于此。(今“搭”均改作“塔”)
  跳 原应为“挑”,挑出之意,前有斜坡跌落之地称“挑”,现均作“跳”,如西跳、跳头等。
  孔 指小形谷地,如下孔(今作夏孔)、塘孔等村,均因村所在处地形而得名。又,溪涧通过处亦作“孔”,如田孔周之“孔”。
  壁 里边厢之意,如塘里壁即因村处水塘里边而得名。
  堧 原意为河边地。团堧地处海边,亦用“堧”,已移作水边地之意。
  根 山脚,如岭根陈、白岭根、山根蔡、屿根等村,均因村在山脚、岭脚而得名。
  坛 略高于周围之小块平坦地称“坛”,如黄坛古称松坛,即取此意。也泛指一般平坦地为“坛”,如草坛头(今作草坦头)。
  稍 宁海方言,挑重担时以短拄拄担略作休息称“稍”,村名稍场即因此而得。
  搀 原作“〓”,据《康熙字典》,音“瀺”,“兆名也,坛域茔界皆曰兆”。用于宁海地名,略高于周围之地称“搀”,如上搀、下搀等。
  坡 城郊乡有雪坡村,读作“雪拇(mu)”。而“坡”读作“拇”,并非宁海地方音,此处为特例。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