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地名故事拾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29
颗粒名称:
地名故事拾零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386-3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海地区的三个民间传说:龙开石门讲述了水蛇化龙改道治水的故事;水沉东京则是关于观音考察东京善恶后,龙王发水淹没恶城的传说;雷婆头峰则与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故乡相关,传说雷婆镇压恶龙保护村民,后化为山峰。
关键词:
宁海县
地名
故事
内容
龙开石门
凫溪故道流至梅林孔溪墈,于石门(今杨梅岭)之西转南往东经石埠头、赤山等村至桥头胡注入黄墩港。今之溪道却在孔溪墈折北出杨梅岭汇入铁江。光绪《宁海县志》卷二十三《古今纪事年表》有元至正二年“浮溪蛟开石门”之记载;梅林一带有“龙开石门”传说。
古时,一水锦蛇潜伏凫溪落凤潭修炼千年,将赴东海考龙,因病头痛,不能成行。听说石埠头有名医,乃化一老者前往就医。医者知其为龙身,即请于石门穿山改道,导凫溪水入铁江,以去梅林以下溪水泛滥之灾。龙病痊,践诺去石门冲山,遭当方土地阻止。无奈,取珍珠十八颗酬于医者,医者导龙至村前,观望浩茫大水,深叹救民无术,尽撒珍珠于水。龙为之感动,遂再至石门,不顾土地阻挠,奋力冲开山岩,大水循杨梅岭而下,出铁江。今凫溪村西有龙驻潭,为龙开山暂歇处。梅林九顷洋十八个山头,即医者当时所撒之珍珠。据《宁海民间故事选》第三集《锦龙改道》改写。
水沉东京
宁海东南端满山岛留存甚多古文化遗迹和遗物(见卷六《自然地理实体·岛礁》)。考附近岛礁多由火山岩构成,该处很有可能原为小片陆地,由于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地层陷落成为海域。传说“水沉东京”或出之有因。
很早以前,东海之滨有一皇城,称东京。该东京皇帝,昏聩残暴,常无故虐杀百姓,是以血染海水,尸腐浪谷,以致污及龙室。龙君怨怒,奏闻玉帝,请水沉东京。玉帝会群臣商议,南海观世音以为善恶应有区别,不宜玉石不分,一沉了之。玉帝乃着观音赴东京察访,相机行事,以东京城外石狮子口中含血为号,龙王方可发水沉之。观音化一客商,指木为船,点水成油,直驶东京售卖,声言按值取油,各自料理。一时官民荟集,观音静坐船头审视,果见良莠不齐:有不付钱而取油者,有少付钱而多取油者,有按值取油者,大率贵者、富者多贪,贫者朴实,观音都暗暗记下。其间有一樵夫,付钱三文,取油值二文,惊问其故,答称有人占商家便宜,商家未免亏本,故少取,亦可微补损失。观音感叹“文钱见人心”!即对诚笃者付以避水珠,并抹血于石狮子之口。顷刻,风雨大作,海潮汹涌,东京陆沉。樵夫背负老母,慌忙往无水处逃奔,及至筋疲力竭,才放下老母暂停,谁料海水亦到此而止。随后,凡有避水珠者均渐次到来,遂就该处定居。因海水至该地而止,称之为“停海”,或云即今之定海。满山则因当时海水曾漫过山顶而得名。又,满山西北有一小岛,以其当时浮于水面,近地居民认为宝地,称“好山”,现作“孝屿”。
据《宁海民间故事选》第一集《沉东京》改写。
雷婆头峰
雷婆头峰在国画大师潘天寿故乡回浦乡冠庄村之西面。潘幼时常去该山放牛、
砟柴,于涧中捉鱼、摸蟹,稍长亦常去读书、学画,成名后,仍不忘情此山,自号
“雷婆头峰寿者”。
雷婆头峰兀立于群山之巅,象谷箩、象草垛、象皇冠。山峰为何如许奇特?说是由于——
从前,冠庄村九泡龙潭有九龙作怪,年年洪水泛滥,吞噬田禾,苦害冠庄一带村民。天庭雷婆闻之,下凡怒镇九龙。从此,冠庄村一带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玉帝恼雷婆私下人间,招惹是非,令速返回。雷婆不忍抛却苦难百姓,拒绝归庭。玉帝乃命托塔天王于雷婆头上压一石塔,使永作山村野婆,遂成山顶一峰。民感其德,称之为雷婆头峰,亦称雷婆婆峰。
雷婆头峰之西,右坡有吊鸡岩,斑驳嶙峋,宛如金鸡展翅飞天;左坡有青蛙岩,似一大蛙扑跃状。皆为雷婆未来之前,正欲离此穷境,雷婆到后,亲缚金鸡,手按青蛙,以此至今犹存。
据潘志光《潘天寿与雷婆头峰》改写。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