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历代人士对宁海县述评撮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28
颗粒名称:
历代人士对宁海县述评撮录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3
页码:
383-385
摘要:
本文摘录了楼府、储国秀、曹学程等人对宁海县的描述以及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中有关宁海的记载,展现了宁海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和历史变迁,包括山岭、溪流、海洋、古迹等。
关键词:
宁海县
历代人士
撮录
内容
楼府《宁海县题名记》摘录
见其市井萧条,人物稀鲜,官舍卑陋,I山岭崎岖,无一事之可人意。誓断不复过此。
[注] 楼府于宋政和六年(1116)、宣和二年(1120)二次过宁海,宣和三年冬任宁海令。上文为其前二次过宁海时之印象。《题名记》全文见光绪《宁海县志·艺文外编》。储国秀《宁海赋》①摘录
其山则东有帽尖、盖苍②之绝〓,西有桑洲桐岩③之卓峰,枧城④矗立于南鄙,天门⑤昂峙于北封,三十六雷⑥当其肘,一十六⑦窟蟠其胸。……其海则停纳万流,宗长四渎⑧。控直港于稽鄞,引大洋于温福。出乌崎通鸭绿,睎日本睇旸谷。合镇都而为五十二⑨,隶海屿者有三十六。马筋⑩滉漾之乡,汇尾闾而吸长川;黄渡⑪湍激之势,架修梁而接平陆。缑城⑫以北,厥壤既岙,叹*亭⑬之旧筑。浮门⑭之曲,厥聚惟簇,陈长城⑮之故族。一日再潮,阳往阴复,千〓万艘,东奔西逐。元舆⑩观之而难言,子虚⑰赋之而不足。
[注] ①储国秀,宁海人,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人称理所先生。《宁海县赋》全文现存之宁海旧志均有记载。②帽尖、盖苍,即帽峰山、盖苍山。盖苍山今称茶山。均见卷六《自然地理实体·山体》。③桑州、桐岩,即桑州岭、桐岩岭。④枧城,光绪《宁海县志·叙山》作枧成,即状元峰。⑤天门,即天门山。见本卷《地名诗、词选载·天门山》注。⑥三十六雷,即三十六雷山。光绪《宁海县志·叙山》载:“旧志松坛至西溪新田,沿栈而上,峰峦累累如贯珠三十六。”故名。⑦一十六窟,光绪《宁海县志·叙山》云石台山之南有十八陇山,该志《宁海县分图》作十八〓山,今存其名。“一十六窟”则未见记载,疑为十八陇山之误,或宋时称一十六窟,后世称十八陇山(十八〓山)。⑧四渎,大川。《尔雅·释水》谓江、淮、河、济为四渎。此处指宁海独立入海之各大溪流。⑨五十二,宁海县当时置五十二都。⑩马筋,在台州椒江附近。⑪黄渡,即胡陈乡黄公渡,宋绍定中于此建登台桥。⑫缑城,此处指缑城里,今大佳何乡一带。⑬〓亭,即鲒琦亭,古时行政区域名。据光绪《宁海县志·叙山》:“《汉书地理志》:鄞有鲒〓亭,今在宁海县北五十里,亦号砂琦”。即今薛岙乡沿海一带。⑭浮门,此处指三门县健跳港南岸浮门村一带,旧属宁海县。⑮陈长城,指南朝陈霸先(陈武帝)之后裔。⑯元舆,舒元舆,东阳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文檄豪健,曾作《牡丹赋》,甚得时人赞誉。⑰子虚,即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工辞赋。所作《子虚赋》最负盛名,此处以子虚代相如之名。曹学程《条议》①摘录
东有白峤枫槎②之险,西有古岫桑州③之峻,星岭④踞其南,塔锥⑤雄其北,是为四塞之固。
[注] ①曹学程,全州人,明万历十八年(1509)补宁海知县,后擢御史。《条议》载光绪《宁海县志·形胜》。②白峤、枫槎,即白峤山,枫槎岭。③古岫、桑洲,即古岫岭,桑洲岭。④星岭,即摘星岭,今称新岭。⑤塔锥,即塔珠岭,在梅林镇杨梅岭东侧。
徐弘祖①《徐霞客游记》摘录
(一)
癸丑②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皇山③。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④,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涉,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⑤。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国清大路。……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用物也。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二)
壬申⑥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⑦。其东南十五里,为桑洲驿⑧,乃台郡道也。西南十里,松门岭,为入天台道。
十五日,渡水母溪⑨,登松门岭,过王爱山⑯,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陟山岗三十余里,寂无人烟,昔弥陀庵亦废。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瀹茗饭石上。又十余里,逾岭而入天封寺,……
[注]①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人。明地理学家。从事旅行,足迹遍于南北,著有《徐霞客游记》。所选文字,为其二次过宁海时的记述。②癸丑,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是年徐霞客第一次入天台。③梁皇山,在今前童乡境内,详见卷六《自然地理集体·山体》。④松门岭,今岔路乡上金村至王爱乡黄泥塘村间之山岭。⑤筋竹庵,建于筋竹岭上之庵院。筋竹岭,即今之金竹岭,在王爱乡岭头陈村西南,系宁海、天台二县界岭。⑥壬申,即明崇祯五年(1632),是年徐霞客第二次入天台。⑦岔路口,即今岔路乡岔路街。⑧桑洲驿,今桑洲镇桑洲村,旧时设桑洲驿。⑨水母溪,古溪名,即今之白溪。⑩王爱山,在王爱乡,见卷六《自然地理实体·山体》。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