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岛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22
颗粒名称:
岛礁
分类号:
P736.14
页数:
14
页码:
349-3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岛礁的情况。其中包括群岛、岛屿、礁等。
关键词:
宁海县
自然地理
岛礁
内容
群岛
三山群岛 Sanshan Qundǎo 位于县城东南19.4公里三门湾西北部,属前横乡。由开井山、柴爿山、老鼠山三岛组成,名称由此而得。其中以开井山为主岛,分布范围长约1.3公里,宽约1公里,三岛总面积0.36平方公里。系由白垩系油页岩、粉砂岩构成,属红壤酸性土,土层皆不足30厘米,间有巨岩裸露。多松树,杂以少量杉、枫、灌木丛等。有老鼠、山兔、麻雀等野生动物。周围有滩涂12000余亩,饵料丰富,宜养殖蛏、蚶等贝类。
五屿门群岛 Wuyumén Qundǎo 位于县城东南28.7公里三门湾西北部,属青珠乡。由东五屿、西五屿、大壳岛、小壳岛、牛屎屿、扁担礁、牛屎礁等七个岛礁组成。其中较大的五岛东——西排列呈门户状,五屿门之称因此而得。以西五屿为主岛。该群岛扼三门湾入县之咽喉,是县之东大门。分布范围长2.2公里,宽0.6公里,群岛总面积0.118平方公里。地层系侏罗系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构成,表土多砂石,皆不足30厘米。植被以芒萁、茅草居多,较大之岛植有松树。有老鼠、山兔、蛇等野生动物。
群岛东面为下洋涂,西面为航道,水深3~20米。周围海域为多种水系交汇区、水质肥沃,盛产青蟹、梭子蟹、虾、泥螺等。
岛屿
双山 Shuang Shan 别名石孔山、仙人墩。位于县城东北21.2公里铁狮涂中,西北距石孔头村400米,属西店镇。因由东、西二岛组成,故称双山。岛系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基部裸露,受海潮冲刷,表面光滑。两岛相距50米,长宽均40米,总面积0.00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4米。岛周滩涂养殖有牡蛎、蛏等。(参见卷四《名胜古迹》)
白石山岛 Báishíshān Dao 位于县城东北28.9公里处。属峡山镇。西南与中央山岛隔青水门水道,相距150米,南临白石水道。海域南界象山县,北接奉化县。岛由马鞍岗、白石山、龟鱼嘴三部分组成,西南——东北走向,长2.58公里,宽0.7公里,面积1.13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4.7米。因系侏罗系上统酸性熔岩构成,色白而得名。有蛇、鼠等野生动物。植被有幼松林、毛竹与灌木丛。岛周水深5~11米,产鲻鱼、斑*、虾等。西北端设灯标1座,10秒3闪,射程13公里。
1965年开始,峡山村民于岛东、南部陆续围垦海塘,种植柑桔。现有柑桔160亩,建房140余间,忙季有人员50余,闲季仅数人看守。1986年增植黄桃10亩。有机帆船6艘,往来于该岛与峡山之间。
横山岛 Héngshān Dao 别名小普陀。位于县城东北24.5公里狮子口东南侧,属峡山镇。南——北走向,长0.76公里,宽0.23公里,面积0.17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1米。岛系中生代酸性火山凝灰岩夹沉积岩构成,表层复盖以棕黑色泥沙土,长松、樟、毛竹和灌木。野生动物有鼠、四脚蛇及各种禽鸟。北岙有庵宇,占地600平方米。庵前植桔2亩。东、南二岙建有房屋,曾为峡山村民养殖海带的临时居点。1958~1962年浙江省水产局于东岙建水产研究所并开办水产学校,1969~1982年峡山乡横山中学设于此。现有二、三人看管房屋、山地。
该岛周围,西南水深4~5米,余均滩涂,盛产青蟹。南麓建石砌码头一座,可泊30吨位船只,有不定期渡船往来于该岛与峡山之间。(参见卷四《名胜古迹》)
历试山 Lishì Shan 在县城东北26.2公里狮子口东侧,距大陆最近点2.7公里。属峡山镇。北界奉化县。因岛上盛长毛栗刺,名栗刺山,谐音称历试山。岛呈馒头状,长0.2公里,宽0.15公里,面积0.017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1.2米。系火山角砾岩构成,土薄,表层多风化为砂砾。上覆毛栗刺、茅草。有蛇、鼠等野生动物等。上建屋3幢,为薛岙乡养殖海带人员住处。岛上设灯桩一座,4秒1闪,射程13公里。岛周水深3.5~9米,产鲈鱼、鲻鱼、海鳗等。
铜山 Tóng Shan 位于县城东北25.8公里黄墩港口,白石水道北侧。东北距中央山岛400米,距大陆最近点1.05公里。属峡山镇。以昔时产铜得名。岛呈马鞍形,东北——西南走向,长0.82公里,宽0.25公里,面积0.18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3.3米,系侏罗系上统酸性熔岩构成。多芒萁,间有茅草,栽有毛竹和幼松。有麻雀、鼠、蛇等野生动物。房屋10间,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原为峡山村海带养殖场第一分场人员住处。现海带停养,住村民2户,3人,看管房屋和牧羊。岛上有小型蓄水池1座。岛周水深3~14米,产斑*、鲻鱼、蟹、虾等。南湾建有简易石砌码头,有机帆船通峡山。
狗山 Gǒu Shān 别名鸥屿。位于县城东北26.7公里处,居白石水道中部,北距中央山岛350米,距大陆最近点0.92公里。属峡山镇。以形似得名。又因该处常有海鸥群栖,别名鸥屿。系侏罗系上统酸性熔岩构成,表层风化多砂砾。上长茅草,间有少量松、楝、小竹。岛长0.35公里,宽0.15公里,面积0.04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2米。东——西走向。东端延伸之礁石上设一灯桩,10秒4闪,射程13公里。岛周水深2.5~9米,产鲻鱼、鲈鱼、蟹、虾等。
中央山岛 Zhōngyāngshān Dǎo 别名青水门山。位于县城东北27公里黄墩港口,距大陆最近点1.37公里。属峡山镇。因处于白石山与铜山两岛之间,故称中央山岛,又因在青水门水道西南,又称青水门山。西南——东北走向。长1.4公里,宽0.5公里,面积0.3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4.4米。出露岩石为侏罗系上统酸性熔岩,表土泥沙色黑。植有松树400亩,毛竹10亩。围有南、北、东三塘,有土地160余亩,浆粉泥土,粘而咸,栽培柑桔60亩,并有杨梅、桃、萄葡、棉、西瓜、豆类等。岛周水深2~18米,产鲻鱼、斑*、蟹、虾等。
1981年该岛由中央农牧渔业部征用,建办“农牧渔业部中央山岛动物隔离饲养场”。岛上建有简易石砌码头2座,每天有渡船一班往返于该岛与峡山镇之间。
南洋屿 Nányáng Yu 位于县城东北23公里黄墩港口洋屿涂中,离大陆最近点0.92公里。属峡山镇。以该处有大小、形状基本相同之南、北二岛,人称“双屿”、“两屿”,后谐音为“洋屿”,该岛在南,称南洋屿。岛形似馒头。长0.15公里,宽0.07公里,面积0.007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3.6米。系沉积岩夹酸性火山岩构成,土层较厚,丛生灌木,并有人造幼松林。基部为高约5米之浪蚀崖。四周滩涂产青蟹、蚶、虾等。
北洋屿 Běiyáng Yu 位于县城东北23.1公里之黄墩港口洋屿涂中,离大陆最近点1.1公里。属峡山镇。该岛位于南洋屿之北,故名。岛呈馒头形,南——北走向,长0.15公里,宽0.08公里,面积0.00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4.9米。系沉积岩夹酸性火山岩构成。植被为灌木、茅草、疏松。基部为高5米许,之浪蚀陡崖。四周滩涂产青蟹、虾、蚶等。
马屿 Mǎ Yu 位于县城东北24.2公里黄墩港口洋屿涂东端,距大陆最近点1.92公里。属峡山镇。以形似得名。南——北走向,长0.36公里,宽0.2公里,面积0.053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2米。系侏罗系上统酸性熔岩构成。植被以白茅为主,间有疏松、灌木丛。有鼠、蛇等野生动物。1962年峡山村于此建办海带养殖场,筑瓦房3幢,占地约400平方米,用作住房、仓库。1986年起承包到人,植黄桃数十亩。岛之东、西为洋屿涂,产名贵“江珧贝”;南、北濒水道,水深4~8米。产鲻鱼、斑*、海鳗、蟹、虾等。屿上建有简易石砌码头,有船只通峡山。
铜沙岛 Tóngshā Dǎo 别名铜沙锣。位于县城东北23.7公里黄墩港口,距大陆最近点1.65公里。属峡山镇。以形似铜锣,当地称作铜沙锣,后简作铜沙岛。呈椭园形,东——西走向。系侏罗系上统酸性凝灰岩夹沉积岩构成。长0.15公里,宽0.07公里,面积0.007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1米。土层较厚,为黑色酸性土,盛长马尾梢,间有灌木。岛周均为高8米许之浪蚀崖。近海产鲈鱼、梭子蟹、虾等。
铁沙岛 Tiěshā Dao 位于县城东北23.4公里黄墩港口,距大陆最近点1.22公里。属峡山镇。该岛系侏罗系上统酸性熔岩构成,因岩层风化成沙,色赤,故名赤沙,地方音“赤”、“铁”相近,谐音称铁沙岛。岛形似金鱼,东——西走向,长0.39公里,宽0.07公里,面积0.04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9米。上覆狗尾草、千斤拔等野草,间有灌木丛。峡山村民于此植黄桃20余亩。有鼠、蛇、山雀等野生动物。岛上有房屋600余平方米,为峡山村民养殖海带之居点。岛之西南为水道,水深6~9米,产斑*、鲻鱼、梭子蟹、虾等。
担屿 Dan Yu 在县城东北24.2公里黄墩港口,居马屿和大、小狗卵礁之间,西南距峡山2.5公里,属峡山镇。以形似扁担得名。东南——西北走向,长0.24公里,宽0.08公里,面积0.0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1.2米。系侏罗系上统酸性熔岩构成,上长白茅,间有少量灌木。有蛇、鼠等野生动物。东、西面为滩涂;南、北为水道,深4米,产鲈鱼及蟹、虾等。
魏家屿 Weijiā Yu 位于县城东北22.9公里魏家屿涂中,距大陆最近点0.425公里。属薛岙乡魏家自然村,岛以村名。呈椭园形,长0.15公里,宽0.07公里,面积0.00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7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长茅草。岛周产蚶、虾、青蟹、望潮等。
柴爿山 Cháipán Shan 在县城东南18.8公里三山涂中,三山群岛之一,属前横乡。以远望形似柴爿得名。平面呈葫芦状,东——西走向,长0.23公里,宽0.15公里,面积0.02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1米。系火山凝灰岩与粉砂岩构成,表土多石砾,长有芒萁、幼松。四周环海涂,系三山苗种分场之蛏、蚶苗种繁殖基地。
开井山岛 Kāijingshān Dao 在县城东南19.3公里三山涂中,介于青山港与力洋港之间。属前横乡,为三山群岛之主岛。岛上有一水井,水清,味甘冽,旱不涸,岛以井得名。状似蟹背,东北——西南走向,长1.05公里,宽0.4公里,面积0.3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7.2米。系白垩系油页岩与粉砂岩构成,表部裸露,多石砾。丛生白茅、芒萁、灌木,现植松及少许枫、杉。岛周均滩涂,1974年县水产局于此建办宁海县海水养殖场三山苗种分场,从事蛏、蚶种苗繁殖和对虾养殖。岛上建有水泥码头一座,渡船通胡陈港码头,每日一班。
老鼠山 Làoshu Shan 在县城东南19.5公里三山涂中。岛形似鼠,且岛上老鼠众多,因以得名。三山群岛之一,属前横乡。东北——西南走向,长0.25公里,宽0.1公里,面积0.01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3米。系火山凝灰岩与粉砂岩构成,植被有松树、茅草等。上遗平房2间,曾为紫菜养殖者居住。岛东有绕岛列成孤形之简易码头数个,每天有渡船往来于该岛与胡陈港码头之间。岛周滩涂养殖有蛏、蚶等,为三山苗种分场之一部分。
虾钳山 Xiàqián Shan 在县城东南19.7公里,力洋港西侧,属前横乡。南北二侧各有一向东延伸之山嘴,形似虾钳,因以得名。东——西走向,长0.8公里,宽0.35公里,面积0.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2.2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上多沙砾,盛长茅草、芒萁,有人工松林。建有平房数间,2人常住管理。岛东养有对虾15亩;南、北为滩涂,养有蛏、蚶;东、西水深2~4米,产斑*、蟹、虾等。
秤锤山 Chèngchuí Shan 在县城东南20.4公里力洋港西侧,属前横乡。以形似秤锤得名。东——西走向,长0.35公里,宽0.2公里,面积0.0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0.1米。地层由火山岩、沉积岩风化残体构成,表部多石砾,长有松树、茅草。栖有鼠、蛇、麻雀、乌鸦等野生动物。南、北为滩涂,东、西水道深2~6米,可通航。产斑*、蟹、虾等。
大青山 Dàqīng Shan 在县城东面35.3公里白礁水道北部,南与小青山相邻。属岳井乡。以该处有二岛并立,岛上盛长茅草,春夏间呈青绿色,该岛较大,故称大青山。状如鼠,东——西走向,长0.4公里,宽0.15公里,面积0.0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5米。系青灰色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土薄,多砂砾。上长茅草,间有灌木丛,栖有蛇、鼠等。东面有延伸250米之干出礁,涨潮时淹没,于航行影响甚大,曾多次发生触礁沉船事故。北面为荒涂,西南水深5~10米,产斑*、蟹、虾等。
小青山 Xiǎoqīng Shan 在县城东面35.4公里白礁水道北部,北与大青山相邻。属岳井乡。以盛长茅草,色青绿,较小于大青山得名。馒头形,南——北走向,长0.1公里,宽0.05公里,面积0.00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4.4米。系青灰色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为石砾土,长茅草及少量灌木丛,有蛇、鼠等野生动物。岛周水深5~10米,产斑*、鲻鱼、蟹、虾等。
牛轭礁 Niu'è Jiāo 在县城东面35.6公里白礁水道内,属岳井乡。以形似牛轭得名。东——西走向,长0.18公里,宽0.07公里,面积0.00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8米。系灰白色火山凝灰岩构成,表面岩石裸露,仅顶部长有少量茅草、芦苇。南为延伸之礁滩,大潮时淹没,只露水草,影响航运,曾发生触礁事故。岛周水深20~25米,产斑*、鲻鱼、蟹、虾等。
青屿 Qīng Yu 在县城东面35.4公里白礁水道内。属岳井乡。以该岛长满茅草,色青绿得名。状似馒头,长0.15公里,宽0.1公里,面积0.00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2.8米。系灰白色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土甚薄,长有茅草、灌木丛及少许松树。有鼠、蛇等野生动物。顶部设有导航三脚架。南面为泥涂,隔洋塘村民于此养殖蛏、蚶200余亩。西面水域深2~10米。附近产斑*、鲻鱼、蟹、虾等。
水屿 Shuǐ Yu 在县城东面35.4公里白礁水道内属岳井乡。取水中之山意,称水屿。南——北走向,平面呈弧形,长0.35公里,宽0.1公里,面积0.0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1.2米。系灰白色火山凝灰岩构成,土层薄,多茅草,有人工松林。顶部设有乳白色灯桩一座,1秒4闪,射程13公里。岛东北为延伸200米之礁石,涨潮时淹没,于航行有碍,北面为滩涂,其余水域深4~11米,可通航。附近产斑*、鲻鱼、蟹、虾等。
灶窝山 Zàowō Shan 在县城东南31.7公里满山水道西侧,南为鹿颈门。属山头乡。以该岛三面坏山,西南有一泥滩,状似灶窝之灶膛,因称灶窝山。东——西走向,平面似鸽,长1公里,宽0.3公里,面积0.3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1米。系青灰色火山凝灰岩构成。上长茅草、芒萁,间有疏松,鼠、蛇、山兔出没其间。岛之南、北为滩涂,东、西二面水深4~6米,产银鲳、龙头鱼、梭子蟹、虾等。
田湾岛 Tiánwān Dao 别名下洋山。在县城东南32.7公里猫头水道与满山水道之间。属山头乡。状如马鞍,南——北走向,长2公里,宽0.45公里,面积1.425平方公里,最高点青门山海拔195.9米。以岛之西南山湾内有水田20余亩,因名田湾岛。又因该岛为旗山下洋之悬水山,别称下洋山。据山头村《旗山冯氏宗谱》载,该岛归属于清光绪时曾有争执,后判给山头,并立石碑:“山权判于宁海山头,示禁将来毋得再生枝节。”岛多硅质岩,上长茅草、芒萁,间有疏松及灌木丛。栖有鼠、蛇、山兔、麻雀等野生动物。岛周有滩涂约2平方公里,附近产龙头鱼、梭子蟹、虾等。岛上留有解放初期宁海县剿匪部队修建之营房、碉堡和战壕等遗迹。西部山湾有简易平房2处,计8间,原为宁海县水产局建于1955年之水产加工场,现为渔民临时住所。制高点设有坐标控制点。海边建有简易石砌码头。
竹屿 Zhu Yu 在县城东南32.5公里猫头水道东侧。东距田湾岛400米。属山头乡。以岛西海面风急浪高,岛东与田湾岛之海面却波平水静,该岛如海上所筑堤防,人称筑屿;而该岛旧时盛长水竹(一名黄金头竹),“竹”、“筑”音近,故称竹屿。岛呈椭园形,西南——东北走向,长0.23公里,宽0.1公里,面积0.0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4米。系灰白色火山凝灰岩构成,土薄,上长茅草及少许水竹。周围水深15~30米,产银鲳、龙头鱼、梭子蟹、虾等。
老鼠屿 Lǎoshu Yu 在县城东南34.5公里满山水道西侧,介于拦门礁与下万山之间。属山头乡。以形似得名。东北——西南走向,长0.25公里,宽0.15公里,面积0.01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6米。系黄白色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土薄,多风化砂砾,长有少许茅草。西北面为滩涂,东南面海域水深1~3米,产银鲳、龙头鱼、梭子蟹、虾等。
满山岛 Mǎnshān Dǎo 在县城东南37.9公里满山水道东侧。属山头乡。为宁海县东南海域最远之岛屿。长0.83公里,宽0.27公里,面积0.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0.9米。南——北走向,平面呈荷花形。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多岩石,长茅草、芒萁、间有疏松。栖有鼠、蛇、麻雀、海鸥等野生动物。上建简易平房9间,供宁海、象山渔民临时居住。制高点立有钢制三脚架,为飞机航标。岛以传说“大水沉东京”,水没其山顶得名。1975年文物部门于此发现战国时期硬陶和东汉“米”字纹印花陶、双色陶等碎片;后又于山顶发现5座石棚遗址,系原始人类活动之场所。并有商、周时期青瓷碎片。岛上还有亭子、蓄水池、鹅卵石道路、古樟树根及刻有“东京从此去”石碑等遗迹、遗物。岛周水深5~20米,西之满山水道为危险水道。附近产银鲳、龙头鱼,梭子蟹、虾等。
牛屎屿 Niushǐ Yu 在县城东南27.9公里猫头水道北端。五屿门群岛之一,属青珠乡。以形似得名。长0.1公里,宽0.09公里,面积0.00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5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部多石砾,长茅草。周围水深7米以上,产斑*、银鲳、蟹、虾等。
扁担礁 Biǎndàn Jiao 在县城东南28.4公里下洋涂西侧,介于牛屎屿与大壳岛之间。五屿门群岛之一,属青珠乡。东南——西北走向,岛形狭长、中间高两头低,状如扁担,因以得名。长0.3公里,宽0.05公里,面积0.0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米。系青灰色火山凝灰岩构成,中部长有少量茅草,余皆裸岩。周围水深2~7米,产斑*、梭子蟹、青蟹、虾等。
西五屿 Xīwu Yu 在县城东南29公里下洋涂中,介于东五屿与小壳岛之间。因位于东五屿西面得名。属青珠乡,为五屿门群岛之主岛。岛呈“S”形,南——北走向,长0.35公里,宽0.15公里,面积0.0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8.9米。系灰白色火山凝灰岩构成,为黑色酸性土,覆盖以大片松林及灌木丛。有山兔、老鼠出没其间。
岛之南部与北部各建有平房10余间,南部有从事养殖蛏、蚶之青珠乡村民10~25人常住。岛东部凿有300立方米之蓄水池1座,淡水资源充足。渔民于此饲养羊、鸡、鹅,并种植甘蔗、蔬菜等。1986年,青珠农场在岛周下洋涂养殖对虾30余亩。
东五屿 Dongwu Yu 别名五屿门洞。在县城东南29.4公里下洋涂中。五屿门群岛之一,属青珠乡。以位居五屿门群岛东首得名。岛上有一洞,因又称五屿门洞。呈不规则之椭圆形,东——西走向,长0.25公里,宽0.15公里,面积0.0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8.4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盛长白茅,植有大量松树。岛西南有石宕,旁建平房10间,曾为采石工居所。有100立方米水池一座。四周环涂,青珠乡民养殖蛏、蚶。
大壳岛 DakěDǎo 在县城东南28.7公里下洋涂中,介于小壳岛与扁担礁之间。五屿门群岛之一。属青珠乡。因该岛与小壳岛之间有一小型水道,水道底部沉积大量贝壳,俗称壳门,该岛位于壳门西首,较东首之小壳岛大,故称大壳岛。东南——西北走向,长0.2公里,宽0.1公里,面积0.0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8.5米。系灰白色火山凝灰岩构成。全岛植有黑松。周为高9米之浪蚀陡崖。附近产斑*、梭子蟹、青蟹、虾等。
小壳岛 Xiǎokě Dǎo 在县城东南28.8公里下洋涂中,介于大壳岛与西五屿之间。五屿门群岛之一,属青珠乡。以略小于大壳岛而得名。平面呈椭圆形,南——北走向,长0.16公里,宽0.09公里,面积0.011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1米。系黄白色火山凝灰岩、沉积岩风化残体构成,表土多砾石,盛长茅草,间以疏松。栖有鼠、蛇、麻雀等野生动物。岛周为滩涂,养殖有蛏、蚶等。
岛上建有平房5间,下洋涂围垦测量队员及民工10余人居此。岛南端设有潮位测设站。1982年建简易码头1座。
大柴门岛 Dàcháimén Dao 在县城东南29.9公里满山水道西北端。该岛与木蛇岛间有一深水道,二岛对峙,似三门湾进入内港之门户,俗称大柴门,岛以此得名。属青珠乡。南——北走向,平面似火炬,长0.45公里,宽0.35公里,面积0.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8米。系火山岩与沉积岩构成,表层多风化成砂砾,丛生茅草、芒萁,植有大批幼松。栖有山兔、麻雀、鼠、蛇等野生动物。上建平房1间,为渔民临时居所。岛东南、西北两侧为滩涂,西南、东北系深水道,水深12~20米,产鲳鱼、蟹、虾等。
孝屿 Xiào Yu 在县城东南32.1公里下洋涂南端,属青珠乡。传说该处古时系陆地,被神沉没,所谓“大水沉东京”,即指此一带,陆沉时独该岛浮于水面,民以为宝地,称其“好山”,地方音“好”、“孝”音近,遂称孝屿。岛呈马鞍形,东——西走向,长0.36公里,宽0.1公里,面积0.02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2.5米。由火山凝灰岩与沉积岩风化残体构成,表土不足30厘米,多砾石。上长茅草、芒萁,植有少量冬青树。南端建有平房10余间,山头乡山头村村民居此养殖蛏、蚶。岛之西有一明礁,长200米,筑有堤岸同该岛相连。
木蛇岛 Mushé Dǎo 在县城东南29.9公里满山水道西北端,属青珠乡。以形似木杓称木杓岛,谐音称木蛇岛。东北——西南走向,长0.35公里,宽0.14公里,面积0.02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1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部多砾石,石砾土壤,长茅草。东南、西北两侧为滩涂,东北、西南为深水道,深20~35米,产鲳鱼、蟹、虾、龙头鱼等。
长屿 Chang Yu 在县城东南30.7公里满山水道西侧,介于木蛇岛与灶窝山之间。属青珠乡。以岛形狭长得名。东——西走向,长0.5公里,宽0.08公里,面积0.03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4.1米。系灰白色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土薄而多砾石,长茅草。上设乳白色灯桩1座,双闪6秒,射程13公里。附近水深7~14米,产龙头鱼、梭子蟹、虾等。
大麦山 Dàmài Shān 位于县城东南15.8公里双盘涂南部,属官岭乡。形似钹,较左近之小麦山(小钹山)为大,称大钹山,谐音称大麦山。系火山凝灰岩构成,为茅草丛生的荒岛。东——西走向,长0.2公里,宽0.06公里,面积0.01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1米。岛上遗有简易平房6间,曾作群英塘围塘指挥部住所。岛周均滩涂,产蛏、蚶等。
小麦山 Xiǎomài Shan 在县城东南15.9公里双盘涂南部,属官岭乡。形似钹,较大麦山小。称小钹山,谐音称小麦山。系火山凝灰岩构成,为茅草丛生之荒岛。长宽均0.03公里,面积0.000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米。岛周为滩涂,七市乡南庄村民养蛏于此。
韭屿 Jiu Yu 在县城东南16.6公里双盘涂南端,属官岭乡。因岛上盛长野韭菜,故名。西北——东南走向,长0.1公里,宽0.04公里,面积0.00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四周均为滩涂,产蟹、虾等。
桔柿山 Jushì Shan 在县城东南15.7公里旗门港北部,属官岭乡。以岛呈圆形似桔子、柿子而得名。长0.15公里,宽0.1公里,面积0.0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2米。岛由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长茅草,间有少量松树,有鼠、蛇、兔、麻雀、乌鸦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岛周环桔柿山涂,产蟹、虾等。
箬屿 Ruò Yu 位于县城东南13.9公里双盘涂北端。西北距大陆300米,退潮时可步行通达。属七市乡,建有箬屿村。以形似箬帽而得名。西北——东南走向,长0.5公里,宽0.36公里,面积0.07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3米。地层由火山岩沉积岩构成,表部多风化为沙砾,有巨石裸露。植被有松树、茅草、芒萁等。栖有麻雀、乌鸦、猫头鹰、蛇、鼠等野生动物。岛东南水深2~10米,系船舶避风优良处所。西北滩涂养有蛏、蚶等。
礁
南礁 Nan Jiao 曾用名小礁。干出礁。在县城北面23.5公里铁江西侧,西距团堧村1.7公里。属西店镇。北邻奉化县之大礁(今称北礁),该礁较小,称小礁,因重名,1985年以其位在大礁之南,更名南礁。系火山凝灰岩构成。馒头形,长110米,宽60米,面积6000平方米,干出时高3.7米。四周环滩,产牡蛎、毛蚶、泥蚶等。
鸡娘礁 Jīniáng Jiāo 干出礁。在县城北面23.2公里铁江西侧,西距团堧村150米。属西店镇。以形似鸡娘(母鸡)得名。系火山凝灰岩构成。长130米,宽50米,面积6500平方米。干出时高1米。四周环滩,产牡蛎、毛蚶、泥蚶等。
鸟屎礁 Niǎoshǐ Jiao 干出礁。在县城北面21.4公里铁江西侧。属西店镇。系花岗岩卵石堆积而成。形似一堆鸟屎,故名。长60米,宽50米,面积2500平方米。四周环滩,产牡蛎、毛蚶、泥蚶等。
香炉礁 Xiānglu Jiao 干出礁。在县城北面21.3公里铁江西侧,介于双山与鸟屎礁之间。属西店镇。以形似香炉得名。长50米,宽25米,面积约1250平方米。系燕山期花岗岩构成。该处花岗岩表层光滑,为良好之建筑用材,近年已开采。四周环滩,产牡蛎,毛蚶、泥蚶等。
手网礁 Shǒuwǎng Jiao 明礁。在县城东北29.7公里黄墩港口,南距白石山岛50米。属峡山镇。以形似手网得名。系酸性熔岩构成。长100米,宽60米,面积6000平方米,高6米。四周环滩,产斑*、蟹、虾等。
分水礁 Fēnshuǐ Jiao 干出礁。在县城北面24.7公里狮子口中,南距白象山岬角1.5公里。属峡山镇。因礁处宁海、奉化两县水域分界线上得名。椭圆形,长200米,宽100米,面积15000平方米。干出时高1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野蛎、苔衣。上有助航灯桩二座(今存其一),高5.5米,联闪3秒,射程13公里。周围海域水深2~20米,产鲈鱼、梭鱼、海鳗等。
瓦爿礁 Wǎpán Jiao 别名乌礁。干出礁。在县城东北24公里狮子口东南侧,北距横山岛350米。属峡山镇。该礁由沙砾堆积而成,以远望砾石似瓦爿得名。又因表层呈黑色,别称乌礁。长150米,宽50米,面积7500平方米,干出时高2.1米。周围水深4米,产梭鱼、鲻鱼、蟹、虾等。
北双礁 Běishuāng Jiao 干出礁。在县城东北25.5公里黄墩港口,东北距历试山岛800米。属峡山镇。因其由两礁联成(间距120米),称双礁。1.985年岛礁普查时,因重名,以其位于县北,更名称北双礁。一礁(南)长80米,宽32米,面积2500平方米,干出时高5米;另礁(北)长80米,宽50米,面积4000平方米,干出时高3.9米。均东——西走向。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周围水深4米,产梭鱼、鲻鱼、蟹、虾等。
鳗礁 Man Jiao 干出礁。在县城东北26公里黄墩港口,东距历试山岛20米。属峡山镇。长100米,宽25米,面积2500平方米。原称小礁,因重名,1985年以其附近海域多鳗鱼,更名称鳗礁。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周围水深4米,产鳗、梭鱼、鲻鱼、蟹、虾等。
伫人礁 Zhurén Jiao 暗礁。位于县城东北25.3公里黄墩港口,东北距铜山岛150米。属峡山镇。以其似人伫立于海中得名。系火山凝灰岩构成。
铜锤礁 Tóngchuí Jiao 明礁。位于县城东北27.7公里黄墩港口青水门水道中。属峡山镇。以形似铜锤得名。南——北走向,长100米,宽60米,面积6000平方米。高8米。系酸性熔岩构成,上长稀疏茅草。周围水深5~10米,产小梭鱼、鲻鱼、蟹、虾等。
野猪礁 Yězhu Jiao 别名南礁。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北22.8公里黄墩港口,白石水道南端北侧,西北距南洋屿520米。属峡山镇。以形似野猪得名。又因礁处南洋屿南侧,又称南礁。长80米,宽30米,面积2400平方米。系酸性熔岩构成。周围水深3~8米,产鲈鱼、马鲛鱼、蟹、虾等。干出时高2.9米,涨潮时淹没,系碍航物,为便于航行,上设浆砌块石引航标志。
大姊妹礁 Dàzǐmèi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北23.7公里黄墩港口,南距铁沙岛150米。属峡山镇。该处有三礁并列,大小形状均近似,退涨潮同时露没,如姊妹一般,总称姊妹礁。为有区别,1985年以次序定名,自南往北分别称为大姊妹礁、二姊妹礁、三姊妹礁。(后二礁见下条)该礁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干出时高1.8米。
二姊妹礁 Erzǐmèi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北24.1公里黄墩港口,东北距担屿70米。属峡山镇。系火山凝灰岩构成,长60米,宽50米,面积3000平方米。周围水深4米,产梭鱼、鲈鱼、蟹、虾等。
三姊妹礁 Sānzǐmèi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北24.3公里黄墩港口,西距马屿50米。属峡山镇。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干出时高5.1米。
寺前礁 Sìqián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北23.2公里黄墩港口,白石水道南端西侧,北距铁沙岛200米。属峡山镇。以其南面之铁沙岛上旧时建有寺院(今圮),该礁位于铁沙岛前(北),故称寺前礁,上设浮标一座。
大狗卵礁 Dàgouluǎn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北24.4黄墩港口,白石水道南端北侧。属峡山镇。该处有二礁并列,间距250米,面积皆小,当地比喻谓“狗卵子”,该礁较大,故名大狗卵礁。另一则称小狗卵礁(见下条)。系酸性熔岩构成,呈馒头形,长50米,宽30米,面积1500平方米。干出时高1.5米。因影响航运,1985年于礁上建造高5米许之导航混泥土垒石堆。周围水深6~10米,产鲈鱼、梭鱼、蟹、虾等。
小狗卵礁 Xiǎogouluǎn Jiao 暗礁。位于县城东北24.6公里黄墩港口,白石水道南端北侧。属峡山镇。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该礁对航运有一定影响。
鲈鱼礁 Luyu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北24.3公里黄墩港口,西南距马屿30米。属峡山镇。系火山凝灰岩构成。长、宽均50米,面积2500平方米。干出时高5.1米。以形似得名。周围水深4米左右,产梭鱼、鲈鱼、蟹、虾等。
泥礁 Ní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北22.8公里黄墩港口。因处于大佳何乡井栏村西侧之泥涂间,以此得名。距陆岸250米。属大佳何乡。系火山凝灰岩构成,长90米,宽60米,面积3000平方米。干出时高4.6米。周围产蚶、蟹、虾等。
狗头礁 Gǒutóu Jiao 明礁。位于县城东北22公里黄墩港口,东南距高胡山岬角100米。属大佳何乡。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呈圆形,长、宽均50米,而积2000平方米,高5.8米。以礁近狗头山(即高胡山)得名。附近产蛏、蚶、蟹、虾等。
鳎鳗礁 Taman Jiao 明礁。位于县城东北22.2公里黄墩港口,东南距高湖塘大堤200米。属大佳何乡。长、宽均40米,面积1200平方米,高4米。以形似得名。系火山凝灰岩构成。附近产蛏、蚶、蟹、虾等。
头礁 Tou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16.8公里白峤港口。属毛屿乡。该礁为出宁海县城东门第一个岩礁,故称头礁。鸭蛋形,长120米,宽70米,面积750平方米。干出时高4.8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生野蛎和苔类植物。上设红色圆柱形灯桩1座,高3.5米,每1.5秒闪一次红光,射程3.7公里。周围水深1米,产鲻鱼、蟹、虾等。
寡妇礁 Guàfu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20.2公里力洋港中,西距虾钳山500米。属前横乡。以该礁与另一小礁相依,似寡妇携子伫立于此。因名寡妇礁。长150米,宽60米,面积9000平方米,干出时高3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上设导航红色灯桩1座,高2.5米,3秒1闪,射程3.7公里。周围水深4~15米,产鲻鱼、蟹、虾等。
子礁 Zǐ Jiao 曾用名小礁。明礁。位于县城东南20.1公里力洋港中,东北距寡妇礁200米。属前横乡。以其小,原称小礁。因重名,以傍近寡妇礁,似寡妇之子依母而立,1985年更名称子礁。呈椭圆形。长170米,宽50米,面积7500平方米,高4.3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周围水深2~8米,产鲻鱼、虾等。
水牯礁 Shuǐgu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20.2公里力洋港中,西距虾钳山200米。属前横乡。该礁于低潮时,露出部分岩石似水牛背状,故称水牯礁。长、宽均40米,而积1600平方米,干出时高3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周围水深2~8米,产鲻鱼、蟹、虾等。
高碑礁 Gaobei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面36.4公里白礁水道北端,南距大陆100米。属岳井乡。长120米,宽50米,面积6000平方米,干出时高4.6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以该礁形似“筊背”(即杯筊,竹制迷信问卜用具,“筊背”系宁海方言),俗称筊背礁,谐音为高碑礁。周围水深2~10米,产斑*、鲻鱼、蟹、虾等。
上水眼睛礁 Shàngshuǐyǎnjīng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面35.7公里白礁水道北部,属岳井乡。以该水域有两礁并立,似水上一对眼睛,该礁居上,称上水眼睛礁,另一则称下水眼睛礁(见下条)。系火山凝灰岩构成,为碍航礁。
下水眼睛礁 Xiàshuǐyǎnjīng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而35.7公里白礁水道内,西面紧邻牛轭礁。属岳井乡。系火山凝灰岩构成。为碍航礁。
上卵礁ShàngluǎnJiao干出礁。位于县城东面35.6公里白礁水道内,东距隔洋塘150米。属岳井乡。以该水域礁石密布如卵,统称卵礁门,该礁居上,故名。向南另有中卵礁、下卵礁(见下条)。长200米,宽50米,面积7500平方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生野蛎。周围水深2~10米,产斑*、鲻鱼、蟹、虾等。为碍航礁。
中卵礁 Zhongluǎn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面35.6公里白礁水道内,东距隔洋塘150米,属岳井乡。长200米,宽50米,面积7500平方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蛎壳。周围水深2~10米,产斑*、鲻鱼、蟹、虾等。为碍航礁。
下卵礁 Xiàluǎn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面35.6公里白礁水道内,东距隔洋塘150米,西邻青屿山。属岳井乡。长200米,宽50米,面积7500平方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生野蛎。周围水深2~10米,产斑*、鲻鱼、蟹、虾等。为碍航礁。
龙角礁 Longjiǎo Jiao 暗礁。位于县城东面35.5公里白礁水道内,西距水屿50米。属岳井乡。以形似得名。系火山凝灰岩构成。
糠礁 Kang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30.75公里鹿颈门水道西北口。东距米礁400米。属山头乡。呈馒头状。长60米,宽40米,面积2400平方米,干出时高3.7米。以其礁小,靠近米礁,似米旁所附之糠,故称糠礁。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生野蛎。四周水深2~4米,产龙头鱼、蟹、虾等。为碍航礁。
米礁 Mǐ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31.15公里鹿颈门水道西北口。东距灶窝山200米。属山头乡。以其礁小,似一米粒而得名。长100米,宽50米,面积5000平方米,干出时高1.8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生野蛎。周围水深2~4米。产龙头鱼、蟹、虾等。为碍航礁。1985年于此设红色导航灯柱1座。
鲳鱼礁 Changyu Jiao 别名囡礁。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31.8公里满山水道内,西距灶窝山700米。属山头乡。因形似鲳鱼得名。相传有父女俩在附近捕鱼,女落水淹殁,尸体由海浪冲搁于该礁,故又称囡礁。长150米,宽120米,面积13000平方米,干出时高6.7米。系褐色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生野蛎和苔类植物。上设红色圆柱形导航灯桩1座,绿色灯光6秒3闪,射程5.56公里。四周水深8~30米,产银鲳、龙头鱼、梭子蟹、虾等。
双礁 Shuāng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32.5公里满山水道内,西距灶窝山1公里。属山头乡。由东、西两礁组成,故称双礁。东礁长150米,宽70米,干出时高5.6米;西礁长15米,宽4米,干出时高4.2米。均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生野蛎、藻类。四周水深10~25米,产龙头鱼、银鲳、梭子蟹、虾等。为碍航礁。
鱼床礁 Yúchuáng Jiao 暗礁。位于县城东南32.5公里满山水道内,介于双礁与灶窝山之间。属山头乡。以形似一条鲳鱼长眠于此得名。系火山凝灰岩构成。为碍航礁。
小沙礁 Xiāoshā Jiao 别名虎口礁。明礁。位于县城东南32.9公里田湾岛西侧海涂中。属山头乡。以其小,处沙砾间,故称小沙礁。又因其位于航道之湾口,险如虎口,又称虎口礁。长40米,宽30米,面积1200平方米,高9.3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附近产蟹、虾等。
里水牯礁 Lǐshuǐgu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32.25公里猫头水道内,东距田湾岛100米。属山头乡。该礁于低潮时,露出部分象水牛之背部,且处外水牯礁之北,故称里水牯礁。干出时高6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四周均滩涂。
外水牿礁 Wàishuǐgu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32.9公里猫头水道内,北距田湾岛150米。属山头乡。该礁于低潮时,露出部分象水牛之背部,且处里水牯礁之南,故称外水牯礁。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干出时高3.4米。四周均滩涂。
拦门暗礁 LánménAnjiāo 暗礁。位于县城东南33.95公里满山水道西侧。介于田湾岛与拦门礁之间。属山头乡。因系紧邻拦门礁之暗礁,故名。礁离水面2.2米。四周水深4米以上。为碍航礁。
拦门礁 Lánmén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34.2公里满山水道西侧,西距田湾岛0.9公里。属山头乡。以其处于田湾岛与下万山两岛间水道之东口,似拦门状,故称拦门礁。呈狭长形,长50米,宽30米,面积1500平方米,干出时高5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生野蛎、海藻。四周水深5米,产银鲳、龙头鱼、梭子蟹等。为碍航礁。
鼠尾礁 Shuwěi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34.4公里满山水道西侧。属山头乡。该礁东北紧邻老鼠屿,相隔100米,似鼠尾状,故名。系火山凝灰岩构成。
牛屎礁Niushǐ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27.8公里猫头水道北端。北距牛屎屿500米。属青珠乡。以礁小,似一堆牛屎得名。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干出时高0.7米。周围水深4米以上。为碍航礁。
湖山礁 Hushān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15.5公里青山港口,南距双盘山岬角150米。属官岭乡。以礁处滩涂间,涨潮时微露顶端,犹似湖中之山,故称湖山礁。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呈椭圆形,长60米,宽50米,面积3000平方米,干出时高4米。附近产蛏、蚶等。
黄胖礁 HuángpàngJiāo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青山港西部,西距双盘山岬角400米。属官岭乡。系火山凝灰岩构成。呈馒头形,长150米,宽60米,面积6000平方米,干出时高5.3米。四周均滩涂,产蛏、蚶等。因礁近大陆,体形与陆上之山相比,尤显其小,当地称瘦弱之人为黄胖,因以讥笑口吻称其为黄胖礁。
长礁 Cháng Jiao 明礁。位于县城东南16.8公里双盘涂南端,距大陆最近点900米。属官岭乡。以岛形狭长得名。长210米,宽100米,面积1500平方米。高9.3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有稀疏茅草,常有成群海鸥栖息于此。周围为滩涂,产蛏、蚶等。
仙人礁 Xiānrén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16.2公里旗门港北侧,东北距大陆50米。属官岭乡。由直径1米左右之火山凝灰岩堆积而成,干出时高6.7米。传说仙人搬石填海,于此落下一堆,因称仙人礁。
白芨礁 Báijī Jiā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15.5公里三山涂中,东北距东白芨岬角200米,因称白芨礁。属越溪乡。长150米,宽50米,面积5000平方米,干出时高6.5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近年四周滩涂不断升高,礁体逐渐变小。附近产蛏。
小礁 Xiǎo Jiao 干出礁。位于县城东南13.7公里双盘涂中,西距大陆800米。属七市乡。长100米,宽70米,面积6000平方米。该处并列二礁,该礁较小,称小礁。干出时高6.9米。系火山凝灰岩构成,表层附野蛎。附近产蛏、蚶等。
大礁 Da Jiāo 明礁。位于县城东南15.25公里双盘涂中,西距大陆1.7公里。属七市乡。长100米,宽80米,面积6500平方米。该处并列二礁,该礁稍大,称大礁。附近产蛏、蚶等。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