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水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14
颗粒名称:
水库
分类号:
TV6
页数:
3
页码:
323-325
摘要:
本文列举了多个水库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位置、集雨面积、总库容、灌溉面积等。这些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不同级别的集体或政府所有,主要用于灌溉、发电和围垦。各水库主体和配套工程组成不同,各具特色。
关键词:
宁海县
人工建筑
水库
内容
红泉水库 Hóngquán Shuǐkù 位于香山乡西部边境,截长洋溪支流而成。系香山乡几个村联办的小(一)型水库。因建于红船山岗得名,谐音称红泉水库。大坝筑于红船山西北山腰,水库东面凿放水结合发电隧洞215米,引库水穿山东流。1971年3月动工,1976年10月主体工程基本竣工。集雨面积1.3平方公里,总库容10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8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600亩。主体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组成。主坝顶长87米,高27.2米;副坝在主坝东北山凹间,坝顶长35米,高5米。配套工程有发电机105千瓦,电站引水渠700米,灌溉渠5300米,灌溉渡槽4座,引水隧洞70米。
洞口庙水库 Dòngkǒumiào Shuǐkù 位于紫溪乡集义堡西。因主坝建于洞口庙旁得名。紫溪乡集体所有。水库系堵截紫溪溪流而成,主流长度6.5公里,集雨面积10.43平方公里。1959年11月兴工,1961年暂停,1962年10月续建,1963年开始受益,1969年10月竣工。1971年6月1日失事溃坝,是年冬复建,1975年10月主要工程基本修复。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洞、放水设施和水电站等组成。主、副坝共顶长340米,高21.5米,顶宽4米。输水洞有隧洞长91米,钢筋混凝土石拱涵洞长75米。放水设施有干渠6条,总长14.74公里,水闸13座,倒虹管2座,渡槽3座,排水沟槽7处,翻水站12座。总库容26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0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800亩,养鱼面积200亩,水电装机容量225千瓦。
长畈岭水库 Chángfànlǐng Shuǐkù 位于薛岙乡南端。因水库处于长畈岭北麓而得名。薛岙乡集体所有。主体工程由主坝、副坝、泄水建筑、渠道等组成。主坝顶长343米,高17米。副坝总长246米,最大坝高11.5米。干支渠3条,共长7800米。工程于1973年11月兴工,1976年受益。集雨面积1.03平方公里,总库容244.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0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700亩。
杨梅岭水库 Yángméilǐng Shuǐkù 位于梅林镇境内。因主坝地处杨梅岭侧而得名。县属水库。水库系于凫溪石门潭址截流而成,溪下吴村因建水库而迂移。主流(凫溪及其上游)长24.6公里,集雨面积176平方公里。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泄洪闸、浆砌实用堰、溢洪道、过水坝、发电输水隧洞、放水拱涵、电站等组成。1958年2月动工兴建,1962年12月主体工程基本竣工。1975年起对主坝、输水隧洞、控制闸及过水坝等又进行维修和除险加固。1984年新装电动阐门1座,增加主坝高度5.6米。目前主、副坝总长2120米,最大坝高27.6米。总库容1814.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833.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5000亩,受益范围包括梅林、桥头胡、回浦、山水等乡镇。养鱼面积1350亩,电站装机容量480千瓦。
建设水库 Jiànshè ShuIkù 位于建设乡铜岭岗东北麓。建设乡集体所有,水库因此命名。集雨面积2.5平方公里。水库于1957年12月兴建,1960年春开始受益,1979年春竣工。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涵洞和配套工程拦水坝、水渠、电站等组成。主坝顶长85米,顶宽4米,坝高21.2米。副坝顶长120米,顶宽2.8米。放水涵洞三处,其中隧洞一处。配套工程引水拦水坝顶长18米,高7米。引水坝长4米,高3米。引水隧洞2处,共长203米。放水干渠长2400米,支渠2条,共长4300米,倒虾管长38米。总库容163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3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500亩,其中提水灌溉面积300亩。两级发电,共装机111千瓦。
蟹钳口水库 Xièqiánkǒu Shuìkù 位于山水乡境内。因水库地处花山村东北蟹钳口而得名。山水乡集体所有。1969年12月动工,1.971年4月基本竣工。水库工程由大坝、涵洞、溢洪道、渠道等组成。大坝顶长95米,高16.3米。放水隧洞全长132米。渠道有明流隧洞75米,混凝土防渗渠道250米。集雨面积5.25平方公里,主流长度4.8公里。总库容150.3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0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000亩,电站装机容量18千瓦。
西林水库 Xīlín Shuikù 位于茶院乡紫山头村铜岭岗东南麓。建于茶院溪溪床上。因库址原有西林村(建水库时该村迁移)得名。茶院乡集体所有。集雨面积21.2平方公里。系小(一)型水库。1967年12月动工,1981年9月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电站等组成。大坝顶长190米,高17米,输水涵管长97米。库容16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850亩,电站装机75千瓦。
力洋水库 Lìyáng Shuikù 位于力洋镇中部。主坝建在力洋村北面1公里处,水库以村命名。县属水库。系截力洋溪上游而成,集雨面积16.1平方公里。1958年冬动工,1959年下半年停建,1971年2月复建,1979年10月堵口,1980年7月初步完成。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渠道、电站等组成。大坝长250.5米,高24.5米。输水隧洞长210米,洞内壁直径2.2米。干渠二条,共长2100米。库容580万立方米,灌溉土地3000亩。库面养鱼800亩,库旁植果木50亩。
黄坛水库HuángtánShuǐku位于黄坛乡境内。县属水库。大坝建于黄坛乡黄坛村北西长岩山嘴,水库以村命名。系堵截大溪溪流而成,集雨面积114平方公里,洪水流量1772立方米/秒。1958年底开始兴工,1959年编制计划、设计,1960年停工。1965年7月按同年6月设计计划施工,1966年对工程规模进行调整续建,1969年冬按加工计划扩建,1970年12月补编扩建计划、设计施工,1977年开始灌溉受益。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溢洪闸、输水洞,引水渠道、发电装机等组成。大坝为岩基土坝、南北向。目前大坝顶长106米,宽4米,高27米。输水隧洞长38米。溢洪道隧洞长186米。溢洪闸4孔,净宽36米。总库容165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37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5万亩,其中自流灌溉3.2万亩。受益范围可及黄坛、西溪、辛岭、城郊、城关、回浦、竹口等7个乡镇77村。养鱼面积1400亩,发电装机610千瓦。
车岙港水库 Chē'àogǎng Shuǐkù 位于长街镇东部边境,其东为岳井乡和伍山乡。水库包括车岙港上游车岙村之水库和车岙港堵咸蓄淡工程。该水库为最早建成之县属中型水库,由车岙港工程管理处实行库、港统一管理,统一调蓄使用。车岙港原系通三门湾之海港,港腰连接长亭港通胡陈港。民国时期即有围垦打算,曾于36年(1947)在今伍山乡斗牛山脚建造排涝闸一座,三孔,净宽9米。解放后,1951年3月开始在今长街镇合宁村与伍山乡下湾塘村间之车岙港口筑坝堵咸,1952年10月竣工。堤坝长341米,高20米,顶宽5米。随后堵断车岙港与胡陈港之通流。围垦面积1万亩,其中可耕土地8000亩。1955年12月又在车岙港上游车岙村山洋岭脚梅岙塘兴建水库,于长街镇九江村东与岳井乡团屿村间建筑堤坝长1547米,高4.5米。并建团屿排灌闸一座,二孔,每孔净宽2.5米。1956年10月竣工。1964年斗牛山排涝闸外滩涂淤积,排涝困难,乃于伍山乡松岙村东另建松岙闸三孔,净宽9米,并自松岙村西起至松岙闸开凿引河,导车岙港水泄出白礁水道(岳井洋)。该库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其中港内111平方公里)。总库容1600万立方米(其中港内300万立方米),死库容16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5500亩。配套工程有长山翻水站,机械总动力310匹马力。水库工程管理处下属有水产养殖场、鱼种繁殖场和柑桔场等。
毛屿港水库 Máoyugǎng ShuǐKù 位于毛屿乡毛屿村西北。系堵截毛屿港而成,水库以此命名。毛屿港原通三门湾,上游有茶院溪和力洋溪。港口宽570米,其中滩涂宽270米。水库系力洋区集体所有,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围垦之堵咸蓄淡工程。集雨面积93平方公里,总库容6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43万立方米,死库容71.7万立方米。1959年12月动工,1963年12月竣工。主体工程由主坝、副坝、泄水闸等组成。主坝建于毛屿村东茶院溪与力洋溪汇合处,西起毛屿村堤岸,东至古渡乡上、下渡头间塘岸,顶长550米,高10.5米。副坝顶长448米,高4米。泄水闸6孔,净宽18米。配套工程有翻水站3处,分水闸2处,抽水机埠8处。灌溉面积3000亩,围垦土地4500亩。
申坎头水库 Shēnkǎntóu Shuǐkù 位于七市乡北部上岭山脚。因库址地处申坎头得名。七市乡集体所有。集雨面积1.5平方公里。总库容12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02万立方米。始建于1965年11月,竣工于1980年9月。主体工程由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干支渠等组成。大坝建于隔坑村北300米处,坝顶长170米,高23米。输水涵洞全长82米,溢洪道长40米。干支渠3条,总长6.4公里。配套工程有翻水站7座,控制闸2座,咸淡闸1座,机耕路桥9座及倒虹管等。灌溉区域有隔坑,上田、下田等村,计1659亩。电站装机容量40千瓦。
胡陈港水库HuchéngǎngShuǐku位于县境东部,三门湾北侧,截胡陈港而成,水库以此得名。东邻青珠、山头、龙浦三乡和青珠农场,西靠前横、古渡二乡,北接力洋镇和胡陈乡。县属水库。胡陈港原系通三门湾之海港,长14公里,其上游有中堡溪及西仓溪。为解决沿港各乡镇水旱灾害,并得灌溉围垦之利,因而堵咸蓄淡。水库集雨面积196平方公里,总库容67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1.2万亩,养鱼面积3860亩。为县内最大之水库。堵口后得围垦土地1.25万亩。于1973年10月兴工,1979年10竣工。主体工程由主坝、泄洪闸、扩大泄水闸、简易船闸和泄洪引河等组成。主坝西起前横乡明江山东南麓,东至青珠农场,顶长1130米,顶宽8米,高16.5米。泄洪闸一座,10孔,净跨径60米。扩大泄水闸4孔,净跨12米。简易船闸净跨6米。泄洪引河全长1247米,支引河全长490米。配套工程有副坝一条,东连主坝,西达钓鱼礁,全长910米,高6米。排涝渠道5条,总长8.84公里;排涝闸3座,排涝站7座。电站装机21台,1355千瓦。灌溉翻水站3座,装机17台,935千瓦。港口设有300吨级船码头,连接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沟通海陆。
一市港水库 Yīshìgǎng Shuǐkù 位于官岭乡一市港内。系堵截-市港而成,水库以此得名。官岭乡集体所有。一市港原通旗门港出三门湾。明成化年间(1465~1487)曾于此堵口,未成,遗迹尚存。工程以围垦造田为主,结合堵咸蓄淡灌溉农田。集雨面积28平方公里。1967年9月开工,1971年4月竣工。工程由大坝、副坝、泄水闸、引河等组成。大坝建于一市港口牛台村与黄箬头岬角之间,顶长373米,高12米。副坝2处,共长588米。泄水闸1座,共3孔。引河工程全长636米。总库容21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50万立方米。围垦土地3000亩,解决新老农田5000亩的灌溉用水,并保护内塘耕地2000亩。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红泉水库
相关专题
洞口庙水库
相关专题
长畈岭水库
相关专题
杨梅岭水库
相关专题
建设水库
相关专题
蟹钳口水库
相关专题
西林水库
相关专题
力洋水库
相关专题
黄坛水库
相关专题
车岙港水库
相关专题
毛屿港水库
相关专题
申坎头水库
相关专题
胡陈港水库
相关专题
一市港水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