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卷四 名胜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12
颗粒名称:
卷四 名胜古迹
分类号:
K928.7
页数:
6
页码:
317-3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名胜古迹的情况。其中包括跃龙山、文峰塔、方正学读书处、王锡桐起义遗址、柔石故居、抗建书店、南溪温泉、阆风桥、双山、皇封庙、紫溪洞、镇东桥、横山岛、吉祥寺、云竹庵、归云洞、归锦桥、道士桥等。
关键词:
浙江省
宁海县
名胜古迹
内容
跃龙山 Yuèlóng Shan 别名塔山。位于城关镇东南部,据光绪《宁海县志·跃龙山》载:该山“蜿蜒如龙偃卧,旧名卧龙,明黄令醇易今名”。崇祯《宁海县志》亦称应家山,康熙《宁海县志》又作映霞山。全山广约170亩,海拔80米,为城关园林风景区。
跃龙山向为县城名胜,原有方正学祠,乾坤正气坊,青云观,望海楼,吕祖庙,三官殿,朱子祠等建筑,现多废圮。本世纪60年代起培育松柏,建亭凿池,景观已胜于昔日。该山西南环绕大溪,千丈岩壁立溪滨,气势磅薄。大溪上跃龙山桥和南门铁桥分别架于山之南、西二侧,颇增山色。北麓将军庙坑筑有水库,柳绿水碧。山上有文峰塔和方正学读书处古迹。1684年于山顶之西添建望溪亭,当代书画家应野平为之题额并撰写楹联。漫步其中,林木郁茂,亭台掩映,石级错落,山径迂回,清幽宜人。而登高则可鸟瞰全城,眺望重山叠水,尤有心旷神怡之感。明胡其中吟跃龙山诗中有“看山无墨画,听水不弦琴”句,正是该山写照。
文峰塔 Wénfēng Tǎ 在城关镇跃龙山顶上。为六面九层空心塔,塔身高22.6米,底层对角直径5米。各层腰檐均有菱角牙子,迭涩三层。每面有拱卷门一道,第二层起各层每面另有壸门式空龛一道。
据明崇祯《宁海县志》:“文峰塔,跃龙山巽方,万历壬午(1582)令黄醇建。”光绪宁海县志·大事记》有清同治元年(1862)因遭雷击而毁塔顶的记载。据塔内所存石碑,同治十三年(1874)曾集资修理。
1982年12月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拨款重修。
方正学读书处 Fāngzhèngxué Dushuchu 位于城关镇跃龙山西部百步峻上。面积50平方米,为三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平屋。门前原有乾坤正气石坊、石桌、方孝孺手植之古柏、围墙等物,于1966年前后被毁。
光绪《宁海县志》“正学书堂”条载:“在跃龙山,旧为正学读书处,后改建为祠,今圮。”今存之读书处,据民国10年(1621)《方正学读书处碑记》,系于民国4年重建。
1982年12月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锡桐起义遗址 Wángxītóngqǐyì Yízhǐ 原宁海县城隍庙,位于城关镇桃源南路西侧。遗址包括正门、天井、五凤楼、戏台、东西厢房、泛轩、大殿及后宫等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
王锡桐(1863~?),宁海县大里村人,清末秀才,伏虎会首领。(见卷七《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1903年举义旗,反洋教,聚众近万人入城,城隍庙为其指挥所。
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63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有王锡桐起义事迹图片及宁海部分古文物陈列其内。
柔石故居 Róushí Guju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现代文学史上著名青年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见卷七《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柔石故居位于县城西门方祠前,即今柔石路4号,旧称赵家道地。系坐北朝南,穿梁木结构,双层重檐三合院,正门上悬许广平题“柔石故居”金字匾额。故居为西厢三间楼房,楼下北首一间为柔石卧室,中间“小堂前”作客厅兼餐厅,南首一间为其父母卧室,楼上南首一间为柔石生前读书、工作之主要居室。
1960年宁海县人民政府修复故居,并陈列柔石手迹、著作、遗物,对外开放。196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停闭,1979年充实文物资料,重新修整开放。1982年再行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建书店 Kàngjiàn Shudiàn 位于城关镇东大街24号。为坐北朝南木结构平屋,面积约25平方米。1938年夏,中共宁海城区地下党为传播马列主义、团结爱国进步人士,宣传联合抗日而集资开办。除经销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外,并为中共东乡、北乡地下党联络点。
1962年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再次公布。
南溪温泉 Nánxī Wēnquán 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深甽镇南溪岙内,温泉因此得名。该地原有小水坑,常年冒热气。1958年经勘察证实为温泉,1960年开发建设,成立宁波南溪温泉疗养所(参见卷三《专业部门》)。
温泉周围林木茂盛,青峰夹峙,浓荫蔽日,谷间溪水潺潺,百鸟啾呜。附近有兰花山、骆驼峰、银蛇瀑、呜凤潭等景观,与疗养所之翠柏丛竹、小桥流水、回廊亭阁、馆舍大厅相映成趣。环境清幽,爽心悦目。疗养所存有郭沫若“天明山南溪温泉”题额,潘天寿“兰花图”画卷,以及周建人、邵宇、可安、芦芒等题字、诗词、画幅。近年对外开放,为浙江著名游览、疗养胜地。
阆风桥 Làngfēng Qiáo 位于县城北面23公里香山乡岭口村内,为纪念当地南宋名士舒阆风(岳祥)而得名。系单孔石拱桥,桥面两旁有石栏望柱。据光绪《宁海县志》载,桥建于清光绪丙戌年(1886)。(参见卷五《人工建筑·桥梁》)
双山 Shuang Shān 又名石孔山,仙人墩。位于县城北面21.2公里狮子口内,西店镇石孔村东南400米处。以二小山兀立海中而得名。从石孔头村口望去,二山仅一孔之隔,因亦称石孔山。传说古时象山港有一孳龙常入狮子口骚扰,仙人挑二小山拟填海镇龙,扁担折断,山落海中,即为双山,故亦称仙人墩。
岛上原有隔沙庙,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于民国23年(1934),1956年台灾中庙毁,石柱犹存。山上怪石嶙峋,古松虬枝曲折,朝霞夕照下,山水相映,别有情趣。石孔头村前泥涂中有一带黄沙成路,潮水冲击不走形,海潮一退,行人即可循沙路至双山,亦为一绝。
皇封庙 Huángfēng Miào 位于县城北面17.5公里紫溪乡海口村后。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年间(1821~1850)紫溪詹、吴、邬、徐四姓合资重建。庙内祀奉宋初大将曹彬。曹彬平定江南,不妄杀人,深得人民拥戴,宋太祖封之为鲁国公,死后追封济阳郡王,故称皇封庙。
今庙门仅留石柱四根,五凤楼、戏台、厢房亦废,正殿保存完好。殿前有四根盘龙浮雕石廊柱,工艺精致。
紫溪洞 Zǐxī Dòng 位于县城北面16.5公里紫溪乡莲花峰东南麓。因紫溪流经洞南而得名。洞口朝东南,高3米,宽6米,洞深4米,内可容二十余人。唐肃宗宝应元年(762)秋,袁晁聚众陷浙东诸郡。翌年四月李光弼遣将擒晁,晁弟英(瑛)率余部五百骑入紫溪洞附近山中,遭李部将洪经纶率孙功棐等追击,起义军不屈,全部牺牲于此。
镇东桥 Zhèndōng Qiáo 位于县城北面16公里紫溪乡璜溪口村东。取锁镇村口之意,称镇东桥。旧为木桥,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改建成石桥,更名登云桥。咸丰十一年(1861)被洪水冲毁,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全部柏木结构,上盖亭屋七间,仍名镇东桥。(参见卷五《人工建筑·桥梁》)
该桥横跨紫溪入海处,系重要通道,且为渔民观潮下海之停息地。
横山岛 Hēngshān Dáo 别名小普陀。位于县城东北24.5公里象山港尾,峡山镇境内。因岛形无论从何方平视,皆呈横形,状如“山”字,故称横山。清光绪《宁海县志》:峡山“海中有岛二,曰龟山、曰横山。横山较大,上有庵,颇幽静,号‘小普陀’”。庵名镇福,原有上(后)下(前)二殿,殿基为明代物,梁柱等为清代造型,盖建造于明代,经清代修葺扩建。今上殿已圮。岛上茂林修竹,郁郁苍苍,清幽雅静。岛周岩石,经长年海涛拍击,成浪蚀崖穴,千姿百态。南麓建有石砌码头1座,可泊30吨船只。(参见卷六《自然地理集体·岛屿》)
吉祥寺 Jíqiáng Sì 别名雁苍寺。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凤潭乡山下刘村北面雁苍山腰。据光绪《宁海县志》载:“梁天监二年(503)有觉圆禅师结茅此山,至宋嘉定间(1208~1224)诺迦尊者化身示现,大建梵刹,有神鱼跃出,赐号吉祥。”吉祥寺名由此而得。又因在雁苍山上,俗称雁苍寺。《雁苍山志》又有初名雁门庵之记载。历明、清寺宇时有修葺增添。今院宇多圮,仅存大殿及楼房、平房20余间。
北宋乡贤罗适生前时往游憩,死后有祠建于寺东,久废。元初,宋进士胡元叔偕当时名士舒岳祥、胡三省、孙钧、赵孟礼、刘庄孙、陈应嵩等于此创办赤城书堂,“一时文人之盛,(台州)五邑无比”(光绪《宁海县志·舒岳祥传》)。雁苍山仙人洞上天冠峰下,曾为舒岳祥读书处,有阆风馆遗迹。
云竹庵 Yunzhu An 别名茅竹园庵。位于县城北面10公里梅林镇塔珠岭南。始建年代无考。据光绪《宁海县志》载,清康熙间(1662~1723)僧广珍重建。康熙、乾隆时,香火颇盛,当时县令卢前骥、赵予信、薛延魁分别赠以“迦兰接武”、“竹茂禅林”、“心即是佛”匾额。今尚存“迦兰接武”及“心即是佛”二匾,并存有石碑、铜钟、铜佛像、铜罄等古物。
归云洞 Guīyún Gòng 位于县城东北26公里东仓乡境内小丹山之东。以该处常有云气出入,故名。洞口朝东南,口宽6米,纵深12米,高16米,如狮张口。中有小屋,屋前一石如舌,舌本上可坐十余人,居其下,有岌岌如欲压之感。洞口两侧悬瀑布二,高25米,界岩而下,盛暑对之,寒气逼人。前有老桂,桂下原横石梁二,上附蛎房簇簇如新,相传系登台桥石梁为龙所摄至此。今老桂犹存,石梁一为农民移用,另一在归云洞西北山间上洞背。据传南宋叶梦鼎出仕前曾读书于此。
归锦桥 Guījǐn Qiao 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东仓乡下宅村口。单孔石拱桥(参见卷五《人工建筑·桥梁》),建于宋嘉熙元年(1237)。东仓乡上宅系南宋右丞相叶梦鼎故居,该村《叶氏宗谱·古迹》记载:“归锦桥在西山之下,盖苍泉脉所通,霖雨经旬,洪涛汹涌,步履维艰。里人议筑斯桥,以便往来。功竣,适值丞相荣归,遂名归锦。”现存桥梁为清咸丰元年(1851)重建。
戊己桥 Wujǐ Qiao 别名四十八洞桥。位于县城东北24公里胡陈乡大麦塘口。该桥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竣于己酉年(1849),取其干支首字,称戊己桥。因有48个桥洞,又称四十八洞侨。(参见卷五《人工建筑·桥梁》)
道士桥 Dàoshì Qiáo 位于县城东北12.7公里茶院乡道士桥村西南溪谷上。传为郑姓道士所建,故名。建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为县内现存建造年代最早之桥梁。(参见卷五《人工建筑·桥梁》)
登瀛桥 Dēngyíng Qiáo 架于县城东面4.3公里城郊乡上白峤与下白峤之间溪流上。单孔石拱桥。因桥近出海处,称登瀛桥。光绪《宁海县志·桥梁》载:“宋集贤修撰陈行建”。陈行,该志一作陈寿,宋元间白峤人。又据桥上石刻,清乾隆壬辰年(1772)重修。
石垒盘 Shílěipán 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城郊乡境内石台山上。石台山山脊有巨石五、六块,相积如累器物,其顶上一石,方正而平广,可坐十余人,俗称石垒盘。南宋胡融曾于庆元二年(1196)重九偕友人刘次皋、李揆、王度、周仲卿等登山联句,镌刻石上,其字迹今犹依稀可辨。联句亦载于光绪《宁海县志·金石志石刻》。胡融字少瀹,号南塘,世居宁海县城,工吟咏,终身隐居不仕。
万年桥 Wànnián Qiáo 位于县城西面18公里双峰乡榧坑村东南。单孔乱石拱桥。建于明末清初,以祈愿其永久牢固不圮,称万年桥。又因在榧坑村旁,亦称榧坑桥。(参见卷五《人工建筑·桥梁》)
石马塘石刻 Shímǎtáng Shikè 位于县城西面6公里黄坛乡黄泥丘村后白沙山西侧。该处原为南宋杨景思墓,已湮没。现存石刻文武翁仲各二、石马二。雕刻粗犷,形象逼真,有明显时代特征。因有石马,且所处地势偏低,故称石马塘石刻。
杨景思(1101~1174)宋绍兴元年进士,累官至朝议大夫,封临海开国男。
1982年12月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 Cíyúún Sì 别名齐云寺。位于县城西面10公里黄坛乡黄坛杨村北面山麓。据光绪《宁海县志》载:“唐咸通三年(862)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今额。”1941年宁海中学为避日寇轰炸曾迁此上课。现存大雄宝殿、东厢房等。
莲头山 Liántóu Shan 位于县城南面5公里水车乡赵家山村西北。以处于熊山与象鼻山二山头连接处,称连头山,现作莲头山。该山前有白溪环流,后有群峰屏列。建于南宋之福佑庙处于山腰,庙侧悬崖倒挂,庙前拱桥横跨,桥下流水琮琤,桥旁古樟连理,颇具景观。1980年于山上添建翘檐六角之“去风亭”,书法家沙孟海为之题额。
莲头山水、草可治风病,由来已久。相传有“龙爪七洞井”散布其间,称“龙泉”。1982年冬省科协组织医学、地质、环保等部门进行实地探测化验,认为泉水系从晶屑凝灰岩及凝灰质长石沙岩裂隙处涌出,属低矿化极软水,含有放射性元索氡及二氧化硅,氡含量10埃曼/毫升以上者5泉。其中庙北一处矿泉口径约0.5米,底部及三面均系岩壁,水深0.5米,水温15℃左右,氡含量19埃曼/毫升,久旱不涸,今病患者取此用之。因其泉水有医疗作用,且环境幽美,空气清新,故各地来此游览,就医者甚众。
郑霖墓 Zhènglín Mu 位于县城东面27公里长街镇西岙村集福寺前。郑霖,南宋时西岙村人,因不为贾似道所笼络,被贾借故杀害。(见卷七《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
郑墓原有石砌墓道,墓道入口处有石坊,墓前有墓铭、墓碑及其他石制饰物。今墓铭、墓碑已毁,墓道残损,尚存荷花头牌坊石柱(高5米)二、文武翁仲各一、石马二、石羊一及石阙等。1982年12月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村会议遗址 Méihuācunhuíyì Yizhǐ 位于县城西南13公里岔路乡白岭根村内,系烈士葛希曾故居。遗址为穿梁木结构三间楼屋,墙垣于1981年曾加修理,余皆旧迹。
1947年农历正月初六、初七(1月27、28)两日,中共浙东工委为贯彻“上海会议”精神,配合全国解放战争,于葛希曾家楼上召开浙东干部会议。上海党委代表出席宣布中共华中分局决定,浙东党委托上海党领导。会议确定成立中共台(州)属工作委员会。同年秋,南田暴动成功,地、县武装及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此次会议为台属党组织从隐蔽埋伏转向武装斗争之转拆点。会期适值大雪飘飞,白岭根村梅花盛开,清香扑鼻,与会者感此,遂命名为“梅花村会议”。1982年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全寺 Fúquán Sì 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竹林乡东北边境覆船山(又名福全山、福泉山)顶。崇祯、光绪《宁海县志》称福兴寺。宋开宝(968~975)中建,后兴废无考,明崇祯辛未(1631)重建。上有茅坪,寺右山顶有仙人坐石,寺侧有古井曰“福泉”。今存寺宇基本完整,系清道光后修建。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柔石
相关人物
王锡桐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舒阆风
相关人物
李光弼
相关人物
晁弟英
相关人物
李部
相关人物
洪经纶
相关人物
孙功棐
相关人物
舒岳祥
相关人物
胡三省
相关人物
孙钧
相关人物
赵孟礼
相关人物
刘庄孙
相关人物
陈应嵩
相关人物
卢前骥
相关人物
赵予信
相关人物
薛延魁
相关人物
叶梦鼎
相关人物
刘次皋
相关人物
李揆
相关人物
王度
相关人物
周仲卿
相关人物
杨景思
相关人物
郑霖
相关人物
葛希曾
相关人物
宋开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卧龙区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大溪区
相关地名
城关镇
相关地名
石坊镇
相关地名
东乡区
相关地名
深甽镇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西店镇
相关地名
济阳区
相关地名
宝应县
相关地名
金锁镇
相关地名
横山区
相关地名
嘉定区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赤城县
相关地名
台州市
相关地名
梅林镇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南田镇
相关地名
福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