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209
颗粒名称: 学校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4
页码: 299-3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学校的情况。其中包括浙江省宁海中学、浙江省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宁海县第二中学、宁海县农村高级职业中学、宁海县城关中学、宁海县长洋中学等。
关键词: 宁海县 专业部门 学校

内容

浙江省宁海中学 Zhèjiāngshěng Ninghǎi Zhōngxué 位于宁海县城关镇桃源北路北端,蒲湖东侧。是我县第一所中学,现为省重点中学。学校占地42亩,建筑面积13271平方米。26个班级,学生1447人,教职员工127人。办有附属工厂。
  宁海中学创办于1926年。是年夏,在沪、杭、甬等地工作和学习的进步青年蒋如琮、章广田、王育和、俞岳、林淡秋、范金镳等回乡在城内正学小学(现城西小学前身)组织文化补习班“消夏社”,九月,即在此基础上办起男女同校之初中,仍借正学小学校舍。初称正学高级小学中学部,至1927年12月,改称宁海县立中学,1929年秋,又改称宁海县立初级中学。1927~1928年间,柔石(赵平复)先于宁海中学执教,后任宁海县教育局长,筹款建造中学校舍。1930年4月,新楼于蒲湖试院旧址落成,学校迁入,即为该校今址。1926年10月至年底,学校因遭受反动当局和城内豪绅的迫害,曾迁至海游(今属三门县)上课。后于1941年春至1942年夏,为避日本侵略军轰炸,又曾一度迁往黄坛。1942年秋,添办高中,12月,改名宁海县立中学。解放后,于1955年秋改用今名,其间1958年冬至1961年秋,因宁海并入象山县,曾称浙江省象山第一中学。1969年3月,学校被解散,校舍作为办红专学校之用,后又成为向阳学校(由城中小学改办)分部,设初中班。1971年春恢复为宁海中学。
  宁海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学校甫成立,校内即建立中国共产党支部,是宁海最早之党组织。北伐军进驻宁海,教师中多人出任国共合作之国民党宁海县党部和宁海县政府领导工作,校内中共党组织发展很快,成为当地革命中心。“四·一二”事变后,党员教师蒋益谦、李平被捕,学生多人被打重伤。但党在宁海中学的活动并未停止,1928年震动全省的“亭旁暴动”(亭旁今属三门县),其主要领导人即为该校教师包定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校内均有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特别在解放战争时期,进步师生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对宁海革命形势的发展甚有影响。在历次革命活动的影响下,宁海中学不少师生走上革命道路,为各项革命工作作出贡献。
  浙江省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Zhèjiāngshěng Nínghǎixiàn Jiàoshījìnxiuxuéxiào 县属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城关镇菜市巷36号。占地5.17亩,建筑面积4328平方米。教职员工32人,函授学员411名,计13个班级。该校建于1978年1月。业务上受宁波市教育学院指导。
  1985年8月,经宁波市人民政府验收,并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备案。
  宁海县第二中学 Ninghǎixiàn Dìèr Zhongxué 县属初级中学。位于城关镇解放路247号。占地3.3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另有分部一处,位于城关镇跃龙山西首,占地5亩,建筑面积2136平方米。教职员工44人,12个班级,学生651人。有附属工厂一所。学校创办于1978年,原址在今跃龙山分部所在地,1985年4月于今址建成新校舍,并搬入使用。
  宁海县农村高级职业中学 Nínghaixian Nóngcun Gāojí Zhíyè Zhōngxué 县属职业中学。位于梅林东南面祁家山脚。占地24亩,建筑面积3674.8平方米,另有实验农场33亩。教职员工12人,1个班级,学生52人。办有附属工厂。校址原是县商业局办的畜牧场所在地(俗称繁猪场),1964年12月畜牧场停办并将黄墩初级中学迁此,改名耕读中学。1970年11月改名宁海县“五·七”工农兵学校,1975年改为宁海县“五·七”大学,1979年改为宁波师范学校宁海分校,1983年9月为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轮训部。1985年9月开办现今学校。
  宁海县城关中学 Ninghǎixian Chéngguān Zhōngxué 位于城关镇西大街165号。该校前身是民办半日制城关业余初中班,校址借用机关学校(今文化馆内),创办于1957年9月。1958年9月改为全日制,1962年9月迁今址,与城西小学合址。1967年二校合并,称工农“五·七”学校。1969年改为公办学校,1973年更名宁海县城西学校。1975年9月起招收高中生。1978年1月使用今名,原城西小学作为该校附属小学。前此曾几度易名并迁址。1982年原城西小学他迁。该校占地29.81亩,其中操场16亩。建筑面积5557平方米。22个班级,学生1218人,教职员工93人。办有附属工厂一所。
  宁海县长洋中学 Ninghǎixian Chángyáng Zhōngxué 位于深甽镇长洋村南端老虎山麓。占地21.48亩,建筑面积3697.94平方米。教职员工26人,7个班级,学生366人。该校于1948年由长洋人士郭履洲、郭学序创办,当时是我县唯一的乡村中学。原名宁海县私立正学初级中学,为纪念明代乡贤方正学(孝孺)而命名。1956年秋,学校改为公立,称宁海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秋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改名宁海县长洋中学。是年冬,宁海并入象山县,改名象山县第三中学。1960年,因深甽区归属奉化县,又改名奉化县第三中学。1961年所在地划归宁海县,恢复宁海县长洋中学之称。后以该校系深甽区中学,并曾在1970~1971年迁至深甽,改名宁海县深甽中学。1980年12月,仍以所在地长洋命名,称宁海县长洋中学。
  宁海县力洋中学 Ninghǎixiàn Lìyáng Zhōngxué 位于刀洋镇力洋村东山南麓。学校占地1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毛屿港畔另有30亩学农基地。教职员工50人,共12个班级,学生678人。办有附属工厂。学校前身为力洋区中心小学内增设的初中班,创办于1958年。同年10月,宁海并入象山县,初中班从小学分出另立,定名为象山县力洋初级中学。1961年迁今址,并改名宁海县力洋初级中学。1968年,力洋初级中学、力洋农业中学、力洋区中心小学三校合并,改名力洋东方红学校。1971年,小学分出另立,学校增设高中部,更用今名。
  宁海县长街中学 Nínghǎixiàn Chángjiē Zhōngxué 位于长街镇香花山东麓。占地16亩,建筑面积4016平方米。教职员工45人,共10个班级,学生578人。学校创办于1956年,称宁海县第三初级中学。1968年与长街区中心小学合并,改名长街红旗学校。1971年增设高中班。1978年中小学分立,始用今名。1973年围海造田500亩,建成校办农场,种柑桔222亩,及黄豆、西瓜、油菜等多种作物。
  宁海县岔路中学 Nínghǎixiàn Chàlu Zhōngxué 位于岔路乡岔路街南面。占地19.98亩,建筑面积4825平方米。另有沙滩地10亩,山林地300亩,供学生学农。教职员工54人,13个班级,学生750人。学校创办于1956年,当时为宁海县第二初级中学。1971年起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更今名。
  宁海县西店镇初级中学 Nínghǎixiàn Xīdiànzhèn Chují Zhōngxué 位于西店镇王家、团堧、石孔三村中心点。占地30亩,其中校舍用地15亩。另有学农基地20亩,海塘8亩。教职员工36人,12个班级,学生661人,办有附属工厂1所。该校前身为创办于1957年的团结小学,当时为西店乡中心小学,后为西店公社中心小学。1974年秋开设初中班,1981年夏西店公社中心小学迁至西店,初中部单独设校,称团结初级中学。1983年,宁海县教育局确定该校为县农村示范初中。1984年西店乡改为西店镇,学校更今名。
  宁海县城关镇城中小学 Ninghǎixian Chéngguānzhèn Chéngzhōng Xiǎoxué 位于城关镇城中巷1号。学校占地12亩,建筑面积3424平方米。教职员工54人,20个班级,学生1200人。附设幼儿班2班,印刷厂1所。该校前身是端本女校,创办于1909年,校址城隍庙。1913年迁至芸香华宅,报县立案,定名为县立端本高等小学,男女兼收。后迁于今址。1934年改名县立遗惠小学,后相继更名缑城镇中心学校,缑城镇第一中心学校。解放后改名宁海县城中小学。1968年分为向阳学校、三忠学校两个分部,1973年11月始改用今名。1978年被定为宁波地区、宁海县重点小学。
  宁海县城关镇城西小学 Ninghaixian Chéngguānzhèn Chéngxī Xiǎoxué 位于城关镇西后墙头巷1号。占地6.9亩,建筑面积773平方米。教师19人,10个班级,学生600人。该校前身为正学高等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以西门文昌书院为校址(今城关中学内)。清末直至民国前期,宁海乡间学生多至该校就读高级班,为县内甚有影响之小学,潘天寿、柔石等均出于此。今浙江省宁海中学亦孕育于该校。1943年后为宁海师范附属小学。1949年7月为宁海中学附属小学。1950年更名城西小学。1967年9月与城关民办中学合并,1978年成为宁海县城关中学的附设小学。1982年4月脱离城关中学迁入今址,更今名。
  宁海县香山乡中心小学 Ninghǎixian Xiāngshānxiāng Zhōngxīnxiǎoxué 位于香山乡洪家五市桥东首,五市溪北岸。占地7亩,建筑面积1325平方米。教职员工17人,10个班级,学生386人。学校创办于1906年,称当阳初等小学堂,校址在洪家永思堂。1912年在今址建成校舍,学校迁入,并改称香岩学堂,以西南面的香岩山命名。1917年增设高级班,成为完全小学。解放后称香山乡中心小学、香山公社中心小学,1968年起附设初中班,1984年中小学分设,更今名。抗日战争初期,该校师生传阅进步书刊,组织大众歌咏团,积极宣传抗日,在当时颇有影响。
  宁海县紫溪乡中心小学 Ninghaixian Zǐxīxiāng Zhōngxīnxiaoxué 位于紫溪乡璜溪口西北面。占地15亩,建筑面积2691平方米。教职员工23人,13个班级,学生568人。附设幼儿班1班。小学前身为观澜书院,设于文昌阀内,即今址。1906年改为观澜初等小学堂,1915年增设高小,更名为观澜学堂。解放后改名为宁海县立观澜小学,后改称紫溪乡中心小学、紫溪公社中心小学,1964年起附设初中班,1984年中小学分立,更今名。抗战时期该校即有中共党组织。
  宁海县古渡乡中心小学 Nínghaixian Guduxiāng Zhōngxinxiaoxué 位于古渡乡叶家村西面。占地10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另有学农基地18亩。教职员工17人,10个班级,学生400人。学校前身是文正书院,创办于清同治七年(1868)。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文正两等小学堂,民国14年(1925)改名文正小学。解放后改名古渡乡中心小学、古渡公社中心小学。1958年宁海并入象山县,象山县农业技术学校在该校开设2个班级,小学则迁至叶家村内。后农技校停办,又迁回原址。1969年起附设初中班,1984年秋中小学分立,更今名。
  宁海县桑洲镇中心小学 Ninghaixian Sāngzhōuzhèn Zhōngxīnxiǎoxué 位于桑洲镇村东侧之屿山脚下。占地4.83亩,建筑面积1162平方米,另有屿山作为学农基地。教职员工15人。8个班级,学生320人。该校创办于1904年,初名白岩两等小学堂,因办校基金来自白岩寺而命名。校址原在田孔周,后辗转迁至今址。抗日战争前改名桑洲乡中心学校。解放后曾称桑洲乡中心小学、桑洲公社中心小学,1985年桑洲乡改为镇,学校亦随之改为今用名。1951年附设初中班,是全县附设初中班最早小学。1983年中小学分开设立。1928年大革命时期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所学校几度成为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
  宁海县中心幼儿园 Ninghǎixian Zhōngxīnyouéryuán 位于城关镇小北门路43号。占地2.3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教职员工23人,7个班级,入园幼儿292人。该园前身为宁海县示范幼儿园,开办于1980年,园址在城东小学。1982年改为宁海县机关幼儿园,迁今址。1984年更今名。该园负责全县乡、镇幼儿园(班)的业务辅导工作。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蒋如琮
相关人物
章广田
相关人物
王育和
相关人物
俞岳
相关人物
林淡秋
相关人物
范金镳
相关人物
赵平复
相关人物
蒋益谦
相关人物
李平
相关人物
郭履洲
相关人物
郭学序
相关人物
潘天寿
相关人物
于文昌
相关人物
田孔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城关镇
相关地名
三门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畜牧场
相关地名
城关区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长街镇
相关地名
香花镇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五岔路乡
相关地名
西店镇
相关地名
王家镇
相关地名
香山乡
相关地名
当阳市
相关地名
紫溪乡
相关地名
白岩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