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古渡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77
颗粒名称:
古渡乡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4
页码:
139-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力洋区古渡乡位于宁海县东部,总面积17.27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乡境东西两面濒海,主产棉、粮。有初中、小学、卫生院和文化设施。乡内企业产值较高。该乡原名上渡、下渡,总名古渡,后因潮汐穿洞改名古洞,现仍有人称之。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古渡乡
内容
古渡乡位于宁海县东部。乡人民政府驻地上彭距县城19.5公里。古渡原为乡驻地一带地片名称,因该地原来为海湾,多港叉,行人往来都得过渡。据该乡林屿《卢氏宗谱·香火记》:“(渡口)自上彭而坑杨而下彭,自下彭而降则又有一渡,故古名上渡、下渡,总名日古渡。”“而后则改名上洞、下洞,总名古洞,盖取古有潮汐穿洞之义也”。古渡乡名由是而得,今对该乡一带,仍有人称之为古洞。乡境东临胡陈港,西靠毛屿港,北接力洋镇,南邻前横乡。全乡总面积17.27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共23个自然村,计有2209户,8438人,其中农村户口2186户,8323人。
辖区解放前属儒雅乡,1951年建古渡乡,1956年与前横乡及毛屿乡之一部分合并称古渡乡。1958年属沥洋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以1951年古渡乡区域设立古渡公社。1983年改古渡乡。
乡境东西两面濒胡陈港、毛屿港。中间偏东有一绺南北走向山丘(原系海岛),系茶山山势延伸。东、西洋畈耕地连片,为海积平地,宜种棉花。中部张家山塘、储家塘和储王叶门前塘等,则宜种水稻。毛屿港与胡陈港先后堵咸蓄淡成水库后,境内排灌方便。
交通有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南北跨越乡境,北至力洋交接省道宁象线。
全乡耕地8795亩,主产棉、粮,兼产糖蔗。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675公斤,总产2886.3吨;棉花平均亩产57.5公斤,总产326吨。1985年生猪饲养量为2913头。该乡并出产茶叶、柑桔。乡内企业有五金电器、丝织、酿造、塑料、棉子油加工、彩印、食品等厂16家,职工419人,1985年产值187万元。
全乡有初中1所,学生292人。小学8所,其中单班村校3所,学生1006人。幼儿班入园幼儿65人。乡中心校(叶家村内)前身为文正书院,系清同治七年(1868)以法安寺改置,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文正两等小学堂,是本县早期近代学校之一。乡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7人,病床5张。文化设施有乡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及电影放映队等。
古渡乡 Guduxiāng 2209户, 8438人,其中农村户口2186户,8323人。
【上彭】 Shàngpéng 216户,790人。耕地870亩,其中棉地513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有水稻,副业有栽培柑桔等。企业有酿造、锯板等厂。
上彭 Shàngpéng 216户,790人。古渡乡人民政府和上彭村委会驻地。位于宁海县城东面19.5公里之上彭岭顶。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穿村而过。据力洋《东山彭氏宗谱》,彭氏于明洪武七年(1374)自南田乘船渡海至古洞,择居于岭顶,因称上彭。山下原有彭姓居住,称下彭,后移居上彭。
【山后】 Shānhòucūn 62户,253人。以村委会驻地山后得名。辖3个自然村。1961年成立大队,以驻地山后命名,因重名,1981年更名为山后村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1986年复名山后。耕地247亩,其中棉地141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种水稻。
山后 Shānhou 23户,102人。山后村委会驻地。位于上彭西北1.5公里平洋上。主居张姓。据《天台亭头张氏宗谱》,张宗义于元宝庆元年(1312)任宁海县丞(光绪《宁海县志》),后择居于此。以地处林屿山后面山脚,因名山后。
山后塘角 Shānhòutángjiǎo 18户,71人。位于上彭西北2.2公里,毛屿港水库东岸。村西北与力洋镇交界。属沿海平地。地处林屿山后海塘角上,故名山后塘角。村居戴姓,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迁此。
搀头 Chántóu 21户,80人。位于上彭西北1.8公里沿海平地上。村临河港边,以当地群众习称河港边田块为搀头,因名。村居张姓,系元代(1279~1368)自天台亭头迁此。
上塘 Shàngtáng 废村。村民于1983年前后迁居山后村。
山后塘 Shānhoutáng 废村。村民于1983年前后迁居山后村。
【下山张】 Xiàshānzhāng 107户,407人。辖4个自然村。以村委会驻地下山张命名。耕地450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种水稻。
下山张 Xiàshānzhāng 26户,92人。下山张村委会驻地。位于上彭北面0.8公里,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西侧。村居张姓,系明万历年间(1573~1619)自深甽里岙张迁此居住。以村处上彭岭下小山上,故名下山张。
新桥头 Xīnqiáotóu 41户,138人。位于上彭北面0.8公里之小山丘上。东面为胡陈港水库,属沿海丘陵地区。据该村《陈氏宗谱》,陈东园于明洪武八年(1375)因汤和徙民自南田迁此。因村边有山涧急流,后在其上建桥,村处桥头,故名新桥头。
庄前 zhuāngqián26户,107人。位于上彭西北1.1公里林屿山东麓。傅姓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自霞岭坑(即今庙岭)迁此居住。因村在林屿村庄前面,故名庄前。
山厂 Shānchǎng 14户,70人。位于上彭北面2.1公里胡陈港水库西面山上。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陈姓在此看守山林,后定居成村。因当初居住茅厂,故名山厂。
【林屿】 Línyu 213户,804人。耕地888亩,其中棉地619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种水稻。山地104亩,植被为松木、薪柴等。工业有电器厂1家。副业有经营茶叶、培育枇杷及其他瓜果。
林屿 Línyu 213户,804人。位于上彭西北1.1公里,林屿山南麓。村西为毛屿港。主居卢姓。据该村《卢氏宗谱》,明代卢文铨(1505~1580)由缑城桥亭迁此。该处原为海上岛屿,因形似麒麟,名麟屿。后海涂淤积,麟屿成为麟屿山。村建其上,因称麟屿。后写作林屿。
【上渡头】 Shàngdutóu 108户,445人。耕地434亩,主产棉花。山地120亩,植被为松木、薪柴等。海涂50亩,养殖蛏子。
上渡头 Shàngdutóu 108户,445人。位于古渡乡西部之西洋塘上,西临毛屿港水库,距上彭1.8公里。主居卢姓。据当地《卢氏宗谱》,卢一涵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从林屿迁居于此。因过去毛屿港有上、下两个渡口,该村地靠上渡口,因名上渡头。
【下渡头】 Xiàdutou 47户,178人。耕地182亩,主产棉花。副业有经营柑桔与海涂养殖等。
下渡头 Xiàdutou 47户,178人。位于古渡乡西南部,距上彭2.3公里。西临毛屿港。属沿海平地。因过去通毛屿港有上、下两个渡口,该村地靠下渡口,因名下渡头。下渡在清道光年间称西浦义渡,又称新渡。该村李姓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自茶院后坑李迁此居住。
黄泥塔Huángnítǎ废村。
【墩头】 Duntou 81户,287人。耕地324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种水稻。
墩头 Duntou 81户,287人。位于上彭西面0.8公里上彭山与林屿山之间沿海平地上。周姓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迁此居住。该地原为高出海面小土墩,后村建其上,故名墩头。
【岩头】 Yántou 235户,883人。耕地808亩,其中棉地400亩,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村办五金厂1家。
岩头 Yántou 曾用名岩头街。235户,883人。位于上彭岭西南侧,距上彭0.3公里。方氏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自桐庐迁此。因村周多裸露岩块,古称石棚,又因村内设有店铺,而称岩头街。后简称岩头。
【谢家】 Xiejiā 250户,915人。耕地1000亩,其中棉地614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种水稻。山地300亩,植被为松木、薪柴等。村办有塑料和棉油加工工厂。
谢家 Xiejiā 250户,915人。位于上彭南面0.6公里之山丘间。属沿海丘陵地区。据长街《谢氏宗谱》,明景泰年间(1450~1456),谢姓自长街分迁至此,以姓氏名村。
【大山后】 Dàshānhòu 32户,103人。辖3个自然村。以村委会驻地大山后命名。耕地137亩,其中棉地115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副业有栽培柑桔等。
大山后 Dàshānhou 25户,73人。位于上彭南面1.3公里山上。东临胡陈港水库。张姓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胡陈西张迁居于此。因村在大山坪之后,故名大山后。
米桶背 Mǐtongbèi 6户,32人。位于上彭南面1.8公里,大山坪东面之山脊上。山形似米桶,故名米桶背。王姓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邻村王家迁此居住。
乌龟坑 Wuguīkēng 1户,3人。位于上彭南面2公里,大山坪东面之山岙中。叶姓于1916年由附近叶家移住于此。村在形似乌龟之山坑中,故名。
【船湾】 Chuanwan 76户,323人。耕地347亩,其中棉地219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种水稻。副业有经营柑桔等。
船湾 Chuanwan 76户,323人。位于上彭东面1.1公里凤凰山东南山下。村东为沿海平地,村前为胡陈港水库。葛姓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自胡陈乡迁居于此。因该地原为海湾,是渔船避风之地,故称船湾。
【叶家】 Yèjiā 257户,914人。耕地946亩,其中棉地688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种水稻。
叶家 Yèjiā 257户,914人。位于上彭西南1.9公里小山丘下。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自村东经过。据东仓上宅《叶氏宗谱》,叶姓于宋末元初由东仓大古叶迁居于此。村以姓氏命名。村南原有秦家村,已与叶家连成一片。
【王家村】 Wángjiācun 210户,824人。1961年成立大队,以自然村王家命名。因重名,1981年更名为王家村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951亩,其中棉地489亩,以种值棉花为主,兼种水稻。村办工业有五金仪表、塑料、服装、酿酒等厂。
王家村 Wángjiācūn 210户,824人。位于上彭南面1.8公里东山之下。据当地《王氏宗谱》,王姓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自长亭徙居古渡,卜筑于东山之下。因王姓居住,称王家。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更名为王家村。村西南原有田洋叶村,现已与王家村连成一片。
官塘 Guāntáng 废村。村民于1983年前后迁居王家村。
【山头朱】 Shāntóuzhu 100户,442人。耕地449亩,其中棉地349亩。以种植棉花为主。副业有海涂养殖。
山头朱 Shāntoúzhū 100户,442人。位于古渡乡南端,村南与前横乡跳头村接界。东北距上彭2.8公里。朱姓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自福建迁此居住。因村在小山头上,村民姓朱,故名山头朱。
【储家市】 Chujiāshì 192户,750人。辖2个自然村。1961年以驻地自然村命名,成立储家大队。因重名,1981年以其地有集市,更名为储家市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762亩,其中棉地364亩,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村办彩印厂1家。
储家市 Chujiāshì 173户,674人。储家市村委会驻地。位于上彭南面1.5公里处。力洋——胡陈港——长街公路于村东经过。据《储氏宗谱》,明洪武年间(1368~1398),储恭道由撷英坊(今城内大米巷)迁黄墩,再迁至此。村以姓氏命名,称储家。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更名储家市。
山头张 Shānt6uzhāng 19户,76人。位于上彭西南1.1公里之上彭山脚,村前为海积平地。据里岙上张《张氏宗谱》,清康熙间,张疏贵(1675~1719)自里岙张迁此居住。因村处山头嘴上,张姓居住,故名山头张。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东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南田镇
相关地名
庆元县
相关地名
力洋镇
相关地名
港边乡
相关地名
天台县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庙岭乡
相关地名
新渡镇
相关地名
茶院乡
相关地名
彭山区
相关地名
后村镇
相关地名
长街镇
相关地名
景泰县
相关地名
船湾镇
相关地名
凤凰县
相关地名
南山区
相关地名
胡陈乡
相关地名
官塘乡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