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胡陈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174
颗粒名称:
胡陈乡
分类号:
K925.755
页数:
7
页码:
122-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力洋区胡陈乡位于宁海县东部,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有中堡溪和虎溪等溪流。以水稻种植为主,山地培育用材林和经济作物。有初中、小学、卫生院和文化设施等。境内有大麦塘和戊己桥等历史遗迹。
关键词:
宁海县
行政区划
胡陈乡
内容
胡陈乡位于宁海县东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胡陈距县城26.5公里。乡以驻地命名。乡境东及东北与象山县灵南乡、泗洲头乡相邻,南交长街镇及龙浦乡,西接力洋镇,北与东仓乡毗连。全乡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共47个自然村,乡办王家山林场1个。计有2847户,10951人。其中农村户口2712户,10729人。
辖区解放前属梦鼎乡。1951年建胡陈、梅山、西翁三乡。1956年梅山、胡陈二乡合并为胡陈乡,西翁乡并入东仓乡。1958年属胡陈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设立胡陈公社,其辖区为原胡陈、梅山二乡及西翁乡部分地区。1983年改胡陈乡。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有西溪岭、逃羊岗等,山峦起伏。西南部临胡陈港,属沿海丘陵地带。中部有傍山兀立于胡陈村边。主要溪流有中堡溪和虎溪等。中堡溪自北面东仓乡流入,经乡境西南部入胡陈港。虎溪发源于东北部之逃羊岗,流经乡境东部及中部,汇入中堡溪。
公路有省道宁象线自西向东穿越乡境,县道胡陈——长街公路与宁象线交会于胡陈。县道门棚——张韩公路于门棚村接宁象线。
全乡有耕地966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亦产大小麦、番薯、棉花及油料作物等。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632.5公斤,总产5776.05吨。山地5.1万亩,以培育用材林为主,同时利用荒山坡地,发展茶,柑桔、杨梅、黄桃等经济作物。北部有乡办王家山林场。副业有饲养长毛兔及淡水鱼养殖等。1985年生猪饲养量5200头。乡、村办企业有五金机械、塑料等工厂14家,还有农工商服务公司、工程队、运输队等,共职工643人,1985年产值258万元。
全乡有初中1所,学生322人;小学15所,其中单班村校5所,学生1162人。幼儿班入园幼儿50人。乡卫生院1所,病床2张,医务人员7人。文化设施有文化中心站、影剧院、电影放映队及广播放大站等。
境内西南部大麦塘(属胡陈港尾),有建于清道光年间之戊己桥,俗称“四十八洞桥”。桥南为“黄公古渡”,有宋发运使郑霖与僧元海所倡建之“登台桥”(俗称梦鼎桥)遗址,桥东有庵,有碑刻,今尚存。
胡陈乡 Huchéngxīang 2847户,10951人。其中农村户口2712户,10729人。
【胡陈】 Huchén 397户,1423人。耕地1321亩,种植水稻、兼有大小麦、棉、芋艿及油菜等。山林4965亩,以培植用材林为主。山坡有茶及柑桔、黄桃等果木。工副业有五金厂、服装加工及家庭饲养等。
胡陈 Huchén 397户,1423人。胡陈乡人民政府、胡陈村委会驻地。距县城26.5公里。位于傍山东南麓。宁象线和胡陈一长街公路交会于此,虎溪绕经村西北而过。该村原为胡、陈两姓居住,因名胡陈,雅称梧岑。后胡、陈两姓衰落,鲍姓于元末明初由天台县山头迁此。村名沿用。光绪《宁海县志》胡陈庄下有鲍家街,即该村。该村清代为海防讯地,设胡陈讯。
【中堡溪】 Zhōngbǎoxī 140户,525人。村委会驻地中堡溪。辖3个自然村。解放初属西翁乡,1956年并入东仓乡,1961年年归属胡陈公社,以中堡、河头、东山三村组建为联合大队,1982年更名,以地处中堡溪边,称中堡溪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530亩,主产稻谷。
中堡溪 Zhongbǎoxī 别名河头。41户,157人。中堡溪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西北3.2公里之中堡溪东岸。属溪积滩地。主居陈姓。据东山《陈氏宗谱》,陈氏于元末明初自东山分迁于此。为免使中堡溪水泛滥淹及村庄,在此重开河道,村居河边,因名河头。1986年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更名中堡溪。
东山 Dòngshān 曾用名下马湾。50户,192人。位于胡陈西北3公里处门棚——张韩公路东侧。北面与东仓乡相邻。主居陈姓。据《陈氏宗谱》,陈氏于南唐(937~975)时由福建长溪迁此。初居山湾,名下马湾,由背靠马鞍山得名。以后逐渐下移至中堡溪东面山下,即称东山。
中堡 Zhōngbǎo 49户,176人。位于胡陈西北3公里之中堡溪东面溪积滩地上。主居叶姓。据东仓上宅及力洋镇岭峧《叶氏宗谱》,叶仁勇(875~?)于唐末自东仓上宅迁此。村居中堡溪边,为保子孙后代于此安居乐业,取村名为中保。后改称中堡。
【西翁】 Xīwēng 173户,702人。以村委会驻地西翁得名。辖3个自然村。解放初属西翁乡,1956年并入东仓乡,1961年归属胡陈公社,成立西翁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570亩,主产稻谷。工副业有水泥预制件厂及栽培柑桔、黄桃和饲养母猪等。
西翁 Xīwēng 122户,488人。西翁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西北3公里之中堡溪西岸。村居林姓。据当地村民口述,宋末元初,福建潭浦林氏迁此。因初时村庄甚小,好似茅草塞在锄头翁里,又以村居小山上,故称山头翁。后住户渐多,且逐渐移至山下,处于中堡溪西面,遂改称西翁。
王土下 Wángtuxià 31户,128人。位于胡陈西北4公里之西仓岭下。东临中堡溪,北与东仓乡接壤。因村后山上土呈黄色,名黄土岭下,后人求简便,写成王土下。主居夏姓,于清乾隆(1736~1795)初年由东仓沙地下迁此。
岭下谢 Lǐngxiàxiè 20户,91人。位于胡陈西北3.7公里之西仓岭下。该村由古渡谢家谢姓始居,因名岭下谢。后谢姓衰落,乾隆后期,由东仓吴岙吴姓赘居。今村民以吴姓为主,村名沿用。
【方后】 Fangh6u 163户,630人。以村委会驻地方后得名。辖3个自然村。解放初属西翁乡,1956年并入东仓乡,1961年归属胡陈公社,成立方后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530亩,主产稻谷。
方后 Fangh6u 137户,544人。方后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西北2.4公里处。村后靠山,村前临门棚——张韩公路。村民以胡姓为主,于清乾隆元年(1736)由长街洋湖闸迁此。因村前原有石牌坊一座,村居牌坊后,因名坊后,后人简化成方后。
洪家 Hóngjiā 9户,20人。位于胡陈西北2.3公里处。门棚——张韩公路经村西而过。主居胡姓,于清乾隆元年(1736)由长街洋湖闸迁此。相传胡家于短期内买到良田九百九十九亩,家财象洪水一样涌来,故称洪家。
唐家 Tángjiā 17户,66人。位于胡陈西北2.5公里之中堡溪东侧。村民唐姓,据竹口唐安李《唐氏宗谱》,唐远因“梁开平(907~911)践唐祚,不仕,南游隐居宁邑东仓”,遂定居于此。以姓名村,称唐家。
【翔凤头】 Xiángfèngtóu 202户,840人。耕地680亩,主产稻谷。山地2911亩,植被为松、竹、杂柴等。
翔凤头 Xiángfèngtóu 202户,840人。位于胡陈东北1.4公里处。宁象线穿村而过。属半山区。村民姓鲍,于明初由本乡响岩分居于此。因村后山形似飞翔之凤凰,故名翔凤头。
【响岩】 Xiǎngyán 107户,381人。耕地347亩,山地225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山林。
响岩 Xiǎngyán 107户,379人。位于胡陈东北1.7公里之宁象线北侧。属半山区。村民姓鲍,系宋淳祐年间(1241~1252)由天台县山头迁此。村后有巨岩,岩间有洞,刮风时,作闷雷声,因称响岩,即以此为村名。
【夏奇岙】 Xiàqí'ào 95户,394人。以村委会驻地夏奇岙得名。辖3个自然村。1961年成立夏家大队,1982年因重名,以队委所在村夏家依石奇山,更名为夏奇岙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339亩,主产稻谷。山地1072亩,植被为松、竹、杂柴等。工副业有与乡联办轮窑一座。
夏奇岙 Xiàqí’ào 曾用名夏家。83户,350人。夏奇岙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东北2.6公里之宁象线南侧,属半山区。夏姓于北宋期间迁住于此,称夏家。1986年为与行政村名保持一致,更名夏奇岙。
东林庙 Donglínmiào 3户,10人。位于胡陈东北2.2公里处。属半山区。东林庙为夏奇岙夏姓家庙,建于南宋。清咸丰(1851~1861)初年,王姓始居于此,随后有胡陈鲍姓入赘。村以庙命名。
坞石坑 Wushíkēng 9户,34人。位于胡陈东北2.6公里处。北靠山,南临宁象线,属半山区。清咸丰末年胡陈鲍姓于此看管山林落户定居。以村处山坑旁,坑里石块乌黑颜色,由“乌”谐音成坞,称坞石坑。
【翰嘉岙】 Hanjiā'ào 106户,408人。耕地363亩,山地2078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山林。近年棉花、柑桔等经济作物有较大的发展。
翰嘉岙 Hanjiā'ào 106户,408人。位于胡陈东北3.6公里之西溪岭南麓。主居鲍姓。据当地《鲍氏宗谱》,鲍姓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本乡响岩四房分迁于此。后鲍姓出翰林,以“山碧水绿嘉人地,一代风骚翰林家”而得名翰嘉岙。光绪《宁海县志》曾作韩家岙。
【岭根陈】 Lǐnggenchen 56户,218人。耕地242亩,山林190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山林。
岭根陈 Linggenchen 56户,218人。位于胡陈东北3.5公里之西溪岭南麓。宁象线穿村而过,东北为象山县境。陈姓于明末清初由长街西岙迁此。以地处岭脚,陈姓居住,故名岭根陈。
【西张】 Xīzhang 121户,485人。解放初属西翁乡,1956年并入东仓乡,1961年归属胡陈公社,成立西张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342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棉花、柑桔等经济作物。
西张 Xizhang 121户,485人。位于胡陈西面2.5公里处。村西靠山,与力洋镇接界,村东临中堡溪,宁象线沿村南而过。村以地处中堡溪西面,张姓居住,因称西张。据该村《张氏宗谱》,明初,张姓从里岙(今属大里乡)迁此。
【东张】 Dongzhāng 27户,110人。以村委会驻地东张得名。辖2个自然村。解放初属西翁乡,1956年并入东仓乡,1961年归属胡陈公社,成立东张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136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柑桔、黄桃等经济作物。
东张 Dōngzhāng 20户,80人。东张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西北2公里中堡溪边。主居张姓,清初,由西张迁此定居。因村处西张东面,故名东张。
门棚 Ménpéng 7户,30人。位于胡陈西2公里,宁象线与门棚——张韩公路交叉口。主居杨姓,清道光(1821~1850)中由天台八都杨迁此。
【东下田】 Dongxiatián 80户,314人。1961年以驻地下田名下田大队。因重名,1982年以地处宁海东乡而更名东下田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278亩,主产稻谷,兼有柑桔等。
东下田 Dongxiatián 别名下田。80户,314人。位于胡陈西0.6公里处。北靠山,南临宁象线和虎溪,属沿溪冲积平地。邵氏于南宋年间自河南迁此。以村居傍山下田畈中,因名下田。为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更名称东下田。
【吴家岙】 Wujiā'ào 40户,160人。耕地137亩,主产稻谷,副业有栽培柑桔、黄桃等。
吴家岙 Wujiā'ào 40户,160人。位于胡陈北0.75公里山岙内。该村原为吴姓居住,因称吴家岙,后吴姓衰落,黄姓于明末自福建迁入,村名沿用。
【塘头韩】 Tangt6uhan 29户,95人。耕地136亩,主产稻谷,兼产柑桔、黄桃等。
塘头韩 Tangtóuhan 29户,95人。位于胡陈东南0.9公里处。胡陈——长街公路沿村西而过。属丘陵地带。该处原为韩姓居住,有里韩(二韩)、外韩(头韩)二村,后里韩衰落,迁并于外韩,因村西北乌头岩下原有土塘,改称塘头韩。现主居夏姓,系于明末清初由东仓沙地下迁入,村名沿用。
【平林】 Pinglín 87户,358人。耕地334亩,山地1439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山林。
平林 Pinglin 87户,358人。位于胡陈东面2.9公里山岙间。据当地《胡氏宗谱》,胡氏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由大湖迁此。以村处山间平地,四围竹木葱郁而得名。
【里外庄】 Lǐwàizhuāng 76户,301人。村委会驻地外庄。辖3个自然村。因该行政村主要由里庄、外庄两村组成,故名里外庄。耕地342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并有柑桔、棉。
外庄 Wàizhuāng 28户,117人。里外庄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东南2.6公里处。属丘陵地带。主居陈姓。据当地陈姓祖坟墓碑,陈氏于清光绪七年(1881)迁此。该处原有地主庄屋,村处庄屋外侧,因名外庄。
里庄 Lǐzhuāng 27户,104人。位于胡陈东南2.9公里处,属丘陵地带。主居鲍姓。据翔凤头《鲍氏宗谱》,明万历年间(1573~1619),翔凤头鲍氏三房分迁于此。该处原有地主庄屋,村处庄屋里侧,故名里庄。
马岙岭脚 Mǎ'áolǐngjiǎo 21户,80人。位于胡陈东偏南3.7公里处。属丘陵地带。东与象山县灵南乡接界,南邻长街镇。主居顾姓。据东仓乡顾家《顾氏宗谱》,顾姓于元代自东仓顾家迁此。以村处马岙岭脚,故名。
长庄 Chángzhuāng 片村,包括里庄、外庄、马岙岭脚3个自然村。
【水竹坑】 Shuǐzhúkēng 40户,195人。有耕地20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育竹木。
水竹坑 Shuǐzhukēng 40户,195人。位于胡陈东3.5公里之山岙内。村东与象山县接界。主居金姓,于清乾隆(,1736~1795)后期由县城秧田头迁此。该村所在山岙内宽外窄,每逢骤雨,村旁溪坑水被阻在口内,水位上涨。当地方言,“阻住”称“筑住”,因称此小溪为水筑坑,并作为村名,后以谐音改为水竹坑。
【车家】 Chejiā 126户,546人。以村委会驻地车家得名。辖6个自然村。耕地427亩,主产稻谷。工业有村办家用电器厂。副业有裁培柑桔及饲养山羊、鹅、鸭等。
车家 Chejiā 54户,224人。位于胡陈西南2.6公里之大坪头岗西山脚。属沿海丘陵地区。因村由天台桃溪车姓始居,故称车家。
八石湾 Bashiwan 15户,62人。位于胡陈西南1.7公里大坪头岗北面山腰间。属沿海丘陵地区。主居邵姓,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由本乡下田迁此。以村处山湾,湾内有一丘八石水田(约3.2亩),因称八石湾。
田岙 Tián'ào 5户,26人。位于胡陈西南2.4公里大坪头岗西北麓。属沿海丘陵地区。因村处山岙,岙内有田,故名里岙。该村与黄公渡相近,南宋绍定末年发运使郑霖与僧元海倡建登台桥,当时,田岙岭一带是热闹所在,据传饭店、旅舍有十八家之多。现居杨、胡二姓,系于清光绪(1885~1908)初年迁此。
半山 Bànshān 30户,125人。位于胡陈西南3公里之胡陈港畔。主居何姓。据当地何姓祖坟墓碑,何姓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临海县大田迁此。因村处半山腰,即以半山命名。
屿头 Yutóu 2户,14人。位于胡陈西南3.5公里胡陈港畔。此处为黄公渡东岸,为登台桥桥头庵所在地。住有叶、金二姓,叶姓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自东仓岔路迁此。因该处原为海上岛屿,村处岛边,故名屿头。
前山 Qiánshān 20户,95人。位于胡陈西南3公里之大坪头岗西南山岙中。主居黄姓。考其祖坟墓碑,系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福建迁此。因村位于车家前面山脚,故名前山。
【梅山】 Méishān 124户,543人。以村委会驻地梅山得名。辖5个自然村。耕地315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棉。并产茶叶、杨梅、柑桔等。
梅山 Méishān 别名杨梅山头。63户,274人。梅山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南面2.9公里处。西南与龙浦乡接壤,属沿海丘陵地区。蒋姓于明末清初由天台县迁此。初居上蒋基,四面环山,多梅树,因称梅山。后居民下迁,广种杨梅,称杨梅山头。后裔为怀念祖先,复称梅山。明代该处设有杨梅山台,由胡陈汛管辖。
马回头 Mǎhuítóu 3户,18人。位于胡陈西南2.9公里之大坪头岗西南山脚。村居蒋姓,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梅山分迁于此。以村旁小山形似回头之骏马,称马回头山,村以山命名,称马回头。
庙下 Miàoxià 42户,176人。位于胡陈西南2.9公里之大平头岗南山脚。主居蒋姓。据该村《蒋氏宗谱》,蒋姓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梅山分迁于此。以村居五圣庙下,因名庙下。
塘里饼 Tánglǐbǐng 曾用名塘里壁。9户,41人。位于胡陈西南2.7公里之万金山西南麓。属沿海丘陵地区。蒋姓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梅山分迁于此。村前原为海,后围垦成塘地,村处塘之里壁(边),因名塘里壁。后谐音称塘里饼。
东头溪 Dōngtóuxī 7户,34人。位于胡陈西南2.9公里处,属沿海丘陵地区。主居蒋姓。据该村《蒋氏宗谱》,蒋姓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由梅山分迁于此。因村居东头溪边,故称东头溪。
【山洋村】 Shānyángcun 109户,464人。1961年成立山洋大队,因重名,1982年更名为山洋村大队,1983年改建行政村。耕地412亩,山林1500亩。主产稻谷,兼有棉花、茶及柑桔等经济作物,有村办离合器钢片厂和农机五金厂。
山洋村 Shānyángcun 曾用名三洋、三阳。109户,464人。位于胡陈南面2.6之平洋上。背靠后门山。村民有王、朱、胡三姓。据东仓乡岙里王《宁象王氏宗谱》,唐末,王锦屏(?~905)村由奉化迁宁海三阳。据该《朱氏宗谱》,朱姓于南宋年间由象山岭村迁此。因村在山前受阳处,称山阳,又以脚前有庙下洋、下满堂洋、驼背洋三处洋畈,而名三洋。清光绪《宁海县志》作山洋。邻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6年更名为山洋村。
【步二】 Bu'èr 59户,236人。耕地214亩。主产稻谷,兼营棉花及柑桔、黄桃等经济作物。
步二 Bu’èr 59户,236人。位于胡陈南面2.6公里之后门山东南山脚。村前临平洋滩地。村民有王、胡二姓。王姓于元末明初由山洋迁此;胡姓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长街大湖迁此。二姓各居村之一方,相距甚近,村人谓之“不及二步地”,因以步二为村名。光绪《宁海县志》作蒲二、亦作婆墓。
【长坑】 Chángkēng 155户,641人。以村委会驻地长坑命名。辖3个自然村。耕地686亩,山林1530亩。主产稻谷,兼有棉、柑桔等经济作物。
长坑 Chángkēng 54户,245人。长坑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东南2.5公里之马头山北麓。其东面以长坑岭为界与长街镇西岙村相接,属丘陵地区。主居王姓。据该村《王氏宗谱》,王姓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由本乡山洋分迁于此。因村旁有长坑溪,即以溪名作村名。
横山 Héngshān 40户,162人。位于胡陈东南1.8公里之横山岗西南山脚。胡陈——长街公路沿村而过。主居李姓,于清康熙(1662~1722)年间由梅林花园迁此。以村处横山岗下,因名横山。
屿根 Yugēn 56户,232人。位于胡陈东南2公里之横山岗东南。村居林姓,系元代由力洋西仓分迁于此。以村东面田野上有一小山,拔地而起,如海中岛屿,称后屿山。村居其下,因名屿根。
【横山里】 Héngshānlǐ 81户,274人。耕地420亩,主产稻谷,兼有棉花、柑桔。并饲养生猪、长毛兔等。
横山里 Héngshānlǐ 81户,274人。位于胡陈南4.1公里之田青山西北山岙间。其西、南与龙浦乡接壤。村居虞姓,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慈溪县迁此。村北有山横卧,称横山头,村居岙内。因名横山里。
【南坑】 Nánkēng 91户,382人。该村以里、外南坑两个自然村组成,因名南坑。村委会驻地里南坑。耕地275亩,主产稻谷,兼有棉花。山林1800亩,培育用材林,山坡种植柑桔。
里南坑 Lǐnánkēng 44户,175人。南坑村委会驻地。位于胡陈南4公里之山洋岭北麓。胡陈——长街公路沿村而过。村居李姓,系明代由梅林花园分迁于此。该地有源于山洋岭之小溪由南而北流过,称南坑,村名初时亦称南坑。后有村民迁出,于该村外侧另成新村,该村称里南坑,新村称外南坑。
外南坑 Wàinánkēng 47户,207人。位于胡陈南3.6公里之山洋岭北麓。胡陈——长街公路穿村而过。李姓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由里南坑迁此。以村居南坑外侧,故名外南坑。
【王家山】 Wángjiāshān 32户,101人。乡办林场。位于乡境北部,距胡陈4.1公里。东、北与象山县接界,西邻东仓乡。林区海拔400米。原属东仓乡,1961年划归胡陈公社,始建社办林场,1983年改为胡陈乡办林场。该处山土色黄,旧称黄加山,后以谐音改称王家山。场员来自翰嘉岙、响岩、岭根陈等村。山地3200亩,培育松、杉及毛竹等。耕地84亩,种植稻谷、番薯等。
王家山 Wángjiāshān 居民点,属王家山林场。32户,101人。位于胡陈乡北部,距胡陈4.1公里。东、北接象山县,西为东仓乡。以地处王家山而得名。
知识出处
《宁海县地名志》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名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全县综述、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专业部门、名胜古迹、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宁海地名与历史人物、地名艺文、地名总览、附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霖
相关人物
僧元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胡陈乡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象山县
相关地名
长街镇
相关地名
梅山乡
相关地名
长街镇
相关地名
胡陈乡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中堡镇
相关地名
南唐乡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马鞍山市
相关地名
力洋镇
相关地名
黄土岭镇
相关地名
洋湖镇
相关地名
唐家镇
相关地名
响岩镇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石坑镇
相关地名
八都镇
相关地名